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百所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猜题压轴卷
文科综合历史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做选考题时,考生须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商代王位继承方式多样,下图中横箭头表示兄弟关系,竖箭头表示父子关系,斜简头表示堂
兄弟或叔侄关系,数字表示即位顺序。该图示内容表明商朝
A.嫡长子继承制逐渐确立 B.王位继承缺乏制度规范
c.兄终弟及方式渐趁成熟 D.血缘宗法关系影响深远
25.孟子认为,英明的君主要“制民之产”,即给老百姓一定的产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自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以此督促他们做好事。这一观点
A.受到了当时统治阶层的广泛推崇 B.是民本思想下和谐社会的构想
C.推动了小农经济模式的基本确立 D.顺应了儒家思想的世俗化趋势
26.秦朝官营手工业作坊均按中央或地方制定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并按计划作出预算。如(秦
律杂抄》规定不是本年度计划产品,没有朝廷命书而敢擅自制造其他器物, 管理者要受到惩
罚。这说明秦朝官营手工作坊
A.照章行事,受到严格管控 B.制定预算,提高产品质量
C.定额生产,重视生产责任 D.厉行法制,强化产品保管
27.据嘉庆《增城县志》记载,在永佃制下,佃田“以永远为期,硗瘠之土,一经承佃,辄不惜工费以渔利,而田主莫能去其盈”。这说明永佃制
A.为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奠基 B.推动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C.不利于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的巩固 D.加速荒芜土地资源的开发
28.中国近代译著的范围扩展到外交军事、自然科学和技术等方面,1861~1895年之间的567
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这说明
A.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兴盛 B.向西方学习的维度日渐多样化
C.“中体西用”思想得以传承 D.自强运动激发民族意识觉醒
29.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最早用“革命”来称谓并且连续密集报道的是《民立
报》。1911年10月13日,《申报)开始持续报道辛亥革命.此后,各地报刊纷纷刊载相关消息。事发一个月后,即有专论此事的《中国革命史》出版,提出:“此次革命甫越(刚刚超过)数星期,响应人数已非一处。”以上史实说明.
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革命促进近代报刊兴起
C.革命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D.民国政府注重舆论宣传
30.民国史料笔记丛刊形(采菲录》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耳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
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 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 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
3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并且在联合国总部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明确指出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说明
A.中国重视睦邻友好外交 B.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C.和平共处成为国际共识 D.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32.古罗马哲人西塞罗在谈及罗马法时指出:“真正的法律是正确的理性,它与自然和谐一致,它撒播至所有的人,亘古不变。人类立法不得企图背意该法,而且不得毁损该法。不可能在罗马有一种法,在雅典有另一种法;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是有效的。”西塞罗认为
A.罗马法颁布后尽量不要修订 B.罗马法适用于世界大部分地区
C.罗马法体现了自然法的原则 D.罗马法继承发展了雅典的法律
33.伏尔泰称颂康熙皇帝英明睿智,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执政为民,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耻下
问,虚心听取谏官的建言。而孟德斯鸠则认为中国的皇帝集政权、教权于一身,皇帝的意志
便是法律,臣民的生死予夺全在于皇帝的一念之间。这种对中国文化看法的差异反映了
A.前者主张开明君主制,后者主张法治 B.前者主张君主制,后者主张共和制
C.前者和后者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 D.两者的思想均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34.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只要揭露斯大林,
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意在
A.揭露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B.批判斯大林的极权统治
C.指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 D.探讨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
35.1919年马塞尔·杜尚创作完成绘画《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时曾说:“如果我们永远把‘大师’的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的精神就永远会受到‘高贵’的奴役。”这反映出
A.新古典主义强调理性 B.浪漫主义重视感情
C.现实主义批判社会 D.现代主义突出自我
41.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试飞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从1939年开始到1945年,美国航空工业的年均产量是二战各参战国中最多的。德国战败后,美国人将德国的喷气式战斗机制造技术带回美国。二战后初期,美国有9个战斗机公司,40多个战斗机研制项目。麦道公司是战后世界上最成功的军机制造商,波音公司一家就足以让美国航空工业在民用市场笑傲全球。波音公司推出了多款商用喷气式客机,其中有民航史上最大的飞机家族一波音737系列。美国领导人说:“美国战后的航空政策很简单,我们想飞到任何地方,这是我们的时代!”
