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
5.中国古代某一政权“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
宜矣。”该政权的做法
昌宁县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
A,推动了契丹社会的进步
历史试卷
B.助推金朝由东北人主中原
C.形成了辽宋鼎峙的局面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
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D.加速蒙古族和汉族的融合
6.宋朝对海外贸易推行市舶制度,市舶司的废立常常会对港口城市的地位产生显著的影响。由此可以推断出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宋朝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A,市舶司的废立较为随意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B.政府注重对港口的控制
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C.海外贸易占有重要地位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D.市舶制度有损中央权威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自称为“华夏”。即使彼此之间发生战争,也不会把敌对的诸侯国蔑称为“夷'
7.1313年,宰相上奏说:“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
或“戎”。由此可见
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已、治人之学。”仁宗下诏施行。这一结果表明当时
A.分封制已完全瓦解
B.民族认同得到加强
A.词赋创作影响社会风气
B.科举制度更加严密规范
C.社会思想发生剧变
D.诸侯进行广泛合作
C.四书五经开始成为经典
D.儒学思想符合统治需要
2.两汉时期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志向,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
8.清代理藩院作为执行理藩制度的中央机构,执行以满洲贵族为主蒙古王公为辅的满蒙联合体制,采取绝对
志,张赛“凿空”的勇气,班超“投笔从戎”“立功绝域”的追求。这些反映了汉代
的中央集权体系,在清政府中具有重要地位。该机构的设置
A.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
A,推动了民族间的有序交融
B.以武力安天下的情怀
B.开创了清代大一统局面
C.震烁古今的文人理想
C.促进了中外经贸发展交流
D.中外交流的世界视野
D.旨在推行民族压迫政策
3.东汉末年,名士清议、品评人物逐渐成为一种时弊,进而演变为朋党标榜、虚伪无用的行为,导致“主势
9,电视剧《乔家大院》讲的是晋商乔家的故事。晋商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作为实力
降乎上,党与成乎下”“名实背离”的社会状况。为改变这一状况,曹魏政权
最强的商帮之一,晋商兴起于
A.创立了九品中正制
A.清代
B.唐代
B.明确了六部的分工
C.北宋
D.明代
C.察举基层贤良文士
10.道光帝告诚负责签约的军机大臣者英:“经此议定之后,该大臣等务当告以大皇帝相待以诚,所求无不允
D.分科考试录取人才
准,从此通商,永相和好,汝国亦应以诚相待断不准再启兵端。”道光帝的决定
4,形成于唐朝的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亚元素。这一现象反映
A,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得到保护
出唐朝文化的特征是
B.阻滞了英国侵略中国的步伐
A.领先世界
B.影响深远
C.促使中英两国开始正常贸易
C.开放包容
D.固守传统
D.加速了《南京条约》的签订
历史CN·第1页(共8页)
历史CN·第2页(共8页)昌宁县 2021~2022 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
历史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A C A C A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D C B C D A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B D A B D C D C
【解析】
1.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自称为‘华夏’。即使彼此之间发生战争,也不会
把敌对的诸侯国蔑称为‘夷’或‘戎’”可以看出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民族认同不断加强,B
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已完全瓦解表述错误,排除 A 项;材料主旨强调民族认同
感,并不是强调社会思想发生剧变,排除 C 项;根据材料“即使彼此之间发生战争”可知
诸侯进行广泛合作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与文化,其中许多杰出人物的昂扬
进取、不屈不挠的斗志,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
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志向,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张骞“凿空”
的勇气,班超“投笔从戎”“立功绝域”的追求,脍炙人口,广为流传,A 项正确;司马迁
是史学家,“以武力安天下的情怀”与司马迁无关,排除 B 项;霍去病是汉代名将,“震烁
古今的文人理想”与霍去病无关,排除 C 项;“中外交流的世界视野”与司马迁、霍去病
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3.根据材料“名士清议、品评人物逐渐成为一种时弊,进而演变为朋党标榜、虚伪无用的行
为” 并结合所学知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
历史 CN 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8 页)
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结交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为此九品中
正制应运而生,A 项正确;从隋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中,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各
