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1.“文明”产生的标准(标志)?
①金属工具,青铜、铁器等
②文字
③城市
④阶级
⑤国家(主要表现为政府、军队、监狱、王权等)
采集
渔猎
农耕
畜牧
劳动生产率提高
社会分工
阶级
国家
文字
走向定居
城市
剩余
产品
矛盾
记事
管理
生产力
文明
私有制
人类文明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根因)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认识:
2.“文明”产生的过程?
区域 代表文明 形成前提 实行制度 文化成就
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古巴比伦文明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史诗、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位制、战车和车轮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为农业和交通提供便利 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法老至上的权威 神话和文学、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建筑和数学、莎草纸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平原广阔;恒河流域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种姓制度 佛教;《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古希腊文明 巴尔干半岛南部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城邦制度 世界文学瑰宝,史学: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大 河 文 明
海洋文明
宣扬君权神授
健全国家职能
实行中央集权
小国寡民
寡头政治
民主政治
农耕发达
商业发达
3.早期人类文明
文明早期发展的特点:各文明之间相对孤立,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3.早期多元的人类文明
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象征着君权神授;
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282条。
汉
谟
拉
比
太阳神
权杖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4.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3.挖去别人眼睛的人也要被挖出眼睛,打断别人骨头的人也要被打断骨头。
《汉谟拉比法典》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法律。
1.如果被盗窃的牛、羊、驴或者是猪属于寺庙或者皇室,盗窃者将偿付三十倍的赔偿;如果它们属于国王的公民,盗窃者将作出十倍赔偿;如果窃贼无力赔偿,将以死抵罪。
保护私有财产
以下材料节选自《汉谟拉比法典》,请概括其主要内容
2.窝藏他人奴隶并且被抓获者将被处以死刑。
5.根据皇家税法,如果欠债者无力偿还债务,则必须利用小麦或者芝麻来代替。
维护奴隶制
同态复仇
规定债务关系
内容丰富全面
4.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
阶级不平等
种姓制度
1.出身决定等级
2.职业固定世袭
3.禁止通婚
4.法律地位不平等
5.宗教权利有别
6.宣扬来世和轮回
婆罗门:宗教祭祀
刹帝利:军政特权(国王、武士、官吏)
吠舍:普通劳动者
首陀罗
供养以上三个等级
口
手
腿
脚
婆罗门教把原人身体部位比作四个种姓
不可接触者 :“贱民”
5.印度种姓制度
(祭司、贵族)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又称如来。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解脱。
相传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原名悉达多·乔达摩,是喜马拉雅山南麓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释迦牟尼这个名字是旁人对他的尊称:释迦是族名,牟尼之意为仁,合起来的意思便是释迦族中的仁德之人。他大概生于公元前563年,卒于公元前483年,约与我国孔子同时。释迦牟尼自幼生长在宫禁中,享受着王者的豪华。但是,他目睹社会上种姓之间的不平等,感到人世间生、老、病、死的哀惨,内心非常悲痛。他决心抛弃他的王位和家庭,以求得到精神上的解脱。于公元前6到4世纪左右,创立佛教。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抨击种姓制度的等级体系,赢得了大批信众,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6.印度佛教
7.古希腊城邦
1、自然地理环境是城邦形成的重要因素:山多平原少,山岭沟壑将人们隔绝在不同的陆地或峡谷,不利于建立统一和集权的帝国。
2、城邦:(1)特征: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2)公民:成年男性公民(外邦移民、奴隶、妇女没有民主权利)
(3)城邦体制:君主制、僭主制、寡头制、贵族制、民主制等
(4)城邦代表:雅典(民主制),斯巴达(寡头制)
[注意]:雅典形成民主政治的原因众多,地理因素绝非决定性因素,也非唯一因素,古希腊三面环海,良港众多,以及地中海气候适宜对外发展工商业贸易,在商业贸易中形成的平等互利意识和冒险进取精神,都有利于城邦形成民主政治。
8.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改革措施 改革影响
梭伦改革 1.颁布《解负令》; 2.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 3.设立四百人议事会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民众法庭为最高司法机关; 4. 确立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的方法。 动摇了贵族世袭特权,奠定了城邦民主制度的基础。
克里斯提尼改革 按区域划分为10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 五百人议事会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陶片放逐法,“以民主的方法反对民主的敌人”; 建立十将军委员会作为最高的军事机构。 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伯里克利改革 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人发放工资; 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提高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公民权利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9.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崇尚法制;权力制约
10.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雅典民主政治促使国家经济、政治获得了空前繁荣,促进雅典文化广泛深入发展。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开民主政治之先河。
局限性:
雅典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制,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不同能力素养的人拥有同等的管理国家的权力,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引起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民主范围狭隘,广大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没有民主权利,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民主。
