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五课《阿Q正传 边城》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祖父说着,于是,把手膀子弯曲起来,努力使筋肉在 中显得又有力又年青。
②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 爷爷死了?”
③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_________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
A.局束 假若 俨然
B.局促 难道 居然
C.局促 假若 俨然
D.局束 难道 居然
【答案】A
【考点】近义实词辨析;边城
【解析】【分析】“局束”指控制,约束;“局促”指拘谨不自然。依据语境,第①句应选“局束”。
第②句是个假设句,不是反问句,应填“假若”。
“俨然”形容庄严、齐整、很像。“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第③句中老船夫并非真的生气,所以使用“俨然”。
故答案为:A。
【点评】积累常见的近义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本题中“局束”考查不多,“俨然”和“居然”容易区分不清。
2.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B.《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C.明天是凤凰古城最后一个“免费日”,记者在景区发现,尽管下着雨,但街市上撑着伞、披着雨衣的游人不绝如缕。
D.附庸风雅的人主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未可厚非。
【答案】C
【考点】成语的使用;边城
【解析】【分析】A项,“名噪一时”指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B项,“秀色可餐”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
C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D项,“未可厚非”指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故答案为:C。
【点评】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C项写的是“游人”,用“不绝如缕”为对象误用。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入暮以后,就很有点寒意了,地上铺满了水。 , , 。 。 : 。在黑魆魆的果园深处,出现了一幅童话般的画面,那情景就好似在地狱的一角一般:窝棚旁腾起血红的火舌,而周遭则是无边无际的黑暗。
①在寒气逼人的晚霞下,村里人的语声和大门的吱扭声听起来分外清晰
②天色越来越暗
③果园里生起了篝火,樱桃枝冒出的烟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④沿着果园的围墙,高高兴兴地走回家去吃晚饭
⑤我穿过打麦场,尽情地闻着新麦的麦秸和麦糠的香气⑥这时又增添了另一种气味
A.⑤④①②⑥③ B.⑤④②①③⑥
C.②①⑤④⑥③ D.②①④⑤③⑥
【答案】A
【考点】语句连贯(排序);边城
【解析】【分析】由选项可知,⑤②必有一句为首选句,根据横线前面的环境描写及句号可知,横线第一空应有人物的出场,故⑤为首选,可排除C、D。然后再根据人物的连续动作“穿过”“沿着”可判断出④紧随⑤后;然后再根据“晚霞”“越来越暗”可判断出先①后②;再根据“又增添了另一种气味”可知,③“浓郁的香气”是对其进一步的解释,故先⑥后③。
故答案为:A。
【点评】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本文段是描写性的文字,顺序为空间、时间顺序。可注意的词语有:果园、围墙、打麦场等。
4.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挣扎(zhá) 包扎(zhā) 翘起(qiào) 翘首(qiáo)
B.擂鼓(léi) 打擂(lèi) 脖颈子(gěng) 颈联(jǐng)
C.埋怨(mán) 拮据(jù) 停泊(bó) 血泊(pō)
D.蚱蜢(zhà) 舴艋(zhà) 眺望(tiào) 角隅(yú)
【答案】B
【考点】形声字的分辨;形近字的分辨;多音字的分辨;习惯性误读字;边城
【解析】【分析】A项,“包扎”的“扎”应读“zā”;
B项,正确
C项,“拮据”的“据”应读“jū”;
D项,“舴艋”的“舴”应读“zé”。
故答案为:B。
【点评】做字音题要熟悉产生误读的几种情况:形似误读、俗读误读、多音误读、姓氏误读、古音误读、难读字误读、习惯性误读等。“舴”为易误读字。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火车票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春运倒票现象,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旅客买票难的问题,还必须加大铁路运力,加快铁路的建设。
B.区长上午参加了研究和制定创建和谐社区及建设精神文明计划,下午主持召开了全区学习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经验交流会。
C.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将在广州海心沙岛隆重举行,各大报纸届时都将对亚运会开幕式在显著位置作详细报道。
D.中国冰雪健儿们在温哥华冬奥会取得的战绩,再一次说明中国队不管是男女项目还是团体项目,抑或是各单项,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答案】A
