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十四课《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蔡邕(yōnɡ) 记载(zǎi) 周髀(bì) 相形见绌(chù)
B.郗萌(xī) 安谧(mì) 眼瞀(mào) 重差(chónɡ)
C.七曜(yào) 覆槃(pán) 日晷(guǐ) 四隤 (tuí)
D.丧失(sànɡ) 刘焯(zhuō) 祖暅(gèn) 圭臬(guī)
【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解析】【分析】 D.错误,祖暅(gèng)。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地壳(ké) 颤栗(zhàn) 戎装(róng) 徘徊不前(huái)
B.脚踝(huái) 璀璨(càn) 粟米(sù) 同舟共济(jì)
C.广袤(mào) 滂沱(páng) 椭圆(tuǒ) 奄奄一息(yǎn)
D.纤维(xiān) 旋涡(xuàn) 晕车(yùn) 好大喜功(hào)
【答案】B
【知识点】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解析】【分析】A.“地壳”中的“壳”应读“qiào”;B.无误;C.“滂沱”中的“滂”应读“pāng”;D.“旋涡”中的“旋”应读“xuán”。
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字音的识记能力。题中所给的字有习惯性误读字、多音字,这就需要考生在课下阅读时仔细辨认、认真积累、多次复习。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待安全工作的思想认识不能松懈,太多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的发生,悲剧的发生,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有些人不够重视,对存在的隐患熟视无睹。
B.他先是反复思考,认真研读材料,然后执笔成文,行文如高山流水自然流畅,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C.传统的人保与物保,受到基于基础合同的各种抗辩权的困扰,还受到不可抗力、政治因素等许多外部事件的阻碍,债权人要实现其担保权,通常要经过旷日持久的诉讼。
D.对于所有经历过高考的人——曾经的我们,现在的他们,以及未来的孩子们,高考都将是青春的记忆,成长的历练。就像生活中许多不得不做的事情一样,不要逃避,全力以赴。考完以后,继续前行。
【答案】B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其他熟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A.,熟视无睹:反映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使用正确。B.使用对象错误,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乐曲高妙。此句的形容对象是“文章”,“高山流水”的使用对象是“知音和乐曲”,使用对象错误。 C.旷日持久指耽误时间,拖延了很久。使用正确。D.全力以赴指把全部力量都用上去。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这种说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这一传统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有明显的不同。
B.错过机会,或者虽然注意到线索但未能认识其意义并做出解释的例子是很多的。
C.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创造潜力,而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解放个性、充实个性、提升个性,从而使人类的创造潜力得以发掘和展现。
D.从事科学发现,切忌不要把全副心思都放在自己的预想上,以致忽略或错过了与之无直接联系的别的东西。
【答案】B
【知识点】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A.“这种”,成分赘余。C.“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解放个性、充实个性、提升个性”成分残缺,“个性”后加“的过程”;D.“切忌不要把全副心思都放在自己的预想上”,不合逻辑,应该为“切忌把全副心思都放在自己的预想上”。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明确六种常见语病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在解题时可用语法分析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有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语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等问题。有时,结合语境,抓住句子的标志性词语,运用排除法解答,也可以快速的解决问题。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⑴俄罗斯专家发现该国境内传播的新冠病毒发生了一些突变,但这些突变并未导致新冠病毒的_________发生重大变化。
⑵一件防辐射的孕妇装少则四五百,动辄上千元。专家称,这些孕妇装是商家的营销噱头,它的防护作用_________。
⑶_________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状,_________其结果很难确定,_________人们却可以将驯养生物个体的微小差异逐渐积累起来,并在一段不长的时期内产生巨大的效果。
A.性质 微不足道 尽管 但 所以
B.性状 微乎其微 虽然 并且 但
C.性质 微乎其微 由于 且 所以
D.性状 微不足道 虽然 并且 但
【答案】B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性状”是指可遗传的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总称。“性质”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句子是对病毒的描述,所以选“性状”。排除A、C两项。“微不足道”指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乎其微”意思是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根据语境,强调作用小,应该用“微乎其微”。排除D项。据此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6.下面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
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就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达至繁荣。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进入电影、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数字化时代之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试想,当人们打开手里的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好莱坞电影、电视节目、网络视频,就可以跟天南地北的人们聊天交流,谁还愿意走进剧院,去观赏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呢?