1.(2022·江西赣州·高一期中)观察下列文明产生过程示意图,由此可知,文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B.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D.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
C
2.(2022·辽宁·大连二十四中高一阶段练习)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材料旨在说明( )
A.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
B.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C.阶级和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
D.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3.(2022·湖南·株洲二中高一期中)对一处原始社会遗址的考古发现:房屋有的建筑面积较大,有的很小;墓葬随葬品有的很多,有的很少或几乎没有。据此可以推测当时( )
A.农耕畜牧业已经产生 B.社会生产分工开始出现
C.财产私有化和贫富分化明显 D.早期城市和国家已经形成
D
C
4.(2022·广东·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高一期中)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
A.大河高山阻碍了文明交流 B.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
C.生产力发展低限制交流 D.专业性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影响
B
5.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D
6.(2022·河北石家庄·高一阶段练习)下图为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状况图。据此可知,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A.起源西亚,逐步扩展 B.埃及发达,领先世界
C.多元并存,交流密切 D.相对独立,多元发展
D
7.(2021·吉林白山·高一期末)下表所示为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统治时期统治者的行为和职责(部分)。据此可以推断,古巴比伦( )
A.文明与河流休戚相关 B.中央集权体制严密
C.最早建立君主专制政体 D.国王事务比较繁忙
A
8.(2022·辽宁·建平县实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某学者在阐述国家产生的原因时说:组织社会生产,兴建大型水利工程,从事法律事务、艺术、科学…氏族已经显得无能为力了。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国家是阶级斗争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国家是各部落抵御外来侵略的产物
C.国家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秩序和安全
D.国家是适应社会管理需要而产生的
D
9.(2022·陕西·长安一中高二期末)根据研究,从公元前776年开始,地中海沿岸的希腊各城邦派出它们最好的运动员到奥林匹亚城参加包括赛跑、标枪、铁饼、摔跤等项目在内的运动项目比赛。每个项目的冠军都会得到橄榄花冠,成为它们城邦的英雄。古代的奥林匹克赛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到它静静地从希腊人的生活中消失为止,共举办了上千年。这能反映出( )
A.古希腊在事实上形成了较普遍的集体认同感
B.古希腊地区事实上形成邦联式的政治实体
C.古希腊地区已经形成了认知高度统一的文化共同体
D.现代奥林匹克赛会与古希腊奥林匹克赛会一脉相承
A
10.(2022·浙江·高一学业考试)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演变见证并记录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下列古老文字,产生于尼罗河流域的是( )
A
11.(2022·山东·模拟预测)史诗《吉尔伽美什》将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描绘成半人半神的英雄。他进行残暴统治,致使民怨四起,人们便向神灵哭诉,于是神灵创造出恩奇都去惩罚他,但两人在决斗中成为好朋友,此后吉尔伽美什弃恶从善,为民除害,立下许多功绩。材料可以反映( )
A.两河流域的文化色彩 B.亚述帝国的王权崇拜
C.伊斯兰教影响较大 D.恒河流域文学发达
12.(2022·重庆·奉节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在古印度诗歌集《梨俱吠陀》(约公元前1500年~前900年)中,太阳神劝告赌徒,“别掷骰子了,快耕种你的田地吧;享受你获得的财富,应知它足够(生活)所需;赌博者啊!那儿有你的牛和妻子。仁慈的萨维特尔(太阳神)这样向我启迪”。据此推知,赌博者的政治身份最有可能是(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婆罗门
A
A
13.(2022·江西南昌·二模)希腊人在对波斯国王谈自己的同胞时说:“虽然他们是自由人,但并非在各个方面都是自由的;法律是他们的主人,他们畏惧这位主人甚于你的臣民畏惧你。法律规定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法律的条文始终如一。”据此可知,当时的雅典( )
A.公民没有个人自由 B.主权在民有法可依
C.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D.契约精神深入人心
D
14.《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
A.内容全面 B.思想落后 C.传播广泛 D.影响深远
A
11.古代文明的扩展
类型 代表 条 件 表 现 方式 影响
农耕文明 古埃及文明 ①农耕文明水平高(可能) ②农业的发展需求(必要) ③扩张及争霸战争推动 武力扩张
古 西亚 两河 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亚述帝国
海洋文明 古希腊文明 ①组织能力强 ②航海技术和武器先进 ③环海,山多地少,为了生存 移民殖民
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达到两河流域
向周边地区扩张,实现两河流域的统一,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一度征服埃及
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
①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
②推动奴隶制帝国兴起。
古代埃及文明的扩展
两河流域
古埃及
小亚细亚
古代西亚文明的扩展
波斯帝国
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
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前1595年赫梯人入侵巴比伦,古巴比伦王国灭亡。
前1000年代,北部的亚述王朝开始兴起,亚述人南征北战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而且一度征服埃及,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的大帝国。
公元前8世纪
亚述帝国(前935年-前612年)
公元前6世纪
波斯帝国
前538年,波斯大军攻占了巴比伦城,两河流城众多城市被毁,文字失传。后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先后成为两河流域的统治者,古巴比伦王国从此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公元前7世纪
新巴比伦王国(前626年-前539年)
由居住在两河流域南部的迦勒底人所建,又称迦勒底王国,全盛时期统治整个新月沃土。后被波斯帝国所灭。
古代西亚文明的扩展
古代希腊文明的扩展
古希腊人的殖民扩张特点:
沿海岸线建立城邦,殖民地遍布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呈线状分布。
殖民城邦一般都沿袭母邦的制度和习惯,但在政治上又是独立的,不依附或隶属于母邦。
12.古代世界的帝国
赫梯帝国
前17世纪—前8世纪
埃及新王国时期
约公元前1567—1085年
亚述帝国
古亚述时期(约前2500-前1500)、中亚述时期(约前1400-前1078)、新亚述时期(前935-前605)
12.古代世界的帝国
波斯帝国(BC6世纪~ BC330年)
