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检测(一)
八年级语文
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时堰镇中学初二语文备课组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经过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学习,你的知识又增添了许多;你的能力又增强了许多;你的情感又丰富了许多,把这份试卷当作你施展才华的舞台吧!
一、看拼音写汉字。(4分)
面对着早已枯jí(??? )的千年银杏树,我zhù(??? )立许久,思索着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也许我们真的该拥有宽广的胸襟,做到心无旁wù(??? ),做工作不再niān(?? )轻怕重,让自己的生活永远充满激情,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二、选择题(共6分)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2分)( )
A. 请你说说这个难题该怎么解决好。
B. “这个主意不坏。”爷爷说:“我不需要这么大的毯子。”
C. 歌剧“白毛女”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
D. 第23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的主题是“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 春天的深圳梧桐山,是人们欣赏勒杜鹃、登高远眺的好时候。
B. 为了防止震后灾区不会发生疫情,卫生部调集了大批专家赶赴灾区,指导防疫工作。?
C. 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D. 取缔黑网吧,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2分)? ( ????)
A. 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B.园博园里的花卉争奇斗艳、栩栩如生。
C.计算机是一种高科技工具,但并不意味着拥有它就能事半功倍。
D.高深莫测的星空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三、按要求答题(共12分)
①为山九仞,???????????????????? 。? ②?????????????????? ?,只见一斑。
③独学而无友,????????????????????。?④战战兢兢 , 。⑤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 ,力求上进的白杨树, ,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⑥???????????? ???????,泥香带落花。 ⑦故园渺何??? ??????? ,
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其为人也, ,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四、名著阅读(4分)
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如何?”父女两个告道:“若是能够回乡去,便是重生父母,再长爷娘。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郑大官人须着落他要钱。”鲁提辖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 史进道:“值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吩咐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哪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
鲁达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三人再吃了两角酒,下楼来叫道:“主人家,酒钱洒家明日送来还你。”主人家连声应道:“提辖只顾自去,但吃不妨,只怕提辖不来赊。”三个人出了潘家酒肆,到街上分手。史进、李忠各自投客店去了。
只说鲁提辖回到经略府前下处,到房里,晚饭也不吃,气愤愤地睡了。
1.以上选文出自著名长篇小说《 》,作者是 。(2分)
2.下面对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选文除了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鲁达的性格外,还通过史进、李忠、店主等人物侧面烘托其为人。
B.“鲁达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一个“丢”字,表现了鲁达对李忠吝啬小气的不满。
C.“气愤愤地睡了”,“气愤愤”表现了鲁达因金氏父女的啼哭而破坏其喝酒雅兴后内心的愤愤不平。
D.选文语言极具个性化,寥寥数语就能体现人物的不同性格;同时又大量运用口语,充满生活气息,可读性极强。
五.赏析,阅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池鹤》,完成下列两题题。(4分)
池鹤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作者为什么要写群鸡、鸬鹚、鹦鹉等禽鸟?(2分)
(2)“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二句,表现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六、阅读理解。(共35分)
(一)马说(13 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4分)
(1)执策而临之。 ( )(2)策勋十二转。 ( )
(3)其真无马邪? ( )(4)其真不知马也。 ( )
2.翻译,(4分)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意在强调:(限15字以内回答)(1分)
答:
4.揭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一句是: ( 1分)
5.文中的食马者是指: (1分)6.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2分)
(二)苏秦之楚 (7 分)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 因:依靠。⑤ 就舍:回到馆舍。⑥ 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 战国策》 )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三日乃得见乎王( ) 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
8.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1分)
寡 人 闻 先 生 若 闻 古 人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译文:
10.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15分)
文化需要相互凝视
①当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赢得万千瞩目的时候,一个文化中国的形象似乎仍不清晰,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偏见和不平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位美国汉学家翻译了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找到美国一家出版社。出版社认为小说写得确实不错,但恐怕不卖钱,建议将书名改为《上海小姐》,可以考虑出版。这显然是一种不平等!要是换一个同样优秀的英语作家,出版社就不会轻易要求把他作把品的名字改掉。
