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 )年级( 下 ?)册 (?语文 )学科集体备课表
??????
?备课时间
3.29
主 备 人
李
主 备 人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集备课题
郑和远航
课 ???型
?新授课
项??? 目
内?????????? 容
修改栏
教
?
学
?
目
?
标
知?识
能?力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郑和“启航”时的雄姿英发。
?
?
过?程
方?法
2、以学定教,凭借对语言文字的品评,通过情境、讨论、朗读、补白等多角度的阅读感悟,引领学生走近郑和,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
?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3、初步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情怀。
?
?
?
教学重点
???? 郑和第一次远航。
?
教学难点
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初步了解郑和远航的经过,感受郑和远航时“启航”的雄姿英发,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要意义。
?
?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教学课件
?
课时分配
?二课时
教 ????学 ????流??? ?程
评论或修改
?教
?
学
?
环
?
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由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1.你们知道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是谁? 对,是哥伦布,而早在明代,我国就有一位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九十多年!他就是——板书“郑和”, 出示郑和图片。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郑和?他是怎样去那么遥远的地方的,读课题----“郑和远航”,此次航海历时久远,几乎耗尽郑和毕生的时间,远航给中华文化历史留下了灿烂夺目的一笔,生读课题——“郑和远航”。同学们针对本课文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
?
?
?
?
?
?
交流郑和的资料
(
根据学生回答,师生互动,完成板书:
?
?
?
?
?教
?
?
学
?
??
环
?
??
节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脉络。
1、默读全文,找出生字新词,凭借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学生自主活动,扫除阅读障碍。
理解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停顿正确
3、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4、指导读书
1、打开课文,请大家来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开始,读。
?
2、好,有的同学一遍读了,认真地读第二遍了。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书成果。
谁来读读这些词语。
A、狂风呼啸奔腾咆哮波峰浪谷
指名读。
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请你用心去读读这些词语,你的脑子里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来呢?
再读这组词语,读出你脑海中的画面来,读出画面的气势。
类似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
这就是学习,不仅能正确的读出,还能读出画面,还能想到同类的其他词语。但,学习,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还要把词语放回到课文里,这样就能把词语学活了。谁能回忆刚才你读到的课文,告诉大家,这组词语在文中是描述什么的?(西洋的险恶)文中哪个自然段是写西洋的险恶的呢?谁来读读这段话。屏幕出示第五自然段。
生读,师生以初读要求评价。注意字音:船只、乘着黑夜、俘虏。
读了这段话,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西洋的险恶,除了风浪的险恶,还有什么险恶?
谁再来读读这组词语。
B雄伟壮观浩浩荡荡破浪西行
指名读。
这组词语在文中又是描述什么的?
文中哪个自然段是直接写郑和的宝船船队的呢?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生读,师生以初读要求评价。
规模宏大:是一般的大吗?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引导用上第二组词语中的雄伟壮观和浩浩荡荡。
读出这种气势来。
郑和第一次远航是什么时间?距今多少年?600年前,咱们中国就有了这样一只船队,你的内心又做何感想呢?
再读。
这只船队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设备先进准备充分)
设备先进:罗盘是什么?出示罗盘介绍。
准备充分:还可以从哪里看出船队准备充分?
再读这组词语:雄伟壮观浩浩荡荡破浪西行
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组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刚才我们在检查大家生字词掌握的情况的同时,检查了大家读课文的情况。课文中还有一些内容没有检查到,下面再给大家一些时间,同座位相互检查,剩下的部分你读通了吗,读懂了吗?开始
课文读完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谁能在黑板板书的提示下,用简洁的话来说说。可以用上黑板上的词语。
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呢?引导概括,第一次远航,其他几次远航,远航意义。
课文重点写了哪部分?
思考,为什么详细第一次远航,略写其他次远航?