部,各司其职,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B 项;结合所学知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察
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排除 C 项;科举制是隋朝时期确立的选官制度,
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4.根据材料“形成于唐朝的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含有胡旋舞
等中亚元素”,可知,唐朝文化中融入了很多外来因素,体现了唐文化开放包容的特征,C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唐文化领先世界,排除 A 项;材料未体现唐文化影响深远,排除 B
项;唐朝文化吸收了很多外来因素,并不是固守传统,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5.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辽代的南北面官制,这种因俗而治的方式有利于推动契
丹社会的进步,A 项正确;该政权是辽代,所以助推金朝由东北入主中原、加速蒙古族和
汉族融合的说法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B、D 两项;该政权的做法主要是国内治理,不是导
致辽宋鼎峙的原因,排除 C 项。故选 A 项。
6.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舶司是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据此依据材料“市舶司的
废立常常会对港口城市的地位产生显著的影响”信息可知宋朝海外贸易占有重要地位,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市舶司的废立较为随意,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注重对港口
的控制,排除 B 项;市舶制度与海外贸易有关,不能说市舶制度有损中央权威,排除 D 项。
故选 C 项。
7.材料“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
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指的是词赋创作影
响社会风气,因此仁宗下诏学习“四书”“五经”,强调个人修养,A 项正确;材料内容和
科举制的严密规范无关,排除 B 项;“开始成为经典”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 C 项;D 项
说法与题意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8.根据材料“执行以满洲贵族为主蒙古王公为辅的满蒙联合体制,采取绝对的中央集权体系,
在清政府中具有重要地位”可知,理藩院的设立加强了满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推动
了民族间的有序交融,A 项正确;理藩院并没有“开创了清代大一统局面”,排除 B 项;
历史 CN 参考答案·第 2 页(共 8 页)
理藩院处理的是国内民族关系,并不能“促进中外经贸发展交流”,排除 C 项;D 项不符
合史实,材料强调的是“联合体制”,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晋商兴起于明代。明朝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
进行长途贸易的地域商帮,晋商和徽商实力强大,D 项正确;晋商发展到清代,一度成为
国内实力雄厚的商帮,这与题意不符,排除 A 项;唐代和北宋尚未出现商帮,排除 B、C
两项。故选 D 项。
10.根据材料“……务当告以大皇帝相待以诚,所求无不允准,从此通商,永相和好,汝国
亦应以诚相待断不准再启兵端”并结合所学可知,道光帝和清政府未能准确认识世界形
势和列强侵略本质,仍然极力维护天朝上国心态,最终导致鸦片战争的彻底失败和近代
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D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当时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国家主权
观念,更谈不上保护国家主权,排除 A 项;清政府的妥协只会刺激列强的侵略野心,不
可能阻滞英国侵略中国的步伐,排除 B 项;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关税主权,不再享有
平等的贸易权,所以“促使中英两国开始正常贸易”的说法错误,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1.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由材料可知,甲午战争后,中国进口的生产资料在不
断增加,而消费资料却在减少,这表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B 项正确;甲午
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资本输出额一直在增加,排除 A 项;
中国的进口量增加并不能表明列强放松对华机器出口的限制,排除 C 项;洋务运动在甲
午战后宣告失败,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2.根据材料“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并结合所学可知,为防止袁世凯独揽大权,维护共和
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A 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于资产阶级革命后,排除 B 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之后,排除 C 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临时大总统的限制,“明确行政权力最终归属”与材料
主旨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3.据题意可知,材料中反映了妇女追求解放,打破传统束缚的思想,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的开展有利于妇女的解放,D 项正确;“普遍反抗”“成为社会共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
历史 CN 参考答案·第 3 页(共 8 页)
除 A、B 两项;材料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和主张,不能说明逐渐深入人心,排除 C 项。
故选 D 项。
14.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个是要建立君主立宪,一个是要建立民主