A.信息化发展导致古老的地方剧种日渐式微。
B.信息化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威胁。
C.信息与交通间接影响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
D.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承需重视保护剧院特色。
【答案】B
【知识点】压缩语段
【解析】【分析】“信息、交通都不发达”讲述的是以前的情况, 以前的情况不重要,属于背景引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开始讲述现在的情况,以前与现 在对比,现在的情况更重要,即“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试想”即想一想,为举例 子,故后文是假设论证,为了支撑前文观点,即传统文化因为信息化发展受到巨大冲击,B项 是文段中心句的同义替换,当选。A项“古老的地方剧种”,文段尾句虽提及“地方剧种”, 但为例子,例子内容不是重点,排除。C项“信息与交通”对应文段首句,是背景引入的部 分,非重点,排除。D项“剧院特色”文段未提及,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核压缩语段的能力,由“核心观点”可知要找中心句。解答本题,需认真阅读文本,找到关键句,概括出文本的主要意思,再这个判断选项。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战栗 典雅 辽阔无垠 朝气蓬勃
B.典雅 冒范 宏伟壮观 前途无量
C.飘荡 珊瑚 无影无踪 茫无际崖
D.漫游 椭圆 神密莫测 人才济济
【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宇宙的边疆
【解析】【分析】A项,正确;B项,范—犯;C项,崖—涯;D项,密—秘。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识汉字正确书写的能力。平时的学习与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读写的习惯,注意积累一些常见易错、易混的字。本题易错字有:栗、垠、勃、宏、量、崖、椭、密等。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些恒星可能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________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
②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________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③________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________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
A.演化 湮没 虽然/但是
B.演变 淹没 即使/但是
C.演变 湮没 即使/但是
D.演化 淹没 虽然/但是
【答案】D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宇宙的边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演化”主要指自然界的变化。“演变”指自然和社会的变化。①句选“演化”更恰当。
“湮没”指名声或成就被埋没。“淹没”指水漫过或被声音盖过。②句与“汪洋”搭配,选“淹没”恰当。
③句是转折关系,“即使/但是”不搭配,选“虽然/但是”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就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语境就是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汉语词语是多义的,但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有一个固定的意义(双关修辞义除外)。本题考查的是“演化”与“演变”、“湮没”与“淹没”、“即使/但是”与“虽然/但是”的区别。
9.下列几句分别运用了一些说明方法,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 )
①梦想你们也在设计其他的异想天开的技术,例如物质――反物质发动机(一种能将在空间广泛分布的氢原子聚集和集中起来用作核燃料的新发明)。
②我们现在所用的化学推进火箭不能提供完成远程飞行所需的推力。
③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约为5.9万亿英里。
④岩石从高层建筑物上落下时,1秒钟后速度达到32英尺每秒,2秒钟后为64英尺每秒, 3秒钟后为96英尺每秒,依此类推每秒钟增加32英尺。
A.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B.举例子 作比较 下定义 列数字
C.下定义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D.下定义 分类别 作比较 列数字
【答案】B
【知识点】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宇宙的边疆
【解析】【分析】①是举例子,标志是“例如”;②是作比较,是课文中的和我们现在的火箭的比较;③是下定义,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就是光年最根本的特征;④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是列数字。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中所用说明方法的情况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对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诠释、作比较、列图表、摹状貌、分类别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特点和用法做到了然于胸,多看多练,才能提高做该类题的正确率。
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己,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颤栗。
B.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一光年。
C.大概许多恒星郡有跟我们类似的行星系,在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则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
D.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
【答案】A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宇宙的边疆
【解析】【分析】B.括号内的句号应删去;C.“行星系”后的逗号应改为冒号;D.“米”后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掌握应用情况。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尤其是引号、问号、分号、顿号、感叹号、冒号等等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多做题,多思考,仔细分辨,灵活运用,逐步提高做该题型的能力。
11.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 在两个旋臂之间, 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 像肥皂泡一样脆弱, 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
A.即使 也 虽然 却 B.即便 也 虽然 但
C.即使 也 尽管 却 D.即便 还 尽管 但
【答案】A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宇宙的边疆
【解析】【分析】这个句群是本课某个自然段的一部分。做此题可以根据各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来选择相应的关联词语。如果是同一种分句关系的情况,还可以反复阅读句子,仔细回忆文章里的句子来准确选择。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同义词的能力。做该题时,需要学生首先熟悉出题人提供的语言环境,然后仔细辨析意思相近的几个词语在搭配、感彩、语体色彩等等方面的细微差别,再用排除的方式得出正确答案。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新基建”投资不是简单地以铁路、公路建设为主的“铁公基”形式的投资,而是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的新型基建投资。比如,5G的意义不仅仅是网速更快,而是通过毫秒级时延和超高密度连接有效支持海量物联网设备接入,实现机器间大规模的相互通信,为研究成果创造更多走向现实应用的可能。
“新基建”着眼长远,但当前的疫情确实赋予其更多责任。要想尽快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恢复至正常轨道,需要通过狠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给予总需求一个回弹力,进而通过需求端的率先复苏,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随着疫情开始全球蔓延,今年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外需增长有可能遇到更多困难。这样的背景下,更要依靠内需发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一定意义上,“新基建”是为疫情后中国经济恢复打下的一针强心剂,更是未雨绸缪为未来发展铺下的一条路。
(摘编自邹蕴涵《加快“新基建”对中国经济有长远意义》,《北京日报》2020年3月1日)
材料二 要用好“新基建”,使其成为化解疫情影响和撬动经济的有力杠杆,关键还要把握好这个“新”字。