【考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阿Q正传(节选)
【解析】【分析】B项,成分残缺,“参加”后缺宾语的中心语,在“计划”后添上“的会议”;C项,语序不当,应调整语序前后位置,即“将对亚运会开幕式在显著位置”改为“将在显著位置对亚运会开幕式”;D项,不合逻辑,“男女项目”“团体项目”“各单项”概念交叉,不能并列。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时期,楚国出现了新体诗歌“楚辞”,屈原运用这种新的形式,写下了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
B.欧阳修是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是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的《六一诗话》是我国最早的“诗话”批评专著。
C.莎士比亚是欧州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D.中国现、当代小说《边城》、《李有才板画》、《红旗谱》的作者分别是叶圣陶、赵树理、梁斌。
【答案】D
【考点】文学常识;边城
【解析】《边城》的作者是沈从文。
7.读课文《边城》,下面对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水一般的抒情笔致,语言柔和清丽,明净澄澈,自然流畅,平缓深远,充溢荡漾着水的气息。《边城》的环境、风情、人物的对话,以及由语言所创造的翠翠、老船夫无不显示着这一特色。
B.人物描写充满激情。如对老船夫的描写,既写出了他的古道热肠的侠义风情,又写出了他的淳朴厚道。
C.《边城》中小溪、白塔、老船夫工作的渡口环境、祖孙的心态和话语交流,都富有诗情画意的纯真之美。
D.描写人的内心活动和人际交流的语言,质朴真诚,内蕴丰富,意味深长,人物的心灵和人与人交际的诚信、细腻、深邃、诚朴而又优美,景和情都令人难忘。
【答案】B
【考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边城
【解析】“人物描写充满激情”不对。
二、综合表达
8.将下面的一段话改写为句式整齐的一段话。(可适当更换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边城是一幅五彩的画,她如诗,她又像一曲婉转的歌。假如置身其中,浑身的污垢自然澄清,日常的烦恼可以洗尽。她可以冲散劳累和忧愁,她还能滋润我们的心灵,留下甜蜜与欢乐。我爱边城的美,也爱她的奉献与辛勤,同样也爱她的有滋有味与不倦拼搏。
【答案】边城真美啊!美得像一幅五彩的画,又像是一首灵动的诗,还像一曲婉转的歌。这种美澄清了我们浑身的污垢,洗尽了我们日常的烦恼,冲散了我们的劳累,带走了我们的忧愁,滋润了心灵,留下了快乐,留下了甜蜜。我爱边城,爱她的美;我爱她的奉献,爱她的辛勤;我爱她的有滋有味与不倦拼搏。
【考点】选用、变换句式;边城
【解析】【分析】这段文字有两项大的内容:一是说边城的美,一是说我爱边城的美。抓住这两项内容,不难做出合理的回答。表达时,注意多使用相同的句式,以使句式整齐。
故答案为:边城真美啊!美得像一幅五彩的画,又像是一首灵动的诗,还像一曲婉转的歌。这种美澄清了我们浑身的污垢,洗尽了我们日常的烦恼,冲散了我们的劳累,带走了我们的忧愁,滋润了心灵,留下了快乐,留下了甜蜜。我爱边城,爱她的美;我爱她的奉献,爱她的辛勤;我爱她的有滋有味与不倦拼搏。
【点评】解答此题,可先整体感知此段大意内容,然后抓住关键的语句,按照一定的句式进行概括即可。可按照“边城像……又像……还像……”的句式组织答案。
9.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家喻户晓的著作,请你各用一句话(可以是单句,可以是复句)点评阿Q和《阿Q正传》。要求语言精练,富于哲理性。
【答案】阿Q虽然死了,但他的子子孙孙还活着;阿Q,部分中国人的代表。《阿Q正传》,现代中国的“警世通言”;《阿Q正传》,封建主义压迫下的一曲国民悲歌。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阿Q正传(节选)
【解析】【分析】可以根据阿Q这个人物形象的代表性和《阿Q正传》的主旨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寻找翠翠
祝勇
闲坐于草亭,忽的想起翠翠,仿佛想起一个熟识的故人。
天碰巧落着雨。我们碰巧饮着酒。雨和酒,碰巧都易于勾起人的愁肠。碰巧是在酉水边,酉水碰巧和沈从文小说里写的一般模样。我们碰巧都是沈从文迷。
所有与翠翠有关的事物,碰巧在这个时刻,聚齐。
而翠翠,却只能隔着茫漠的时空同我们说话。翠翠很远。翠翠只生长于沈从文三十年代的小说里,穿着图案简单的衣裳。悠远的日子早已布满了旧电影似的划痕,但她的明眸不会褪色。沈从文说:“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她便用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心机后,就又从从容容地来完成任务了。”严格来说,翠翠是由所有喜欢翠翠的人集体创作的。凡是读过《边城》的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翠翠。
翠翠是典型的中国式梦境的产物。她容纳了民间中国对于自然、人性、爱情与生命的本质看法。或者说,翠翠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的存在。她的每一寸肌肤都是秋露和山雨凝聚成的,所以她才清明秀丽,有着透明的秉性。她是中国河流的青春写照。凡是河流可以带我们去的地方,她都可以带我们去。
翠翠就是这样陪着我,在湘西,一路走了好远。她是无处不在的河水和月光。我知道她不独属于我,但她总会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这是《边城》以外的翠翠。沈从文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翠翠。翠翠在《边城》里,在沈从文的设计里,只属于傩送,傩送就一下子成了《边城》外许多人的共同的情敌。