共和,但都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C 项正确;A 项是洋务运动,B 项是辛亥革命,D
项是新文化运动,排除 A、B、D 三项。故选 C 项。
15.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促进实业发展的法
令,这对于当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B 项正确;1914 年
至 1918 年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弃了对华经济侵略,排除 A 项;材料并未提及民族工业摆
脱了外资控制,排除 C 项;材料没有反映山东地区煤炭储备丰富,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6.根据材料“自经此次事变(西安事变),我全国同胞一致爱护国家之热诚已显示伟大无比
之力量”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使国共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有力
地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出现,C 项正确;1937 年 9 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和合作宣
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排除 A 项;国共由于阶级立场不同,故不能彻底解
决国共两党之间的分歧,排除 B 项;材料并未强调激发国人的抗日情怀,排除 D 项。故
选 C 项。
17.根据材料“百万雄师过大江能够气吞万里如虎”并结合所学可知涉及的是渡江战役,渡
江战役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D 项正确;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地区,不符合题
意,排除 A 项;平津战役发生在华北地区,排除 B 项;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
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
故选 D 项。
1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 年 9 月召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我国政协制度建立,
促进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属于“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具体表现,A 项正
确;1962 年召开七千人大会,提出“八字方针”,排除 B 项;1958 年提出建立人民公社,
排除 C 项;1966 年发动“文化大革命”,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国内各民族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
错杂居的特点,中华民族形成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历史
历史 CN 参考答案·第 4 页(共 8 页)
原因与现实依据,D 项正确;A 项只涉及历史原因,说法片面,排除;B 项是实行单一制
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与题意不符,排除 B;C 项强调的是文化传承,而不是民族发展,
排除。故选 D 项。
20.根据材料“截止到 1996 年底,外商实际投资累计总额已达到 1748.84 亿元,总产值也达
到了 10972.8 亿元。1997 年至 2001 年,我国的股份制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
限公司)从 7.2 万家发展到 30 多万家,截至 2002 年底,上市公司已达 1270 家”明显可
以看出,20 世纪 90 年代到 21 世纪初,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主要的原因
是改革开放不断地深化,B 项正确;材料中的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的深化,A、
C、D 三项不是主要原因,均排除。故选 B 项。
21.古希腊艺术主题来自于公民熟悉的神话,在公共场所展示,公民参观和品评。这有利于
培养公民的共同文化,利于共同认同,A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培养公民对城邦的认同,
而非维护神的绝对权威,排除 B 项;“在希腊的普及”的说法过于夸张,不符合史实,排
除 C 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希腊艺术的风格流派,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2.根据材料“各城邦普遍接受这一条约,违反者则会受到谴责和处罚”及所学知识可知,
伊利斯和斯巴达各城邦普遍接受这样的观点,在这一方面具有了共同体意识,D 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材料无法体现自然法的
平等、自由、公平、理性等精神,不符合题意,排除 B 项;材料无法体现出城邦内部的
城邦意识浓厚,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3.由材料可知,汉朝、罗马帝国在国家管理上均实行集权政治和地方分区管理,这体现了
政治文明的共性,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罗马帝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排除 A 项;
丝绸之路只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政治上并没有交流,排除 C 项;世界开始融为一个整
体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腓尼基人融合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的优点,在两大文明的基
础上创造出字母文字,这是区域文明交融的成就,D 项正确;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也是日
常书写文字,排除 A 项;材料不能反映腓尼基字母是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 B 项;
材料无法体现西亚文明独领风骚,该说法夸大了腓尼基字母的作用,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历史 CN 参考答案·第 5 页(共 8 页)
2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婚、离婚必须获得教会的许可,解除婚姻要教士来宣布等,说明
中世纪的西欧,教会控制着社会生活,A 项正确;婚姻自由得以实现与材料内容不符,排
