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2张PPT)
纸的发明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
四角方方,薄面白净。
传播知识,它打先锋。
谜底: 。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
四角方方,薄面白净。
传播知识,它打先锋。
谜底: 。
纸
纸是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好帮手,那大家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各种各样的纸
标签纸
复写纸
牛皮纸
书写纸
各种各样的纸
宣纸
包装纸
各种各样的纸
打印纸
砂纸
各种各样的纸
朗读课文
1
在改进造纸术之前,人们都用了哪些材料来记录文字?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
打开课本第37页,我们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认识生字
新词
2
词语
造纸术 伟大 记录 保存 大约 吸收 经验 原料 满足 朝鲜 半岛 日本 阿拉伯 欧洲 社会
创
携
存
zhì
má
cài
lún
lěi
qiē
pián
制
麻
蔡
伦
累
切
便
chuàng
xié
cún
会
认
字
xiǎn
ōu
zhōu
shè
鲜
欧
洲
社
会认字
chuàng
创造 创举
多音字 chuāng
创伤、重创。
认读注意
“创”字是后鼻音,其韵母是“ang”。
会认字
xié
携带 携手
形近字
镌(juān):镌刻。
会认字
zhì
制约 制造
会认字
má
麻烦 麻雀
麻纸
会认字
蔡伦
cài
形近字
察(chá):考察。
伴读
东汉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改进者。他总结了西汉以
来用丝质纤维造纸的经验,创造出用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为原料的造纸方法。所造纸张被称为“蔡侯纸”。
会认字
认读注意
“伦”的韵母是“un”。
伦理 无与伦比
lún
形近字
轮(lún):车轮。
沦(lún):沦陷。
论(lùn):讨论。
(lún):《论语》。
会认字
积累 累计
lěi
多音字
léi:累赘、果实累累。
lèi:劳累、怕苦怕累。
区分记忆
累累(léi léi)
累累(lěi lěi)
形容接连成串的样子,用“léi léi”。如:果实累累。
形容累积得多,用“lěi lěi”。如:罪行累累。
会认字
qiē
切断 一刀切
多音字 qiè
切记、一切、确切。
会认字
pián
便宜 大腹便便
多音字 biàn
方便、便利。
会认字
xiǎn
朝鲜 鲜见
多音字 xiān
鲜美、鲜艳、新鲜。
会
写
字
术
伟
录
cè
bǎo
cún
yuē
yàn
ā
ōu
册
保
存
约
验
阿
欧
shù
wěi
lù
zhōu
shè
洲
社
会写字
shù
算术 武术 造纸术
会写字
wěi
伟大 雄伟
书写注意
“伟”字左窄右宽。
会写字
lù
记录 目录
书写注意
“录”字的下半部分是“ ”。
cè
书册 小册子
会写字
书写注意
“册”字的第二笔和第四笔是横折钩。
bǎo
保证 保护
会写字
cún
存储 存在
会认字
会写字
形近字
在(zài):现在、在意。
仔(zǎi):牛仔。
(zǐ):仔细。
书写注意
“存”字首横不宜长,撇要舒展,“子”字中的横略向外伸展。
会写字
yuē
约会 大约
书写注意
“约”字左边部分是“纟”。
yàn
实验 验证
会写字
形近字
脸(liǎn):脸色、洗脸。
睑(jiǎn):眼睑。
检(jiǎn):检验、检阅。
险(xiǎn):险情、危险。
ā
阿姨 阿拉伯
会写字
形近字
河(hé):河流。
何(hé):何况。
坷(kě):坎坷。
多音字 ē
刚正不阿、阿谀(yú)奉承。
会认字
ōu
亚欧 欧盟
会写字
书写注意
注意“欧”字左边部分的笔顺。
zhōu
绿洲 沙洲
会认字
会写字
巧记
“洲”指水中陆地,因此带有“氵”旁。
易混字
洲(zhōu):①指水中的陆地。②指大陆。如:亚洲、欧洲。
州(zhōu):旧时的一种行政区划,现在还保留在地名里。
如:苏州、杭州。
会认字
sh-
社团 社会
会写字
形近字
书写注意
“社”字的左边是“礻”。
杜(dù):杜绝、防微杜渐。
讲课文
3
朗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该段内容与纸的发明之间的关系。
讲
课
文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1
你知道造纸术是什么吗?
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了什么内容?
讲
课
文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1
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了什么内容?
你知道造纸术是什么吗?