翠翠在水边长大,像朵被一阵偶然的风吹落在山间的野花。她的父亲母亲很久以前死于一场浓烈的爱情,她却懵懂着,不知情为何物。翠翠在世俗生活的边缘,旺盛地生长着。她只能透过城里来的人来打量那个她所未知的世界,但沈从文却将她永远隔绝于世俗世界之外,斩断了她同外部世界可能发生的联系——天保和傩送都拥有“外面的世界”,或许他们中某一个的世界会与翠翠相连,但是天保死了,傩送出走,翠翠仍然守着她的渡口,消磨着她的年华;然而,翠翠的生命出路在哪里呢?在纯净的爱情里吗?爱情像河水一样不可捉摸,像青春一样无常和易逝。翠翠就这样面对着河流、青春和爱情。
《边城》真正煽情之处,是翠翠的等待。翠翠的等待就是整部作品的高潮。也可以说,前面所有的故事,都只是一个交代,翠翠执着而执拗的等待,才是作品的核心。但是故事恰好就在这里戛然而止了,读者会根据自己的人生取向作出自己的抉择和判断,沈从文一句也没有多写,只有轻描淡写的几句:“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美丽的翠翠,就这样将期望抛向未知的远方。她实在不该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耗尽自己的一生,她蓬勃健美的生命不该有这样的结局。也许,在某个“明天”,翠翠会突然看见傩送风尘仆仆的微笑重又出现在岸头,但是我们仍不妨作一个残酷的假设——傩送从此远行,心中装着他的翠翠,梦里想着他的翠翠,走遍天涯,却永不归来。而翠翠,则同渡口一同老去。这样,翠翠的一生,因为爱而不完整;另一方面,对爱的忠贞又使她的生命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完整。翠翠于是成了沈从文为我们造的一个断臂女神。
然而,这一切即使是梦想,也来得太迟了。翠翠被时间裹挟着,像傩送一样一去不回头了。傩送和翠翠分别在时间和空间上远离着我们。翠翠如蓝印花布一样纯朴的背景,带着湿润的乡下气息,消失在时间深处了。
坐在草亭里想念翠翠,翠翠既远且近。雨还在下,河面上是一片烟,天气越来越寒凉。酒还在饮,身子却越来越暖。野渡无人,视野里有浓有淡。浓的是水边的青石,怪兽般长满绿毛;淡的是若有若无的远山,以及山脚下的江水。一幅典型的中国式风景。遂想起沈从文的一句话:“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的人每个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开窍的单纯寂寞里过去。”当然,翠翠也在其中。想起她的爱,她悠长的等待,想哭。生活也许早已不那么静寂,在自己的节拍里沉了很久的湘西人在现代的步伐面前也表现出一丝慌乱。要抵挡香车宝马的诱惑已不那么容易了,尽管它的价值并不超过当年的一座碾坊。爱情,早已成了休闲中的甜点与快餐,成了一次性消费品。这个时代里,过路的女学生,即使装扮再奇奇怪怪,行为再不可思议,也不是风景了。但翠翠是。
可是河流还在。只要河流还在翠翠就在。
当翠翠在孤独中等待傩送的时候,世间有多少个傩送,踏遍千山,在寻找着翠翠!
寻找翠翠,翠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忧伤。
(选自散文集《凤凰:草鞋下的故乡》,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作者与沈从文一样,都是借翠翠这一文学形象表达对湘西故土的眷恋,对至纯至美的自然、青春、爱情的向往。文中翠翠的等待,也是作者与沈从文对爱与美的追求与等待。
B.本文文笔优美,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富于诗情画意的乡城风俗画,表现了自然民风和人性之美,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C.作者说:“只要河流还在翠翠就在。”这是因为翠翠是中国河流的青春写照,在她身上有着河流一样透明的清明秀丽的秉性。
D.文中第二段连用六个“碰巧”,节奏明快,语势连贯,形象地说明“想起翠翠”纯属偶然,但也正因为这一偶然,才触发了作者去“寻找翠翠”。
E.文中写到“过路的女学生”,是为了与翠翠形成鲜明的对比,含蓄地批评了现代的某些人在现代的步伐面前表现出的慌乱,她们注重外在,流于世俗,失却了纯真。
(2)本文描述了《边城》内外作者心中的翠翠,她们各具怎样的特点?请分别加以简要概括。
(3)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①翠翠于是成了沈从文为我们造的一个断臂女神。
②坐在草亭里想念翠翠,翠翠既远且近。
(4)文章的结尾说:“寻找翠翠,翠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忧伤。”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1)C;E
(2)《边城》外的翠翠:是典型的中国式梦境的产物。她容纳了民间中国对于自然、人性、爱情与生命的本质看法。《边城》里的翠翠:美丽,单纯,执着,忠贞。
(3)①形象地说明翠翠已成为一个永恒的文学形象。翠翠的一生,因为爱而不完整;而对爱的忠贞又使她的生命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完整。②“远”是指翠翠在时间和空间上远离着我们;“近”是指“我”心里装着翠翠,翠翠一直陪着“我”,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4)点题,卒章显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青山绿水、人性的静谧安详、爱情的执着忠贞、生命的纯净美好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功利时代的担忧和伤感,呼唤一种在艰难孤寂的生活环境中乐观平静地应对一切的人生信仰。
【考点】边城;散文
【解析】【分析】(1)A项,文中找不到湘西是作者故土的依据,“翠翠的等待”并非作者与沈从文的等待;B项,“生动形象地描绘……乡城风俗画”“富有……地方色彩”不对;D项,“碰巧”不是“寻找翠翠”的原因。