“新基建”之“新”,首先新在发展理念。不可否认,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拉动相当可观的投资。有机构曾测算,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3.5万亿元。
但与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在线办公助力恢复生产运行、远程教育实现“停课不停学”、智能制造对冲了负面影响……疫情发生以来,经济社会没有因物理“隔离”而“停摆”,离不开“新基建”的支撑。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社会高效运行,更需要“新基建”的给力。
“新基建”之“新”,也新在模式与空间。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至0.62%。“新基建”不单纯指向具体的工程项目,更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有了高速泛在的网络,就会加速诸多创新应用;有了算法与算力的支撑,就会催生大量新场景;有了坚实的数字基础,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等就具备有利条件……也许从建设规模看,“新基建”难以与传统基建比肩,但通过对各个领域和产业的渗透融合,所产生的经济拉动作用却是巨大的。这是从打造一条“路”到培育一个生态的转变。
发力科技前端,着眼经济长远发展必须加快布局的领域,关系着发展的潜力和主动性。加快5G网络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普及、丰富人工智能应用……“新基建”之“新”,更是瞄向新的未来。
(摘编自张辛欣《“新基建”贵在念好“新”字诀》)
材料三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抗疫情、稳增长的有力手段。与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相比,“新基建”为5G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研发等提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拉动相关投资,同时也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专家预计,2020年是5G基站大规模建设期,预计将部署超过60万个5G基站,年底有望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覆盖5G网络。在此基础上加快5G商用步伐,加上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发展,将会有效推动产业升级。此外,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改造传统基础设施,不但会带动投资规模的扩大,而且会更好地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将“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将有助于克服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增强经济韧性、释放发展潜力。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答好转换经济发展动力的课题,中国具有巨大优势。中国将5G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和智能技术与强大的制造业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形成新的更大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5G网络、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就是要为我国信息和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转换发展动力创造条件,实现国民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有序推动“新基建”,需要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实现我国经济数字化、智能化提供有力保障。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引领作用,有规划、有步骤推动“新基建”发展,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项目的监管和调控,防止一哄而起,盲目上马,确保供给与需求结构基本适应。还应发挥好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支撑作用,一方面精准支持“新基建”项目,降低融资成本,广泛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大专项债券发行力度,优化投向,确保资金投入。
推动“新基建”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需要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让国有企业在“新基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吸收非公经济成分参与发展,充分发挥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同时,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厚植“新基建”的发展动力,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从而使“新基建”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摘编自何自力《“新基建”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基建”是相对于“铁公基”等传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而言的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B.狠抓“新基建”,内需外需齐发力,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可以尽快减小疫情压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C.加快“新基建”可有力拉动投资,通过拉动更多的大规模投资来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从而带动社会发展。
D.“新基建”既指单纯的工程项目,也指新的产业增长支柱和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新的服务与消费。
1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基建”通过对各个领域和产业的渗透融合,产生经济拉动作用,从而培育新的经济生态。
B.“新基建”能够拉动投资、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改造传统基础设施,成为抗疫情、稳增长的有力手段。
C.加快“新基建”,促进信息、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通过这些技术与制造业结合,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D.“新基建”发展需要国家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支持,所以,发挥好政府作用,“新基建”就能够健康发展。
14.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
A.将新老基建融合,以“新基建”带动“老基建”的发展,科学研判、理性投资,切忌盲目跟风。
B.加快“新基建”推进步伐在于创新投融资方式,有效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C.我国加快“新基建”具有供给侧的良好发展基础,在需求侧则有巨大市场潜力。
D.行业也需防范5G发展风险,要用市场机制真正建成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网”。
15.三则材料在论证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说明。
16.你认为“新基建”之“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概括。
【答案】12.A
13.D
14.C
15.①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将“新基建”与传统基建进行对比,阐述“新基建”的特点;②都采用了例证法,都以“新基建”中的5G网络建设为例,阐述“新基建”的发展态势。
16.①新在科技。“新基建”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领域。②新在发展理念。“新基建”主要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社会高效运行。③新在模式与空间。“新基建”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④新在指向未来。“新基建”发力科技前端,着眼经济长远发展,发掘发展的潜力和主动性。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⑵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推断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⑶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先根据题干要求,分析材料三的观点,再逐项分析,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4)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问“三则材料在论证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说明”,答题模式为,从论证结构和方法两方面加以总结,并举出例子简要说明。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明题干,然后认真阅读全文,理清层次,抓住重点语句分析概括即可。