——摘编自[美]詹尼佛·凡·弗莱克《空中帝国:美国航空与美国霸权》等
材料二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通过快速提高修理能力和配件制造能力来加速建设我国的航空工业。从1951年10月开始,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重点发展了六大修理厂。1956年,试制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一5”首飞成功。但是,1961 年国民经济发展进行调整时,航空科研建设项目未能被列入重点确保范围。1986 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航空技术也未被列入。1993 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意味着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实现了从政府部门到市场主体的巨大转变。同年,航空工业第一支股票“飞亚达”在深交所上市。1995 年,航空高科技的国家战略定位得到了重新确立。2009年,中国商飞公司正式发布首个单通道常规布局的大型客机。2017年,中俄远程宽体客机正式命名为CR929,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向商用飞机研制领城中最高难度的宽体客机发起挑战。
——摘编自铎恩《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美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历史条件,并简析现代航空工业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国内因素。(12分)
4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箴:劝告;规诚。古代有一种文体,是专门规劝、告诚读者的,这种文体就叫做“箴言”。百官作箴以规谏王的过错,成为西周政治文化的一大特色。春秋战国时期,官箴形态开始出现从箴君到箴臣的变化。汉代,官箴对不同官职提出不同的要求,职业特色越来越明显。宋元明清时期,官箴呈现“官吏自箴”的特点,官箴书的创作者均为官员士大夫,所规诚对象则是文武百官。汉唐时期的官箴书,主要是针对官员进行道德说教;到宋元时期,官箴书的内容以从政经验、政务指导为主,或人际关系,或刑狱诉讼,或钱粮征收,针对性极强。到了晚明及清代,官箴文本融合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或混编公牍文书,组成了新式文本,成为更加实用的行政教科书。唐宋以前的官箴,主要针对高层官员。到明清时期,官箴针对的范围扩大为县级以下官吏,一些地方胥吏也成为官箴告诫的对象。
——摘编自时晓红《中国传统官箴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根据材料信息,任选--个角度拟定-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
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5. [历史一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的变化对解放区前期实行的选举制度进行了调整和断发展。1947 年1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就指示:“将土豪、恶霸垄断的村政权,发动群众,予以改选。”1949年1月《东北解放区县村人民代表选举条例草案》中就取消“不分阶级、党派"的内容。在老解放区,继续沿用普遍的直接选举方式,而在新解放区,由于情况各异,实行选举与其他方法如推选、选派、邀请等并存的方式。增加代表的竞选机制和人民选择的自由。《苏皖边区乡镇选举条例》就规定:“乡(镇)选举委员会应将以不超过应选人3倍之候选人名额,于选举前5天合理地分配给各法团。”帮助选民更多地了解候选人,当候选人过多时,还要进行预选。发动群众检查政府工作,特别着重检查土地改革、村财政以及干部作风,通过开办民主会的方式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
——摘编自王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选举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区选举制度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区选举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8分)
46. [历史一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38年3月,德国征服奥地利后不久,希特勒使修改了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綠色方案”。德国首先利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苏台德德意志人党挑起德意志人与捷克人的流血冲突。4月24日,德国指使苏台德德意志人党领袖亨菜因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提出了苏台德完全“自治”的八点纲领。为了给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加压力,希特勒下令德军在边界集结,五月危机爆发。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决定发布“部分动员令”,征召40万后备役人员入伍。作为捷的盟国.法国重申立刻援助的诺言;苏联表示,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提出要求,它准备提供援助;英国则警告德国说,欧洲一旦发生战事,英国能否置身事外,殊难逆料。此时,德国能够用来进攻的只有12个师,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早已在苏台德建设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德国最终退却了,暂停了“绿色方案”。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五月危机化解后,苏台德危机竞然愈演愈烈了。
——摘編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月危机”爆发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暂停“绿色方案”的原因,并指出苏台德危机“愈演愈
烈”的影响。(9 分)
4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率先提出原子论,根据自己的原子论哲学,不仅认为人的生与死、贫与富、幸福与不幸、健康与疾病都与神无关,而且知识与道德也不是神启的,而是灵魂有感觉与理性,可以认识自然与社会事物。他指出:“任何艺术,任何科学知识,都不能不经研究而获得。”科学研究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很多博学的人是并不聪明的”,但“吃尽千辛万苦”,却发展了自己“好的禀赋”,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如此明确地肯定劳动在科学研究和道德境界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古希腊哲人中是鲜见的。
