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925) 课件结构知人论世(3——9)
通词意(10—32)
秋之景(33—37)
壮志豪情(38—41)
意境说(42、43)
词的知识(44)长沙沁园春毛泽东(1925)知人论世1925年·毛泽东1925年1月,毛泽东回到老家韶山,组建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中共韶山支部。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不仅没有出席,而且连委员都被选掉。
“在仅仅几个月内,我们组织了二十几个以上的农民协会,同时引起了地主的怨毒,要求将我逮捕。赵省长派兵来抓我,我逃到广州。”(《毛泽东自传》)“逃到广州”,是指诗人1925年深秋,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5·革命形势 当时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共产党内部,对革命统一战线由谁来领导,产生了分歧。
毛诗两首《咏蛙》、《七绝·呈父亲》
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东山书院七绝·呈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一九一零年秋
不止有一个毛泽东。
——梁漱溟1924年在上海 一九三六年在延安重庆谈判(1945)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e三声)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u二声)。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细读上阕,在文中标出诗人都写了哪些景物?2、结合图片,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整体上给你怎样的感觉?3、既然景色雄浑开阔,为什么诗人怅然了呢?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眼 前 景山林江舸鹰鱼万类霜天万 红遍,
层 尽染;漫 碧透,百 争流。击长空,
翔浅底,竞自由。
蓬勃秋景 心 中 情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胸怀天下 时间 地点 环境立看问再读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下阕特殊的陈述句—用问句形式表达陈述的含义。(反问句有两个否定词,表达肯定含义,有加强语气的作用。此类“问句”没有两个否定词。)
例:你说,最近房价怎么就涨的这么快呢?
哎,我们的工资怎么不涨呢?
这样的句子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并非问句。1925年之前·毛泽东1913——1918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1917年,主持一师校友会。(蔡和森)
1918年4月,起创立新民学会,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何叔衡)
五四时期,毛泽东在长沙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思想界的重视。
1920年,领导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
峥嵘岁月图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
开办平民夜校、文化书社
反袁世凯称帝
创办《湘江评论》
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蔡和森、萧子升、杨开慧等
黄晖(著)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中流击水图1、下阕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年龄气质(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精神状态(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战斗行动(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2、请用四字词语加以概括
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胸怀天下、热情奔放、斗志昂扬……
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志向?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明确:象征手法
象征一代革命青年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兴中华。此句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答忆峥嵘岁月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同学青春年少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携过渡壮志豪情我辈破浪锐进
全词思路
关键词:秋景、忆少年、人物形象、投身革命的壮志
诗词长于抒情,出现人物形象的词作非常少。苏轼有一首豪放词,写出了一位“儒将”的翩翩风度,你知道是哪一首词吗?
上阕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
下阕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秋天里的悲喜 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秋林醉?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又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刘禹锡《秋词》杜子美劲笔绘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其一)》大笔挥毫咏金秋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笔下秋天的共同特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诗人是怎样绘出如此阔大之秋的?1、请同学们再读上阕写景句,思考作者写每句词的视角是什么?(俯视、仰视、环视、平视、眺望等)
2、判断每种景物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
全方位、大角度
动静结合
3、试着重写“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要求景物不变,每句字数不变。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用字 准、力度狠、对称、
壮志豪情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七绝·呈父亲》
毛泽东《长征》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04 毛泽东的豪情壮志凌云壮志
心怀天下,眼界宏阔
积极乐观
将个人志向和民族命运结合起来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傲气与成熟)任何抒发豪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此一问,掷地朗朗有声。
往昔峥嵘岁月稠、风华正茂……是概括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流击水……是具体写。
用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言他人之不敢言)
音韵——请同学按音调打手势,注意节拍和停顿,感受音调的起伏。
景、情、志是如何统一的?写志——常见托物言志,比如《咏蛙》类的题咏诗。还有怀古言志,比如《京口北固亭怀古》。《沁园春·长沙》借忆往昔之事、之人,抒发豪情;借一问一答,明言壮志。是其创新、高妙之处。
统一为“意境”写景——选取具有典型性、象征性的景物,突出景物特征。
写情——常借景生情、融情于景,接一两个字加以概括,往往成为诗眼。
“意境说” 意主观感情
取物的什么特征,
寄托什么样感情象 客观物象
(即写了那些东西) 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关于词的知识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1、词兴起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歌的诗体,字数、音律要比格律诗更灵活,因此,词也称“诗余”、“长短句”。关于词的知识 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例如《如梦令》(李清照)是小令;《临江仙》(杨慎)是中调;《沁园春》是长调。 4、宋词有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你要知道的生字:沁、舸、寥廓、挥斥方遒、激扬文字、遏制
书上注释:第三页的10、第四页3、4、5(激扬)、6、(粪土的意动用法)、9
背诵《沁园春·长沙》
熟读课后附的三首诗词。
推荐阅读《沁园春·雪》
谢谢!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