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2.2消化和吸收(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2.2消化和吸收(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12 09:0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4.2.2 消化和吸收
一、单选题
1.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分泌的消化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
B.丙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C.丁是消化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内含多种消化液和消化酶
D.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原因是乙分泌的消化液过少
2.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研制出预防及治疗新冠肺炎的“益肺解毒汤”和“清瘟护肺汤”两个药方,对新冠肺炎治疗效果良好。患者吸收汤剂中有效成分的主要器官是(  )
A.食道 B.胃 C.小肠 D.大肠
3.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肠
4.下图表示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部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④为脂肪微粒,则①一定是肝脏 B.若②含有脂肪酶,则①一定是胰腺
C.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表示消化 D.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是淀粉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量在食物网中可以循环流动
B.在自然界中,只会出现体型大的动物吃体型小的动物的现象
C.肠液对蛋白质和脂肪都具有消化作用
D.蛇会袭击人类,应该尽力捕杀
6.鸡蛋、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完全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 )
A.葡萄糖 B.氨基酸 C.脂肪酸 D.维生素
7.下列哪一项是人体内既有消化又有吸收功能的器官?(  )
A.胃和小肠 B.小肠和胰腺 C.肝脏和胰腺 D.口腔和胃
8.下图为“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③号与②号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③号与①号、⑤号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B.滴加碘液后①号、②号和⑤号试管溶液变蓝,③号试管溶液不变蓝
C.该实验中,④号试管是重复实验,可减少实验误差
D.本实验的结论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消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9.试管内加入植物油和消化液振荡后放入37℃温水中,一段时间后植物油消失,消化液成分最可能的是
A.胰液、肠液、胆汁 B.胰液、胃液、胆汁
C.唾液、胃液、肠液 D.肠液、胰液、唾液
10.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示意图,其中① ④表示相关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有消化脂肪的酶
B.②是胃,是蛋白质起始消化的部位
C.③是胰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
D.④是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11.如图模拟淀粉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图模拟的消化原理与牙齿的咀嚼原理一样 B.“剪刀1”模拟的物质仅在口腔中出现
C.只有肠液中含有“剪刀2”模拟的物质 D.“剪刀1”和“剪刀2”模拟的物质是消化酶
12.关于消化系统如图所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胆囊,可以分泌胆汁 B.②胃,位于人体的右上腹部
C.③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D.④大肠,能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
13.下表为“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的实验记录,1 2 3号试管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依次是(  )
试管 加入的物质(各2毫升) 水温 时 间 试剂 加碘后的实验现象
1号 淀粉﹢唾液 0℃ 10分钟 碘液
2号 淀粉﹢唾液 37℃ 10分钟 碘液
3号 淀粉﹢清水 37℃ 10分钟 碘液
A.变蓝 不变蓝 变蓝 B.不变蓝 变蓝 变蓝
C.不变蓝 不变蓝 变蓝 D.变蓝 变蓝 不变蓝
14.食物中含有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其中有机物能够为动物运动提供能量。这些能量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被释放出来?( )
A.消化和吸收 B.呼吸作用 C.循环系统的运输作用 D.光合作用
15.如图表示淀粉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a、b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是麦芽糖
B.物质b是葡萄糖
C.最早进行①的场所是食道
D.完成②的消化液主要有肠液和胰液
二、填空题
16.在人体消化道中,食物中的淀粉最先在_____中开始被消化,在小肠中最终被分解为_____。
17.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通常情况下,此器官大部分在我们身体的______(选填“左边”或“右边”)
18.为了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表所示 的实验方案,并上网查找了如下材料:①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②食物入口,首先要经过 牙齿切断、撕裂、磨碎,同时舌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形成食团容易下咽。③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④淀粉遇碘变蓝。请分析并回答下 列问题。
组别 1 2 3 4 5
馒头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 馒头碎屑 ②
唾液或清水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① 2mL唾液
温度 37℃ 100℃ 0℃
加入碘液 2滴
(1)以“牙齿的咀嚼”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___ 两组作对照。
(2)若将1组和2组进行对照,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1组和2组中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的是 __________组。
(3)若要利用1组、4组和5组进行对照实验,可探究__________ 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请对上表实验方案中的①②两处进行补充完善: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
(4)每组实验都严格规范操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滴加碘液后,1组__________ (填 “变”或“不变”)蓝,4 组、5 组都呈现蓝色,比较这三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
三、综合题
19.图为人的消化系统关系图,据图填空(【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人体的消化道最膨大部分是___________,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___________。
(2)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______】,它分泌的胆汁,可以有利于帮助消化脂肪。
(3)___________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它的内表面有___________和绒毛。
20.如图甲、乙表示消化系统的组成,图丙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消化系统由____和_____两部分组成,前者是食物的通道。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其中主要原因是_____分泌的消化液均在此处发挥作用。
(2)“学生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主要是因为牛奶中的_____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能够对该物质进行化学性消化的场所有_____(用图甲中的序号表示)
(3)细胞内的有机物来源于食物,其中的备用能源物质是脂肪,它的消化过程可由图丙中的曲线______代表。图乙中,[ ]_____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有消化酶,但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为_____。
(4)图乙中[2]的内表面有许多_____,其表面有许多突起,称为_____,使其具有巨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这体现了______的生物学观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题图中,甲肝脏,乙胆囊,丙胰脏,丁小肠。
【详解】
A.甲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是唯一一种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对脂肪起乳化作用,A不符合题意。