(2)本题考查分析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思考翠翠的性格特点,不仅要立足于其本身,还要着眼于当时社会的大背景。
(3)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的能力。思考时既要结合句子的本身义,更要揣摩该句的语境义。
(4)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作用及内涵的分析能力。解答时需从思想内容和行文结构等方面入手。“寻找翠翠”就是寻找小说中翠翠所处时代的自然、人性、爱情、生命的种种美好;“翠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忧伤”说明在当今物欲横流、浮躁、焦虑不安的时代已难寻翠翠,表达了作者深沉的人生追求。卒章显志,照应题目。
故答案为:
(1)CE
(2)《边城》外的翠翠:是典型的中国式梦境的产物。她容纳了民间中国对于自然、人性、爱情与生命的本质看法。《边城》里的翠翠:美丽,单纯,执着,忠贞。
(3)①形象地说明翠翠已成为一个永恒的文学形象。翠翠的一生,因为爱而不完整;而对爱的忠贞又使她的生命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完整。②“远”是指翠翠在时间和空间上远离着我们;“近”是指“我”心里装着翠翠,翠翠一直陪着“我”,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4)点题,卒章显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青山绿水、人性的静谧安详、爱情的执着忠贞、生命的纯净美好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功利时代的担忧和伤感,呼唤一种在艰难孤寂的生活环境中乐观平静地应对一切的人生信仰。
【点评】第(3)题考查品味精彩语言丰富含义的能力。思考时既要结合句子的本身义,更要揣摩该句的语境义。如②要抓住“翠翠既远且近”理解本句的丰富含意。“远”可从这一人物形象的创作年代来理解,“近”可结合第四段的最后一句话来理解。
11.阅读《阿Q正传》选段,完成小题。
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剌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剌剌,——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
他睡着了。
然而阿Q虽然常优胜,却直待蒙赵太爷打他嘴巴之后,这才出了名。
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愤愤的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是他的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来,爬起身,唱着《小孤孀上坟》到酒店去。这时候,他又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
说也奇怪,从此之后,果然大家也仿佛格外尊敬他。这在阿Q,或者以为因为他是赵太爷的父亲,而其实也不然。未庄通例,倘如阿七打阿八,或者李四打张三,向来本不算一件事,必须与一位名人如赵太爷者相关,这才载上他们的口碑。一上口碑,则打的既有名,被打的也就托庇有了名。至于错在阿Q,那自然是不必说。所以者何?就因为赵太爷是不会错的。但他既然错,为什么大家又仿佛格外尊敬他呢?这可难解,穿凿起来说,或者因为阿Q说是赵太爷的本家,虽然挨了打,大家也还怕有些真,总不如尊敬一些稳当。否则,也如孔庙里的太牢一般,虽然与猪羊一样,同是畜生,但既经圣人下管,先儒们便不敢妄动了。
阿Q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
(1)选文第3段中的“蒙”字有何含义?
(2)阿Q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后,为什么反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
(3)“阿Q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中阿Q得意什么?有何深意?
(4)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他睡着了”有何深意?
【答案】(1)挨打像荣幸地蒙受恩惠。一个“蒙”字,形象地刻画了阿Q以及看客们那种以丧失人格为代价换来盲目的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
(2)是精神胜利法在做怪,因为阿Q认为挨打是一种荣耀,挨打不但不能怨恨,反倒应该感激。再者赵太爷越高人一等,他自然就越荣耀了。
(3)①他得意因为曾经受过赵太爷的打而换来了人们对他的“仿佛格外尊敬”。②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他们景仰强暴,视人压迫人为当然。作者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当时人们的这种十分可悲的变态的奴性。
(4)指阿Q已经彻底麻木,没有思想了。作者忧虑国民在“铁屋子里”沉睡不醒,又希望他们惊醒。
【考点】阿Q正传(节选);小说
【解析】【分析】(1)“蒙”可解释为“蒙受”,再结合具体语境作答。(3)“得意”实际上是一种可悲的奴相,反映了国民的奴性。(4)“睡着了”不仅是写他生理上的睡着了,也暗写他的麻木不仁。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五课《阿Q正传 边城》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祖父说着,于是,把手膀子弯曲起来,努力使筋肉在 中显得又有力又年青。
②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 爷爷死了?”