12.B.“狠抓‘新基建’”说法错误。原文表述为“要想尽快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恢复正常轨道,需要通过狠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给予总需求一个回弹力,进而通过需求端的率先复苏,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可见选项缩小了范围,应该是狠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C.“通过拉动更多的大规模投资来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从而带动社会发展”错误。原文信息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拉动相当可观的投资”“但与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可见选项杂糅混淆了信息,偷换了概念,并非通过拉动投资,而是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
D.错误。原文表述为“‘新基建’不单纯指向具体的工程项目,更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可见选项曲解了文意。
故答案为:A。
13.D.“所以,发挥好政府作用,‘新基建’就能够健康发展”错误。原文信息是“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厚植‘新基建’的发展动力,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见选项得出的结论太绝对,遗漏了信息,“新基建”健康发展的条件有很多,不仅是发挥好政府作用这一点。故答案为:D。
14.A、B、D三项都是在论证怎样推动新基建发展,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的观点。C项说明的是新基建发展的优势,材料三没有论及需求侧的市场潜力。可见不能作为材料三的论据。故答案为:C。
15.1)举例论证:材料一中“比如,5G的意义不仅仅是网速更快,而是通过毫秒级时延和超高密度连接有效支持海量物联网设备接入,实现机器间大规模的相互通信,为研究成果创造更多走向现实应用的可能”,材料二中“在线办公助力恢复生产运行,远程教育实现‘停课不停学’,智能制造对冲了负面影响”,材料三“中国将5G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和智能技术与强大的制造业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形成新的更大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5G网络、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就是要为我国信息和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转换发展动力创造条件”等关于事例,论据新颖典型,论证充分有力,阐述新基建的发展态势。2)对比论证:材料一中“‘新基建’投资不是简单的以铁路公路建设为主的‘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式的投资,而是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的新型基建投资”,材料二中“但与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材料三中“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抗疫情、稳增长的有力手段。与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相比”等处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观点——阐述“新基建”的特点。
16.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新基建”之“新”表现在哪些方面。由材料一“‘新基建’投资不是简单的以铁路公路建设为主的‘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式的投资,而是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的新型基建投资”可知,“新基建”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领域,可见其新在科技。
由材料二“‘新基建’之‘新’,首先新在发展理念。……但与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可知,“新基建”主要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社会高效运行,可见其新在理念。
由材料二“‘新基建’之‘新’,也新在模式与空间。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至0.62%。‘新基建’不单纯指向具体的工程项目,更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可知,“新基建”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可见其新在模式与空间。
由材料二“发力科技前端,着眼经济长远发展必须加快布局的领域,关系着发展的潜力和主动性。加快5G网络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普及、丰富人工智能应用……‘新基建’之‘新’更是瞄向新的未来”可知,“新基建”发力科技前端,着眼经济长远发展,发掘发展的潜力和主动性,可见其新在指向未来。
三、综合表达
17.仿照下面例句的格式。在“时间”“成功”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
例:命运,其实是最公正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原则,让在生活中失去了太多的强者,收获也最多。
【答案】示例一:时间,其实是最公正的。它遵循一条众所周知的守恒原则,让在生活中珍惜时间的实干家,收获也最丰厚。示例二:成功,其实是最公正的。它遵循一条无法超越的竞争原则,让在生活中失败最多的勇者,获得的成功也最辉煌。
【知识点】小作文
【解析】【分析】考生可从自己熟悉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例如选择时间,可以写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等,如果选择成功,可以写成功需要独处艰辛的努力,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等,确定观点以后,再按照例句的句式组织语言,句式和结构要和例句一样。
故答案为:示例一:时间,其实是最公正的。它遵循一条众所周知的守恒原则,让在生活中珍惜时间的实干家,收获也最丰厚。示例二:成功,其实是最公正的。它遵循一条无法超越的竞争原则,让在生活中失败最多的勇者,获得的成功也最辉煌。
【点评】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认真审读题干,按照题干要求写作,尤其注意字数要求等细节。本题属于微作文,要求从三个作文中任选一个。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素材积累、擅长内容等选择最有把握的一个。
18.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
宣夜说主张的是一种无限空间的宇宙图景,认为日月星辰自由飘浮在虚空之中。 。希腊人认为天是某种特殊材料形成的固体天球,日月星辰分布在不同的球层上。在欧洲历史上, ,直到16世纪,在第谷出色的天文观测工作的冲击下,人们才逐渐放弃了这种观念。与西方的水晶天说相比, ,正因为如此,熟知西方天文学发展史的科学史家如李约瑟等在了解了宣夜说的具体内容后,对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答案】这与古希腊人的水晶天说完全不同;这种固体天球观念根深蒂固;宣夜说的描述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实际情形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第一处,前面说的是宣夜说的主张是什么,后面说的是希腊人的观点,可以看出二者是不同的,所以第一处时一个过渡句,应填写“这与古希腊人的水晶天说完全不同”。
第二处,根据后文“直到16世纪,在第谷出色的天文观测工作的冲击下,人们才逐渐放弃了这种观念”,可知应填写“这种固体天球观念根深蒂固”。
第三处,根据前文“与西方的水晶天说相比”,后文“熟知西方天文学发展史的科学史家如李约瑟等在了解了宣夜说的具体内容后”可知,此处应该填写对宣夜说的评价,故应填写“宣夜说的描述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实际情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组织语言作答。
19.请以“天文学”作为句子的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词语,意思不变。
推动自然科学发展和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是天文学,它是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对其他门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进步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答案】示例:天文学是一门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是推动自然科学发展和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对其他门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进步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选用、变换句式
