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12 16:14:52

文档简介

秘密★启用前
图2示意某循环模式图。据此完成5~6题。
5.若图中表示热力环流,则以下关于近地面大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昌宁县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
A.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地理试卷
B.该地此时正值夏季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C.该地此时正值白天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D.海洋气压高于陆地
图2
6.若图中表示某类水循环,其名称是
第I卷(选择题,共64分)
A.小循环
B.陆上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海陆间循环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图3为北京市某街道绿化带的景观照片。图中高大的为当地树种,低矮的为南方树种。据此完成7~8题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樟皮擦千净后,再
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演化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
图3
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完成1~2题。
7.当地自然植被类型属于
1.原始鱼类最早出现在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A.元古代地层
B.古生代中期地层
C.古生代后期地层
D.中生代中期地层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8.照片中低矮的南方树种被我国很多城市选为绿化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因素是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
A.热量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C.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
D.鱼类→恐龙鸟类
台风是广东省主要的气象灾害。读图4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9~10题。
读图1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3~4题

久m
将州
>门
图1
3.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圈层的要素是
入一台风公灾害孤片段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图4
4.关于图中大气组成成分的正确叙述是
9.下列选项中,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
A.氮气和氧气组成了干洁空气
B.臭氧层能够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
A.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
B.阳江南部、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
C.二氧化碳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
D.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C.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南部
D.茂名南部、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
地理CN·第1页(共8页)
地理CN·第2页(共8页)昌宁县 2021~2022 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
地理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 64 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 3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4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D C D A D B A C B A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D C A D C C B D B C A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B D A C B A D C B A
【解析】
1.原始鱼类属于脊椎动物,出现在古生代的中期,古生代的早期为无脊椎动物。古生代后期
就已经有两栖动物了,中生代主要是爬行动物的天下,B 正确。故选 B。
2.鱼类为古生代出现,恐龙为中生代三叠纪出现,鸟类为中生代侏罗纪出现,D 正确。其他
选项的正确顺序应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两栖动
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故选 D。
3.图中包括的地理事物有岩石、水、生物、大气,包括的地球圈层有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大气圈,生物圈是地球最活跃的圈层,因此在景观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要素是生物,对应的是树木花草,C 正确,故选 C。
4.考察大气的构成,由氮气、氧气、氩、二氧化碳等组成干洁空气,A 错误;臭氧层位于平
流层,图中大气指的是对流层大气,B 错误;二氧化碳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被誉为地球的
保护伞的是平流层的臭氧层,C 错误;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且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D 正确。故选 D。
5.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判读。若图中表示热力环流,则此时吹陆风,海洋气温高,气流
上升,在海平面形成低压中心;陆地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A 正确,B 错误。
此时陆地气温低于海洋,该地此时正值夜晚,C 错误。海洋气压低于陆地,此时为冬季,
D 错误。故选 A。
地理 CN 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6 页)
6.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类型。水循环的类型包括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陆上内循环,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由图可
知,此类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所以为海陆间水循环,D 正确。故选 D。