②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如何做到相互平等地凝视与对话,并且保持自己的尊严,是我们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
③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在一次中美文学论坛上,一位知名的美国教授在演讲中说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语气不无轻慢。在现场提问环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坦诚陈述了她的批评和看法,那位教授也由此意识到自己的轻率和偏颇。这种争论之后的和解,让双方都有收获。那天论坛结束时大家都舍不得离开,最后是一位美国汉学家主动走到大厅弹奏钢琴,让琴声作为这次交流的结束。
④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处于弱势,原因很多。首先我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比对方对我们的了解要多得多。还有历史原因,一边是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一边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迅速勃兴形成的优越感。也有技术原因,汉语太美太难掌握,世界上精通现代汉语的学者相对还太少,这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另外由于文化的差异,有些西方学者也容易从某种印象出发作出主观的判断。这样的现实,并非一日形成。
⑤文化相互凝视可以使双方找到并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取向之间常会有一些误解,但绝大多数不是恶意。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充满惊异和好奇,但普通外国民众对中国、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真正的活力知之甚少。中国应该向世界打开自己,特别是最能触动人心灵的文学、文化的交往,这种沟通不是为了让人们变得相同,而是为了理性平等地认识、欣赏并尊重彼此的不同。
⑥在文化的相互凝视中,中国人应有自己健康的文化自信。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变革时代,中国作家应该潜心地而不是花哨地,诚实地而不是用讨某一个“他者”喜欢的心态去创作。老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能否酿出好酒最终要看我们能不能更踏实地潜入到这个时代的深部。只有酿出好酒,才能“走出去”。2006年中国作协启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文学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⑦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是即兴的展示,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奢望一两次论坛和书展就能够万事大吉。它需要我们更自觉,更有耐心和耐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需要相互凝视,相互对话。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1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化需要相互凝视”这一观点的?(3分)
答:
12.第③段中的事实论据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3.为什么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会处于弱势?请分条概括。(4分)
答:
14.结合文章,分别说出“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一句中“兑”、“酿”的含义。(4分)
答:
七、作文(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依稀记事到青葱岁月,有许多留存生命印记中的“那一刻”,令我久久回味:那一刻,也许是在摆脱烦恼的困扰之后,也许是在收获意外的惊喜之后,也许是在顿悟亲情的温暖之后,也许是在震撼于自然的伟力之后……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洒满阳光。
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文章。
①捕捉生活细节,写出自己“那一刻”的内心变化;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个字;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600
2013春八下语文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略
1.A、2.D、3.C
略
(2分)《水浒传》 , 施耐庵(每空1分)
12.(3分) C(鲁达气愤的是郑屠的恶行)
(1)映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风姿(2)表现出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1---6略
7.①能够,可以;②到,到……跟前;
8.寡人/ 闻先生/ 若闻古人
9.(1)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重,柴草比桂木还贵重。(“食”“于”译句时须落实)
10.做事要有耐心,说话要有技巧(1分);要懂得尊重别人,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1分)。
11.(3分)
①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
②文化相互凝视可以使双方找到并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
③在文化的相互凝视中,中国人应有自己健康的文化自信。(每点1分,)
12.(4分)
第③段中的事实论据是为了论证“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这一观点。(2分)面对西方学者的偏见,铁凝没有一味迎合,儿时鲜明地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坦诚交流,这样不但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而且消除了偏见,赢得了对方的尊重。这一论据使论证有力,增强了说服力(2分)。
13.(4分)①西方对我们的文化了解的少(我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比对方对我们的了解要多得多)
②历史原因,近代中国文化落后,西方文化蓬勃发展(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迅速勃兴形成的优越感)
③技术原因,汉语难以掌握,世界上精通汉语的学者太少,造成了交流的障碍。
④文化的差异。(每点1分)
14.(4分)“兑”在文中指部分中国作家创作态度花哨,用迎合某些人喜欢的心态去创作,不能潜入到时代的深部,作品质量不高。(2分)“酿”在文中指中国作家潜心创作,踏实地潜入到时代的深部,创作出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2分)
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28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