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终极攻略26:题型专练-比较型选择题 学案(解题指导+最新模拟专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历史终极攻略26:题型专练-比较型选择题 学案(解题指导+最新模拟专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2 15:0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攻略26:比较型选择题题型精选最新模拟专项练习
比较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分析、归纳和比较能力。比较型选择题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类比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是程度性比较,如”最早”"最主要”等;对比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
比较型选择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有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比较的,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此类题在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
同学们在做比较型选择题时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比较型选择题涉及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比较型选择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
同学们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1、读《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该表凸显了中国当时(  )
A.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可行性 B.制定一五计划的必要性
C.科教兴国重要性 D.发展电力工业的紧迫性
【答案】B
【破题步骤】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题干信息“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人均钢产量不如印度,远远落在美国后面,我国人均发电量不如印度,远远落在美国后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工业水平基础十分薄弱,十分落后,远远不如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一五计划。因此该表凸显了制定一五计划的必要性。选项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发展交通运输业,A排除;科教兴国战略在当时没有提出,C排除;发展电力工业这是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的一个方面,D排除。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022·河北石家庄·一模)如下表是学者对辛亥革命的看法。这说明他们都认为辛亥革命
出处 看法
吴建红《不同视角下辛亥革命史教育价值刍议》 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初步传播,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列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卢淦明、李俊宏《浅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贡献》 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准备和培养了干部教育和锻炼了群众。
A.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 B.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创造条件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初步传播,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列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和“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准备和培养了干部教育和锻炼了群众。”可知吴建红、卢淦明、李俊宏这些学者都认为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创造条件,D项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项;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2·山东济宁·一模)下图是1842—1846年英国对华贸易情况,造成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
年代 输出总额(英镑)
1842 969381
1843 1456180
1844 2303619
1845 2394827
1846 1791439
A.大量赔款投入到产品输出上 B.同清政府协定关税带来的增长
C.割占香港岛的获益 D.大量进口中国茶叶等商品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1842—1846年英国对华贸易情况”结合所学知识,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依靠其所获得的特权,即协定关税,增加对中国商品的出口,导致1842年到1845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增长较快,B项正确;“大量赔款投入到产品输出上”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割占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排除C项;“大量出口中国茶叶等 “与”1842—1846年英国对华贸易情况”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2·湖南常德·一模)下表是不同时期《新青年》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其在1923年6月至1926年7月出现的频率最高,原因是
起止时间 1915.9—1918.2 1919.1—1922.7 1923.6—1926.7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 0.78% 2.45% 25.14%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推动
C.抗日战争的进行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不同时期《新青年》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其在1923年6月至1926年7月出现的频率最高”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开始,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B项正确;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排除A项;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排除C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1927年,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广东河源·一模)《清末新政的全方位“解毒”》一书中认为:“清末的开明专制化过程,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它们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是清政府主导的经济、政治改革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有一定影响)。”以上三个阶段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以地主阶级为主体的革命运动 B.在较大程度上挽救了当时的民族危机
C.都是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前提 D.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维护清朝统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来经济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大大加剧,维新派掀起戊戌变法,救亡图存;清末新政对中国近代化有一定的影响,说明这三个阶段共同之处是在较大程度上挽救了当时的民族危机,B项正确;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改革,走资本主义道路,排除AD项;洋务运动、清末新政都是以地主阶级领导,维护清政府统治为前提,排除C项。故选B项。
