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力与机械定向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所示是《天工开物》中就记录的舂米工具。人在A端用力踩下后立即松脚,B端的碓就会立即下落,打在石臼内的稻谷上,从而把谷物打碎,舂在使用时是()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等臂杠杆 D.省功杠杆
2、对物理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运动员用力把弓拉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乙图中,加大力气蹬自行车,速度变大,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丙图中,人在水平地面上向前走的过程中,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向后
D.丁图中,轮胎上有许多花纹,目的是增大摩擦。
3、如图所示,在同一水平面上,有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mp<mQ)的两个木块,按照甲、乙、丙、丁四种方式放置,分别在水平力F1、F2、F3和F4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F1>F2 B.F2=F1 C.F3=F4 D.F3<F4
4、关于重力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越大,所以物体的质量大小等于其受到的重力
B.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不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D.从空中落下的雨滴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地后就不受重力的作用了
5、 “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越来越喜欢足球运动,下列现象中属于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是()
A.足球在空中沿弧线飞行 B.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
C.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 D.守门员用头顶回飞来的足球
6、如图所示是一个指甲刀的示意图;它由三个杠杆ABC、OBD和OED组成,用指甲刀剪指甲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杠杆都是省力杠杆
B.三个杠杆都是费力杠杆
C.ABC是省力杠杆,OBD,OED是费力杠杆
D.ABC是费力杠杆,OBD,OED是省力杠杆
7、以下各图下方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①鱼线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
B.②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C.③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改变球的运动方向
D.④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8、C点为硬棒AD的重心,硬棒可绕A点转动。在棒的B点施加力F1,F1的方向沿OO'线,棒在图所示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则()
A.F1>G B.F1=
C.重力的力臂等于S1 D.F1方向沿OO′线向下
9、关于力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D.两个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10、以下有关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系
B.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力
C.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一个物体受力作用,可能只有受力物体而没有施力物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相同的两块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分别用始终竖直向上的力F1和F2分别作用在ab和cd的中点,使它们缓慢的竖直起来,且砖不在地面上滑动,当砖的边ab、cd刚离开地面时F1 F2(选填“>”、“<”或“=”),在ab边不断抬高的过程中,F1的大小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如图所示是正在使用的弹簧测力计,这个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 ,被测物体的重力是 。
3、从实验室借来一把弹簧测力计如图甲所示,直接测量铁柱的重量,读数如图乙所示;测完后同学发现了问题,问题是 。如果要改正问题,他要 (选A或B);
A.把刻度板向上拉,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B.把刻度板向下拉,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用调整好后的此弹簧测力计测量铁柱,铁柱的重量应为 N。
4、如图所示,人手持大气球站在转盘上,松开气嘴,让气球沿垂直转盘半径方向喷气,由于力的作用是 的,人与转盘开始一起反向转动。在A、B两点中,人站在 (A/B) 点进行上述实验,更容易转动。
5、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N,分度值是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
1、一辆质量为2t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向东行驶,已知它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车重力的0.2倍,求出它受的阻力大小和方向?(g=10N/kg)
2、如图所示,若扁担长约为1.8m(计算时扁担自重不计),水桶重360N,悬挂在O点,距A点0.75m。有两个身高相近的人分别抬住A、B两端,问他们的肩膀竖直向上的力FA、FB分别为多大?