【解析】【分析】此文段有三个句子,在第一句中,“天文学”作宾语,主语成分比较复杂,是一个判断句,题目要求用“天文学”作为句子的开头语,这样重组的句子中“天文学”应作主语,于是组合成“天文学是使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是推动自然科学发展和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因为题干没有其它要求,用“天文学”作为开头语就行,其它句子可以顺势拿过来放在其后,但要注意逻辑性,也不要出现语病,主语不能重复,承前可以省略主语,也可以适当借助代词,但不能残缺成分,还要注意的是,在重组句子的时候“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
故答案为:示例:天文学是一门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是推动自然科学发展和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对其他门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进步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中的句式变换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积累关于句式的基本知识,再按照题干的要求改写和重组句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十四课《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蔡邕(yōnɡ) 记载(zǎi) 周髀(bì) 相形见绌(chù)
B.郗萌(xī) 安谧(mì) 眼瞀(mào) 重差(chónɡ)
C.七曜(yào) 覆槃(pán) 日晷(guǐ) 四隤 (tuí)
D.丧失(sànɡ) 刘焯(zhuō) 祖暅(gèn) 圭臬(guī)
2.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地壳(ké) 颤栗(zhàn) 戎装(róng) 徘徊不前(huái)
B.脚踝(huái) 璀璨(càn) 粟米(sù) 同舟共济(jì)
C.广袤(mào) 滂沱(páng) 椭圆(tuǒ) 奄奄一息(yǎn)
D.纤维(xiān) 旋涡(xuàn) 晕车(yùn) 好大喜功(hào)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待安全工作的思想认识不能松懈,太多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的发生,悲剧的发生,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有些人不够重视,对存在的隐患熟视无睹。
B.他先是反复思考,认真研读材料,然后执笔成文,行文如高山流水自然流畅,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C.传统的人保与物保,受到基于基础合同的各种抗辩权的困扰,还受到不可抗力、政治因素等许多外部事件的阻碍,债权人要实现其担保权,通常要经过旷日持久的诉讼。
D.对于所有经历过高考的人——曾经的我们,现在的他们,以及未来的孩子们,高考都将是青春的记忆,成长的历练。就像生活中许多不得不做的事情一样,不要逃避,全力以赴。考完以后,继续前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这种说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这一传统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有明显的不同。
B.错过机会,或者虽然注意到线索但未能认识其意义并做出解释的例子是很多的。
C.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创造潜力,而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解放个性、充实个性、提升个性,从而使人类的创造潜力得以发掘和展现。
D.从事科学发现,切忌不要把全副心思都放在自己的预想上,以致忽略或错过了与之无直接联系的别的东西。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⑴俄罗斯专家发现该国境内传播的新冠病毒发生了一些突变,但这些突变并未导致新冠病毒的_________发生重大变化。
⑵一件防辐射的孕妇装少则四五百,动辄上千元。专家称,这些孕妇装是商家的营销噱头,它的防护作用_________。
⑶_________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状,_________其结果很难确定,_________人们却可以将驯养生物个体的微小差异逐渐积累起来,并在一段不长的时期内产生巨大的效果。
A.性质 微不足道 尽管 但 所以
B.性状 微乎其微 虽然 并且 但
C.性质 微乎其微 由于 且 所以
D.性状 微不足道 虽然 并且 但
6.下面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
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就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达至繁荣。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进入电影、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数字化时代之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试想,当人们打开手里的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好莱坞电影、电视节目、网络视频,就可以跟天南地北的人们聊天交流,谁还愿意走进剧院,去观赏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呢?
A.信息化发展导致古老的地方剧种日渐式微。
B.信息化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威胁。
C.信息与交通间接影响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
D.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承需重视保护剧院特色。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战栗 典雅 辽阔无垠 朝气蓬勃
B.典雅 冒范 宏伟壮观 前途无量
C.飘荡 珊瑚 无影无踪 茫无际崖
D.漫游 椭圆 神密莫测 人才济济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些恒星可能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________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
②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________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③________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________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
A.演化 湮没 虽然/但是
B.演变 淹没 即使/但是
C.演变 湮没 即使/但是
D.演化 淹没 虽然/但是
9.下列几句分别运用了一些说明方法,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 )
①梦想你们也在设计其他的异想天开的技术,例如物质――反物质发动机(一种能将在空间广泛分布的氢原子聚集和集中起来用作核燃料的新发明)。
②我们现在所用的化学推进火箭不能提供完成远程飞行所需的推力。
③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约为5.9万亿英里。
④岩石从高层建筑物上落下时,1秒钟后速度达到32英尺每秒,2秒钟后为64英尺每秒, 3秒钟后为96英尺每秒,依此类推每秒钟增加32英尺。
A.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B.举例子 作比较 下定义 列数字
C.下定义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D.下定义 分类别 作比较 列数字
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己,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颤栗。
B.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一光年。
C.大概许多恒星郡有跟我们类似的行星系,在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则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
D.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
11.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 在两个旋臂之间, 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 像肥皂泡一样脆弱, 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
A.即使 也 虽然 却 B.即便 也 虽然 但
C.即使 也 尽管 却 D.即便 还 尽管 但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新基建”投资不是简单地以铁路、公路建设为主的“铁公基”形式的投资,而是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的新型基建投资。比如,5G的意义不仅仅是网速更快,而是通过毫秒级时延和超高密度连接有效支持海量物联网设备接入,实现机器间大规模的相互通信,为研究成果创造更多走向现实应用的可能。
“新基建”着眼长远,但当前的疫情确实赋予其更多责任。要想尽快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恢复至正常轨道,需要通过狠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给予总需求一个回弹力,进而通过需求端的率先复苏,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随着疫情开始全球蔓延,今年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外需增长有可能遇到更多困难。这样的背景下,更要依靠内需发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一定意义上,“新基建”是为疫情后中国经济恢复打下的一针强心剂,更是未雨绸缪为未来发展铺下的一条路。
