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重点解析试卷(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重点解析试卷(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5-12 07:4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重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不仅要食用传统食物元宵,还要打灯笼、猜灯谜,因此这一天也被称为灯节.如图所示,挂在绳子下端的灯笼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灯笼受到的重力和绳子对灯笼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灯笼受到的重力和绳子对灯笼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灯笼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灯笼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灯笼受到的重力和灯笼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如图所示,磁铁与回形针不接触,回形针处于静止状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回形针对磁铁没有吸引力作用
B.剪断细线,回形针将向上运动
C.回形针受到的磁铁吸引力和细线对回形针拉力是相互作用力
D.回形针受到的磁铁吸引力和回形针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3、如图所示,物体在 20N 的水平拉力 F 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以 3m/s 的速度匀速运动了 10m.撤去水平拉力后,该物体又向前运动了 1.5m 后停了下来.则()
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惯性与速度有关
C.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与它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D.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的原因
4、月亮绕地球旋转,假如月亮受到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它将()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立即停止运动
C.逐渐慢下来,最后静止 D.可能做曲线运动
5、春分竖蛋也称春分立蛋,是指在每年春分这一天各地民间流行的“竖蛋游戏”,这个中国习俗也早已传到国外,成为“世界游戏”。4000年前,华夏先民就开始以此庆贺春天的来临。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保持静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鸡蛋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和鸡蛋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假设鸡蛋受到的作用力突然全部消失,则鸡蛋将加速下落
D.鸡蛋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6、坐在奔驰列车里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列车的车厢 B.车外的高山
C.轨道旁的树木 D.轨道旁的房屋
7、轿车的设计和使用包含许多物理原理,其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甲:乘车时系安全带—可以防止急刹车时由于惯性人飞出窗外
B.图乙:汽车的方向盘一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与门把手的使用原理相同
C.图丙:轮胎上的花纹—可以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D.图丁;挡风玻璃外侧起雾一车内温度高于室外,使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8、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若两车相遇时,乙车距M点10米。M、N两点间的距离为s,则()
A.v甲C.v甲>v乙,s=40米 D.v甲>v乙,s=30米
9、摄影师抓拍到(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以云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10、如图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落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棋子被击打飞出,说明它不具有惯性
B.棋子被击打飞出,是因为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击打出去的棋子能飞得很远,是因为它受到惯性的作用
D.上面的棋子将落在正下方,是由于它们具有惯性且受到重力的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如图所示是“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   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N。
2、在百米比赛时,在终点计时的裁判先看到发令枪烟,再听到枪声,这个现象说明了   ,裁判员应该看到烟开始计时,若是听到声音开始计时,某同学的百米成绩是14.14s,则实际成绩应是   s。(此时声速是 ,保留两位小数)
3、如图所示,林红同学用手竖直握住玻璃瓶静止不动,玻璃瓶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   ;如果增大手对瓶的握力,则瓶子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明在操场上跑步,听到同学的加油声是通过   传到他耳里;以他为参照物,旁边的树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5、小聪同学骑着自行车上学,到了校门口用力刹车,是通过   的方法增大摩擦力;刹车后自行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自行车具有   (选填“惯性”或“惯性力”)。
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
1、陈明驾驶汽车从广州南站返回高明。
(1)陈明通过导航软件搜索了三条路线如图甲所示,他选择了收费少且路程最短的路线,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所选择路线的全程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在广明高速公路上行驶中,汽车在经过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时,速度已达30m/s,并仍以此速度向前行驶,则陈明驾驶汽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为什么?
(3)如果这辆汽车以9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则从标志牌处开到高明需多少时间?
2、国庆节期间,小明从南京乘“复兴号”列车去北京,他乘坐的列车长为400m;途中当列车以288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小明测出自己通过该隧道的时间为20s。
(1)该隧道的长度为多少米?
(2)列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多少秒?
