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九课《陈情表 项脊轩志》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D.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答案】C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C项,名词用作动词。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可以根据字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来判断词语的词性;还可以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是怎么活用的,最好还是平时多积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娘以指叩门扉曰 圣朝以孝治天下
B.日过午已昏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C.然余居于此 其制稍异于前
D.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某所,而母立于兹
【答案】A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A项,均为介词,拿,用。B项,副词,已经/副词,不久后。C项,介词,在/介词,比。D项,连词,表承接/代词,你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类型的题目,在解答应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语法结构、对应位置、特殊标志、语气表达等来理解判断。
3.下列各项中的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C.妪,先大母婢也 D.其制稍异于前
【答案】C
【知识点】文言句式
【解析】【分析】C项为判断句,A、B、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辨析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以及每种句式的特点,然后结合这些特点分析文言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以及省略句,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4.下列各句中加粗词与“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中“顾”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B.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D.首尾不能相顾
【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A项,难道,反而。B项,拜访。C项,与例句均为“回头(看)”。D项,照顾。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先大母
C.吾妻来归 D.墙往往而是
【答案】A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A项,古今义相同,修补。B项,古义:对已去世的尊长的敬称。今义:在前边,与“后”相对。C项,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来。D项,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本题考查常见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是古今异义词。要了解古今异义词的词义扩大、缩小和词义的转移等知识,平时对课本出现的知识点应多梳理积累。做题时需要逐项加以分析、排查。
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
C.“象笏”即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供指画和记事。
D.“来归”和“归宁”都是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D“来归”指“嫁到我家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7.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听臣微志 听:听从。
B.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祚:家门,家庭。
C.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
D.不矜名节 矜:矜持
【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A项,应为“应许”。
B项,应为“福分”。C无误。
D项,应为“看重、推崇”。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二、综合表达
8.归有光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如《项脊轩志》一文中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达了出来。请从文中再举一例,用自己的话作点评。
【答案】如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的一件逸事。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门以及持象笏至的动作等,把对孙儿的关心、疼爱和期待,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
【知识点】仿写句式
【解析】【分析】本题是嵌入式仿写注意诗句的选取和反映的人物胸怀对应。可以从文中找到一处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然后据此分析作者的情感。 如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的一件逸事。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门以及持象笏至的动作等,把对孙儿的关心、疼爱和期待,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
故答案为:如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的一件逸事。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门以及持象笏至的动作等,把对孙儿的关心、疼爱和期待,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语句的能力。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仿写同时还要紧扣主题,还要注意选择的中心词与后面的表述的一致性。
9.下面是一段赏析《陈情表》的文字,它在语法、用词等方面有不当的地方,请找出并修改。
①文笔简捷流畅,语言生动形象,也是《陈情表》的最大特色。②诸如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形容孤苦无依,用“星火”形容形势急迫,③迫不及待用“奔驰”形容,用“狼狈”形容进退两难,④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形容垂危之状,都异常生动形象。⑤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当地表达了思想感情,⑥提高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⑦这些富有生命力的语言,至今还被人们引用,可见影响之深远。
【答案】①“简捷”应改为“简洁”;③“迫不及待用‘奔驰’形容”应改为“用‘奔驰’形容迫不及待”;⑤在“通过”前面加上“文章”或“作者”;⑥“提高”应改为“增强”。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题干指明了“语法”“用词”等切入角度。“简洁”“简捷”二者侧重点不同。前者指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常用来形容说话、行文等。后者指直截了当,简便快捷。常用来形容动作、过程等。文中应用“简洁”。“迫不及待用‘奔驰’形容”语序不当。“通过”一词使句子缺少主语。“提高……感染力”搭配不当。
故答案为:①“简捷”应改为“简洁”;③“迫不及待用‘奔驰’形容”应改为“用‘奔驰’形容迫不及待”;⑤在“通过”前面加上“文章”或“作者”;⑥“提高”应改为“增强”。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赞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悠然亭记