B.丙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但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B不符合题意。
C.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进入小肠,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食物;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消化,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消化营养物质,C符合题意。
D.胆汁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所分泌的,参与脂肪的消化,胆汁中虽然不含有消化酶,但能够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扩大脂肪微粒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然后脂肪再在胰液和肠液中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的。患肝炎的病人胆汁分泌不足,影响了脂肪的消化,因此怕吃油腻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营养物质的吸收只在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消化道内进行。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他的消化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
【详解】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它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所以患者吸收汤剂中有效成分的主要器官是是小肠。
故选C。
3.D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很长,约5~6m,小肠内壁上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
营养物质的吸收只在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消化道内进行。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酒精。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其他的消化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A
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的结果。在口腔内形成的食团经过咽进入食管。通过食管的蠕动,食团被输送到胃,食物在此处停留的时间比较长(一般为4~5h)。胃液呈强酸性,有助于胃蛋白酶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食糜借助胃的蠕动被推入小肠,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场所。消化液使食糜变成乳状,再经过消化液中各种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食物残渣、部分水分和无机盐等借助小肠的动被推入大肠。人的口腔和食管几乎没有吸收养分的功能,胃能够吸收部分水分和酒精。大肠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而绝大部分营养物质是由小肠吸收的。
【详解】
A.食物中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在小肠内吸收进入毛细血管。若④为脂肪微粒,则①一定是肝脏,A正确。
B.肠腺、胰腺能分泌小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若②含有脂肪酶,则①可能是胰腺也可能是肠腺,B错误。
C.若④为毛细血管,③表示吸收,小分子物质: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水等,透过小肠绒毛壁进入毛细血管,运至全身,C错误。
D.若④为毛细血管,③表示吸收,小分子物质: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水等,透过小肠绒毛壁进入毛细血管,运至全身。淀粉为大分子物质,不能被直接吸收,D错误。
故选A。
5.C
(1)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自然界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取决于食性而非体型。
(3)唾液对糖类具有消化作用;胃液对蛋白质具有消化作用;肠液和胰液对糖类、脂肪、蛋白质具有消化作用。
(4)随意捕杀某种动物会影响生态平衡。
【详解】
A.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循环流动,A错误。
B.在自然界中,不一定是体型大的动物吃体型小的动物。吃与被吃的关系由它们的食性决定,B错误。
C.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对蛋白质和脂肪都具有消化作用,C正确。
D.食物链中的生物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生物的消失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影响,因此因蛇会袭击人类而尽力捕杀这种行为是不对的,D错误。
故选C。
6.B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详解】
A.糖类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故A不符合题意。
B.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即牛奶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完全消化后的产物是氨基酸,故B符合题意。
C.脂肪在小肠内胆汁的作用下乳化为脂肪微粒,脂肪微粒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故C不符合题意。
D.食物中的维生素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详解】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口腔可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但没有吸收功能。咽和食道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胃可把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又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可在小肠内被消化,它们的消化最终产物也都可被小肠吸收。大肠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却没有消化功能。
因此既有消化又有吸收功能的器官:胃和小肠。
故选A。
8.C
本题考查“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实验。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该实验原理是碘液遇淀粉呈蓝色。
【详解】
A.③号与②号对照,唯一的区别是是否加入唾液,实验变量是唾液,③号与①号、⑤号对照,唯一的区别是温度不同,实验变量是温度,A正确。
B.滴加碘液后①号因为温度低,唾液淀粉酶未发挥作用,淀粉未被分解,②号加清水无法分解淀粉,⑤号因为温度过高,唾液淀粉酶失活,无法分解淀粉,所以①号、②号和⑤号试管溶液变蓝。③号因为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遇碘液不变蓝,B正确。
C.该实验中,④号试管中加入的唾液是1ml,不是重复实验,不能减少实验误差,C错误。
D.本实验通过②③对照可以得出唾液可以催化淀粉的分解,通过①③⑤组可以得出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D正确。
故选C。
9.A
人体的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是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胃腺和肠腺是位于消化道壁内的腺体。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唾液腺分泌唾液;肠腺能分泌肠液,胃腺能分泌胃液。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
【详解】
胃液只能消化蛋白质,唾液只能消化淀粉,肠液和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植物油属于脂肪,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才能被消化。首先在小肠中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乳化为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而后再在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由此可知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胰液、肠液、胆汁。
故选A。
10.A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图中①是肝脏,②是胃,③是胰腺,④是小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①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错误。
B.②胃有贮存食物和磨碎食物的功能,并能初步将蛋白质消化为多肽,蛋白质在小肠彻底分解为氨基酸,正确。
C.③是胰腺,可以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可以消化多种营养物质,正确。
D.④是小肠,小肠细长,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正确。
故选A。
11.D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详解】
A.淀粉是大分子的营养物质,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然后在小肠内被消化为葡萄糖,此消化过程属于化学性消化,牙齿的咀嚼属于物理性消化,A错误。
