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20世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带领劳苦大众,历经艰苦卓绝的土地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让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靠的什么?是长征精神!改革开放,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靠的什么?是长征精神!进入新世纪,在总书记的带领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仍然要弘扬长征精神。那么,什么是长征精神?
老山界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下午
天黑
深夜
黎明
次日下午
山沟
山脚
山腰
雷公岩
山顶
任务一 速读课文
努力登山
造访瑶民
露宿冻醒
吃饭登山
休息下山
1、理清翻山经过
作者按照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转移来展开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顺叙。利用这样的叙述方式,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密紧凑。
2、了解顺序
难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了。向下看,简直就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雷公岩,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
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只得裹一条毯子。半夜里,寒气逼人,刺入肌骨。
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是饿了。
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在每条溪流旁边,有很多战士用脸盆、饭盆子、茶缸煮粥吃。
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
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任务二 细读课文
1、翻山之困难
难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横着心躺下去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得得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好不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米送给她。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力气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前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勇敢前进大公无私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2、
如
何
克
服
3、革命精神
红军战士面对艰难险阻,打趣逗笑、酣然入梦、嘲笑敌机、奋勇登山,战胜种种困难,体现了他们不怕艰险的顽强意志、英勇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必胜的信念和无所畏惧的乐观主义精神。
文章开篇为什么要写“三十里高的瑶山”?
内容上:作者开篇介绍了老山界的高度和名称,说明老山界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结构上:为下文红军的不怕困难翻越老山界作了铺垫。
任务三 研读课文
1、结构精巧
作者在文中细致地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文章最后一段的补笔,是以老山界的困难来突出整个长征路途的艰难,也突出了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从而深化了文章主题。
2、描写细腻
在文中画出生动、细腻的描写,并在旁边做一些赏析性的批注。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许多“之”字形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跟星光连接”,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奇观”,既指向眼前之境,更指向长征这一伟大壮举,蕴含着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红军的赞叹之情。
连用对比、比喻、排比,从听觉的角度,从动静、距离、轻重和感觉来写声音,写红军战士在极端困难与危险的情况下夜宿半山腰,仍能发现和欣赏夜色的美好,表现了红军战士处困不悲、处险不惊的大无畏精神和乐观豁达的品质。句子短小而整齐,形象丰富而生动,引发读者的种种联想,。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采用以声写静的手法,写一个极度疲劳的人冻醒后又欲入睡,在恍惚迷离中听到的难以名状的声音。用“远-近、大-细”两组反义词,以四个比喻句,显示出声响的起伏变幻。“春蚕、野马、山泉、波涛”四种形象,想像新奇,使听觉效果转化为一幅幅的视觉画面,既写出了夜半深山的静谧、红军夜宿的艰苦,又不失乐观的情趣。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颤,而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眼前景、细听耳边声,可见红军战士的镇定与豪迈。这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形象刻画。
“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通过这两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
明确:这两个词语,反映了瑶民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部队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练习解析:
“缀” 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
用巨人矗立比喻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
“矗立” 形象地说明困难像拦路虎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长征必胜的信念。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这段话写出红军队伍在爬山途中还要面对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叹息”一词嘲讽国民党反动派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不去抗日,却专门对付红军,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从中反映出红军对敌人的藐视和对自己战斗力的自信。
“机关枪身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相遇·传承】
陆定一记录了红军长征中翻越老山界的伟大壮举,一百年后的我们也必将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请仿照画线的语句,将下面的誓言补充完整。(2分)
一百年前,有你们,一群有血有肉、慷慨激昂的“00后”以青春的信仰叩开历史的大门;一百年后,有我们,一群 、
在波澜壮阔的百年交汇之际,我愿,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我愿,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拓展活动
有光有热、独立张扬的“00后”以创新的精神奏响时代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