【明】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①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②,入闽、越之隩阻③,兹山何啻泰山之疊石④?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⑤,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
(选自《明清散文》)
【注】①僦(jiù)居:租房。②两海:这里指东海与南海。③隩(ào)阻:深险难行之地。④罍(lěi)石:大石。⑤缗(mín):这里指杂芜。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B.亿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C.忆余少时偿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D.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指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形式的文体。它取材范围较广,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
B.“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嘉靖三十年”是王公年次纪年法。
C.“阳”指山岭的南面或河流的北面。一般在两个字构成的地名中,如果第一个字是山、水名,第二个字就可能是“阴”或“阳”,如“江阴”。
D.“靖节”,陶渊明的私谥。靖,在古代有“报”“显”的意思,如靖志就是显志的意思。以此来表明陶渊明保守节操,显身之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叙写了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后随遇而安,建筑庭园,修建悠然亭,颇有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思想情趣。
B.淀山公现居的马鞍山虽然与泰山的一块大石无异,但他现在面对此山与曾经游览泰山等名山时的心态,是同样悠然的。
C.淀山公有才能,做官时,多有声名和功绩;罢官后,朝廷仍然认为他可被重用,但是他自己却已忘怀,纵情于山水之间。
D.作者借写悠然亭记,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僦居、悠然自得的生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②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
14.淀山公给亭子命名为“悠然”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10.D
11.B
12.B
13.①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
②淀山公依仗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有显著的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
14.①淀山公罢官后建筑庭园,在园中修建亭子,有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思想情趣;②淀山公从现居的自然环境中享受到悠然的乐趣。
【知识点】文言语段综合训练;文学常识;翻译;断句;概括分析;课文理解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⑵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⑶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⑷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⑸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对于筛选文中信息类题型,首先要回顾文本,将试题提供的例句结合上下文逐句进行分析,同时注意题干中要求的关键词语,最后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
10.“盖去县三十里”,意思是说大概离县城三十里,此处不宜断开,排除A、C两项。“如积灰”是对“山颓然”的修饰,不宜断开,排除B项。
故答案为:D。
11.“嘉靖三十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期。
故答案为:B。
12.写泰山等是为了与马鞍山对比,“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表明“悠然”独在“兹山”,且“所以自忘”的悠然心态也是居马鞍山之后。
故答案为:B。
13.①“作亭其中”省略的“于”字在翻译时要补出;“靖节”,指陶渊明;“以为”,用……作为。
②“负”,依仗;“至”,到,引申为做官:“为”表被动。
14.表面原因是字面上呈现出的意思,结合语境可知,与陶渊明有关;深层意思则是“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即淀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托在这座山中。
15.(2019高二上·广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衰:家门衰微。 祚薄:福薄
B.茕茕独立:无依无靠,孤孤单单。 茕:孤单无援的样子。独立:孤立无依。
C.则刘病日笃 急迫
D.则告诉不许 报告申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称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为“守节”,“舅夺母志”的“母志”就是指母亲守节抚孤的志愿。
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C.刺史在晋朝时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即优秀人才。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刻的情感。
(4)把文中化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②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答案】(1)C
(2)B
(3)B
(4)①祖母刘氏怜悯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②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概括分析;陈情表;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
C项解释错误,“则刘病日笃”意思是: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笃,病重,沉重。
故选C。(2)
B项,“功服”解说错误,古代丧服名称,叫“功服”。
故选B。(3)
B项,“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分析错误,本文开篇没有先就提出不愿应诏,李密开篇直接描述自己的家庭困难。
故选B。(4)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①“躬亲”,亲自;“不行”,不能行走;“成立”,成人自立。
②“切峻”,急切严峻;“逋慢”,怠慢不敬;“急于星火”状语后置式。
故答案为:⑴C⑵B⑶B⑷ ①祖母刘氏怜悯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②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⑵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平时学习文言文,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⑶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特点、相关的事件、言行、观点、情感、技巧等。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⑷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参考译文】
