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课《蜀道难》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课《蜀道难》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4 21:07:3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课《蜀道难》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鱼凫(fú) 猿猱(náo) 石栈(jiàn) 飞湍(tuān)
B.噫吁(xū) 扪参(cān) 抚膺(yīng) 咨嗟(jiē)
C.巉岩(chán) 砯崖(pīng) 崔嵬(wéi) 喧豗(huī)
D.萦绕(yíng) 凋谢(diāo) 山穴(xuè) 悲号(háo)
2.填入下面横线处最适当的一项是(  )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______________古体与律体之辨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律、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裁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A.⑤①②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⑤②①④③ D.②⑤①④③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道难》的开篇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的作用是,表达了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表现了开路之难,赞扬了开路者的勇气。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更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C.《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音乐之美。
D.小说《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败、罪恶的社会现象和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的班主任认为学生阅读的有益的课外书籍是一件好事。
B.刘老师对这一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
C.杜甫的晚年孤苦无依生活窘迫,写了很多忧时伤怀的作品。
D.李白的《蜀道难》描写了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
5.下列各项中对“胡”在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为什么)
B.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诗经·伐檀》(怎么)
C.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D.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为什么)
6.对下列作品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代表作品《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抒情诗。“行”又叫“歌行”,是格律诗的一种体裁。
B.李白的《蜀道难》诗歌境界博大浩淼、瑰丽奇特,诗中感慨丰富,既有对山川险阻之叹,也有对人生充满险阻、功业坎坷难成之慨。
C.词至李煜,境界始阔,开始摆脱“风花雪月”的狭小局面,《虞美人》一词因抒发了李煜的身世之感、家国之痛而显得情感深沉。
D.李清照的《声声慢》,沉哀入骨,尤其开篇的叠词曲折而有层次地抒写了内心的凄楚,由疑而信,由浅入深,细腻生动。
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李白《蜀道难》)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D.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8.下列各项与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A.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D.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二、综合表达
9.下面这段话中有三处表述欠妥当,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蜀道难》竭力描绘了蜀道的艰难恐怖,②但读者读完以后,③不但不感到害怕,④为诗的夸张描写所感动、所感染,这是为什么呢?⑤从描写对象说,⑥蜀道虽然具备艰难万状使人害怕,⑦但又具有雄奇壮美等特点,⑧在诗人的妙笔下,⑨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⑩更具有一种诱人的魅力。
第一处:
第二处:
第三处:
10.解释下面划线的实词。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②百步九折萦岩峦
③扪参历井仰胁息
④连峰去天不盈尺
三、阅读理解
1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B.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C.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D.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纵横指纵横之术,通常指以辩才陈述利害、游说君主的方法。
B.飞燕汉成帝第二任皇后。在中国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
C.金陵金陵是南京最雅致而古老的正式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其来历因南京钟山在春秋时称金陵山而得名。南京简称“宁”,又称为建康。
D.僚佐官署中协助办事的官吏。语出《晋书·周访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