③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_________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
A.局束 假若 俨然
B.局促 难道 居然
C.局促 假若 俨然
D.局束 难道 居然
2.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B.《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C.明天是凤凰古城最后一个“免费日”,记者在景区发现,尽管下着雨,但街市上撑着伞、披着雨衣的游人不绝如缕。
D.附庸风雅的人主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未可厚非。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入暮以后,就很有点寒意了,地上铺满了水。 , , 。 。 : 。在黑魆魆的果园深处,出现了一幅童话般的画面,那情景就好似在地狱的一角一般:窝棚旁腾起血红的火舌,而周遭则是无边无际的黑暗。
①在寒气逼人的晚霞下,村里人的语声和大门的吱扭声听起来分外清晰
②天色越来越暗
③果园里生起了篝火,樱桃枝冒出的烟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④沿着果园的围墙,高高兴兴地走回家去吃晚饭
⑤我穿过打麦场,尽情地闻着新麦的麦秸和麦糠的香气⑥这时又增添了另一种气味
A.⑤④①②⑥③ B.⑤④②①③⑥
C.②①⑤④⑥③ D.②①④⑤③⑥
4.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挣扎(zhá) 包扎(zhā) 翘起(qiào) 翘首(qiáo)
B.擂鼓(léi) 打擂(lèi) 脖颈子(gěng) 颈联(jǐng)
C.埋怨(mán) 拮据(jù) 停泊(bó) 血泊(pō)
D.蚱蜢(zhà) 舴艋(zhà) 眺望(tiào) 角隅(yú)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火车票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春运倒票现象,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旅客买票难的问题,还必须加大铁路运力,加快铁路的建设。
B.区长上午参加了研究和制定创建和谐社区及建设精神文明计划,下午主持召开了全区学习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经验交流会。
C.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将在广州海心沙岛隆重举行,各大报纸届时都将对亚运会开幕式在显著位置作详细报道。
D.中国冰雪健儿们在温哥华冬奥会取得的战绩,再一次说明中国队不管是男女项目还是团体项目,抑或是各单项,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时期,楚国出现了新体诗歌“楚辞”,屈原运用这种新的形式,写下了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
B.欧阳修是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是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的《六一诗话》是我国最早的“诗话”批评专著。
C.莎士比亚是欧州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D.中国现、当代小说《边城》、《李有才板画》、《红旗谱》的作者分别是叶圣陶、赵树理、梁斌。
7.读课文《边城》,下面对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水一般的抒情笔致,语言柔和清丽,明净澄澈,自然流畅,平缓深远,充溢荡漾着水的气息。《边城》的环境、风情、人物的对话,以及由语言所创造的翠翠、老船夫无不显示着这一特色。
B.人物描写充满激情。如对老船夫的描写,既写出了他的古道热肠的侠义风情,又写出了他的淳朴厚道。
C.《边城》中小溪、白塔、老船夫工作的渡口环境、祖孙的心态和话语交流,都富有诗情画意的纯真之美。
D.描写人的内心活动和人际交流的语言,质朴真诚,内蕴丰富,意味深长,人物的心灵和人与人交际的诚信、细腻、深邃、诚朴而又优美,景和情都令人难忘。
二、综合表达
8.将下面的一段话改写为句式整齐的一段话。(可适当更换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边城是一幅五彩的画,她如诗,她又像一曲婉转的歌。假如置身其中,浑身的污垢自然澄清,日常的烦恼可以洗尽。她可以冲散劳累和忧愁,她还能滋润我们的心灵,留下甜蜜与欢乐。我爱边城的美,也爱她的奉献与辛勤,同样也爱她的有滋有味与不倦拼搏。
