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课件:5.2.2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课件:5.2.2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共1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13 08: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复习引入
本资料分享自千人教师QQ群323031380 期待你的加入与分享
【探究问题】1.由x2+y2=r2,你能得到什么关系?
学习新知
学习新知
注意事项:
1. 公式中的角一定是同角,否则公式可能不成立. 如sin230 +cos260 ≠1.
2.同角不要拘泥于形式α, ,6α等等都可以.
如sin24α+cos24α=1.
3. 在运用商数关系时,要注意等式成立的限制条件. 即cosα≠0. α≠kπ+ ,k∈Z.
学习新知
5.“同角”有两层含义,一是“角相同”,二是对“任意”一个角(在使函数有意义的前提下)关系式都成立,与角的表达形式无关.
(1) 当我们知道一个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时,可以利用这两个三角函数关系式和三角函数定义,求出这个角的其余三角函数值。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的应用:
(2) 此外,还可用它们化简三角函数式和证明三角恒等式。
学习新知
常用变形:
在公式应用中,不仅要注意公式的正用,还要注意公式的逆用、活用和变用.
学习新知
例1 已知 ,并且α是第二象限角,求α的其他三角函数值.
分析:由平方关系可求cosα的值,由已知条件和cosα的值可以求tanα的值.
解:∵sin2α+cos2α=1,α是第二象限角.
①已知某个三角函数值,求其它三角函数值
典型例题
例2.已知 ,求sinα、tanα的值.
分析:∵cosα<0  ∴α是第二或第三象限角.因此要对α所在象限分类讨论.
解:当α是第二象限角时,
典型例题
例2.已知 ,求sinα、tanα的值.
分析:∵cosα<0  ∴α是第二或第三象限角.因此要对α所在象限分类讨论.
解:当α是第三象限角时,
典型例题
应用: ②证明恒等式
典型例题
应用:③化简求值
典型例题
应用:③化简求值
例5.已知
求:
取平方,
典型例题
应用:③化简求值
例6.化简
解:
变式2:
变式3:
变式1:
思考:
典型例题
1.由三角函数定义结合单位圆推导同角关系.
2.处理证明恒等式或化简的题目时,常运用的技巧:
① “1”的代换
②分子分母同除或同乘
③数形结合:借助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判断三角函数值的大小
总结升华
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同角”的概念与角的表达形式无关.
(2) 公式都必须在定义域允许的范围内成立.
(1)解题的步骤:先确定角的终边位置,再根据基本关系式求值.若已知正弦或余弦,则先用平方关系,再用其他关系求值;若已知正切,则可构造方程组求值.
(2)在求值时, 要注意这个角的终边所在位置,从而出现一组或二组或四组(以两组的形式给出)结果.
(3)在“知一求二”时,开方运算只需用一次.
课堂小结
2.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其他三角函数值的方法
(1)若已知sin α=m,可以先应用公式________________,求得cos α的值,再由公式____________求得tan α的值.
(2)若已知cos α=m,可以先应用公式_______________,求得sin α的值,再由公式__________求得tan α的值.
课堂小结
证明恒等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分析、转化和消去等式两边差异来促成统一的过程,证明时常用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