②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一)
①李白是唐代诗坛最为耀眼的巨星之一。在他的诗作中,山水诗占有重要的位置。他往往不是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如实地具体描写山水景色,而是将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酝酿于心中的诗情幻化成绮丽非凡、惊心动魄的诗意境界。
②李白的山水诗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以种种瑰丽奇异的想象,制造出一个虚拟的理想世界,抒发蓬勃的激情。如他的著名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因梦而游,飘然而至,谢公屐、青云梯、海日、天鸡、闪电、鸣雷、石洞、神仙,纷至沓来。意境的描绘,全无刻意安排的迹象。这就是李白的山水诗,情从诗中自然喷发。
③夸张是诗人常用的手法,然而李白在山水诗中,常常用极致夸张的手法咏唱大自然的杰作,酣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蜀道难》中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为了显示蜀道的高耸,他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又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艰险雄奇。蜀山之险,蜀道之难,在夸张的描写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艺术表现。在这样的基础上,李白情不自禁地咏叹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④李白还有一些山水诗弥漫着飘逸超脱的仙心。在《山中问答》中,他诡秘地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注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碧山”是李白向往的,它不同于喧嚣的人世,在那里李白获得的是一种闲适逍遥。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中,李白脱离名利的纷繁,洗去凡俗的污垢,超脱了世俗功利。诗中的自然山水与诗人的自我形象融为一体,让人回味无穷。
【注】窅(yǎo):深远。
(1)概括第③段所谈的李白山水诗的特点,并说明作者是如何阐释的。
(2)清代评论家赵翼评李白的诗歌“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你读过的李白诗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题
(二)
诗是大众化还是小众化,从新诗诞生起,就一直在争论中。其中,争论的一个焦点是平民化还是贵族化。
对同一位诗人来说,大众化倾向和小众化倾向也常常是“并存”的。李白有《静夜思》,也有《蜀道难》;老杜有三吏三别,也有《北征》。推出大众化的《死水》的闻一多,也出版过小众化的《红烛》;写过小众化的《雨巷》的戴望舒,也写过大众化的《元日祝福》。朦胧诗似乎是小众的,但是诸如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之类的名句却得到广泛流传。当然,一位诗人总有他的主要审美倾向。李金发基本是小众化诗人,田间基本是大众化诗人。在一些诗人那里,主要审美倾向还会发生变化,殷夫、穆木天、艾青、何其芳等都是由小众化转向大众化的诗人。
诗终究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大众化和小众化倾向还与诗的外在环境密切相关。当生存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例如发生战争、革命、灾难的年代,大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当生命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例如和平、和谐、安定的年代,小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
大众化和小众化的诗都各有其美学价值,不必也不可能取消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但是,艺术总是有媒介化倾向,诗终究以广泛传播为旨归。大众传播有两个向度:空间与时间。不仅“传之四海”的空间普及,“流芳千古”的时间普及也是大众化的表现。李贺、李商隐生前少知音,但他们的诗歌几千年持续流传,成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诗歌的这种隔世效应也是一种常见的大众化现象。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也是大众化程度最高的诗歌时代,只要是中国人,大多能背出几首佳作。唐诗宋词成了中国人文化身份之一。白居易和柳永是很值得后世研究的代表。
胡适倡导新诗时,就很推崇白居易和他领军的新乐府。“但伤民病痛”的白居易推进了杜甫开辟的现实主义,“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从《赋得古原草送别》到《长恨歌》,再到贬居江州的《琵琶行》,白居易有明确的大众化艺术追求,他的不少诗篇也最大限度地产生了大众化效应。白居易的诗广布民间,传入深宫,当时凡乡校、佛寺、通旅、行舟之中,到处题有白诗,有些歌妓因能诵《长恨歌》而“增价”。元稹为《白氏长庆集》写的序言里有这样的叙述:“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新乐府用口语,但徒有乐府之名,实际和音乐没有多少干系,而柳永的词却充分运用音乐作为传播手段。他熟悉坊曲,和歌伶乐伎合作,使词插上音乐的翅膀。叶梦得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新诗拥有唐诗宋词时代没有的现代传播手段,像诗的网络生存,就是古人远远不具备的条件。但是,新诗实际上很小众。和唐诗宋词相比,新诗的大众化存在诸多困难。年轻的新诗不成熟,甚至迄今没有形成公认的审美标准,诗人难写,读者难记,没有像唐诗宋词那样化为民族文化传统,至今游离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文化生活之外;新诗的发生更多地取法外国,不来自民间,不来自传统,也不来自音乐,主要借助默读,与朗诵尤其与音乐的脱节成为传播的大难题,把声音还给诗歌乃当务之急;和白居易的“为时而著”、“为事而作”不一样,当下有些诗人信服“私语化”倾向,使得公众远离诗歌。高尔基有句话还是有道理的:“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