5.(2022·江苏无锡·一模)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外资在华设有工厂192家,投资总额近2000万元;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洋务运动引进了先进生产技术 D.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标志着西方列强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其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因此材料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时期列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A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在1895年宣告破产,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成为合法,实业救国思潮的掀起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2·安徽·模拟预测)创办于上海的《万国公报》对近代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由此推断( )
1880—1889年 1890—1899年 1900—1907年
禁止缠足(篇) 3 11 17
兴女学(篇) 5 6 17
绍外国妇女(篇) 2 29 22
A.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妇女地位
B.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日趋重视
C.晚清政府允许知识分子言论自由
D.在知识界的猛烈抨击下,清政府被迫革除封建陋习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禁止缠足”“兴女学”“绍外国妇女”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近代知识分子关注妇女禁止缠足、发展女学及介绍外国妇女等方面的信息,说明随着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万国公报》中近代知识分子关注妇女问题,没有涉及民国政府提高妇女地位的措施,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知识界对妇女问题的关注,但无法得出晚清政府是否允许知识分子言论自由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知识界对妇女问题的关注,但没有强调知识界对妇女问题关注后产生的影响,无法得出清政府被迫革除封建陋习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2·湖北荆州·一模)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沿海和内地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建国初期我国( )
类别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沿海工业产值比重 73.0 71.7 69.7 68.1
内地工业产值比重 27.0 28.3 30.3 31.9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初步改变工业分布不均衡
C.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D.充分发挥沿海工业的优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沿海和内地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可以看出从1952年到1955年沿海和内地工业产值差距在不断缩小,结合所学可知工业不均衡状况有所改变,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排除AC项;材料不能体现沿海工业的优势,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2·河北邯郸·一模)历史解释就是对史实的评价或者看法。对如图数据变化解释最合理的是
A.人民公社体制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根本原因
C.经济特区的建立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D.改革开放有助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1978—1985年中共农村贫困人口收入变化情况示意图”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人口收入不断增加,反映了改革开放有利于贫困问题解决,C项正确;人民公社体制出现在1958年,并且实行大锅饭,不利于农村的发展,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经济特区建立促进的是城市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2·广东东莞·一模)下表统计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三个时间点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这说明新中国
时间 建交的亚洲国家数量 建交的非洲国家数量 建交的欧洲国家数量 建交的美洲国家数量
1959年 14 5 15 2
1969年 15 20 16 2
1979年 28 39 29 17
A.摆脱了意识形态的羁绊 B.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D.已经适应了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答案】C
【解析】
【详解】
表格数据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不断增加,这反映了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C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能说明三个时间点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不断增加的原因,排除B项;1991年底,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与题干时间1959——1979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2·广东东莞·一模)下图所示为1978一2006年商品零售环节三种价格形式的比重变化。据此可知,我国
A.多种所有制经济开始共同发展 B.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C.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D.政府完全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图片可知,改革开放伊始,我国商品90%采用的是国家定价;1978年后,国家定价的商品占比越来越少,由市场决定价格的商品越来越多。这说明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多种所有制经济的信息,排除A项;CD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故选B项。
11.(2022·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一模)下表为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据表可知我国民族自治地区改革开放后( )
项目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A.第三产业同步增长 B.旅游收入逐年提高
C.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D.得到国家优惠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的农业和工业总产值都有了巨大的增长。这说明我国民族自治地区改革开放后经济有了长足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关于第三产业和旅游收入的数据,排除AB项;材料不能反映我国民族自治地区得到国家优惠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12.(2022·江苏南通·一模)下表是5.3万家全球跨国公司的全球并购及对外经济活动统计表,可见跨国公司
时间 1990 1995/1999
全球并购次数 11300 22700
全球并购金额 4000(亿美元) 8000(亿美元)
对外直接投资 2355.29(亿美元) 8650(亿美元)
A.成为促进全球化的主动力 B.实现对全球市场的垄断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发挥了全球治理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题干“全球并购次数、全球并购金额、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反映出跨国公司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项正确;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新科技革命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排除A项;跨国公司没有实现对全球市场的垄断,排除B项;跨国公司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没有发挥全球治理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13.(2022·河北石家庄·一模)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表“比较”的国家是