——摘编自陈被春《德谟克利特的科技伦理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谟克利特哲学思想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思想。(9分)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压轴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A)
历史部分
24.B根据材料,商代王位世袭制下,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弟,叔侄相传,没有统一的传位原则,这折射出王位继
承缺乏理性思考,故B正确;嫡长子继承制是西周时确立的,故A错误:材料有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但不知成
熟程度,故C错误:材料与血缘宗法关系的影响无关,故D排除。
25.B据材料可知,孟子认为君主要“制民之产”以保障人民的生活需求,改善人民的生存状态,从而使人民发挥道
德精神去做好事,这是对君主以民为本、人民德行高尚的和谐社会的构想,故B项符合题意。战国时期,诸侯兼
并战争频繁,为实现富国强兵,统治阶层多推崇法家思想,A项错误:小农经济的确立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形成
和以铁犁牛耕为代表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的基础之上,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儒学的世俗化主要
是指把需学的基本精神用于引导百姓的日常行为规范,而材料强调的是君主对百姓的态度,D项错误,
26.A根据材料中“按中央或地方制定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没有朝廷命书而敢擅自制造其他器物,管理者要受
到惩罚”可知,秦朝的官营手工作坊受到严格的管控,必须按照政府制定的计划进行生产,故A项正确。材料反
映了官府通过对手工业作坊制定生产计划和预算进行严格管控,体现不出对产品质量的关注,B项错误;材料
强调的是官府要求官营手工业按计划进行生产并规定对管理人员违规的处罚,没有涉及定额生产和对生产责
任的划分与重视,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对官营手工业作坊要按计划生产,不得擅自制造,并未涉及产品保管,D
项错误
27.B根据材料中“佃田‘以永远为期,跷瘠之土,一经承佃,辄不惜工费以渔利,而田主莫能去其盈’”可知,永佃制
下,佃农想尽办法改进承佃的贫瘠土地,而田主则无权夺取佃农的盈利,说明永佃制有助于保护承租者的利益,
使其耕种田地的积极性得到保证,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永佃制下,土
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已经分离,A项错误;租佃制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一定量土地的经营权,提高了他们
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C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永佃制下贫瘠的土地也能得到很好
的利用,但“荒芜土地资源的开发”是对材料信息的过度解读,D项错误。
28.C题干反映了1861一1895年的近代译著中科学类占主体,再结合所学一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
用”思想可知,C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近代思想兴盛,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前,向西方学习仍以科学领域为
主,尚未深入政治领域,排除B项,甲午战争以及之后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激发民族意识觉醒,排除D项
29.C由材料“1911年10月13日,《申报》开始持续报道辛亥革命,此后,各地报刊纷纷刊载相关消息。事发一个
月后,即有专论此事的《中国革命史》出版”可知,各地纷纷报道辛亥革命,反映了辛亥革命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
加,故C项正确
30.C民国以来,政府大力移风易俗,近代中国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显著,排除A:材料中“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
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说明缠足习俗面临挑战,妇女缠足习俗的社会基础正在动摇,排除B:由材料中对放足
存在不同的态度,说明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故选C: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时间
不符,而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大变革,排除D,
31.B题干材料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限于中国与邻国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
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态度,故B符合题意:和平共处成为国际共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材料并没
有涉及,排除CD
32.C题干主要论述罗马法的基本精神不能改变,不是“颁布后尽量不要修订”,也没有谈及其使用范围,故A,B
两项错误:西塞罗认为罗马法的基本精神与自然和谐一致,这说明在罗马法中蕴含着自然法的原则,故C项正
确:题干没有论述雅典法律的内容,故D项错误。
33.A伏尔泰反对残暴的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君主立宪制,认为君主自身的素养品质对政体的性质有重
要影响,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以法制限制君权,因此导致两者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存在差异,A正确:孟
德斯鸠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B;二者都代表资产阶级,排除C:D项表述的是二者的共性,不符合设问要
求,排除。
34.C根据材料“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等信息可知,作者认为
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揭露,批判斯大林个人,而不是批判斯大林模式,说明赫鲁晓夫改革未突破斯大林模式
【2022猜题压轴卷·文综参考答案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