无论是小众还是大众,新诗都需不断继承创新,在多样化格局中努力争取传播的大众化效应。
(改编自吕进《诗歌的大众与小众》)
(1)全文来看,作者有关“诗歌的大众与小众”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2)文章观点,李白的《静夜思》和《蜀道难》,哪一首属于大众化诗歌,哪一首属于小众化诗歌?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蜀道难
【解析】【分析】A项,“栈”读“zhàn”;B项,“参”读“shēn”;D项,“穴”读“xué”。
2.【答案】A
【知识点】语句连贯;蜀道难
【解析】【分析】⑤句紧承“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这一问题,故排在首位,①句进一步阐述原因,又提出问题,②句回答,故②在①后,④句紧承②句“价值”,紧跟其后,③句进行小结,故在最后。
3.【答案】D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蜀道难
【解析】《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示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必然走向崩溃的命运,揭露了封建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残酷压榨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追求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对被奴役被蹂躏的下层人物给予极大的同情,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
4.【答案】D
【知识点】搭配不当;蜀道难
【解析】A搭配不当 B “表示了”改为“表现出” C 改为“杜甫在晚年”。
5.【答案】A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蜀道难
【解析】【分析】A项应解释为“什么”。
6.【答案】A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蜀道难
【解析】《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行”又叫“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重要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7.【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蜀道难
【解析】ABC 都是比喻;D借代。
8.【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蜀道难
【解析】例句与B项都是互文。A项,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C项,没有修辞手法;D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选B。
9.【答案】在④句“为诗的夸张”前添加“反而”;将⑥句“具备”去掉,或在“害怕”后添加“的特点”;在⑨句“跟美丽”前添加“它”。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蜀道难
【解析】【分析】从分句间的关系看,③④句之间应是转折关系,所以应在④句前加上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从语法结构看,⑥句中谓语动词“具备”缺乏宾语,所以应添加恰当的宾语,或将谓语动词“具备”去掉也可。⑨句谓语动词“跟”前面缺主语,所以要添加恰当的主语。
10.【答案】①高标:指山的最高峰。②萦:绕着。③扪:摸。④去:距离。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蜀道难
【解析】【分析】注意语境。
11.【答案】(1)C
(2)C
(3)D
(4)①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
②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
【知识点】翻译;断句;课文理解;蜀道难
【解析】【分析】(1)断句要注意语句中提示性的词语,如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等典故。
(2)解答此题,应紧扣扣题干中“不正确的一项”,金陵的来历很多,“因南京钟山在春秋时称金陵山而得名”只是其中的一种说法,而非确定的事实。
(3)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部分进行比照,以确定正误。题中,D项表述错误,应为“李白有恩于郭子仪”。
(4)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词语的活用以及句式省略的内容需要补出能直译的一定要直译要语句通顺。注意下列词语翻译:
①中“每”“与”“辄”。
②句中“奇”。
故答案为:⑴C
⑵C
⑶D
⑷①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
②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
【点评】(1)解答断句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2)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为主。
【附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于是向玄宗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任命李白为翰林供奉。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后来他恳求回乡。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
12.【答案】(1)在第③段中作者指出李白诗歌的特点是借助夸张手法抒发情感。作者在指出李白山水诗歌的这一特点之后,以《蜀道难》为例,选取恰当的诗句,来说明李白艺术地运用夸张手法,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的久远、蜀道的高耸及青泥岭山路的盘曲,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艰险雄奇。在极致的夸张中,诗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得以酣畅淋漓的抒发。由此,揭示出李白诗歌借助夸张手法抒发蓬勃激情的特点。