相同点:①都极富学习力、作风严谨,不断地向强者学习②都曾走上军国主义道路③都通过战争转嫁国内危机,最终失败④都在二战后迎头赶上 不同点:①对战争的反省不同②与邻国的关系不同
A.英国美国 B.意大利奥地利 C.德国日本 D.法国俄罗斯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都曾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最终失败”、“都在二战后迎头赶上”等信息这两个国家应该是德国和日本,C项正确;英国、美国、奥地利、法国等国都没有走向军国主义道路,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2022·辽宁葫芦岛·一模)下面表格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项目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913年工业产量排名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排名 1 2 4 5
A.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 B.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 D.英法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1913年,后起的美国、德国虽然在工业产量方面超过了老牌强国英国、法国,但殖民地面积远远少于英国、法国,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出美德对英法构成威胁,排除C项;材料只是反映了英法工业产量有所下降,但英法并未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排除D项。故选B项。
15.(2022·广东东莞·一模)下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时间 拖拉机数量(万台) 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 2.7 1.7
1932年 14.8 61.5
1937年 56.1 93.0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
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D.排斥市场与商品经济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可得出,当时苏联的拖拉机数量增加,反映出工业化发展;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增加,反映的是农业的集体化,B项正确;没有比较,不能得出优待发展重工业,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工农业都有发展,不能反映不平衡,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计划与市场,不能得出排斥市场与商品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
16.(2022·广东河源·一模)图中的两项法律条文颁布的共同意义是( )
农民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上地和其附属地作为私产。——1861年3月3日 (南方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微黑奴的人现在和今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1862年9月22日
A.农奴赎买房屋和土地,跻身于地主阶级 B.吸收解放奴隶参军,保证了国家的统一
C.解放了生产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解放了奴隶,有力地打击了黑奴贩卖者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861年颁布的是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农民获得自由,促进资本主义发展;1862年颁布的法律是美国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农奴获得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所以两项法律条文都解放了生产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正确;A项是废除农奴制的意义,不全面,排除;BD项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意义,不是共同点,排除。故选C项。
17.(2022·新疆乌鲁木齐·一模)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之处是
A.都维护了封建的农奴制度 B.都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
C.都保留浓厚的军国主义 D.都提出了“殖产兴业”的口号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之处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阻碍,都面临内忧外患,B项正确;俄国废除了农奴制,排除A项;保留浓厚的军国主义、提出了“殖产兴业”的口号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排除CD项。故选B项。
18.(2022·广东茂名·一模)2022年2月14日,俄乌冲突爆发。俄罗斯的突然军事行动,让全球股市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下表是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在冲突爆发后的股市行情,由此可见( )
俄罗斯股市 德国DAX指数 法国CAC40指数 意大利富时指数
10%↓ 3.6%↓ 3.2%↓ 3.0%↓
中国A股上证指数 香港恒生指数 韩国综合指数 新加坡海峡指数
1.7%↓ 3.21%↓ 2.6%↓ 4.04%↓
A.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加快 B.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C.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D.国际政治局势趋向恶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表格和所学知识可知俄乌冲突爆发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行情都呈现下跌的趋势,由此可见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形势下经济运行的风险也随之加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B项正确;题干涉及的国家不仅有欧洲国家,还有亚洲国家,无从体现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排除A项;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排除C项;题干的重点是反映股市行情,属于经济局势的表现,不能证明国际政治局势趋向恶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9.(2022·广东广州·一模)据下图可知,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 )
二战前的非洲地图 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
A.促使世界政治版图发生变化 B.削弱了帝国主义在拉美的势力
C.激发非洲经济高速顺利发展 D.推动各国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图可知,两幅地图显示了二战前后非洲殖民地纷纷独立,使殖民体系最终奔溃,说明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促使世界政治版图发生变化,A项正确;地图显示的是非洲独立运动,与拉美无关,排除B项;题干主题是民族独立运动,体现不出非洲经济发展情况和发展道路,排除CD项。故选A项。
20.(2022·甘肃兰州·一模)19世纪前半期,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19世纪20年代,美国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美国人口已超过1亿。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人口都有大幅度增加。促进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迁移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 D.无产阶级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19世纪前半期,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1800万。美国人口增长更为惊人,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口的增长,C项正确;工业革命使城市需要大量工人,促进了人口迁移,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世纪, 排除B项;无产阶级运动发展与人口增长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
1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