3、如图所示,将50g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钩码静止。
(1)请推导: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等于钩码受到的重力大小G;
(2)求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
1、如图所示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三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 拉动木块A,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和F3,其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 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在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1为0.7N,则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为 N。若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1.2N,此时的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为 N;
(5)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用到了 法(填实验方法)。
2、图中,根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开始时,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调节杠杆右端的螺母向 移动;
(2)在杠杆的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平衡,如图乙所示,并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 F1/N L1/cm F2/N L2/cm
1 1 10 2 5
2 2 10 1 20
3 2 15 3 10
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_________;
A.减小摩擦
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3)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如果将图乙中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取下一个,杠杆会 (选填“右侧下降”或“左侧下降”);
(4)另一位同学用了如图丙的方法来进行实验,用弹簧测力竖直向上拉动杠杆使其水平平衡,若每个钩码重为2N,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N,当弹簧测力计由图丙的竖直地拉着变成倾斜地拉着,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在如图丁所示的两种常用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选填“甲”或“乙”).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该杠杆的O是支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可以省距离但费力,是费力杠杆。
故答案为:B。
【分析】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为省力杠杆,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是费距离,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为等臂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为费力杠杆,费力杠杆可以省距离,但是费力。
2、【答案】D
【解析】A.运动员用力把弓拉开,改变了弓的形状,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A不符合题意;
B.用力蹬自行车,使车速变大,表明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是由于力的作用改变了自行车的运动状态,B不符合题意;
C.人之所以走路时向前,是因为地面给人鞋子的摩擦力向前,C不符合题意;
D.轮胎上有许多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增大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
3、【答案】C
【解析】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两个影响因素不变,摩擦力不变。
AB.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甲、乙两图中,因为mpCD.丙、丁实验在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改变了接触面积的大小,摩擦力不变,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与地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会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物体与地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会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和接触面大小无关。
4、【答案】B
【解析】A.物体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越大,质量和重力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物体的质量大小不等于重力,A不符合题意;
BD.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在地球附近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C.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大小会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5、【答案】C
【解析】ABD.足球在空中沿弧线飞行,运动轨迹发生改变;在草地上越滚越慢,速度大小发生改变;守门员用头顶回飞来的足球,足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三者都是因为足球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ABD不符合题意;
C.足球变扁,足球的形状发生改变,力使足球发生形变,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包括运动的快慢、运动的方向)。
6、【答案】C
【解析】指甲剪可以看成是由一个撬棒和一个镊子组成:
①撬棒是ABC,以B为支点,动力作用在A上,阻力作用在C上,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②镊子是由OBD和OED两个杠杆组成,支点O点,动力作用在E点,阻力作用在D点.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故答案为:C.
【分析】使用杠杆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7、【答案】D
【解析】A、 ①鱼线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故A是正确的。
B、②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故B是正确的。
C、③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改变球的运动方向,故C是正确的。
D、④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D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8、【答案】A
【解析】AB.由图像可得,A点到F1的距离为s2,若令A点到重力的距离为s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
可以推出 由于 可得
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重力的力臂为支点A到重力的距离,重力竖直向下,因此力臂为水平方向,C不符合题意;
D.F1与G在支点同侧,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F1的方向应该向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使用杠杆时,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可以分析费力或省力。
9、【答案】B
【解析】A.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弹力的产生还必须发生弹性形变,A不符合题意;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B符合题意;
C.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所以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C不符合题意;
D.两个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现象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那么物体B一定会对物体A施加一个等大反向的力。
10、【答案】A
【解析】A.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A符合题意;
B. 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平衡力,B不符合题意;
C.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不受力时,物体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C不符合题意;
D. 一个力的产生,必须同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要完整的描述一个力,需要知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要探究每一个因素对力的影响,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二、填空题
1、【答案】=;不变
【解析】以与地面接触的下边为支点转动,F1克服重力才能将砖抬起,即F1×cd=mg×
F1=
同理有F1×ab=mg×
F2=
所以F1=F2;在ab边不断抬高的过程中,动力臂始终等于cd的长度,物体的重力和阻力臂也保持不变,所以动力的大小也保持不变。
【分析】杠杆平衡时,如果阻力和阻力臂固定,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如果动力臂越大,那么动力就越小,如果动力臂越小,动力就越大。
2、【答案】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3.4
【解析】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其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根据图像,测力计的读数是3.4N。
故答案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3.4。
【分析】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受到的拉力成之比,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结合指针位置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答案】没有校零;B;1.8
【解析】刚拿来的弹簧测力计,图甲可知指针没有对准零刻度线,则没有校零。故问题是没有校零。弹簧测力计的校零方法,移动刻度板,应向下反复轻拉刻度板才能对准零刻度。
故答案为:B。未校零前,刻度在0.4N,则准确的读数为
【分析】测力计使用前,指针要调零;根据测力计指针位置测量力的大小。
4、【答案】相互;A
【解析】如图所示,人手持大气球站在转盘上,松开气嘴,让气球沿垂直转盘半径方向喷气,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给人一个反作用力,人与转盘开始一起反向转动。人站在 点进行上述实验,力臂大于人站在 点进行上述实验的力臂,在 、 两点中,使用相同的力,在 点更容易转动。
【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那么物体B一定会对物体A施加一个等大反向的力;杠杆平衡时,如果阻力和阻力臂固定,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如果动力臂越大,那么动力就越小,如果动力臂越小,动力就越大。
5、【答案】0~5;0.2;2.4
【解析】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范围为0~5N,即量程是5N,每1N刻度间有5个小格,则分度值是0.2N,指针位于刻度线2N以下第二小格处,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4N。
【分析】先根据弹簧测力计的所能测量的最大值确定量程,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每小格力的大小,最后根据指针所指的读数确定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
三、计算题
1、【答案】解:汽车重力G=mg=2000kg×10N/kg=2×104N;
汽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阻力:f=0.2G=0.2×2×104N=4×103N;
因为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向东行驶,所以汽车受到的阻力的方向水平向西.