(2)赵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李白的诗歌具有想象奇伟、丰富、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特点。文中说李白的山水诗常常借助瑰丽奇异的想象,抒发蓬勃的激情,就体现了这一特点。例如,《将进酒》一诗,开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几句想象奇伟,运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描写了黄河之水的势不可挡、一泻千里和人生的短暂、时光易逝,进而抒发了人生一去不复返的感慨,使读者受到强烈的触动。
【知识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蜀道难
【解析】(1)解答此题,可先从文中找到答题区间第3段,然后找到作者所谈论的李白山水诗歌的特点的语句,抓住关键词,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此类语句一般是议论性的语句,例如“然而李白在山水诗中,常常用极致夸张的手法咏唱大自然的杰作,酣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可提取出“夸张手法”“抒发情感”组织答案;第二问,可梳理第三段论述过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例如,先提出观点,然后列举《蜀道难》这个事例来论述李白诗歌中运用夸张手法来抒发情感的特点。(2)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可先根据题干中赵翼对李白的评价,结合着文本中李白的诗歌特点,从象奇伟、丰富、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特点等角度,结合着所学过的李白的诗歌进行阐述自己对李白诗歌的理解与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13.【答案】(1)①对同一位诗人来说,大众化和小众化倾向常常是“并存”的,②大众化和小众化倾向与诗人的主要审美倾向有关,③大众化和小众化倾向还与诗的外在环境密切相关,④大众化和小众化的诗都各有其美学价值,不必也不可能取消它们中的任何一个。
(2)《静夜思》属于大众化诗歌,因为它写出了普天下人共同的情感,传播的空间广、时间长,产生了大众化效应;《蜀道难》属于小众化诗歌,因为它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体现的更多是一种生命的关怀而非生存关怀。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蜀道难
【解析】解答本题,要扣住题目中“作者有关‘诗歌的大众与小众’的主要观点”这一要求,在文本中筛选有关信息。比如,文本第二自然段开头就有“对同一位诗人来说,大众化倾向和小众化倾向也常常是‘并存’的”一语,第3自然段又有“大众化和小众化的诗都各有其美学价值,不必也不可能取消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一语,等等。(2)题,首先要了解《静夜思》和《蜀道难》两首诗的内容和意境,然后再根据文本观点进行分析。答题时,观点要鲜明,顶好第一句就指出哪首诗属于哪种类型,然后在具体分析,说明道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课《蜀道难》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鱼凫(fú) 猿猱(náo) 石栈(jiàn) 飞湍(tuān)
B.噫吁(xū) 扪参(cān) 抚膺(yīng) 咨嗟(jiē)
C.巉岩(chán) 砯崖(pīng) 崔嵬(wéi) 喧豗(huī)
D.萦绕(yíng) 凋谢(diāo) 山穴(xuè) 悲号(háo)
【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蜀道难
【解析】【分析】A项,“栈”读“zhàn”;B项,“参”读“shēn”;D项,“穴”读“xué”。
2.填入下面横线处最适当的一项是(  )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______________古体与律体之辨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律、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裁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A.⑤①②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⑤②①④③ D.②⑤①④③
【答案】A
【知识点】语句连贯;蜀道难
【解析】【分析】⑤句紧承“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这一问题,故排在首位,①句进一步阐述原因,又提出问题,②句回答,故②在①后,④句紧承②句“价值”,紧跟其后,③句进行小结,故在最后。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道难》的开篇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的作用是,表达了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表现了开路之难,赞扬了开路者的勇气。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更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C.《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音乐之美。
D.小说《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败、罪恶的社会现象和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答案】D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蜀道难