9.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家喻户晓的著作,请你各用一句话(可以是单句,可以是复句)点评阿Q和《阿Q正传》。要求语言精练,富于哲理性。
三、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寻找翠翠
祝勇
闲坐于草亭,忽的想起翠翠,仿佛想起一个熟识的故人。
天碰巧落着雨。我们碰巧饮着酒。雨和酒,碰巧都易于勾起人的愁肠。碰巧是在酉水边,酉水碰巧和沈从文小说里写的一般模样。我们碰巧都是沈从文迷。
所有与翠翠有关的事物,碰巧在这个时刻,聚齐。
而翠翠,却只能隔着茫漠的时空同我们说话。翠翠很远。翠翠只生长于沈从文三十年代的小说里,穿着图案简单的衣裳。悠远的日子早已布满了旧电影似的划痕,但她的明眸不会褪色。沈从文说:“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她便用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心机后,就又从从容容地来完成任务了。”严格来说,翠翠是由所有喜欢翠翠的人集体创作的。凡是读过《边城》的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翠翠。
翠翠是典型的中国式梦境的产物。她容纳了民间中国对于自然、人性、爱情与生命的本质看法。或者说,翠翠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的存在。她的每一寸肌肤都是秋露和山雨凝聚成的,所以她才清明秀丽,有着透明的秉性。她是中国河流的青春写照。凡是河流可以带我们去的地方,她都可以带我们去。
翠翠就是这样陪着我,在湘西,一路走了好远。她是无处不在的河水和月光。我知道她不独属于我,但她总会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这是《边城》以外的翠翠。沈从文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翠翠。翠翠在《边城》里,在沈从文的设计里,只属于傩送,傩送就一下子成了《边城》外许多人的共同的情敌。
翠翠在水边长大,像朵被一阵偶然的风吹落在山间的野花。她的父亲母亲很久以前死于一场浓烈的爱情,她却懵懂着,不知情为何物。翠翠在世俗生活的边缘,旺盛地生长着。她只能透过城里来的人来打量那个她所未知的世界,但沈从文却将她永远隔绝于世俗世界之外,斩断了她同外部世界可能发生的联系——天保和傩送都拥有“外面的世界”,或许他们中某一个的世界会与翠翠相连,但是天保死了,傩送出走,翠翠仍然守着她的渡口,消磨着她的年华;然而,翠翠的生命出路在哪里呢?在纯净的爱情里吗?爱情像河水一样不可捉摸,像青春一样无常和易逝。翠翠就这样面对着河流、青春和爱情。
《边城》真正煽情之处,是翠翠的等待。翠翠的等待就是整部作品的高潮。也可以说,前面所有的故事,都只是一个交代,翠翠执着而执拗的等待,才是作品的核心。但是故事恰好就在这里戛然而止了,读者会根据自己的人生取向作出自己的抉择和判断,沈从文一句也没有多写,只有轻描淡写的几句:“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美丽的翠翠,就这样将期望抛向未知的远方。她实在不该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耗尽自己的一生,她蓬勃健美的生命不该有这样的结局。也许,在某个“明天”,翠翠会突然看见傩送风尘仆仆的微笑重又出现在岸头,但是我们仍不妨作一个残酷的假设——傩送从此远行,心中装着他的翠翠,梦里想着他的翠翠,走遍天涯,却永不归来。而翠翠,则同渡口一同老去。这样,翠翠的一生,因为爱而不完整;另一方面,对爱的忠贞又使她的生命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完整。翠翠于是成了沈从文为我们造的一个断臂女神。
然而,这一切即使是梦想,也来得太迟了。翠翠被时间裹挟着,像傩送一样一去不回头了。傩送和翠翠分别在时间和空间上远离着我们。翠翠如蓝印花布一样纯朴的背景,带着湿润的乡下气息,消失在时间深处了。
坐在草亭里想念翠翠,翠翠既远且近。雨还在下,河面上是一片烟,天气越来越寒凉。酒还在饮,身子却越来越暖。野渡无人,视野里有浓有淡。浓的是水边的青石,怪兽般长满绿毛;淡的是若有若无的远山,以及山脚下的江水。一幅典型的中国式风景。遂想起沈从文的一句话:“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的人每个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开窍的单纯寂寞里过去。”当然,翠翠也在其中。想起她的爱,她悠长的等待,想哭。生活也许早已不那么静寂,在自己的节拍里沉了很久的湘西人在现代的步伐面前也表现出一丝慌乱。要抵挡香车宝马的诱惑已不那么容易了,尽管它的价值并不超过当年的一座碾坊。爱情,早已成了休闲中的甜点与快餐,成了一次性消费品。这个时代里,过路的女学生,即使装扮再奇奇怪怪,行为再不可思议,也不是风景了。但翠翠是。
可是河流还在。只要河流还在翠翠就在。
当翠翠在孤独中等待傩送的时候,世间有多少个傩送,踏遍千山,在寻找着翠翠!