(3)若该列车通过一座长为 1.8km的大桥时,列车全部在桥上的运行时间为20s,则该列车过桥的平均速度为   m/s。
3、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图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章明在长为1768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两声时间相隔4.86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附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 s-1)表如下:
空气(0℃) 空气(15℃) 煤油(25℃) 水(常温) 冰 铜 铝 铁
331 340 1324 1500 3230 3750 5000 5200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
1、如图是小刚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
(1)实验条件:让小车从斜面   滑到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运动速度   ;
(2)实验现象: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   ;
(3)实验结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速度减少得   (选填“越快”或“越慢”);
(4)实验推理:若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它将   ;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   的原因。
2、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A点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序号 小车的轻重 运动距离/cm 运动时间/s
1 较轻 80.0 2.5
2 较重 80.0 2.5
3 更重 80.0 2.5
(1)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   (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其测量原理是   ;
(2)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
(3)实验测得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s,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   m/s;
(4)实验时,发现小车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应采取的操作是   ;
(5)小楠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   (选填“有”或“无”)关。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解答】A.灯笼受的重力和绳对灯笼的拉力受力物体都是灯泡,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所以A符合题意;
B.灯笼受的重力和绳对灯笼的拉力受力物体都是灯泡,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所以B不符合题意;
C.灯笼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灯笼的拉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属于相互作用力,所以C不符合题意;
D.灯笼受的重力受力物体是灯笼施力物体是地球,灯笼对绳的拉力受力物体是绳施力物体是灯笼,二者大小相同,方向相同,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既不是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在于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等大反向的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即为平衡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即为相互作用力。
2、【答案】B
【解析】【解答】A.磁铁周围存在磁场,对回形针有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回形针对磁铁也有力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回形针受到竖直向上的磁铁对它吸引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下的细线对它的拉力处于静止状态,竖直向上的吸引力等于重力和拉力之和,剪断细线,回形针受磁铁对它向上的吸引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向上的吸引力大于向下的重力,所以回形针会向上运动,B符合题意;
C.回形针受到的磁铁对它的吸引力和它对磁铁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不符合题意;
D.回形针受到竖直向上的磁铁对它吸引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下的细线对它的拉力处于静止状态,这三个力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同一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上的力,是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改变运动状态。
3、【答案】C
【解析】【解答】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方向相同,不是相互作用的力,A不符合题意;
B.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不变,B不符合题意;
C.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C符合题意;
D.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的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答案】A
【解析】【解答】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不受力的物体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运动时,突然所有外力消失,则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在静止时,突然所有外力消失,则处于静止状态。
故答案为:A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答案】A
【解析】【解答】A.鸡蛋只受到重力和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鸡蛋保持静止状态,故鸡蛋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A符合题意;
B.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作用在鸡蛋上,鸡蛋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面上,所以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和鸡蛋对桌面的压力不是一对平衡力,B不符合题意;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假设鸡蛋受到的作用力突然全部消失,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C不符合题意;
D.鸡蛋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鸡蛋,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施力物体是桌面,受力物体是鸡蛋,故鸡蛋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在于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等大反向的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即位平衡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即为相互作用力。
6、【答案】A
【解析】【解答】坐在奔驰列车里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相对于乘客的位置是不发生改变的,车外的高山、轨道旁的树木和轨道旁的房屋相对于乘客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而列车的车厢和乘客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乘客选择的参照物是列车的车厢,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参照物是在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时被选做为标准的物体。
7、【答案】D
【解析】【解答】A.乘车时系安全带,可以防止急刹车时由于惯性带来危害,A不符合题意;
B.汽车的方向盘是省力的简单机械,与门把手的使用原理相同,使用了轮轴,可以省力,B不符合题意;
C.轮胎上的花纹,可以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C不符合题意;
D.汽车挡风玻璃内侧起雾,因为车内温度高,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系安全带可以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方向盘是轮轴,可以省力,增大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水蒸气液化时,在温度高的一侧。
8、【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图可知,当时间是6s时,甲的路程是6m,甲的速度为