是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BC336年~BC323年)
地跨亚非欧三大洲,
BC323年之后,帝国走向分裂
中央:君主专制
地方:行省制
12.古代世界的帝国
(1)时间:BC27年~BC4世纪末
(2)征服区域: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邦,先后征服了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
(3)统治:
①实行君主制,大力发展奴隶制,地方实行行省制;
②以罗马法维系统治;
③1世纪出现基督教,4世纪基督教成为国教。
(4)灭亡:1-2世纪繁荣,3世纪出现危机,4世纪末分裂
2世纪初的罗马帝国
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
476年
公元前
221年
公元前
206年
公元前
202年
公元
220年
春秋
战国
秦朝
汉朝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
马
帝
国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4世纪
公元前27年—公元4世纪
12.古代世界的帝国
12.古代世界的帝国
共性1:都通过武力扩张,形成了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成分复杂,在地方实行行省制;
共性2:本质都是奴隶制君主专制帝国,依靠官僚体系和军队维持;
共性3:统治中后期都伴随阶级矛盾激化,最后由于边境出现强大的对手,帝国逐步走向瓦解和覆灭;
共性4:庞大的帝国都推动了各地区文明之间交流的不断发展。
①消极意义: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②积极意义:
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的几十座新城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13.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习惯法:从罗马建城到罗马共和国初期,主要依靠习惯法(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局限: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
公民法:(共和国时期)
定义:从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 。
适用范围: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
特点:
①形式上: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
②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个人财产等问题的私法规范则不够完善。
14.罗马法
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
背景:形成于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过程中。
时间:公元前449年(罗马共和国中期)
特点:
①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②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③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
意义:
①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②明确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的既得利益(实质);
③一定程度上属于平民的胜利,贵族不能再随意解释法律,打破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保护平民利益。
④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但没有废除习惯法。
14.罗马法
万民法:(帝国时期)
背景:
①广阔的疆域版图;不同民族的交往增多;商品经济和贸易的繁荣;
②皇帝重视法律编写;法学家的解释;
③受罗马扩张的影响,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以巩固罗马统治。
定义:罗马帝国时期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自由民的法律。
特点:
①形式上: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
②内容上: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能够适应帝国时期新的社会发展要求。
西塞罗和自然法精神
1.西塞罗被誉为“自然法之父”。
2.自然法精神: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权利。
3.自然法精神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补充: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成《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其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4.罗马法
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
①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承认公民的权利,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
②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近代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法基础,制定本国法律制度。如《拿破仑法典》、《德国民法典》许多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制度都渊于罗马法。
罗马法律的本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罗马法律的核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4.罗马法
1、西亚、埃及和希腊文明的交流:
2、字母文字的起源及演化:
3、中西交流表现:
4、文明交流的方式:
①农耕技术 ②冶铁技术 ③神话 ④艺术
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
汉帝国与罗马帝国(大秦)
腓尼基字母
阿拉马字母
古西亚
埃及
印度
希腊字母
拉丁字母
欧洲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
15.古代文明的交流
汉朝中国与罗马帝国之间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但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和平交往,暴力冲突
15.(2022·湖北·模拟预测)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都是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但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又都是由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字母”演化而来,字母文字能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各地区文明存在着交流与联系 B.腓尼基地处埃及和西亚交汇点
C.便于西亚地区君主专制统治 D.字母文字书写简便,方便记录
【答案】A
16.(2022·山西·怀仁市第一中学校高一期中)据史料记载,波斯帝国时期,有许多希腊人来到波斯,他们之中既有医生、学者、工匠,也有失意的政治家。波斯历代国王喜用希腊医生为御医,希腊工匠在波斯秉承国王的意旨,采用希腊风格和东方审美观,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这反映了当时
A.希腊的医学发达先进 B.波斯人生活丰富多彩
C.东西方文明交流发展 D.希腊人的创造力丰富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