(摘编自邹蕴涵《加快“新基建”对中国经济有长远意义》,《北京日报》2020年3月1日)
材料二 要用好“新基建”,使其成为化解疫情影响和撬动经济的有力杠杆,关键还要把握好这个“新”字。
“新基建”之“新”,首先新在发展理念。不可否认,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拉动相当可观的投资。有机构曾测算,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3.5万亿元。
但与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在线办公助力恢复生产运行、远程教育实现“停课不停学”、智能制造对冲了负面影响……疫情发生以来,经济社会没有因物理“隔离”而“停摆”,离不开“新基建”的支撑。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社会高效运行,更需要“新基建”的给力。
“新基建”之“新”,也新在模式与空间。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至0.62%。“新基建”不单纯指向具体的工程项目,更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有了高速泛在的网络,就会加速诸多创新应用;有了算法与算力的支撑,就会催生大量新场景;有了坚实的数字基础,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等就具备有利条件……也许从建设规模看,“新基建”难以与传统基建比肩,但通过对各个领域和产业的渗透融合,所产生的经济拉动作用却是巨大的。这是从打造一条“路”到培育一个生态的转变。
发力科技前端,着眼经济长远发展必须加快布局的领域,关系着发展的潜力和主动性。加快5G网络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普及、丰富人工智能应用……“新基建”之“新”,更是瞄向新的未来。
(摘编自张辛欣《“新基建”贵在念好“新”字诀》)
材料三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抗疫情、稳增长的有力手段。与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相比,“新基建”为5G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研发等提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拉动相关投资,同时也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专家预计,2020年是5G基站大规模建设期,预计将部署超过60万个5G基站,年底有望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覆盖5G网络。在此基础上加快5G商用步伐,加上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发展,将会有效推动产业升级。此外,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改造传统基础设施,不但会带动投资规模的扩大,而且会更好地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将“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将有助于克服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增强经济韧性、释放发展潜力。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答好转换经济发展动力的课题,中国具有巨大优势。中国将5G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和智能技术与强大的制造业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形成新的更大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5G网络、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就是要为我国信息和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转换发展动力创造条件,实现国民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有序推动“新基建”,需要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实现我国经济数字化、智能化提供有力保障。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引领作用,有规划、有步骤推动“新基建”发展,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项目的监管和调控,防止一哄而起,盲目上马,确保供给与需求结构基本适应。还应发挥好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支撑作用,一方面精准支持“新基建”项目,降低融资成本,广泛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大专项债券发行力度,优化投向,确保资金投入。
推动“新基建”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需要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让国有企业在“新基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吸收非公经济成分参与发展,充分发挥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同时,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厚植“新基建”的发展动力,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从而使“新基建”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摘编自何自力《“新基建”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基建”是相对于“铁公基”等传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而言的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B.狠抓“新基建”,内需外需齐发力,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可以尽快减小疫情压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C.加快“新基建”可有力拉动投资,通过拉动更多的大规模投资来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从而带动社会发展。
D.“新基建”既指单纯的工程项目,也指新的产业增长支柱和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新的服务与消费。
1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基建”通过对各个领域和产业的渗透融合,产生经济拉动作用,从而培育新的经济生态。
B.“新基建”能够拉动投资、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改造传统基础设施,成为抗疫情、稳增长的有力手段。
C.加快“新基建”,促进信息、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通过这些技术与制造业结合,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D.“新基建”发展需要国家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支持,所以,发挥好政府作用,“新基建”就能够健康发展。
14.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
A.将新老基建融合,以“新基建”带动“老基建”的发展,科学研判、理性投资,切忌盲目跟风。
B.加快“新基建”推进步伐在于创新投融资方式,有效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C.我国加快“新基建”具有供给侧的良好发展基础,在需求侧则有巨大市场潜力。
D.行业也需防范5G发展风险,要用市场机制真正建成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网”。
15.三则材料在论证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说明。
16.你认为“新基建”之“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概括。
三、综合表达
17.仿照下面例句的格式。在“时间”“成功”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
例:命运,其实是最公正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原则,让在生活中失去了太多的强者,收获也最多。
18.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
宣夜说主张的是一种无限空间的宇宙图景,认为日月星辰自由飘浮在虚空之中。 。希腊人认为天是某种特殊材料形成的固体天球,日月星辰分布在不同的球层上。在欧洲历史上, ,直到16世纪,在第谷出色的天文观测工作的冲击下,人们才逐渐放弃了这种观念。与西方的水晶天说相比, ,正因为如此,熟知西方天文学发展史的科学史家如李约瑟等在了解了宣夜说的具体内容后,对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请以“天文学”作为句子的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词语,意思不变。