7.由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其典型的地带性植被应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故
选 B。
8.由题干信息“南方树种”可知,其原生气候应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较高的地区冬季气
温过低,不适合该树种生存,故热量是限制其栽种范围的主要因素。故选 A。
9.按照图例,从图中读出,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湛江东部、中山东部、广州东南
部、东莞南部、深圳南部、汕头东南部,故选 C。
10.台风过境时,易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危险较大,所以台风来临前需搬走窗口等处
易吹落的花盆,A 可行。台风来临时海边危险更大,不可以在海边躲避,B 不可行。台风
过境往往需要几天时间,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资,C 可行。台风中心过后,还会有外
围的狂风暴雨区经过,因此仍需留在安全地带,D 正确。故选 B。
11.读图可以看出,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于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降水较多,
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适合人类居住,A 正确。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气温较高,降水
较少,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相对稀疏,B 错误。中高纬度的临海地区和中高纬度的内陆
地区气候相对寒冷,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相对稀疏,C、D 错误。故选 A。
12.读图可以看出,甲处位于西欧,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
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适合人类居住,D 正确。冬冷夏热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与甲处气候特征不符,A 错误。冬雨夏旱是地中海气候的特征,与甲处气候特征不符,B
错误。终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与甲处气候特征不符,C 错误。故选 D。
13.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一线作为人口
密度分界线;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疏;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
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
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
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所以,A、B、D 正确。季风区人口多,非季风区人口少,
C 错误。故选 C。
地理 CN 参考答案·第 2 页(共 6 页)
14.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水源、
土壤及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条件以及政治、历史文化
等因素。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的原因有多平原,地势低平;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气候
暖湿;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我国西北部人口稀疏的原因有多高山、高原,地势高起
伏大;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或高寒;经济落后,交通条件差。综上,地形和气候是影响
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A 正确。植被、土壤对人口分布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
排除 B、C、D。故选 A。
15.我国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的腾冲一线作为人口地理分界线。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
致以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一线为界,这与黑
河—腾冲一线大致相近,D 正确。我国南方和北方分界线、800mm 年等降水量线基本上
是秦岭—淮河一线,与人口地理分界线相差很大,A、C 错误。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
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与人口地理分界线北部相近,但
南部差异大,B 错误。故选 D。
16.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外来人口较多,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春节回家过年人数多,人
口迁出量大,导致“春节空城”多,C 正确;乡村生态良好,吸引城市居民,但不一定集
中在春节迁出,更不会因为乡村生态环境优良使得城市人口大大减少形成“空城”,A 错
误;春节南方城市迁出人口多为返乡过年的人群,并不是侨乡外出旅游,B 错误;气候温
暖,来此越冬人数增加的结果是南方城市人口增加,不会形成“春节空城”,D 错误。故
选 C。
17.北京为我国首都,高等院校云集,春节期间返乡学生多,形成“春节空城”,C 正确;北
京是历史文化名城,但如果考虑旅游,春节假期期间前来旅游人员多,不会形成“春节
空城”,A 错误;北京经济发达吸引外来人口多,环境因素不是吸引外来人口的主要因素,
B 错误;图中其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对劳动力需求也大,不符合题干中“其不同
于其他城市的原因”这一信息,D 错误。故选 C。
18.湖南衡阳迁移到广州的人口较多,青壮年劳动力迁出,当地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地矛盾
缓和,就业压力减轻,B 正确,A、C 错误;题干说湖南衡阳迁移到广州的人口较多,这
对湖南衡阳城市人口比重影响不大,D 错误。故选 B。
地理 CN 参考答案·第 3 页(共 6 页)
19.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是根据当地年生物量来估算的,
其中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青海、西藏这三个地区的生物总量分别是 105100 万吨、
88600 万吨、10000 万吨,它们的承载力分别是 23000 万人、22000 万人、1000 万人,因
此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自然资源。故选 D。
20.表格信息显示青藏地区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都很小,主要原因是海拔高,气
候高寒,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③正确,①①错误;青藏地
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发挥当地太阳能资源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增大环境人口容量,④正确。