除 B 项;材料并未体现离婚手续的“繁琐”,排除 C 项;材料与政教合一政权的建立无关,
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6.根据“其中他的口是婆罗门,双臂成为刹帝利,双腿成为吠舍,两足生出首陀罗”可得
出这种观念强调的是社会等级,易导致阶层的分化,造成社会矛盾,B 项正确;材料体现
的是等级,不是平等,并不利于社会和谐,排除 A、C 两项;材料不能体现是根源,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7.据题意可知,被贩卖到美国的黑奴由于来自不同的国家,因此也促进了这些黑人之间音
乐的交流,所以说殖民统治在客观上推动了音乐的交流融合,D 项正确;材料主要突出了
黑人音乐间的交融,而非对情感和个性的表达,排除 A 项;黑人奴隶来自非洲,被贩卖
到美洲,因此他们的音乐中并没有集聚亚洲的因素,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不是现代音
乐,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8.材料中咖啡向世界各地传播的过程,就是世界商路不断扩张,世界联系不断密切的过程,
C 项正确;材料中咖啡由非洲向世界各地传播,并非集中于邻近地区,排除 A 项;咖啡
并非粮食作物,咖啡的种植无法提高抗饥荒能力,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经济作物传
播与农业作物传播的比较,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9.根据材料可知,意大利社会大变革的生活环境塑造出来的哥伦布具有既渴望发财又敢于
冒险的性格,故社会大变革是指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想
塑造了哥伦布的性格,D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意大利社会大变革的生活环境塑造出来的
哥伦布也具有既渴望发财又敢于冒险的性格,排除 A 项;B、C 两项都是哥伦布探险的原
因,但与材料强调意大利社会大变革推动的影响不符,排除 B、C 两项。故选 D 项。
30.新航路开辟后列强的殖民竞争激烈,英国与西班牙的矛盾尖锐,因此英国政府支持武装
劫掠,C 项正确;材料内容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 A 项;英国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是在
18 世纪打败法国后,排除 B 项;1585 年到 1604 年,英国尚未进行工业革命,排除 D 项。
故选 C 项。
历史 CN 参考答案·第 6 页(共 8 页)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31.(12 分)
(1)(6 分)影响: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
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每点 3 分)
(2)(6 分)贡献:保存并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把阿拉伯
数字和天文学知识传入中国。(每点 2 分)
【解析】(1)影响,根据材料一“历经十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
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亚非欧三洲,这个帝国
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给东方人
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
文化的大交汇。
(2)重大贡献,根据材料二“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
作品毁坏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的学者不但认真研究,
还把许多古代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译成阿拉伯文。许多希腊著作,阿拉伯人
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对以后西欧文艺复兴产生了很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阿拉伯人在传播东西方文化方面的重大贡献体现在保存并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
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把阿拉伯数字和天文学知识传入中国。
32.(13 分)
(1)(7 分)自由:城市里的市民享有在城市流动的个人自由;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的司
法自由;掌控并处置自己财产的自由;身份自由;土地自由以及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等。
(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得 7 分)
(2)(6 分)特点:庄园里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在封建体制下,封建领主在其领地范围内
拥有较大的统治权,他们不仅掌握司法权,控制和利用庄园法庭,还掌握行政权和征收
历史 CN 参考答案·第 7 页(共 8 页)
赋税的权力;王权不断衰微,事实上封建领主成为封建领地和庄园的实际统治者。(每点
6 分)
33.(15 分)
(1)(6 分)主要方式:在海外建立殖民据点;屠杀印第安人,掠夺财富;进行黑奴贸易。
(每点 2 分)
(2)(9 分)影响:给殖民地带来了破坏和灾难;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
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每点 3 分)
【解析】(1)主要方式,根据材料一“从 1607 年开始,英国在北美陆续建立了许多殖民
据点”可概括出在海外建立殖民据点;根据材料二“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
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可概括出屠杀印第安人,
掠夺财富;根据材料二“欧洲的隐蔽的雇佣工人奴隶制,需要以新大陆的赤裸裸的奴隶
制作为基础”可概括出进行黑奴贸易。
(2)影响,从殖民地人民和西欧国家以及世界市场三个方面来分析即可。西欧早期的殖
民活动给殖民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如:在殖民地实行种族灭绝,掠夺财富,进
行黑奴贸易;为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历史 CN 参考答案·第 8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