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读文,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挣、逃、摆、摇、甩、难看、难过、叫”等词的意思和每段话的意思,并能朗读好文中四处对话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运用插图与读文相结合,了解小鱼、老牛、燕子和壁虎尾巴的用处以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以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表演为主要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说话有礼貌、真诚待人的好品质。
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写的是小壁虎在夏季的夜晚发生的故事,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小壁虎借尾巴告诉我们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尾巴各有不同的作用,了解小壁虎尾巴有脱险与再生的特点。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有加注拼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或阅读。教师要重在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情分析:
灵活采用看图、看实物、朗读、做动作、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针对本文对话多﹑感彩浓的特点,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品味文中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语调,并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演”,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小鱼、老牛、燕子和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
难点:读好文中的对话语句,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揭示题目,激趣质疑
出示小壁虎谜语,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猜一猜(壁虎)
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却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出示课文题目,读课文题目,认识“壁”。
读了这个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板书: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他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讲的是谁干什么的故事?
小壁虎分别向哪些动物借尾巴?
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为什么?
打开课本,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指一名学生说发现。(课文没有注音。)
课文没有注音,那我们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引导学生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别人。)
借助图画独立读课文,同学之间互相提醒字的读音,注意平翘舌音。
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全班交流:你们小组新认识了什么字?是怎么认识的?(学生没说到的,教师帮助。)
出示词语。(带拼音) 小壁虎 墙壁 蚊子 咬断 拨水 甩尾巴 赶走 傻孩子 转身
指名读,齐读。
去掉拼音再读。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把生字送回课文,读通课文。
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将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一说。
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很难看时,他心情怎样?(伤心、难过。) 那就请你们带着难过的心情来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指名读,齐读。)
小壁虎先向谁借了尾巴?(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 学生比赛读小壁虎说的话,比比谁读得好。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小壁虎很有礼貌?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他呢?(出示:小鱼的尾巴要用来……) 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请你们用手做做拨水的动作。 小结:如果小鱼的尾巴没了,小鱼就不能在水里游泳了,所以小鱼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分角色朗读小壁虎与小鱼的对话。(教师范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指导写字
学生认读生字“捉、条、爬、姐、您、草、房”。
学生观察特点,说一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学生练写,展示评议。
总结作业
读写生字。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17.小壁虎借尾巴
墙角下小壁虎挣断逃生、再生
小河边小鱼姐姐摇着拨水
大树下老牛伯伯甩着赶蝇子
房檐下燕子阿姨摆着掌握方向
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排演课本剧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求不要太高,必要时可示范引导。另外,教师可在学生搜集动物尾巴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动物尾巴介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