【解析】《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示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必然走向崩溃的命运,揭露了封建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残酷压榨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追求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对被奴役被蹂躏的下层人物给予极大的同情,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的班主任认为学生阅读的有益的课外书籍是一件好事。
B.刘老师对这一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
C.杜甫的晚年孤苦无依生活窘迫,写了很多忧时伤怀的作品。
D.李白的《蜀道难》描写了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
【答案】D
【知识点】搭配不当;蜀道难
【解析】A搭配不当 B “表示了”改为“表现出” C 改为“杜甫在晚年”。
5.下列各项中对“胡”在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为什么)
B.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诗经·伐檀》(怎么)
C.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D.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为什么)
【答案】A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蜀道难
【解析】【分析】A项应解释为“什么”。
6.对下列作品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代表作品《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抒情诗。“行”又叫“歌行”,是格律诗的一种体裁。
B.李白的《蜀道难》诗歌境界博大浩淼、瑰丽奇特,诗中感慨丰富,既有对山川险阻之叹,也有对人生充满险阻、功业坎坷难成之慨。
C.词至李煜,境界始阔,开始摆脱“风花雪月”的狭小局面,《虞美人》一词因抒发了李煜的身世之感、家国之痛而显得情感深沉。
D.李清照的《声声慢》,沉哀入骨,尤其开篇的叠词曲折而有层次地抒写了内心的凄楚,由疑而信,由浅入深,细腻生动。
【答案】A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蜀道难
【解析】《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行”又叫“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重要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李白《蜀道难》)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D.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蜀道难
【解析】ABC 都是比喻;D借代。
8.下列各项与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A.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D.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蜀道难
【解析】例句与B项都是互文。A项,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C项,没有修辞手法;D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选B。
二、综合表达
9.下面这段话中有三处表述欠妥当,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蜀道难》竭力描绘了蜀道的艰难恐怖,②但读者读完以后,③不但不感到害怕,④为诗的夸张描写所感动、所感染,这是为什么呢?⑤从描写对象说,⑥蜀道虽然具备艰难万状使人害怕,⑦但又具有雄奇壮美等特点,⑧在诗人的妙笔下,⑨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⑩更具有一种诱人的魅力。
第一处:
第二处:
第三处:
【答案】在④句“为诗的夸张”前添加“反而”;将⑥句“具备”去掉,或在“害怕”后添加“的特点”;在⑨句“跟美丽”前添加“它”。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蜀道难
【解析】【分析】从分句间的关系看,③④句之间应是转折关系,所以应在④句前加上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从语法结构看,⑥句中谓语动词“具备”缺乏宾语,所以应添加恰当的宾语,或将谓语动词“具备”去掉也可。⑨句谓语动词“跟”前面缺主语,所以要添加恰当的主语。
10.解释下面划线的实词。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②百步九折萦岩峦
③扪参历井仰胁息
④连峰去天不盈尺
【答案】①高标:指山的最高峰。②萦:绕着。③扪:摸。④去:距离。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蜀道难
【解析】【分析】注意语境。
三、阅读理解
1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B.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C.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D.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纵横指纵横之术,通常指以辩才陈述利害、游说君主的方法。
B.飞燕汉成帝第二任皇后。在中国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
C.金陵金陵是南京最雅致而古老的正式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其来历因南京钟山在春秋时称金陵山而得名。南京简称“宁”,又称为建康。
D.僚佐官署中协助办事的官吏。语出《晋书·周访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
②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答案】(1)C
(2)C
(3)D