推动自然科学发展和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是天文学,它是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对其他门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进步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解析】【分析】 D.错误,祖暅(gèng)。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答案】B
【知识点】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解析】【分析】A.“地壳”中的“壳”应读“qiào”;B.无误;C.“滂沱”中的“滂”应读“pāng”;D.“旋涡”中的“旋”应读“xuán”。
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字音的识记能力。题中所给的字有习惯性误读字、多音字,这就需要考生在课下阅读时仔细辨认、认真积累、多次复习。
3.【答案】B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其他熟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A.,熟视无睹:反映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使用正确。B.使用对象错误,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乐曲高妙。此句的形容对象是“文章”,“高山流水”的使用对象是“知音和乐曲”,使用对象错误。 C.旷日持久指耽误时间,拖延了很久。使用正确。D.全力以赴指把全部力量都用上去。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4.【答案】B
【知识点】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A.“这种”,成分赘余。C.“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解放个性、充实个性、提升个性”成分残缺,“个性”后加“的过程”;D.“切忌不要把全副心思都放在自己的预想上”,不合逻辑,应该为“切忌把全副心思都放在自己的预想上”。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明确六种常见语病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在解题时可用语法分析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有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语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等问题。有时,结合语境,抓住句子的标志性词语,运用排除法解答,也可以快速的解决问题。
5.【答案】B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性状”是指可遗传的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总称。“性质”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句子是对病毒的描述,所以选“性状”。排除A、C两项。“微不足道”指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乎其微”意思是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根据语境,强调作用小,应该用“微乎其微”。排除D项。据此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6.【答案】B
【知识点】压缩语段
【解析】【分析】“信息、交通都不发达”讲述的是以前的情况, 以前的情况不重要,属于背景引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开始讲述现在的情况,以前与现 在对比,现在的情况更重要,即“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试想”即想一想,为举例 子,故后文是假设论证,为了支撑前文观点,即传统文化因为信息化发展受到巨大冲击,B项 是文段中心句的同义替换,当选。A项“古老的地方剧种”,文段尾句虽提及“地方剧种”, 但为例子,例子内容不是重点,排除。C项“信息与交通”对应文段首句,是背景引入的部 分,非重点,排除。D项“剧院特色”文段未提及,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核压缩语段的能力,由“核心观点”可知要找中心句。解答本题,需认真阅读文本,找到关键句,概括出文本的主要意思,再这个判断选项。
7.【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宇宙的边疆
【解析】【分析】A项,正确;B项,范—犯;C项,崖—涯;D项,密—秘。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识汉字正确书写的能力。平时的学习与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读写的习惯,注意积累一些常见易错、易混的字。本题易错字有:栗、垠、勃、宏、量、崖、椭、密等。
8.【答案】D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宇宙的边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演化”主要指自然界的变化。“演变”指自然和社会的变化。①句选“演化”更恰当。
“湮没”指名声或成就被埋没。“淹没”指水漫过或被声音盖过。②句与“汪洋”搭配,选“淹没”恰当。
③句是转折关系,“即使/但是”不搭配,选“虽然/但是”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就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语境就是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汉语词语是多义的,但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有一个固定的意义(双关修辞义除外)。本题考查的是“演化”与“演变”、“湮没”与“淹没”、“即使/但是”与“虽然/但是”的区别。
9.【答案】B
【知识点】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宇宙的边疆
【解析】【分析】①是举例子,标志是“例如”;②是作比较,是课文中的和我们现在的火箭的比较;③是下定义,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就是光年最根本的特征;④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是列数字。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中所用说明方法的情况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对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诠释、作比较、列图表、摹状貌、分类别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特点和用法做到了然于胸,多看多练,才能提高做该类题的正确率。
10.【答案】A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宇宙的边疆
【解析】【分析】B.括号内的句号应删去;C.“行星系”后的逗号应改为冒号;D.“米”后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掌握应用情况。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尤其是引号、问号、分号、顿号、感叹号、冒号等等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多做题,多思考,仔细分辨,灵活运用,逐步提高做该题型的能力。
11.【答案】A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宇宙的边疆
【解析】【分析】这个句群是本课某个自然段的一部分。做此题可以根据各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来选择相应的关联词语。如果是同一种分句关系的情况,还可以反复阅读句子,仔细回忆文章里的句子来准确选择。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同义词的能力。做该题时,需要学生首先熟悉出题人提供的语言环境,然后仔细辨析意思相近的几个词语在搭配、感彩、语体色彩等等方面的细微差别,再用排除的方式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12.A
13.D
14.C
15.①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将“新基建”与传统基建进行对比,阐述“新基建”的特点;②都采用了例证法,都以“新基建”中的5G网络建设为例,阐述“新基建”的发展态势。
16.①新在科技。“新基建”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领域。②新在发展理念。“新基建”主要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社会高效运行。③新在模式与空间。“新基建”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④新在指向未来。“新基建”发力科技前端,着眼经济长远发展,发掘发展的潜力和主动性。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⑵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推断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⑶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先根据题干要求,分析材料三的观点,再逐项分析,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4)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问“三则材料在论证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说明”,答题模式为,从论证结构和方法两方面加以总结,并举出例子简要说明。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明题干,然后认真阅读全文,理清层次,抓住重点语句分析概括即可。