答:汽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阻力4×103N;阻力的方向水平向西
【解析】知道质量,根据G=mg求出重力;根据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车重力的0.2倍求出受的阻力;阻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答案】解:以扁担的B端为支点,由杠杆平衡条件 可得,A端的肩膀竖直向上的力为
以扁担的A端为支点,由杠杆平衡条件 可得,B端的肩膀竖直向上的力为
答:他们的肩膀竖直向上的力FA、FB分别为210N、150N。
【解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结合力臂的关系,判断力的关系,计算力的大小。
3、【答案】(1)解:由于钩码处于静止状态,则受到弹簧测力计向上的拉力与向下的重力相平衡,则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等于钩码受到的重力大小G。
(2)解: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示=G=mg=0.05kg×10N/kg=0.5N
答: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5N。
【解析】(1)物体在重力和拉力作用下静止,拉力与重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2)结合物体的质量,利用公式G=mg求解物体的重力。
四、实验探究
1、【答案】(1)匀速;F3;F1
(2)粗糙
(3)压力
(4)0.7;0.7
(5)控制变量
【解析】【解答】(1)实验中需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才等于摩擦力。甲乙两图的压力相同,乙图比甲图接触面粗糙,所以乙的摩擦力大于甲的摩擦力;乙丙两图相比,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丙图比乙图压力大,所以丙图的摩擦力大于乙图的摩擦力;又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F摩。因此F3示数最大,F1最小。(2)甲、乙两次实验,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3)乙、丙两次实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4)在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7N,则摩擦力等于拉力等于0.7N,若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1.2N,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此时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为0.7N。(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两个因素有关;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力相同,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分析】(1)测量物体的滑动摩擦力时,物体要水平匀速运动,物体受到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2)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3)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4)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等于摩擦力;(5)改变被研究的物理量,使其它因素不变,是控制变量法。
2、【答案】(1)右
(2)D
(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左侧下降
(4)2;变大
(5)乙
【解析】【解答】 (1)、如图杠杆往左沉,应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2)、多次测量是为了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
(3)、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如图所示,左面的力臂小于右面的力臂,所以同时取下相同的钩码,力和力臂的乘积左面减少的少,所以左面下降。
(4)、弹簧测力计的力臂是钩码力臂的二倍,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钩码重力的一半,所以答案为2N;如果把弹簧测力计斜着拉动,这样的话力臂会变小,那么力就会变大。
(5)、乙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是省力杠杆。
故答案为:(1)、右(2)、D(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左侧下降(4)、2;变大(5)、乙
【分析】 (1)、杠杆左沉往右调,右沉往左调。
(2)、在探究实验中,尽可能的多次测量数据,使数据更有普遍性。
(3)、判断杠杆是否平衡是看力和力臂的乘积变化情况 。
(4)、当阻力乘以阻力臂不发生变化的时候,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5)、省力杠杆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