寻找翠翠,翠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忧伤。
(选自散文集《凤凰:草鞋下的故乡》,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作者与沈从文一样,都是借翠翠这一文学形象表达对湘西故土的眷恋,对至纯至美的自然、青春、爱情的向往。文中翠翠的等待,也是作者与沈从文对爱与美的追求与等待。
B.本文文笔优美,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富于诗情画意的乡城风俗画,表现了自然民风和人性之美,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C.作者说:“只要河流还在翠翠就在。”这是因为翠翠是中国河流的青春写照,在她身上有着河流一样透明的清明秀丽的秉性。
D.文中第二段连用六个“碰巧”,节奏明快,语势连贯,形象地说明“想起翠翠”纯属偶然,但也正因为这一偶然,才触发了作者去“寻找翠翠”。
E.文中写到“过路的女学生”,是为了与翠翠形成鲜明的对比,含蓄地批评了现代的某些人在现代的步伐面前表现出的慌乱,她们注重外在,流于世俗,失却了纯真。
(2)本文描述了《边城》内外作者心中的翠翠,她们各具怎样的特点?请分别加以简要概括。
(3)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①翠翠于是成了沈从文为我们造的一个断臂女神。
②坐在草亭里想念翠翠,翠翠既远且近。
(4)文章的结尾说:“寻找翠翠,翠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忧伤。”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1.阅读《阿Q正传》选段,完成小题。
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剌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剌剌,——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
他睡着了。
然而阿Q虽然常优胜,却直待蒙赵太爷打他嘴巴之后,这才出了名。
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愤愤的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是他的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来,爬起身,唱着《小孤孀上坟》到酒店去。这时候,他又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
说也奇怪,从此之后,果然大家也仿佛格外尊敬他。这在阿Q,或者以为因为他是赵太爷的父亲,而其实也不然。未庄通例,倘如阿七打阿八,或者李四打张三,向来本不算一件事,必须与一位名人如赵太爷者相关,这才载上他们的口碑。一上口碑,则打的既有名,被打的也就托庇有了名。至于错在阿Q,那自然是不必说。所以者何?就因为赵太爷是不会错的。但他既然错,为什么大家又仿佛格外尊敬他呢?这可难解,穿凿起来说,或者因为阿Q说是赵太爷的本家,虽然挨了打,大家也还怕有些真,总不如尊敬一些稳当。否则,也如孔庙里的太牢一般,虽然与猪羊一样,同是畜生,但既经圣人下管,先儒们便不敢妄动了。
阿Q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
(1)选文第3段中的“蒙”字有何含义?
(2)阿Q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后,为什么反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
(3)“阿Q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中阿Q得意什么?有何深意?
(4)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他睡着了”有何深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考点】近义实词辨析;边城
【解析】【分析】“局束”指控制,约束;“局促”指拘谨不自然。依据语境,第①句应选“局束”。
第②句是个假设句,不是反问句,应填“假若”。
“俨然”形容庄严、齐整、很像。“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第③句中老船夫并非真的生气,所以使用“俨然”。
故答案为:A。
【点评】积累常见的近义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本题中“局束”考查不多,“俨然”和“居然”容易区分不清。
2.【答案】C
【考点】成语的使用;边城
【解析】【分析】A项,“名噪一时”指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B项,“秀色可餐”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
C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D项,“未可厚非”指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故答案为:C。
【点评】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C项写的是“游人”,用“不绝如缕”为对象误用。
3.【答案】A
【考点】语句连贯(排序);边城
【解析】【分析】由选项可知,⑤②必有一句为首选句,根据横线前面的环境描写及句号可知,横线第一空应有人物的出场,故⑤为首选,可排除C、D。然后再根据人物的连续动作“穿过”“沿着”可判断出④紧随⑤后;然后再根据“晚霞”“越来越暗”可判断出先①后②;再根据“又增添了另一种气味”可知,③“浓郁的香气”是对其进一步的解释,故先⑥后③。
故答案为:A。
【点评】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本文段是描写性的文字,顺序为空间、时间顺序。可注意的词语有:果园、围墙、打麦场等。
4.【答案】B
【考点】形声字的分辨;形近字的分辨;多音字的分辨;习惯性误读字;边城
【解析】【分析】A项,“包扎”的“扎”应读“zā”;
B项,正确
C项,“拮据”的“据”应读“jū”;
D项,“舴艋”的“舴”应读“zé”。
故答案为:B。
【点评】做字音题要熟悉产生误读的几种情况:形似误读、俗读误读、多音误读、姓氏误读、古音误读、难读字误读、习惯性误读等。“舴”为易误读字。
5.【答案】A
