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结婚照不仅是爱情的见证,也是时代变迁的记事簿。
5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新时代
旧四大件
新四大件
第六单元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习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
2.知道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
1.新中国成立前后变化:
2.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1)衣
从买衣服要凭布票,色彩、样式也很单调到衣着丰富多彩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从物价飞涨,民生凋敝到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50年代
改革开放前: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很单调。
“蓝灰色的海洋”
50—70年代的衣着
请观察50-70年代人们的衣着在样式、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色彩样式单调;列宁服、中山装、军装、蓝灰黑的世界
评
“文革”时期,军装是最时髦的服装。
绣着“为人民服务”的军挎包,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手一个。
60、70年代
不爱红妆爱武装
人人爱穿绿军装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家中人口多的,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依次往下传
布票
买衣服要凭布票,数量有限
从“中性化”到“奇装异服”
男子花衬衫
编织毛衣开始流行
80年代:
“柔姿纱”连衣裙
改革开放后:衣着丰富多彩。服饰已经不仅是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90年代以来
绚丽多彩时尚个性
40多年的票证时代
食
我们兴桥公社兴桥大队吃食堂是1958年9月下旬开始的。这天吃的是红烧肉,有茨菇,厚厚的油浮在碗面上。一个月时间不到,食堂里顿顿都是稀粥,米也看不到了,直到稀汤都喝完了,碗底才露出一点米,舔在舌头上,舍不得咽下。
从北方运来一批地瓜干,吃完了,便是整锅的胡萝卜缨子,后来便吃淀粉圆子,那是把玉米皮与杆子碾碎磨成面做的。这时候,便吃榆树皮了,榆树从底部到顶梢是一片白,都被人们吃光了。
到了1959年1、2月份,粮食没有了,便有
了饿死人的事出现了。我们亲戚中好几个都是在
这时候饿死的。 ——李锦《大转折的瞬间》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2)食
食:从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一顿稠来两顿稀,多下红薯少下米。
大人勒紧裤腰带,莫让小孩哭肚饥。
粮票是按照年龄,确定每人每月的粮食分配数量。当时十三、四岁的男孩子,一般的定量是每月不到二十市斤(十公斤)。其中有三分之二是粗粮(即玉米面),三分之一是细粮(即大米、白面),因此就需要用“粗粮票”、“面票”和“米票”来区分。
粮票又称为“第二货币”。
粮票+钱一起购买
粮票的票面额一般是1市斤、3市斤、5市斤、10市斤、1市两和2市两。在餐馆里吃一碗米粉是一角二分钱,二两粮票;一根油条是七分钱,一两粮票,少了哪一样都不行。
用粮票购买食物、生活用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符合国情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终于较
快地实现粮食自给,棉花自给有余,这是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事情。
到1993年底,全国的各种票证基本停用,主宰我国百姓生计40多年的票证制度结束。
改革开放后的饮食温饱
食
菜农种植卷心菜
搬猪肉的妇女
广州周生记“太爷鸡”
广州中山五路上的大排档
广州腊味店
烤乳猪
大年三十吃团年饭的一家人
新世纪饮食的健康追求
如果说,过去人们只追求饮食的“量”,而很少顾及“质”。但新千年的中国人已步入小康社会,现在的人们更注重饮食结构的科学化和健康化。
中国城镇家
庭恩格尔系
数的下降,
说明饮食消
费不再是家
庭消费重点。
改革开放四十年居民收入增长164倍
食
从吃多吃好到吃少吃精
从细粮为主到粗细搭配
改革开放后
营养健康
从饮食结构比较单一到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为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粗细搭配
种类丰富,绿色健康
营养均衡
思考:
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人们的感觉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改革开放前,由于物质匮乏,人们可选择的食物品种较少;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物质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仅要“吃饱”、“吃好”,还要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50年的四个工程:一张床、
一个脸盆、
一个痰盂、
一个暖水瓶,
总价不到15元。
从彩礼看社会的变迁
70年代的三响一转:一块手表、
一台收音机、
一台缝纫机、
一辆自行车,
总价不超过500元。
80年的四大件:
冰箱、
录音机、
洗衣机、
电视机,
总价大于2500块钱。
21世纪的三大件:房、
车子、
票子。
“我爸妈结婚用了半头牛,我结婚用了父母半条命”。
(1)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2)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早得到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用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住”房的变化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3)住
六十年代住草房,七十年代建瓦房,八十年代加走廊,九十年代盖楼房,现在实行建洋房,盖处别墅讲花样。
(4)用
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国出境旅游人数逐年增加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1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2商品供应充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4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
5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
(2)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截止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局世界第二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
1、交通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的发展
(3)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4)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的发展
行
前 改革开放 后
便
捷
的
高
速
公
路
立
交
桥
改革开放后:
公路大桥
行驶中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
改革开放后,多种交通设施
影响: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5)行的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的发展
从信筒到万物互联看通讯的变迁
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早已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的发展
2、通信
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手提电话的俗称:大哥大
固定电话,简称固话,俗称座机
固定电话,简称固话,俗称座机
(2)影响: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的发展
智能手机
通讯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二、通信业的发展
1949年到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名义增长566.6倍,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9.2倍。
从大数据看百姓生活的变迁:
1949-1978年:奋力争取温饱
1979-1991年:稳定解决温饱
1992-2012年:实现总体小康
2013-2018年:迈向全面小康
小组合
作探究
我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
(4)科技水平发展。
生活
方式
衣
住
食
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改革前
改革后
丰富多彩、款式多样
从“吃饱”到“吃好”
居住面积扩大、
环境改善
交通条件有了
明显的改善
匮乏、单调、营养不足
居住条件差
交通条件较差
极其落后,以书信为主
行
通信
建国后
电信产业快速发展
互联网发展迅速
丰富多彩
营养均衡
休闲娱乐
电信网络
本课小结
练习巩固
1.下列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前出现的现象的是( )
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吃绿色食品
B.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C.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占了一定的比重
D.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购物
B
2.下列符合“文革”时期人们服饰特点
的是( )
A.名牌服装争奇斗艳
B.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穿解放装,千篇一律
D.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C
3.“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