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走近郑和,随郑和一同去远航。
第二课时
一、了解历史地位,感受航海之最。 1、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书上这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评价,交流,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民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1)指名读句子。圈划“大”、“长”、“广”、“ 顶峰”。(2)“顶峰”是什么意思。(山的最高点)(3)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了什么?(地位高,独一无二)(4)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3、解读“规模大”(1)、导语:为什么说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呢?我们首先学习体会到郑和远航的“规模大”,请大家默读课文,从哪里体会到郑和远航规模很大?请把它划出来。(2)、交流: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先进的仪器。”(3)用笔圈出这段话中的数字。(4)学生说体会。(可体现出“宝船”的大。)(5)点拨: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要点:A、这些船大,雄伟壮观,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让我们想象一下,以我们所在的这幢教学楼来作比,宝船大概有这么大:两个五层楼叠起来的高,五幢教学楼连起来那么长,十座教学楼那么宽。包船真的是非常雄伟壮观啊。)B、船上有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 (理解“罗盘”)C、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等。(6)点拨:船如此装备齐全、华丽雄伟,又如此多,可见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加以具体说明的?(列数字)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7)指导朗读。谁来读出宝船的雄伟壮观?(把句中的数字读好,突出宝船气势的雄伟。)(8)除了船多,你还从哪看出这次远航的规模很大?(随行的人多:上面载有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送行的人多:人山人海。)(9)你们看,连明朝的皇帝也参与了,足见它规模之大啊!如此规模的“宝船”队将扬帆破浪,你能看到此时郑和的样子了吗?(学生想象练说。)(10)是呀,郑和就这样意气风发地指挥船队“扬帆启航”了。(板书:扬帆启航)4、解读“时间长”、“范围广”(1)、导语:从哪里体会到郑和远航时间很长、范围很广?(2)、交流出示: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3)、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4)、师小结:郑和远航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从中国太仓到非洲东岸,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航海事业,他把中国的古代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真不愧为一位顽强探索的伟大航海家。(5)、指导朗读。二、解读“友好交往”(1)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那么他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呢?(板书:友好交往)请大家阅读文章第四自然段,然后用简洁的话来说一说。(2)指名交流(互赠礼物,商品交易)。(3)出示“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个个惊叹不已。”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友好交往。)(4)小结: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而去的,绝无侵略扩张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友好往来。”)齐读。三、解读“战胜风险”(1)郑和远航是一帆风顺的吗?看看郑和在第一次航海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郑和又是如何克服的?(2)交流(风浪,海盗)出示“在大海上,……化险为夷。”(3)男同学读第一句到第三句。男同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风浪的凶险)(4)自己再读读,说说哪些词语表现了风浪非常的凶险?(“脱僵的野马”、“咆哮”、“呼啸”)(5)请大家留心“扑”这个字,为什么要用“扑”,你们能体会到什么?(6)除了险恶的风浪,还有什么其它的危险?(还有海盗的袭击)(7)请男同学再来读读这几句话,要把惊心动魂的场面表现出来。(8)面对如此险境,郑和的表现又是如何呢?请女同学读第四句。女同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郑和从容镇定、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富有智慧……)补充资料:郑和第四次远航在印度洋里遇到了飓风的袭击,船员们被掀得东倒西歪,船有的断杆,有的漏水,有的被打散,船员们都很恐惧、绝望,但郑和沉着镇定,鼓励船员和士兵不要畏惧、退缩,终于度过了危机。(9)有这样镇定自若,大智大勇的领导者,还惧怕什么?让风浪来得更猛烈些吧。)(10) 过渡:郑和还遇到了什么困难?郑和又是怎样克服的?①交流:遇到海盗,郑和用得当的办法制服、俘虏了海盗。②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郑和不怕艰险,机智勇敢……)(11)小结:在漫漫的航途上,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齐读“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开阔了眼界。”(12)、总结: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确确实实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让我们整齐而响亮地齐读最后一段。
?
四、依据标题,指导复述。
?
学生读读词语。
生读,师生以初读要求评价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读三组词语,边读边想象情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同座位相互检查读课文
?
?
?
?
?
?
?
?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指名读句子。圈划“大”、“长”、“广”、“ 顶峰”。
?
?
?
?
?
?
?
?
?
?
?
?
?
?
?
?
?
?
请大家默读课文,从哪里体会到郑和远航规模很大?学生把它划出来。
交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生朗读。读出宝船的雄伟壮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阅读文章第四自然段,然后用简洁的话来说一说。
?
?
交流郑和在第一次航海过程中遇到了的困难,郑和又是如何克服的?
?
?
?
?
?
?
?
?
?
?
?
?
?
分角色读
?
?
?
?
?
?
?
?
?
?
?
?
?
?
女同学读第四句。交流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
?
?
?
?
熟读复述
?
?
?
?
?
?读了这段描写,郑和的宝船船队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规模宏大)
提醒学生对于自己一次读不好的句子和词,要反复的读,直到读好为止。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民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板
?
书
?
设
?
计
? 郑和远航??????????
扬帆启航
友好交往
战胜凶险
?
课
?
后
?
反
?
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