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滑轮(第一课时)
主备人: 张春燕 课型: 新授课 审核人: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 1.初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它们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
2.明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是变形杠杆。
3.通过本节的学习,初步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方法。
重 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它们的实质
难 点: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2.动滑轮的瞬时支点的确定方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
1、使用滑轮时,_______________的滑轮叫做定滑轮。____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称为动滑轮。
2、使用定滑轮时不能_________但可以____________;使用动滑轮时不能___________ 但可以__________________。使用滑轮组即可以___________,又可以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式学习过程: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一、初步认识滑轮
1.提出问题:如何把木料运到楼上?
做一做:选择合适的器材做一个模型,试一试能否实现自己的设想。
2.介绍滑轮的结构: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观察使用时的情景:a.使用时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这种滑轮称为定滑轮;
b.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
3.学生举出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滑轮的实例,并指出分别是哪一种滑轮。
4.说明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二、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按课本图11-17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三、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实验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F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1
2
3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实验: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总结:使用定滑轮时不能_________但可以_________________;使用动滑轮时不能________但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滑轮的实质是一个_________杠杆。
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_________杠杆 ; 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杠杆。
总结:使用定滑轮时不能_________但可以______________;使用动滑轮时不能_________但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评价: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1.2滑轮(第二课时)
主备人:张春燕 课型:新授课 审核人:______________
·············································································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
2、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组成滑轮组,达到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
3、能根据需要设计和组装滑轮组
重 点:定、动滑轮的实质及滑轮组的组装与特点
难 点:连接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合作学习过程:
一、复习
定滑轮:
①定义: 。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 。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 (填>、=或<)重物移动
的距离SG(或速度VG)
动滑轮:
①定义: 。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 。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 。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 / 2G;若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 / 2(G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 (或VG)
例: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所用拉力的方向如右图(1)所示,不计摩擦,比较拉力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合作式学习过程: 图1
3、滑轮组:
①定义:将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称为滑轮组。
②特点:既能______又能 ___________ 。
例:滑轮组的绕法:
如右图(2)的滑轮组吊起重物时,
绳子有几种绕法,请在图中用铅笔画出
比较分析两图,不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组成滑轮组.一般可以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若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有几股绳子承担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显然,判断用力情况的关键是弄清几股绳子承担重物的重量.这要看滑轮组的组装方式,不能只看动滑轮的
个数。(师生组装滑轮组及作图)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______G 。
④实际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拉力F=___________ 。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 。n:吊起动滑轮绳子的股数。
⑤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 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并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4、其他常用的简单机械还有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轮轴由具有 和 组成。常见的轮轴有 、 、 。
三、课堂反馈:
1、如图(3)所示,滑轮重、绳重、摩擦力均忽略不计,利用两个滑轮提升同一重物,下列组合中最省力的是( )
F= G F= G F= G F= G
图3 图4
2、如上图(4)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这幅漫画说明了 。
3、如图(5)所示的装置来提升物体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装置是:
四、自我评价: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