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九课《陈情表 项脊轩志》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D.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娘以指叩门扉曰 圣朝以孝治天下
B.日过午已昏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C.然余居于此 其制稍异于前
D.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某所,而母立于兹
3.下列各项中的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C.妪,先大母婢也 D.其制稍异于前
4.下列各句中加粗词与“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中“顾”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B.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D.首尾不能相顾
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先大母
C.吾妻来归 D.墙往往而是
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
C.“象笏”即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供指画和记事。
D.“来归”和“归宁”都是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7.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听臣微志 听:听从。
B.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祚:家门,家庭。
C.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
D.不矜名节 矜:矜持
二、综合表达
8.归有光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如《项脊轩志》一文中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达了出来。请从文中再举一例,用自己的话作点评。
9.下面是一段赏析《陈情表》的文字,它在语法、用词等方面有不当的地方,请找出并修改。
①文笔简捷流畅,语言生动形象,也是《陈情表》的最大特色。②诸如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形容孤苦无依,用“星火”形容形势急迫,③迫不及待用“奔驰”形容,用“狼狈”形容进退两难,④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形容垂危之状,都异常生动形象。⑤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当地表达了思想感情,⑥提高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⑦这些富有生命力的语言,至今还被人们引用,可见影响之深远。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悠然亭记
【明】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①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②,入闽、越之隩阻③,兹山何啻泰山之疊石④?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⑤,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
(选自《明清散文》)
【注】①僦(jiù)居:租房。②两海:这里指东海与南海。③隩(ào)阻:深险难行之地。④罍(lěi)石:大石。⑤缗(mín):这里指杂芜。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B.亿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C.忆余少时偿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D.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指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形式的文体。它取材范围较广,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
B.“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嘉靖三十年”是王公年次纪年法。
C.“阳”指山岭的南面或河流的北面。一般在两个字构成的地名中,如果第一个字是山、水名,第二个字就可能是“阴”或“阳”,如“江阴”。
D.“靖节”,陶渊明的私谥。靖,在古代有“报”“显”的意思,如靖志就是显志的意思。以此来表明陶渊明保守节操,显身之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叙写了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后随遇而安,建筑庭园,修建悠然亭,颇有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思想情趣。
B.淀山公现居的马鞍山虽然与泰山的一块大石无异,但他现在面对此山与曾经游览泰山等名山时的心态,是同样悠然的。
C.淀山公有才能,做官时,多有声名和功绩;罢官后,朝廷仍然认为他可被重用,但是他自己却已忘怀,纵情于山水之间。
D.作者借写悠然亭记,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僦居、悠然自得的生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②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
14.淀山公给亭子命名为“悠然”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
15.(2019高二上·广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衰:家门衰微。 祚薄:福薄
B.茕茕独立:无依无靠,孤孤单单。 茕:孤单无援的样子。独立:孤立无依。
C.则刘病日笃 急迫
D.则告诉不许 报告申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称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为“守节”,“舅夺母志”的“母志”就是指母亲守节抚孤的志愿。
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C.刺史在晋朝时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即优秀人才。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刻的情感。
(4)把文中化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②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C项,名词用作动词。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可以根据字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来判断词语的词性;还可以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是怎么活用的,最好还是平时多积累。
2.【答案】A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A项,均为介词,拿,用。B项,副词,已经/副词,不久后。C项,介词,在/介词,比。D项,连词,表承接/代词,你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类型的题目,在解答应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语法结构、对应位置、特殊标志、语气表达等来理解判断。
3.【答案】C
【知识点】文言句式
