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3人体感知信息说课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12.3人体感知信息说课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12 17:0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三节
人体感知信息
——耳和听觉、皮肤感觉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法学法



说课流程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说教材


说教材—教材分析
“耳与听觉”是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12章第3节“人体感知信息”中的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材着重介绍了耳的听觉功能和与听觉形成有关的结构。课本安排了听力测试和观察耳的结构,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听力测试和观察插图,认识外耳、中耳、内耳各部分构造时,突出了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等与听觉形成关系密切的部分。
教材还提醒注意用耳卫生,认同耳的卫生保健的重要性,这部分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耳和听觉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是有帮助的。
后面的内容是人体皮肤感觉的功能,重点学习了人体的四种皮肤感觉,包括了触压觉、痛觉、冷觉、热觉。

说教材—教学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我确定了本次课的重难点如下:
1.重点:
耳的结构与功能
听觉的形成过程
2.难点:
内耳的结构及功能
听觉的形成
说学情


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的事物观察能力、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知识归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待进步的培养提高。本设计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环节。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眼球的结构。能初步了解人体的器官的各个结构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生命活动的。
对学生来说,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尤其是中耳、内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过程,以模型、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教学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更容易学习掌握知识。教师在设路课堂教学时注重从生活出发,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一些课堂小游戏还有用创设情景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汲取知识。
说核心素养

说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
科学探究
科学思维

核心素养
社会责任
①描述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
②说明听觉形成的过程
③了解皮肤所具有的的感觉及其意义
①在科学情境中激发科学思维
②在科学实验中培养科学思维
③在课外实践中深化科学思维
①通过分析“耳的结构”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②通过学习“耳与听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③通过讨论“听觉的形成”,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
①通过学习“听觉的形成”,让学生学会对“耳”的保健
②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核心素养
①描述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
②说明听觉形成的过程
③了解皮肤所具有的的感觉及其意义
①通过学习“听觉的形成”,让学生学会对耳”的保健
②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①通过分析“耳的结构”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②通过学习“耳与听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③通过讨论“听觉的形成”,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
说教法学法

1
6
5
4
3
2
情景导入教学
情景导入教学能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讲授点拨法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正式接触生物学的时间较短,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沉淀有限,要对知识有充分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故需要必要的讲授和一定的点拨来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障碍和思维障碍等。
师生合作探究
为学生搭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平台,可以使学生在和谐关系中。简便的学习中个性得到发展。并且也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增强学习的信心。
设疑导学法
通过层层设问,步步深入,用问题贯穿整个教学流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探究性学习。
多媒体演示法
辅以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演示等,可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讨论法
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进取地发表个人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和灵感。

说教法
①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己自学课本,解决相关的问题。
③合作学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自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②探究学习: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解决。
4
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说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今天的学习目的,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明确目的
对上次课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音乐,同时提出一系列问题:
你听到了什么?
为什么可以听到?
在声音的世界里你如何感知声音?
通过情景的导入,让学生快速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并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一个听力测试的活动,具体活动过程如下:
小组分工,活动准备
开展活动,引发思考
小组讨论,发表观点
进行点评
通过听力测试的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学习耳的结构做铺垫。
3.合作探究,探讨问题
教学过程

(1)耳的结构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107页图12-20,让学生对耳的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再引导学生阅读书本106页的文字,同时我加以讲解,让学生通过观察结合课件的图加深记忆,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快速结合书本的文字得出外耳、中耳、内耳的结构。
归纳和总结:耳的各个结构的功能
4.新课讲授
教学过程

(2)提问
我们认识了耳的结构,耳的各个结构都正常就能听到了吗?声音是怎么到达我们的耳朵,我现在讲的话你是怎么样听到的?
引起学生思考,为下文做铺垫。
4.新课讲授
教学过程

(3)听觉的形成过程
我将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外界的铃声传入耳朵的到我们能听到铃声的过程。通过动画把比较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直观的,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
归纳总结听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4)讨论:耳在参与听觉形成中的作用?
回忆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学生讨论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外耳集音、中耳传音、内耳感音
(5)耳的保护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6内容,说明为保持正常听觉,应注意养成哪些用耳卫生习惯?
①慎用指甲、发夹等在耳朵内掏挖,以防外耳道皮肤戳破,引起感染发炎。
②鼻、咽、喉发炎时,病菌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4.新课讲授
(6)皮肤感觉
①阅读课本P107-108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皮肤引起的感觉主要有几种?
皮肤能感知信息的原因?
皮肤具有感觉的意义?
4.新课讲授
教学过程

②引导学生总结:
皮肤的感觉主要有四种,触压觉、痛觉、冷觉、热觉。(重点讲解触压觉,盲人主要依靠手指的触摸来阅读“盲文”)
皮肤能感知多种信息的刺激是因为皮肤里分布着各种类型的感受器。
皮肤的感觉具有保护性,能使人体避开有害的刺激,对人体的生存有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总结本次教学的知识点,指出重点,让学生做好笔记,接下来通过适当的课堂练习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并能检查出学生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让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新课标指出:教师知识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因此,我要多听听学生的呼声,多指导、多鼓励、少批评、多实验、少说教。力求最大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归纳小结,巩固提升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一、耳和听觉
2、听觉的形成
二、皮肤感觉:触压觉、痛觉、冷觉、热觉
1、
第十二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节 人体信息感知
感谢您的耐心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