(4)①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
②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
【知识点】翻译;断句;课文理解;蜀道难
【解析】【分析】(1)断句要注意语句中提示性的词语,如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等典故。
(2)解答此题,应紧扣扣题干中“不正确的一项”,金陵的来历很多,“因南京钟山在春秋时称金陵山而得名”只是其中的一种说法,而非确定的事实。
(3)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部分进行比照,以确定正误。题中,D项表述错误,应为“李白有恩于郭子仪”。
(4)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词语的活用以及句式省略的内容需要补出能直译的一定要直译要语句通顺。注意下列词语翻译:
①中“每”“与”“辄”。
②句中“奇”。
故答案为:⑴C
⑵C
⑶D
⑷①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
②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
【点评】(1)解答断句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2)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为主。
【附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于是向玄宗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任命李白为翰林供奉。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后来他恳求回乡。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一)
①李白是唐代诗坛最为耀眼的巨星之一。在他的诗作中,山水诗占有重要的位置。他往往不是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如实地具体描写山水景色,而是将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酝酿于心中的诗情幻化成绮丽非凡、惊心动魄的诗意境界。
②李白的山水诗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以种种瑰丽奇异的想象,制造出一个虚拟的理想世界,抒发蓬勃的激情。如他的著名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因梦而游,飘然而至,谢公屐、青云梯、海日、天鸡、闪电、鸣雷、石洞、神仙,纷至沓来。意境的描绘,全无刻意安排的迹象。这就是李白的山水诗,情从诗中自然喷发。
③夸张是诗人常用的手法,然而李白在山水诗中,常常用极致夸张的手法咏唱大自然的杰作,酣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蜀道难》中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为了显示蜀道的高耸,他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又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艰险雄奇。蜀山之险,蜀道之难,在夸张的描写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艺术表现。在这样的基础上,李白情不自禁地咏叹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④李白还有一些山水诗弥漫着飘逸超脱的仙心。在《山中问答》中,他诡秘地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注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碧山”是李白向往的,它不同于喧嚣的人世,在那里李白获得的是一种闲适逍遥。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中,李白脱离名利的纷繁,洗去凡俗的污垢,超脱了世俗功利。诗中的自然山水与诗人的自我形象融为一体,让人回味无穷。
【注】窅(yǎo):深远。
(1)概括第③段所谈的李白山水诗的特点,并说明作者是如何阐释的。
(2)清代评论家赵翼评李白的诗歌“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你读过的李白诗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在第③段中作者指出李白诗歌的特点是借助夸张手法抒发情感。作者在指出李白山水诗歌的这一特点之后,以《蜀道难》为例,选取恰当的诗句,来说明李白艺术地运用夸张手法,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的久远、蜀道的高耸及青泥岭山路的盘曲,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艰险雄奇。在极致的夸张中,诗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得以酣畅淋漓的抒发。由此,揭示出李白诗歌借助夸张手法抒发蓬勃激情的特点。
(2)赵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李白的诗歌具有想象奇伟、丰富、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特点。文中说李白的山水诗常常借助瑰丽奇异的想象,抒发蓬勃的激情,就体现了这一特点。例如,《将进酒》一诗,开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几句想象奇伟,运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描写了黄河之水的势不可挡、一泻千里和人生的短暂、时光易逝,进而抒发了人生一去不复返的感慨,使读者受到强烈的触动。
【知识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蜀道难