【解析】【分析】C项为判断句,A、B、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辨析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以及每种句式的特点,然后结合这些特点分析文言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以及省略句,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4.【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A项,难道,反而。B项,拜访。C项,与例句均为“回头(看)”。D项,照顾。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5.【答案】A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A项,古今义相同,修补。B项,古义:对已去世的尊长的敬称。今义:在前边,与“后”相对。C项,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来。D项,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本题考查常见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是古今异义词。要了解古今异义词的词义扩大、缩小和词义的转移等知识,平时对课本出现的知识点应多梳理积累。做题时需要逐项加以分析、排查。
6.【答案】D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D“来归”指“嫁到我家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7.【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A项,应为“应许”。
B项,应为“福分”。C无误。
D项,应为“看重、推崇”。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8.【答案】如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的一件逸事。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门以及持象笏至的动作等,把对孙儿的关心、疼爱和期待,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
【知识点】仿写句式
【解析】【分析】本题是嵌入式仿写注意诗句的选取和反映的人物胸怀对应。可以从文中找到一处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然后据此分析作者的情感。 如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的一件逸事。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门以及持象笏至的动作等,把对孙儿的关心、疼爱和期待,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
故答案为:如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的一件逸事。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门以及持象笏至的动作等,把对孙儿的关心、疼爱和期待,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语句的能力。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仿写同时还要紧扣主题,还要注意选择的中心词与后面的表述的一致性。
9.【答案】①“简捷”应改为“简洁”;③“迫不及待用‘奔驰’形容”应改为“用‘奔驰’形容迫不及待”;⑤在“通过”前面加上“文章”或“作者”;⑥“提高”应改为“增强”。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题干指明了“语法”“用词”等切入角度。“简洁”“简捷”二者侧重点不同。前者指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常用来形容说话、行文等。后者指直截了当,简便快捷。常用来形容动作、过程等。文中应用“简洁”。“迫不及待用‘奔驰’形容”语序不当。“通过”一词使句子缺少主语。“提高……感染力”搭配不当。
故答案为:①“简捷”应改为“简洁”;③“迫不及待用‘奔驰’形容”应改为“用‘奔驰’形容迫不及待”;⑤在“通过”前面加上“文章”或“作者”;⑥“提高”应改为“增强”。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赞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答案】10.D
11.B
12.B
13.①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
②淀山公依仗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有显著的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
14.①淀山公罢官后建筑庭园,在园中修建亭子,有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思想情趣;②淀山公从现居的自然环境中享受到悠然的乐趣。
【知识点】文言语段综合训练;文学常识;翻译;断句;概括分析;课文理解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⑵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⑶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⑷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⑸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对于筛选文中信息类题型,首先要回顾文本,将试题提供的例句结合上下文逐句进行分析,同时注意题干中要求的关键词语,最后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
10.“盖去县三十里”,意思是说大概离县城三十里,此处不宜断开,排除A、C两项。“如积灰”是对“山颓然”的修饰,不宜断开,排除B项。
故答案为:D。
11.“嘉靖三十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期。
故答案为:B。
12.写泰山等是为了与马鞍山对比,“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表明“悠然”独在“兹山”,且“所以自忘”的悠然心态也是居马鞍山之后。
故答案为:B。
13.①“作亭其中”省略的“于”字在翻译时要补出;“靖节”,指陶渊明;“以为”,用……作为。
②“负”,依仗;“至”,到,引申为做官:“为”表被动。
14.表面原因是字面上呈现出的意思,结合语境可知,与陶渊明有关;深层意思则是“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即淀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托在这座山中。
15.【答案】(1)C
(2)B
(3)B
(4)①祖母刘氏怜悯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②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概括分析;陈情表;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
C项解释错误,“则刘病日笃”意思是: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笃,病重,沉重。
故选C。(2)
B项,“功服”解说错误,古代丧服名称,叫“功服”。
故选B。(3)
B项,“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分析错误,本文开篇没有先就提出不愿应诏,李密开篇直接描述自己的家庭困难。
故选B。(4)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①“躬亲”,亲自;“不行”,不能行走;“成立”,成人自立。
②“切峻”,急切严峻;“逋慢”,怠慢不敬;“急于星火”状语后置式。
故答案为:⑴C⑵B⑶B⑷ ①祖母刘氏怜悯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②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⑵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平时学习文言文,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⑶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特点、相关的事件、言行、观点、情感、技巧等。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⑷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参考译文】
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