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守株待兔 课件 (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守株待兔 课件 (共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2 10:4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守株待兔
你听说过守株待兔的故事吗?你还记得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内容吗?
  朗读课文
1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16页,我们一起来学习《守株待兔》吧。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 触株,折颈而死。因 释 其耒 而守株,冀 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课文
朗读
守株待兔
【注释】
①本文选自《韩非子·五蠹》。 ②﹝株﹞树桩。 ③﹝走﹞跑。 ④﹝因﹞于是。 ⑤﹝释﹞放下。 ⑥﹝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⑦﹝冀﹞希望。







认识生字
2
g8ng
shì



s7ng





会认字
希冀

形近字
翼(yì):羽翼、小心翼翼。
sh6u
zhū
d3i
s7ng
g8ng












chù
jǐng
shì

守候 守株待兔
sh6u
会写字
守株待兔
会写字
守株待兔
zhū
株:在这里指树桩。
等待 待命
会写字
d3i
多音字 d`i
停留:我在上海~了三天。
s7ng
宋朝 宋代
会认字
会写字
g8ng
耕地 农耕
易错点
“耕”字的左边部分是“耒”,且末笔捺改成点。
耕地
会认字
会写字
chù
接触 触类旁通
会写字
jǐng
脖颈 颈联
会写字
形近字
项(xi3ng):望其项背。
shì
释放
易错点
“释”字的左边部分是“釆”, 最后一笔是点,要注意与“采”的区分。
会认字
会写字

其中 尤其
会写字
易错点
“其”字的两竖上边出头,中间是两横。
讲课文
3
下面让我们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株】树桩。
【耕者】指农夫。耕,用犁把田里的土翻松,这里指种田。者:代词,指人,译为“……的人”。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宋国有一个农夫。他的田里有根树桩。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shé :折本、绳子折了。

zhé :折枝、折断。
zhē :折腾。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触】碰撞,接触。



【折颈】折断脖子。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批注:在古代,跑的动作叫“走”,走路的动作叫“行”;而在现代,“走”和“行”都指走路。
【走】跑。


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到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其】代词,他的。
【冀】希望。
【复】又,再。
【因】于是。
【释】跑。


于是农夫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次捡到(撞树桩而死的)兔子。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w9i :为人爱戴、不为所动。

w-i :为人民服务、因为。



【身】自身,自己。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为】被。


此后,农夫再也没捡到(撞树桩而死的)兔子,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笑话。
批注:农夫的结局是再也没捡到兔子,反而成了笑话。这说明不努力,却抱着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也就是说,做人做事都不能心存侥幸,要脚踏实地,依靠努力付出,才能收获成功。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思考
思考:你觉得农夫这样做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思考
答案示例:我觉得农夫这样做不对。这只兔子撞树桩而死被他捡到,只是偶然事件,不代表一直会有兔子撞树桩而死。农夫这次只是运气好,但他的运气不会一直这么好,因此,他丢掉农具,等着捡兔子的行为是不对的。
思考:你觉得农夫这样做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你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吗?谈一谈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复述
课文
守株待兔
我们要脚踏实地,明白努力付出才能获得回报的道理,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读书
启示
课后题讲解
4
讲课
后题
1.把课文读通顺,注意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
课文。
背诵技巧:借助注释、插图,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抓住人物行为,读懂故事之后再背诵。背诵时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形成背诵线索,同时也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讲课
后题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
笑话。
答案示例:兔子撞树桩而死,只是一件偶然情况之下发生的事情,而那个农夫却心存侥幸,只想着不劳而获,等下一只兔子继续撞树桩而死,结果却一无所获,所以宋国人会笑话他。
讲课
后题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
笑话。
3.读读“阅读链接”,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
在哪里?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乘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
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啊?”
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边走啊?”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讲课
后题




讲课
后题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
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根据《战国策·魏策四》相关内容改写
3.读读“阅读链接”,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
在哪里?
讲课
后题
3.读读“阅读链接”,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
在哪里?
讲课
后题
答案示例:楚国是这个人的目的地,它的位置是在南边。“马跑得快”“车夫是个好把式”“带的盘缠多”是他自认为的优势,于是他不在乎背道而行。实际上,这样只会离既定目标越来越远。
3.读读“阅读链接”,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
在哪里?
参考素材
5
比喻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成语典故
守株待兔
·作者介绍
韩非雕像
战国末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与李斯同师事荀子。曾建议韩王变法图强。著有《孤愤》《五蠹(dù)》《说难》等十余万言,受到秦王政的重视,被邀出使秦国。吸收道、儒、墨各家的思想,尤其有选择地接受前期法家的思想,集法家学说的大成。
拓展
素材
韩非简介
《韩非子》简介
《韩非子》是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共五十五篇,二十卷。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主张。其中重要的有《孤愤》《五蠹》《显学》等篇。
《韩非子》
·作品简介
拓展
素材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韩非子》
·相关拓展
拓展
素材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
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启示: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关系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相关拓展
智子疑邻
拓展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