B.图示中的剪刀1模拟了消化淀粉的酶,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此过程也可在小肠内进行,最终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B错误。
C.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因此,肠液和胰液中都含有“剪刀2”模拟的物质,C错误。
D.“剪刀1”和“剪刀2”模拟的物质是消化酶,酶是一种蛋白质,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D正确。
故选D。
12.C
图可知,①肝脏,②胃,③胰腺,④小肠。
【详解】
A.①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内,通过胆管输送到小肠内,胆汁内含有消化酶,促进脂肪的乳化,故A不符合题意。
B.②胃,位于人体的左上腹部,是消化道内最膨大的部分,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食物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③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胰液通过胰管输送到小肠内参与物质的消化,故C符合题意。
D.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能吸收水分,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A
1.口腔中具有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
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详解】
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可是温度太低,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不能够初步消化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初步消化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3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故选A。
14.B
人体内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小肠的消化只是将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有利于人体吸收;人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
A.消化作用能消化食物,把难吸收的物质消化成可直接吸收的物质,错误。
B.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通过呼吸作用将细胞中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储存着能量)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来利用,正确。
C.循环系统的运输作用能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错误。
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错误。
故选B。
15.C
题图中:①在口腔处的消化过程,②在小肠处的消化过程;a麦芽糖,b葡萄糖。
【详解】
淀粉的消化是从①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a麦芽糖,再到②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b葡萄糖。所以,选项中ABD观点正确,C观点错误。
故选C。
16. 口腔 葡萄糖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详解】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17.右边
消化腺是能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肝脏分泌胆汁并流入胆囊,胆汁不含消化酶,能将脂肪乳化成微小颗粒。
【详解】
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包括肝脏、胰腺、唾液腺;小腺体包括胃腺、肠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位于身体的右侧。
理解掌握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8. 1号和3号(1、3) 唾液 2 温度 2mL唾液 适量馒头碎屑 不变 温度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保证了实验结果的不同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
【详解】
(1) 1号试管与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的结果表明牙齿的咀嚼有助于淀粉的消化。
(2)1和2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其它条件相同,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3)若要利用1号、4号和5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遵循变量唯一原则, 只有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因此①2mL唾液,②适量馒头碎屑。
(4) 1号、4号和5号试管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其它条件相同,1号试管不呈现蓝色,证明淀粉已被分解。4号5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证明淀粉没有被分解,通过对比可知,温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影响。
19.(1) 胃 咽
(2)4
(3) 小肠 皱襞
1咽、2口腔、3食管、4肝脏、5胆囊、6胃、7胰腺、8大肠、9小肠、10肛门等。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道开始于口,终止于肛门,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其中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各消化腺分泌不同的消化液共同促进食物的分解,其中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据图和相关知识分析各小题
(1)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呈囊状,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食物,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胃液中含有的胃蛋白酶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1咽。
(2)
4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它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
(3)
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进,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能够准确识图,据图分析消化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0. 消化道 消化腺 6小肠 肝脏、肠腺、胰腺 蛋白质 4、6 Z 3肝脏 甘油和脂肪酸 环形皱襞 小肠绒毛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图甲表示消化系统的组成,1咽、2口腔、3食道、4胃、5胰腺、6小肠、7大肠、8肛门、9肝脏;图乙表示消化系统的组成,1胆囊、2小肠、3肝脏、4胆管、5胰腺、6胰管;图丙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E大肠,X淀粉、Y蛋白质、Z脂肪。
【详解】
(1)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等器官以及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人体的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且上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面积;小肠内有小肠腺分泌的肠液,还有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胰管流入小肠,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胆管流入小肠,利于消化食物;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2)牛奶富含蛋白质,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初步消化场所是4胃,初步消化液是胃液,初步消化产物是多肽,最终消化场所是6小肠,最终消化产物是氨基酸。
(3)贮存在人体内的脂肪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脂肪初步消化场所是小肠,初步消化液是胆汁,初步消化产物是脂肪微粒,最终消化场所是小肠,最终消化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所以曲线Z是脂肪的消化。图乙中的3是肝脏,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胆汁的主要作用是将脂肪乳化成微粒以利于消化,其中不含有消化酶。
(4)图乙中的2是小肠,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突起称为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如果把一个人小肠里所有的小肠绒毛都展开铺平,它的面积接近半个篮球场大小,因此小肠的长度和内壁的结构特点,使它具有巨大的表面积来吸收营养物质,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解题的关键是识图并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