造纸术,即制造纸张的工艺技术。它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促进世界文明发展有重大作用。据考古发现,西汉时代中国就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东汉时代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稻草等原料制成了纸。
这一自然段直接点明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
朗读第2自然段,说说本段主要讲了哪些内容,想一想这些内容与纸的发明之间的关系。
讲
课
文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
2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什么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什么文字?这两种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
讲
课
文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
2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什么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什么文字?这两种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甲骨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金文。它们的缺点是费时费力,不易书写,很难成册。
讲
课
文
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
这种用于记录文字的竹片和木片通常被称为什么?有哪些特点?
讲
课
文
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
用于记录文字的竹片和木片通常被称为“简”或“竹简”。特点是可以成书,但比较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这种用于记录文字的竹片和木片通常被称为什么?有哪些特点?
讲
课
文
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
在帛上写字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和不足?在文中圈画出来。
讲
课
文
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
在帛上写字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和不足?在文中圈画出来。
讲
课
文
能用,不能普及。
思考:这一段介绍在龟甲、兽骨上刻字等文字记录方式,对介绍纸的发明有什么作用?
讲
课
文
能用,不能普及。
这一段简述了几千年前没有纸,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此来说明纸的发明的重要意义。
思考:这一段介绍在龟甲、兽骨上刻字等文字记录方式,对介绍纸的发明有什么作用?
朗读第3~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纸的发明过程,找出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讲
课
文
3
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
结合实际,思考用蚕茧留在篾席上的薄片来写字有什么不足。
“考古学家发现”这几个字有什么作用?
讲
课
文
3
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
这几个字说明,后文所说内容有据可循,并非凭空捏造,从而使这段话更真实可信。
产量低、不易获得。
结合实际,思考用蚕茧留在篾席上的薄片来写字有什么不足。
“考古学家发现”这几个字有什么作用?
讲
课
文
“改进”能否换成“创造”?为什么?
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
4
讲
课
文
“改进”能否换成“创造”?为什么?
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
4
不能。“改进”是指通过改变某些做法,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而“创造”是指以前从来没有的,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里,蔡伦是在已有造纸术的基础上,使造出来的纸更方便书写,易于普及,而不是蔡伦一人从无到有发明了造纸术,所以不能将“改进”换成“创造”。
讲
课
文
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分为哪几个步骤?简单说一说。
讲
课
文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分为哪几个步骤?简单说一说。
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
①剪碎或切断造纸原料;
②浸水并捣烂成浆;
③把浆捞出来晒干。
讲
课
文
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朗读第5自然段,说说该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讲
课
文
5
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哪方面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讲
课
文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造纸术的传播路径,以此说明造纸术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并回应文章开头。
5
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哪方面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回归整体:再次默读课文,回忆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方面的内容,了解纸的发展历程。
课后题讲解
4
讲课
后题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
下面的图表。
造纸术发明以前
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
后来
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讲课
后题
造纸术发明以前
在龟甲、兽骨上刻字或在青铜器上铸字;后来在竹片和木片上写字;再后来在蚕丝织成的帛上写字。
人们已经懂得用麻来造纸。那时的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
后来
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原料制造出轻便、好用的纸。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
下面的图表。
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讲课
后题
2.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
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2.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
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讲课
后题
答:根据课文第4自然段的最后两句可知,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生产出的纸不仅轻便、好用,而且原料易得,可大量生产,同时价格便宜,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因此这种造纸术才得以传承下来。
讲课
后题
3.我国古代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如,
张衡发明了测验地震的仪器——地动仪;祖冲之把
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毕昇发明
了活字印刷术。查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
讲课
后题
答案提示:以地动仪为例,可以从地动仪的研制过程、工作原理、价值影响等方面去搜集资料,还可以搜集地动仪的发明者张衡的相关资料。资料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文字、图片、视频等。
3.我国古代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如,
张衡发明了测验地震的仪器——地动仪;祖冲之把
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毕昇发明
了活字印刷术。查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
讲课
后题
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了哪些传统节日?小组内交流一下。
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再商量商量,打算怎样展示活动的成果,还可以补充哪些资料。
我收集了元宵节的灯谜。
爷爷给我讲了乞巧节的传说。
我们小组打算制作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还需要补充一些图片。
活动提示
讲课
后题
这次“活动提示”是在提醒大家对自己或小组前一阶段的活动做一个小结,并为成果交流展示作准备。
在本次活动中,大家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讨论交流:一是交流组内成员课外收集到的有关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资料,二是商量准备用怎样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
活动提示
参考素材
5
参考
素材
①将树皮等原料剪碎或切断。
·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
②将切碎的原料清洗干净。
③将原料放入草木灰水中浸透。
④蒸煮。
⑤用清水漂洗后,将原料放入石臼(jiù)舂(chōng)打。
⑥将原料捣烂成浆倒入抄纸槽内。
⑦用竹帘在水中荡料,使浆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
⑧将湿纸逐张扬起,并加以晾晒。
⑨将晒干的纸揭(ji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