【考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阿Q正传(节选)
【解析】【分析】B项,成分残缺,“参加”后缺宾语的中心语,在“计划”后添上“的会议”;C项,语序不当,应调整语序前后位置,即“将对亚运会开幕式在显著位置”改为“将在显著位置对亚运会开幕式”;D项,不合逻辑,“男女项目”“团体项目”“各单项”概念交叉,不能并列。
6.【答案】D
【考点】文学常识;边城
【解析】《边城》的作者是沈从文。
7.【答案】B
【考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边城
【解析】“人物描写充满激情”不对。
8.【答案】边城真美啊!美得像一幅五彩的画,又像是一首灵动的诗,还像一曲婉转的歌。这种美澄清了我们浑身的污垢,洗尽了我们日常的烦恼,冲散了我们的劳累,带走了我们的忧愁,滋润了心灵,留下了快乐,留下了甜蜜。我爱边城,爱她的美;我爱她的奉献,爱她的辛勤;我爱她的有滋有味与不倦拼搏。
【考点】选用、变换句式;边城
【解析】【分析】这段文字有两项大的内容:一是说边城的美,一是说我爱边城的美。抓住这两项内容,不难做出合理的回答。表达时,注意多使用相同的句式,以使句式整齐。
故答案为:边城真美啊!美得像一幅五彩的画,又像是一首灵动的诗,还像一曲婉转的歌。这种美澄清了我们浑身的污垢,洗尽了我们日常的烦恼,冲散了我们的劳累,带走了我们的忧愁,滋润了心灵,留下了快乐,留下了甜蜜。我爱边城,爱她的美;我爱她的奉献,爱她的辛勤;我爱她的有滋有味与不倦拼搏。
【点评】解答此题,可先整体感知此段大意内容,然后抓住关键的语句,按照一定的句式进行概括即可。可按照“边城像……又像……还像……”的句式组织答案。
9.【答案】阿Q虽然死了,但他的子子孙孙还活着;阿Q,部分中国人的代表。《阿Q正传》,现代中国的“警世通言”;《阿Q正传》,封建主义压迫下的一曲国民悲歌。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阿Q正传(节选)
【解析】【分析】可以根据阿Q这个人物形象的代表性和《阿Q正传》的主旨作答。
10.【答案】(1)C;E
(2)《边城》外的翠翠:是典型的中国式梦境的产物。她容纳了民间中国对于自然、人性、爱情与生命的本质看法。《边城》里的翠翠:美丽,单纯,执着,忠贞。
(3)①形象地说明翠翠已成为一个永恒的文学形象。翠翠的一生,因为爱而不完整;而对爱的忠贞又使她的生命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完整。②“远”是指翠翠在时间和空间上远离着我们;“近”是指“我”心里装着翠翠,翠翠一直陪着“我”,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4)点题,卒章显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青山绿水、人性的静谧安详、爱情的执着忠贞、生命的纯净美好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功利时代的担忧和伤感,呼唤一种在艰难孤寂的生活环境中乐观平静地应对一切的人生信仰。
【考点】边城;散文
【解析】【分析】(1)A项,文中找不到湘西是作者故土的依据,“翠翠的等待”并非作者与沈从文的等待;B项,“生动形象地描绘……乡城风俗画”“富有……地方色彩”不对;D项,“碰巧”不是“寻找翠翠”的原因。
(2)本题考查分析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思考翠翠的性格特点,不仅要立足于其本身,还要着眼于当时社会的大背景。
(3)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的能力。思考时既要结合句子的本身义,更要揣摩该句的语境义。
(4)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作用及内涵的分析能力。解答时需从思想内容和行文结构等方面入手。“寻找翠翠”就是寻找小说中翠翠所处时代的自然、人性、爱情、生命的种种美好;“翠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忧伤”说明在当今物欲横流、浮躁、焦虑不安的时代已难寻翠翠,表达了作者深沉的人生追求。卒章显志,照应题目。
故答案为:
(1)CE
(2)《边城》外的翠翠:是典型的中国式梦境的产物。她容纳了民间中国对于自然、人性、爱情与生命的本质看法。《边城》里的翠翠:美丽,单纯,执着,忠贞。
(3)①形象地说明翠翠已成为一个永恒的文学形象。翠翠的一生,因为爱而不完整;而对爱的忠贞又使她的生命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完整。②“远”是指翠翠在时间和空间上远离着我们;“近”是指“我”心里装着翠翠,翠翠一直陪着“我”,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4)点题,卒章显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青山绿水、人性的静谧安详、爱情的执着忠贞、生命的纯净美好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功利时代的担忧和伤感,呼唤一种在艰难孤寂的生活环境中乐观平静地应对一切的人生信仰。
【点评】第(3)题考查品味精彩语言丰富含义的能力。思考时既要结合句子的本身义,更要揣摩该句的语境义。如②要抓住“翠翠既远且近”理解本句的丰富含意。“远”可从这一人物形象的创作年代来理解,“近”可结合第四段的最后一句话来理解。
11.【答案】(1)挨打像荣幸地蒙受恩惠。一个“蒙”字,形象地刻画了阿Q以及看客们那种以丧失人格为代价换来盲目的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
(2)是精神胜利法在做怪,因为阿Q认为挨打是一种荣耀,挨打不但不能怨恨,反倒应该感激。再者赵太爷越高人一等,他自然就越荣耀了。
(3)①他得意因为曾经受过赵太爷的打而换来了人们对他的“仿佛格外尊敬”。②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他们景仰强暴,视人压迫人为当然。作者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当时人们的这种十分可悲的变态的奴性。
(4)指阿Q已经彻底麻木,没有思想了。作者忧虑国民在“铁屋子里”沉睡不醒,又希望他们惊醒。
【考点】阿Q正传(节选);小说
【解析】【分析】(1)“蒙”可解释为“蒙受”,再结合具体语境作答。(3)“得意”实际上是一种可悲的奴相,反映了国民的奴性。(4)“睡着了”不仅是写他生理上的睡着了,也暗写他的麻木不仁。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