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 课件 (共8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古诗三首 课件 (共8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2 10:23:2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81张PPT)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34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这3首古诗。
古诗三首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吗?
  朗读课文
1
朗读
课文
tú sū
tóng
①[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②[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③[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④[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
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注释】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②。
千门万户曈曈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④。
元日
﹝宋﹞王安石

朗读
课文
jiǔ

①[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注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唐﹞杜牧

hún

朗读
课文

xiōng
bèi
wéi
①[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②[山东]此处指华山以东。
③[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④[茱萸]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人在
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注释】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 处,遍插茱萸 少一人。
九月九日 忆山东 兄弟
﹝唐﹞王维


zhū yú
  认识生字
2









jiǔ
hún



xiōng

bèi
屠苏 屠夫 屠刀

诗中的屠苏酒
一种酒名,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家人先幼后长,饮用此酒。此酒因酿造时在屠苏房中,故名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古人认为除夕之夜饮酒寓意着辞旧迎新,来年有个好的兆头。幼者长一岁,该庆贺;长者却是“少一岁”,因为距离死亡又近一年,所以拖到最后喝,有延年益寿之意。
会认字
会认字
复苏 苏醒 苏州

会认字
加倍 事半功倍
bèi
形近字
焙(bèi):烘焙。
陪(péi):陪伴、陪同。
培(péi):培养、栽培。
赔(péi):赔偿、赔礼。


hún
jiè
jiǔ


xiōng


jiā














符号 符合 相符

诗中的桃符
古时习俗,每年正月初一清晨,人们就会在桃木板上分别画上神荼(tú)、郁垒(lěi)二神的神像或写上二神的名字,然后将绘制好的桃木板分挂在大门左右,以驱鬼镇邪。
会写字
桃符
欲望 欲盖弥彰

会写字
书写注意
“口”略向右上倾斜。“欠”第三笔——撇,要伸向“谷”下,捺向右下伸展。
灵魂 魂魄 魂不附体
hún
会认字
形近字
瑰(guī):玫瑰、瑰宝。
槐(huái):槐树、指桑骂槐。
愧(kuì):羞愧、惭愧。
魄(pò):魂魄、气魄。
会写字
书写注意
“魂”字左边的“云”要写得靠上一些。“鬼”的长撇要舒展些,插到“云”的下面。
借用 借鉴 假借
jiè
会写字
形近字
措(cuò):手足无措。
错(cuò):错误、错失。
惜(xī):珍惜、爱惜。
酒杯 喝酒
jiǔ
书写注意
“酒”字的右边是“酉”。
会认字
会写字
形近字
洒(sǎ):潇洒、洒脱。
晒(shài):晾晒、晒太阳。
何必 奈何

会写字
放牧 牧童

形近字
枚(méi):不胜枚举。
收(shōu):收拾、丰收。
会认字
会写字
兄弟 兄长
xiōng
会认字
会写字
独自 孤独

会写字
异想天开 异常

会写字
佳节 佳作 佳肴
jiā
传统佳节
会写字
  讲课文一
3
下面让我们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除】去掉。



【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批注:前两句诗紧扣题目,写出春节时人们放鞭炮、畅饮美酒的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批注:后两句诗紧接着前两句诗的欢乐气氛,用早上的太阳象征无限光明的未来,用“新桃换旧符”的习俗,表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批注:“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两句诗省略了主语,我们可以借助插图来理解。插图中描绘了正月初一清晨,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上了新桃符的情景,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千门万户”都用“新桃”换掉了“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思考:这首诗描写了哪些节日风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了放爆竹、喝屠苏酒、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这三种节日风俗。
思考:这首诗描写了哪些节日风俗?
·参考译文
元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在一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回顾全诗



  讲课文二
4
下面让我们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魂】情绪、心情。
【欲】将要。
【纷纷】众多的样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批注:前两句诗写出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以及路上那些扫墓人的心情。“纷纷”不但写出了春雨细密、凄迷的特点,也写出了雨中行人孤寂、纷乱、低落的心情。“断魂”说明“路上行人”的心中有着强烈的哀伤。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牧童】放牛的孩子。
【借问】请问,向人询问。
批注:后两句诗写“断魂”的行人想打听一下哪里有酒家,因为他想歇歇脚,避避雨,顺便小饮几杯酒,暖暖身子,也想借酒浇愁,暂时除去一些心中的烦忧。句中的“遥”是“遥远”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远远地就能看见”。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思考:谁在向谁“借问”?他能不能找到酒家呢?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人杜牧向牧童借问。他能找到酒家,因为牧童给他指了远处的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思考:谁在向谁“借问”?他能不能找到酒家呢?
清明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赶路的人心里更加增添了一份愁苦,简直是失魂落魄。
他向牧童询问附近哪儿有酒馆,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参考译文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清明时节孤身行路时的感受和心情,诗人用十分平白的语言,流畅自如地描绘出生动、感人的情景。
回顾全诗



  讲课文三
5
下面让我们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倍】加倍,更加。
【异乡】他乡,外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思考:是谁“独在异乡为异客”?