故选 B。
21.表中“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反映了人口容量的警戒性,超过后,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不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故选 C。
22.读图可知,丙分布于该区域最外围,且面积大,最可能为林地,C、D 错误;甲距离村落
较近,甲最可能为菜地,便于日常耕作与管理(相比于水稻种植而言,菜地的经营与管
理更为频繁),乙离村落较远应为水田,A 正确。故选 A。
2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川西平原,地形平坦,水网密布,适合水稻的生长。同
时,村庄较为小巧,房屋靠近自家菜地和水田,人们精耕细作,自给自足,村庄集生活、
生产、生态于一体,①③正确;该地乡村聚落形态的形成与物种是否丰富关系不大,①
错误;该地位于川西平原地区,并不是黑土广布,④错误。故选 B。
24.注意题干关键词“历史文化价值”。拆迁合并以及集中布局均会对该地的乡村房屋设施
造成一定破坏,这种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形态独特的村庄聚落将不复存在,不
利于其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①①错误;可以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同时,将
农村休闲与旅游结合起来,发展特色旅游业,既能保护和传承当地历史文化,也能获取
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当地居民对传统文化保护的积极性,③④正确,故选 D。
25.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①的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①位于市中心和交
通干线两侧,应为商业区;③主要分布在城市外缘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应该为工
业区。故 A 正确。
26.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功能区为商业区,支付地租能力强,主要分布在人口较多、交通
便利的地区,对其影响最小的应是生态环境,故 C 项符合题意。
地理 CN 参考答案·第 4 页(共 6 页)
27.读图可知,该地区工业主要位于城区南部,为避免工业所带来的水污染,工业区应该位
于城区的河流下游,因此穿过主城区的外流河流向大致是东北向西南,B 正确。
28.根据材料可知,马头墙由砖和瓦砌成,一般建在房屋两侧或紧邻的两栋房屋之间,往往
高出屋顶 1~2 米,增加遮阴。错落有致,多形似马头,寓意“马到成功,一马当先”,
增加美感,可知马头墙具有防火防风祈福的功能,而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
沛,马头墙也没有收集雨水的地方,A 正确,故选 A。
29.房顶坡度较大,主要目的是排水,排除 A。青瓦白墙,白墙可以减少吸收太阳辐射量,夏
季室内更凉爽,B 错误。徽派建筑所在地区,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小,排除 C。造型美
观独特,可以以此发展乡村旅游业,D 正确,故选 D。
30.印度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英国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起
步早,水平高,故选 C。
31.在 1950~2000 年期间,巴西城市化速度较快,大量土地变成城市硬化路面,降低了植被
覆盖率;硬化路面使下渗减弱,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城市人口增多,导
致环境污染加剧,河流水质变差;人口增多以及工业生产,交通工具等排放大量废热,
使城市形成“热岛”。故选 B。
32.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城镇化问题相对较多。有的发展中国
家城镇化畸形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或制约了城镇的发展。城市内涝和环境污染属于生态问题。故选 A。
第Ⅱ卷(综合题,共 36 分)
33.(8 分)
(1)(1 分)呈“V”字形。
(2)(2 分)原因: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1 分)晴天多,日
照时间长。(1 分)
(3)(3 分)地表可溶性岩石受流水溶蚀形成岩溶盆地;(1 分)地表水向下侵蚀,形成漏
斗和溶洞;(1 分)地表陷落,形成天坑。(1 分)
(4)(2 分)洼地地形有利于射电望远镜建设,工程量小;(1 分)喀斯特地貌,雨水易向
地下渗透,可减少对望远镜表面的腐蚀和损坏。(1 分)
地理 CN 参考答案·第 5 页(共 6 页)
34.(6 分)
(1)(3 分)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沿海企业开工不足,就业岗位减少或薪资降低,劳
动力需求减少;沿海地区生活成本高,压力大,对外来人员吸引力下降;国家支持外出
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中西部地区承接沿海企业转移,就业机会增多;本地生活成本低,
压力小;能照顾家庭,外出意愿降低。(每点 1 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2)(3 分)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促进本地第二、三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城市化进程;促
进地区文化交流;促进本地资源开发。(每点 1 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35.(7 分)
(1)(5 分)主要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或山麓冲积扇)。(1 分)
原因:地形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较充足;光照资源丰富;主要交
通干线经过,交通便利。(每点 1 分,任答其中四点即可)
(2)(2 分)本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低。(1 分)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1 分)
36.(8 分)
(1)(4 分)①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1 分)人流量大,接近最多的消费人群。(1 分)
①地位于城市外缘,地价低;(1 分)位于公路交会处,靠近铁路,交通便捷,便于货物
周转。(1 分)
(2)(4 分)A 处。(1 分)
理由:交通便利;(1 分)位于城郊,地价较低;(1 分)靠近批发商业区,市场广阔。
(1 分)
37.(7 分)
(1)(2 分)时间:20 世纪 80 年代。(1 分)原因:1980 年以后上海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
小,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1 分)
(2)(3 分)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经济
发达;人口密度大。(每点 1 分,任答三点)
(3)(2 分)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每点 1 分,任答两点)
地理 CN 参考答案·第 6 页(共 6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