根据图可知,当时间是6s时,乙的路程是12m,乙的速度为
所以甲比乙运动得慢;由题意知相遇时甲车运动的路程为10m,所以相遇的时间是
乙车运动的路程为
M、N两点间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利用两车的距离和速度分析距离大小。
9、【答案】A
【解析】【解答】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乌鸦和老鹰是相对静止的,因此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老鹰托着乌鸦飞翔,因此以地面或云为参照物,乌鸦和老鹰与它们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乌鸦和老鹰是运动的。BCD选项错误;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10、【答案】D
【解析】【解答】A.棋子被击打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棋子的运动状态,但被打出去的棋子也有惯性,A不符合题意;
B.棋子被击打飞出,是因为它受到了击打的力,而不是惯性力的作用,惯性不是力,B不符合题意;
C.击打出去的棋子能飞得很远,是因为它受到了击打的力,获得了运动速度,具有了向前运动惯性的,C不符合题意;
D.上面的棋子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将下落,在水平方上由于没有受力,水平方向不发生移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来判断。
二、填空题
1、【答案】匀速直线;2
【解析】【解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此时拉力等于摩擦力,所以摩擦力2N。
【分析】处于平衡态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据此进行受力分析,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求得摩擦力大小。
2、【答案】光速比声速快;14.43
【解析】【解答】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在终点计时的裁判先看到发令枪烟,再听到枪声。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少的时间为t= = ≈0.29s
实际成绩约为14.14s+0.29s=14.43s
【分析】光速比声速快;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3、【答案】竖直向上;不变
【解析】【解答】用手握玻璃瓶静止在空中,处于平衡状态,受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玻璃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方向竖直向上。增大手对玻璃瓶的握力,玻璃瓶更掉不下来,依然保持静止,竖直方向上重力和静摩擦力依然平衡,静摩擦力还是等于重力,所以手对瓶子的摩擦力不变。
【分析】当物体受到两个等大反向的力时,物体就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即为平衡状态。
4、【答案】空气;运动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听到同学的加油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他耳朵里的。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以他为参照物,旁边的树与小明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分析】人听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5、【答案】增大压力;惯性
【解析】【解答】用力刹车,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刹车后自行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自行车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
【分析】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三、计算题
1、【答案】(1)解:由图分析可知s=60km
t=1h15min=1.25h
则平均速度为
答:平均速度为48km/h;
(2)解:交通标志牌“120”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速度不能超过120km/h,汽车速度v=30m/s=30×3.6km/h=108km/h<120km/h
所以汽车没有违反交通规则。
答:陈明驾驶汽车没有违反交通规则;
(3)解:由图可知道到高明的路程s’=45km,由密度公式的变形可得
答:到高明需要0.5h。
【解析】【分析】(1)已知汽车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速度;
(2)限速的标志为一个圆形标志,中间的数值为限速的大小,即最大速度不能超过该数值;
(3)已知汽车的路程和运动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解运动时间即可。
2、【答案】(1)解:列车的速度
该隧道的长度为
答:该隧道的长度为1600m;
(2)列车完全通过该隧道行驶的路程
列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
答:列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25s;
(3)70
【解析】【解答】 (3)列车全部在桥上的行驶的路程
该列车过桥的平均速度
答:该列车过桥的平均速度为70m/s。
【分析】(1)根据公式s=vt进行计算可求出隧道的长度。
(2)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经过的路程为车长加隧道长,根据速度公式s=vt便可计算出列车通过隧道用的时间。
(3)列车完全在桥上时行驶的路程为大桥长减火车长,根据速度公式s=vt就会算出列车过桥时的速度。
3、【答案】解:设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 ,此时气温约为15℃,对照表中的数据可知,空气的速度是340m/s,两声时间相隔4.86s,根据 可知
解得 ;查表可知,铁的速度是5200m/s,该金属管可能是铁制成的。
答: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该金属管可能是由铁制成的。
【解析】【分析】已知声音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速度,结合表格的数据分析材料的种类。
四、实验探究
1、【答案】(1)同一高度;相同
(2)大
(3)越慢
(4)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
【解析】【解答】(1)为了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需要控制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而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到不同材料的水平面时,小车的运动速度相同,因此需要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运动速度相同。(2)由于毛巾表面粗糙,阻力大,小车运动的距离短;而木板表面光滑,阻力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远,由此得到的实验现象是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大。(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到,小车受到阻力越小,速度减少得越慢。(4)进一步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它将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根据实验的推论可以看出,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分析】(1)小车从相同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3)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越远;
(4)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越远;推理得,小车不受到摩擦力时。会一直运动下去。
2、【答案】(1)间接;v=
(2)停表
(3)0.5
(4)减小斜面坡度
(5)无
【解析】【解答】(1)小车的速度是通过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根据速度公式v= 求出的,因此是间接测量得出,测量原理是v= 。
(2)刻度尺测出路程,还要用停表测出运动时间,故测量工具还需要停表。
(3)已知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s,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s,则小车在BC段所用时间为tBC=2.4s-1.6s=0.8s
由图可知sBC=40cm=0.4m,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
(4) 小车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需要减小斜面坡度,使小车运动的慢一些。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在小车运动路程一定时,改变小车的轻重,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不变,由此说明,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无关。
【分析】(1)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v= ,据此可知需要的实验器材。
(2)由图读出路程,利用速度公式v= 求平均速度。
(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4)分析小车的平均速度可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