诗人自己。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思考:是谁“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批注:“异乡”和“异客”两个词语突显了诗人在他乡的孤独感;“倍”用得非常巧妙,既表现出了作者平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又突出了在重阳佳节比平时更加强烈的思乡之情。诗人在开篇就直接表达了自己孤身一人在他乡对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批注:后两句诗,诗人不再写自己如何思念家乡,而是把目光投向了远方,想象着家乡的亲人们都佩戴着茱萸登高,却发现少了一个人,他们该有多么遗憾啊!好像他自己的孤单寂寞不值得一提,亲人们的遗憾更需要关心。诗人运用这种通过想象亲人的感受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更加强烈地表达出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考:根据插图理解古诗,想一想是谁“遍插茱萸”,“少一人”少的是谁。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考:根据插图理解古诗,想一想是谁“遍插茱萸”,“少一人”少的是谁。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的最后一句省略主语,是“兄弟”遍插茱萸;“少一人”少的是诗人自己。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考:认真朗读,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节日情景。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考:认真朗读,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节日情景。
这首诗描写了家人重阳节登高、遍插茱萸,而诗人自己却独在异乡的情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独自一人客居异地他乡,每逢重阳佳节就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方的兄弟们现在都应该登上高处了吧,他们都插上了茱萸,唯独少我一人。



·参考译文
回顾全诗
重阳节那天,王维独自一人在外,非常思念家人,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自然而真切地表达出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课后题讲解
6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讲课
后题
默写的时候注意不要写错字哦!
2.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
的节日情景?
讲课
后题
答:《元日》写的是春节,写出了春节时人们放鞭炮、畅饮美酒、换桃符的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清明》写的是清明节,写出了清明节“雨纷纷”的天气特征以及路上行人孤寂、低落的心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重阳节,写出了这天家人登高、遍插茱萸,而诗人自己却独在异乡的情景。
讲课
后题
2.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
的节日情景?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
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
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传统节日,怎么了解,用什么方式记录,然后各自开展活动。
活动提示
我打算问问长辈,再去查查相关的资料。
我想用表格记录了解到的信息。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
农历五月初五
过节时间
节日
端午节
……
节日习俗
活动提示
活动提示
这次活动的目的是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初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熟悉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
大家可以先讨论收集传统节日资料的方法和记录资料的方式,然后制订简单的活动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开展活动。在收集资料时,可以收集传统节日的由来、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内容。
  参考素材
7
王安石
·作者介绍
参考
素材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此诗作于王安石刚刚做宰相、开始施行新政的时候。为了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进扰的困境,公元1068年,王安石上书主张变法,第二年王安石开始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开始)的新气象,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创作背景
《元日》创作背景
参考
素材
春节的时候,有家家清洁盛装,合家团聚,拜谒(yè)尊长,吃团圆饭,贴春联,跳狮子,舞龙灯,亲友互访等习俗。
·阅读链接
春节习俗
参考
素材
在桃木板上写上两个门神的名字,正月初一清晨,分别挂在大门左右,驱鬼镇邪,每年一换。桃符是春联的前身。
起初,桃符的桃木板上写的是门神的名字。后来,人们把门神的名字换成了一些吉祥喜庆的话,来表达美好的愿望。到了宋代,桃木板被红色纸张代替,也就成了我们熟悉的“春联”。
·阅读链接
桃符的变迁
参考
素材
欢欢喜喜迎新年,家家户户贴春联。
要想分清上下联,每联尾字是关键。
三四声,是上联;一二声,是下联。
上联贴右下联左,横批贴在正上方。
·阅读链接
贴春联
参考
素材
杜牧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杜牧不仅诗、赋、古文均擅长,还精通书画,其中诗歌成就尤其高。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fán)川文集》。
·作者介绍
参考
素材
杜牧简介
在诗人生活的年代,清明节具有浓郁的节日色彩。在这一天,本该与家人团聚,或踏青,或扫墓,但此时,诗人却孤身行路,触景伤怀,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心中不免更添愁绪,故作此诗。
《清明》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参考
素材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cù)鞠(jū)、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活动。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阅读链接
清明节习俗
参考
素材
王维
王维,字摩诘(mó jié),唐代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他擅长写山水田园诗。苏轼曾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称赞他的作品。重要诗作有《山居秋暝》等,著有《王右丞集》。
·作者介绍
参考
素材
王维简介
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的。王维独自一人漂泊在外,恰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王维曾迁居蒲(pú)州(今山西永济),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参考
素材
庆祝重阳节时,人们一般会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现在已经规定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在这一天也会开展各种敬老活动。
·阅读链接
重阳节习俗
参考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