【解析】(1)解答此题,可先从文中找到答题区间第3段,然后找到作者所谈论的李白山水诗歌的特点的语句,抓住关键词,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此类语句一般是议论性的语句,例如“然而李白在山水诗中,常常用极致夸张的手法咏唱大自然的杰作,酣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可提取出“夸张手法”“抒发情感”组织答案;第二问,可梳理第三段论述过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例如,先提出观点,然后列举《蜀道难》这个事例来论述李白诗歌中运用夸张手法来抒发情感的特点。(2)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可先根据题干中赵翼对李白的评价,结合着文本中李白的诗歌特点,从象奇伟、丰富、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特点等角度,结合着所学过的李白的诗歌进行阐述自己对李白诗歌的理解与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1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题
(二)
诗是大众化还是小众化,从新诗诞生起,就一直在争论中。其中,争论的一个焦点是平民化还是贵族化。
对同一位诗人来说,大众化倾向和小众化倾向也常常是“并存”的。李白有《静夜思》,也有《蜀道难》;老杜有三吏三别,也有《北征》。推出大众化的《死水》的闻一多,也出版过小众化的《红烛》;写过小众化的《雨巷》的戴望舒,也写过大众化的《元日祝福》。朦胧诗似乎是小众的,但是诸如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之类的名句却得到广泛流传。当然,一位诗人总有他的主要审美倾向。李金发基本是小众化诗人,田间基本是大众化诗人。在一些诗人那里,主要审美倾向还会发生变化,殷夫、穆木天、艾青、何其芳等都是由小众化转向大众化的诗人。
诗终究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大众化和小众化倾向还与诗的外在环境密切相关。当生存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例如发生战争、革命、灾难的年代,大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当生命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例如和平、和谐、安定的年代,小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
大众化和小众化的诗都各有其美学价值,不必也不可能取消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但是,艺术总是有媒介化倾向,诗终究以广泛传播为旨归。大众传播有两个向度:空间与时间。不仅“传之四海”的空间普及,“流芳千古”的时间普及也是大众化的表现。李贺、李商隐生前少知音,但他们的诗歌几千年持续流传,成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诗歌的这种隔世效应也是一种常见的大众化现象。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也是大众化程度最高的诗歌时代,只要是中国人,大多能背出几首佳作。唐诗宋词成了中国人文化身份之一。白居易和柳永是很值得后世研究的代表。
胡适倡导新诗时,就很推崇白居易和他领军的新乐府。“但伤民病痛”的白居易推进了杜甫开辟的现实主义,“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从《赋得古原草送别》到《长恨歌》,再到贬居江州的《琵琶行》,白居易有明确的大众化艺术追求,他的不少诗篇也最大限度地产生了大众化效应。白居易的诗广布民间,传入深宫,当时凡乡校、佛寺、通旅、行舟之中,到处题有白诗,有些歌妓因能诵《长恨歌》而“增价”。元稹为《白氏长庆集》写的序言里有这样的叙述:“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新乐府用口语,但徒有乐府之名,实际和音乐没有多少干系,而柳永的词却充分运用音乐作为传播手段。他熟悉坊曲,和歌伶乐伎合作,使词插上音乐的翅膀。叶梦得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新诗拥有唐诗宋词时代没有的现代传播手段,像诗的网络生存,就是古人远远不具备的条件。但是,新诗实际上很小众。和唐诗宋词相比,新诗的大众化存在诸多困难。年轻的新诗不成熟,甚至迄今没有形成公认的审美标准,诗人难写,读者难记,没有像唐诗宋词那样化为民族文化传统,至今游离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文化生活之外;新诗的发生更多地取法外国,不来自民间,不来自传统,也不来自音乐,主要借助默读,与朗诵尤其与音乐的脱节成为传播的大难题,把声音还给诗歌乃当务之急;和白居易的“为时而著”、“为事而作”不一样,当下有些诗人信服“私语化”倾向,使得公众远离诗歌。高尔基有句话还是有道理的:“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
无论是小众还是大众,新诗都需不断继承创新,在多样化格局中努力争取传播的大众化效应。
(改编自吕进《诗歌的大众与小众》)
(1)全文来看,作者有关“诗歌的大众与小众”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2)文章观点,李白的《静夜思》和《蜀道难》,哪一首属于大众化诗歌,哪一首属于小众化诗歌?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①对同一位诗人来说,大众化和小众化倾向常常是“并存”的,②大众化和小众化倾向与诗人的主要审美倾向有关,③大众化和小众化倾向还与诗的外在环境密切相关,④大众化和小众化的诗都各有其美学价值,不必也不可能取消它们中的任何一个。
(2)《静夜思》属于大众化诗歌,因为它写出了普天下人共同的情感,传播的空间广、时间长,产生了大众化效应;《蜀道难》属于小众化诗歌,因为它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体现的更多是一种生命的关怀而非生存关怀。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蜀道难
【解析】解答本题,要扣住题目中“作者有关‘诗歌的大众与小众’的主要观点”这一要求,在文本中筛选有关信息。比如,文本第二自然段开头就有“对同一位诗人来说,大众化倾向和小众化倾向也常常是‘并存’的”一语,第3自然段又有“大众化和小众化的诗都各有其美学价值,不必也不可能取消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一语,等等。(2)题,首先要了解《静夜思》和《蜀道难》两首诗的内容和意境,然后再根据文本观点进行分析。答题时,观点要鲜明,顶好第一句就指出哪首诗属于哪种类型,然后在具体分析,说明道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