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孙权劝学 课件(共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 孙权劝学 课件(共1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3 20:4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4 孙权劝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何德何能竟能让对手发出这般感叹!
(1)《孙权劝学》选自《 》,这是由 (填朝代)政治家、史学家 (填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通史。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载了从 到
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由此定名。
(3)此书与西汉司马迁的《 》都是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两书作者并称“史学两司马”。
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
编年体
史记
战国
五代
任务一 诵读课文,读出语气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 )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 )!但当涉( )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qīnɡ
wéi

shè
shú
gèng
1、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结合语气词,品读感叹句,读出其表达的情感。
感叹句 表达的情感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邪”,表示强烈的反问语气。面对吕蒙的不听劝诚,孙权语气坚决,感叹号既表现出他不悦的神情和责备的意味,又体现了孙权的恳切之意
“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表达了果决的语气,朗读时应神态严肃,言语铿锵。这既是孙权对吕蒙的严格要求,也表达了孙权对其寄予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不再”之意,强烈的否定。此句的感叹号照应“大惊”,尽显鲁肃惊奇之状,侧面烘托出吕蒙的惊人长进。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呢”之意,带有强烈的感叹和反问语气,体现出吕蒙的自得之态,“胸中有丘壑”的自信如在眼前;同时,吕蒙和鲁肃之间的兄弟情谊呼之欲出。
3、请选择文中一句话,作朗读设计
示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和“卿”后停顿,声音延长,“岂”“邪”重读,“邪”语气上扬,表示强烈的反问语气,语气稍重。面对吕蒙的不听劝诚,孙权语气坚决,感叹号既表现出他不悦的神情和责备的意味,又体现了孙权的恳切之意。
任务二 再读课文,学会翻译。
“五字法”,即 留、补、替、调、删。
“留”就是保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等,这些名词不用翻译;
“补”就是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替”就是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就是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
“删”就是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1、参考方法
初,权谓吕蒙曰:“卿 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岂 欲 卿 治经 为 博士 邪! 但 当 涉猎,见 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当初。这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古代君对臣之间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现在
当道,当权
掌管事务
推托

事务
古时王侯的自称
难道
想要
研究儒家经典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只,只是
粗略地阅读 
了解
历史
“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益处,好处。
2、练习翻译
蒙乃始 就学。及 鲁肃 过 寻阳,与蒙论议,大 惊 曰:“卿 今者 才略,非复 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就
到,等到。
经过
十分
惊奇
如今、现在
才干和谋略
不再是
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另,另外
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刮,擦拭。
对朋友辈的敬称
知晓事情
于是,就
连词,表承接。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任务三 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课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 和 两个
片段,寥寥数语,就感受到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我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
孙权劝学
鲁肃“与蒙论议”
1、开卷有益: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才干
2、劝人要讲究策略
3、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4、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切忌刻舟求剑。
5、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2、“蒙乃始就学”,语言极简,请就此补充扩写。
经过孙权的一番劝诫后,吕蒙开始了读书。起初他还不太愿意,认为读书不适合他这样的武将去做。但后来,渐渐地也就习惯了,并在长期阅读中发现了一些乐趣。在读过《孙子兵法》后,他学到了一些战术;在读过《史记》后,他懂得了“成由勤俭败由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几年后,吕蒙不仅在军事方面更加有谋略,还知道了如何要求和对待自己的部下,文化素养也提高了。
3、吕蒙就学之后,大涨见识,课文又是如何描写其变化的?
运用对比和侧面描写来表现吕蒙在学识上的进步。全文以鲁肃对吕蒙的评价“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描绘出鲁肃对吕蒙的惊讶.更突出吕蒙的巨大变化,学识精进。
4、如何理解课文的结尾?
结尾突然出现吕蒙的母亲,很唐突,直接改成“肃结友而别”更为简洁。
吕蒙的母亲在故事中出现很重要。
小文
小涵
“拜蒙母”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故而“结友”。古人强调孝道,为显诚意,“拜蒙母'更能表明鲁肃的敬才、爱才。两人情投意合,也更凸显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