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发展脉络与趋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信息意识:
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计算思维:
采用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活动;
知道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能积极利用各种信息系统促进学习与发展;
信息社会责任:
正确认识现实社会身份和虚拟社会身份之间的关系,合理使用虚拟社会身份开展信息活动;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信息技术发展脉络的三大核心
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
项目学习法、任务驱动法、交流协作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在不断的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那请同学思考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和展望一下未来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仅讨论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起。
生:经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讨论和交流,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回答,若回答一致,可仅回答同哪一组相同或作补充。
师:总结学生发言,抓住典型事件,比如现在学生打游戏基本不去网吧了,网吧也不流行了,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手机,是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信息技术发展的过去、现状和未来。
(二)、信息技术发展历史
信息技术是指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的各种技术的总和。从原始人类到如今的信息时代,人类为了准求更有效、更便捷的技术手段,增强信息处理能力,推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发展历史进程的主要标志性阶段有五个: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出现、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出现、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普及。
(二)、信息技术发展脉络
师: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
计算机为核心: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问世; 20世纪70年代末,“电子计算机+局域网”的格局形成;20世纪80年代,微机开始普及。
以互联网为核心: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全球互联。
以数据为核心:云计算、大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使数据增值。
生:
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所处理的内容、所依赖的设备设施均具有阶段性特征,与小组中的同学一起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提炼,填写表1-3。
讨论:《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说:“计算机已经不再只和计算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请以之为话题,在小组中展开讨论: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技术的信息技术,是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的。请列举具体案例。
(三)、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1.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
新一代信息技术横向渗透,融合制造、金融等其他行业,信息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将从产品技术转向服务技术。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要目标的“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
(1)网络互联的移动化和泛在化。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可以很方便的介入网络,无线通信宽带的速率也越来越高,给人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的极大的方便。移动终端里的APP软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购物或者听音乐、看视频,出行时可以随时查看目的地的具体位置和天气情况等。
(2)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和大数据化。
云计算将服务器集中在云计算中心,统一调配计算和存储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一台服务器变成多台服务器,能高效率地满足众多用户个性化的并发请求。大数据的应用涉及各行各业,例如互联网金融、情报分析、机器翻译、图像与语音识别、智能辅助医疗、商品和广告智能推荐等。
(3)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
未来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力方向是智能化,本质上是计算机化,是能自动执行程序、可编程、可演化的系统,甚至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功能,如无人驾驶等。
2.从计算机用户界面发展的角度
人与机器的交互方式一直都有一个变化周期:从最早的鼠标、键盘,到多点触屏,再到语音控制和手势控制;现在更多的自然用户界面,将机器与计算机更紧密地和生活、工作、学习场景融合;未来的人机触觉控制,正在创建科学探究的新领域。
(1)体感技术。
(2)虚拟现实技术。
(3)增强现实技术。
3.从典型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向应用驱动与技术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的角度
(1)虚拟计算。
(2)通信技术。
(3)传感技术。
(4)微电子和纳米技术。
(5)3D技术。
(6)信息安全。
生:
实践:根据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一谈未来的你生活可能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发生哪些变化?
(五)、课堂总结
本节我们了信息技术发展脉络的三大核心:计算机、互联网和数据,了解了信息技术发展的过去。同时,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通过讨论,深刻了解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技术的信息技术,是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的。通过实践,深刻体会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如何迎接信息社会
(六)、作业布置
各小组根据项目选题及拟订的项目方案,结合本节所学知识,运用多种社会调查方法与工具,开展下面相应的调查。
1.小组内交流讨论:信息技术正在不同的领域中不断地发展与创新,了解它与所调查事物的发展变化有什么关系。围绕调查主题,可以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获取哪些与调查主题相关的数据?
2.使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人物访谈等方法,并尝试借助一定的信息技术调查工具,如在线调查问卷平台等,获得关于调查主题的多方面数据。
3.尝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图表制作工具等,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