12.B.“狠抓‘新基建’”说法错误。原文表述为“要想尽快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恢复正常轨道,需要通过狠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给予总需求一个回弹力,进而通过需求端的率先复苏,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可见选项缩小了范围,应该是狠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C.“通过拉动更多的大规模投资来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从而带动社会发展”错误。原文信息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拉动相当可观的投资”“但与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可见选项杂糅混淆了信息,偷换了概念,并非通过拉动投资,而是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
D.错误。原文表述为“‘新基建’不单纯指向具体的工程项目,更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可见选项曲解了文意。
故答案为:A。
13.D.“所以,发挥好政府作用,‘新基建’就能够健康发展”错误。原文信息是“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厚植‘新基建’的发展动力,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见选项得出的结论太绝对,遗漏了信息,“新基建”健康发展的条件有很多,不仅是发挥好政府作用这一点。故答案为:D。
14.A、B、D三项都是在论证怎样推动新基建发展,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的观点。C项说明的是新基建发展的优势,材料三没有论及需求侧的市场潜力。可见不能作为材料三的论据。故答案为:C。
15.1)举例论证:材料一中“比如,5G的意义不仅仅是网速更快,而是通过毫秒级时延和超高密度连接有效支持海量物联网设备接入,实现机器间大规模的相互通信,为研究成果创造更多走向现实应用的可能”,材料二中“在线办公助力恢复生产运行,远程教育实现‘停课不停学’,智能制造对冲了负面影响”,材料三“中国将5G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和智能技术与强大的制造业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形成新的更大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5G网络、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就是要为我国信息和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转换发展动力创造条件”等关于事例,论据新颖典型,论证充分有力,阐述新基建的发展态势。2)对比论证:材料一中“‘新基建’投资不是简单的以铁路公路建设为主的‘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式的投资,而是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的新型基建投资”,材料二中“但与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材料三中“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抗疫情、稳增长的有力手段。与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相比”等处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观点——阐述“新基建”的特点。
16.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新基建”之“新”表现在哪些方面。由材料一“‘新基建’投资不是简单的以铁路公路建设为主的‘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式的投资,而是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的新型基建投资”可知,“新基建”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领域,可见其新在科技。
由材料二“‘新基建’之‘新’,首先新在发展理念。……但与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可知,“新基建”主要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社会高效运行,可见其新在理念。
由材料二“‘新基建’之‘新’,也新在模式与空间。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至0.62%。‘新基建’不单纯指向具体的工程项目,更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可知,“新基建”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可见其新在模式与空间。
由材料二“发力科技前端,着眼经济长远发展必须加快布局的领域,关系着发展的潜力和主动性。加快5G网络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普及、丰富人工智能应用……‘新基建’之‘新’更是瞄向新的未来”可知,“新基建”发力科技前端,着眼经济长远发展,发掘发展的潜力和主动性,可见其新在指向未来。
17.【答案】示例一:时间,其实是最公正的。它遵循一条众所周知的守恒原则,让在生活中珍惜时间的实干家,收获也最丰厚。示例二:成功,其实是最公正的。它遵循一条无法超越的竞争原则,让在生活中失败最多的勇者,获得的成功也最辉煌。
【知识点】小作文
【解析】【分析】考生可从自己熟悉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例如选择时间,可以写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等,如果选择成功,可以写成功需要独处艰辛的努力,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等,确定观点以后,再按照例句的句式组织语言,句式和结构要和例句一样。
故答案为:示例一:时间,其实是最公正的。它遵循一条众所周知的守恒原则,让在生活中珍惜时间的实干家,收获也最丰厚。示例二:成功,其实是最公正的。它遵循一条无法超越的竞争原则,让在生活中失败最多的勇者,获得的成功也最辉煌。
【点评】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认真审读题干,按照题干要求写作,尤其注意字数要求等细节。本题属于微作文,要求从三个作文中任选一个。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素材积累、擅长内容等选择最有把握的一个。
18.【答案】这与古希腊人的水晶天说完全不同;这种固体天球观念根深蒂固;宣夜说的描述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实际情形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第一处,前面说的是宣夜说的主张是什么,后面说的是希腊人的观点,可以看出二者是不同的,所以第一处时一个过渡句,应填写“这与古希腊人的水晶天说完全不同”。
第二处,根据后文“直到16世纪,在第谷出色的天文观测工作的冲击下,人们才逐渐放弃了这种观念”,可知应填写“这种固体天球观念根深蒂固”。
第三处,根据前文“与西方的水晶天说相比”,后文“熟知西方天文学发展史的科学史家如李约瑟等在了解了宣夜说的具体内容后”可知,此处应该填写对宣夜说的评价,故应填写“宣夜说的描述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实际情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组织语言作答。
19.【答案】示例:天文学是一门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是推动自然科学发展和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对其他门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进步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选用、变换句式
【解析】【分析】此文段有三个句子,在第一句中,“天文学”作宾语,主语成分比较复杂,是一个判断句,题目要求用“天文学”作为句子的开头语,这样重组的句子中“天文学”应作主语,于是组合成“天文学是使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是推动自然科学发展和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因为题干没有其它要求,用“天文学”作为开头语就行,其它句子可以顺势拿过来放在其后,但要注意逻辑性,也不要出现语病,主语不能重复,承前可以省略主语,也可以适当借助代词,但不能残缺成分,还要注意的是,在重组句子的时候“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
故答案为:示例:天文学是一门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是推动自然科学发展和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对其他门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进步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中的句式变换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积累关于句式的基本知识,再按照题干的要求改写和重组句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