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 (31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 (31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2 09:2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生于沛学于泗长于濠,凤郡昔钟天子气,
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龙兴今仰圣人容。
凤阳
龙兴寺
安徽凤阳山日精峰下
时势造英雄·朱元璋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
材料反映出元朝末年怎样的社会状况?
①政治腐败,官吏搜刮民财
②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③江淮地区爆发农民大起义
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1368年
朱元璋 明太祖
应天府(南京)
灭元时间、标志 :
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
历史上,还有哪些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










王侯本无种,英雄不问出处!
国初建,政不稳,心浮动,朕当何以巩固统治、加强君权?
①经济;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
②政治:全面改革官制强化皇权
材料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强化皇权之根源
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
材料一 行省长官“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军国重事掌握在地方官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
提刑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务)
中央
(1)地方: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结果:三司互不统属,三司的长官由中央任命,分别归中央管辖
皇帝将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大权收归中央
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皇帝






(2)中央:
结果:
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胡惟庸案
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涌出了醴(lǐ )泉,他称这是大明的祥瑞,并邀请明太祖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一个名叫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皇帝的车马前,紧拉住缰绳,急的说不出话来。可是他始终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朱元璋感到事情蹊跷,调查后发现胡惟庸家墙道里都藏着士兵,刀枪林立。于是立即下令将胡惟庸逮捕,当天即处死。 胡惟庸案前后株连竟达十余年之久,诛杀了三万余人。
从此,相权被彻底剥夺,中国政治制度进一步走向君主专制。
胡惟庸:
最后一个丞相
大臣上朝仪式的变化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强化皇权,巩固统治。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3)军事:
结果: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朱元璋的烦恼
百官未起朕先起,
百官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三丈犹拥被。
据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不可一日无辅臣”。
他曾下令设置四辅官,以辅佐皇帝,但不成功。后来,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
钱宰玩牌
有个很有名的故事。洪武年间,吏部侍郎钱宰见朱元璋,朱元璋问他昨晚干什么了,这官员说,和同僚玩牌,可是丢了牌,结果不欢而散。结果朱元璋拿出了一张牌,钱宰一看,正是丢了的那张。也就是说,你不知道当时打牌的那些哥们哪个是锦衣卫。很可能你手下人就是锦衣卫,这都无法得知。
历史小故事: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思考:朱元璋通过什么方式知道宋濂请客这件事?
设置该组织的目的,职能是什么?
(4)设立:厂卫制度(锦衣卫、东厂)
目的:监视官民
职能: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
安然朝中坐
明成祖成立东厂
却知天下事
锦衣卫印
明太祖设立锦衣卫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厂卫
强化皇权之影响
利:皇权高度集中,加强君主专制,维护国家统一
弊:缺乏制约皇权机制,决策失误,削弱政府效能
科举制始创于
何时 是如何
完善的?
到明朝时又
有什么变化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始创于隋朝,经唐朝发展,在宋朝鼎盛。
明朝
科举制
全国现存唯一保存完整状元试卷——万历年间赵秉忠
八股文
内容
影响
明朝科举制
明朝八股取士
唐朝科举制度
限于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诗赋,政论
《四书五经》
可发表个人见解
文体严格限制于八股文
不限文体
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调动积极进取精神,提高官员素质与能力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凡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
年代 世界主要科技发明 中国 占百分比
汉代时期 45(件) 28 62﹪
隋唐时期 45(件) 32 71 ﹪
宋元时期 67(件) 38 57 ﹪
明清时期 472(件) 19 4 ﹪
明朝科举制
内容
影响
明朝科举制
明朝八股取士
唐朝科举制度
限于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诗赋,政论
《四书五经》
可发表个人见解
文体严格限制于八股文
不限文体
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调动积极进取精神,提高官员素质与能力
僵化呆板,束缚思想,限制创造力,不利于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对中国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农业发展
引进新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明代初年在籍人口数为6600余万,明末达到1亿以上,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增至4.1亿。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南北方涌现出棉纺织基地
明青地蕃莲印花布
明水蓝印金杂花绫
手工业发展
手工业发展
青花携琴访友图罐
青花人物纹笔筒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皇都积胜图
南都繁会图卷
北京
南京
商业发展
商业发展
皖南徽商民居
朱元璋强化皇权
明朝的建立
考试内容:四书、五经
科举考试的变化
答题观点:《四书集注》
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应天
厂卫制度:锦衣卫和东厂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答题格式:八股文
经济的
发展
农业:引进原产美洲的农作物
手工业:棉纺织业;制瓷业(景德镇青花瓷)
商业:商帮出现(晋商、徽商)
明朝的统治
随堂训练
1.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3.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A
D
C
从气势恢弘的帝王陵
到坚固如磐的明长城
从无孔不入的锦衣卫
到体例僵化的八股文
明朝的命运是如城墙这般
高坚甲于四海、规模难以匹敌?
还是会像阳山碑材那样虽雄心歌功颂德却结局草草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