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2 16:2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新课导入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节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及影响,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2.了解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知道唐朝灭亡的标志,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
3.知道唐朝灭亡后出现的五代十国的局面。
新课讲解
一、安史之乱
爆发原因
(1)政治腐败: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中央软弱,地方强大
(3)外重内轻局面的形成: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唐玄宗与杨贵妃
李林甫
杨国忠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天宝十节度使分布及军力
从唐睿宗开始,为了加强边防力量,在边疆地区设立节度使
“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
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唐朝中央兵力空虚。
天宝元年(742年),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


长安
太原
魏州
汴州
睢州
洛阳
幽州
云州
九原
营州
灵武
益州
北京




常山
潼关
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
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
安史叛军进攻路线
河东
范阳
平卢
河东
安史之乱
755年
763年
安:安禄山
史:史思明
新课讲解
2. 时间: 755—763年。
3. 经过
(1)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
(2)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3)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新课讲解
4. 影响
(1)经济方面: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为逃避战乱,北方人口纷纷南迁
(2)政治方面: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微 拓 展
唐玄宗的功与过
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
1.功: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崇尚节俭,反对奢侈,锐意改革,励精图治,使得当时社会经济繁荣,政局稳定,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
2.过:唐玄宗统治后期重用奸臣,任人唯亲,追求享乐,荒淫无度,不理政事,朝政腐败,导致社会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唐代可以分为前后两段来观察,前面一段是137年的伟大与繁荣,接着则是151年的破坏与混乱。”区分“两个时段”的事件是( )
A.开元盛世 B.藩镇割据 C.贞观之治 D.安史之乱
D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 唐朝建立于618年,而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618年到755年是137年。故D项正确。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新课讲解
1.黄巢起义
(1)爆发原因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②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2)经过
①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②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新课讲解
(3)影响: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唐朝灭亡
(1)背景:朱温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2)灭亡: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唐朝灭亡的原因
早年参与黄巢起义,后脱离黄巢大齐政权而归唐。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废唐哀帝李柷,自行称帝 ,建都开封,国号为"大梁"
唐玄宗后期的腐朽统治
安史之乱造成的影响
农民大起义造成的影响
唐朝灭亡
907年
详 对 比
项目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不同点 性质 是统治阶级内部(中央和地方)争权夺利的一场叛乱 是一场反抗统治者的农民起义
影响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领导者 安禄山、史思明 黄巢
相同点 都是发生在唐朝时期的战争,都是因为政治腐败而出现,都是为了推翻当朝统治者 安史之乱与黄巢起义的异同
黄巢起义后,曾宣布要“洗涤朝廷”,该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
①藩镇割据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 ②连年灾荒,人民生活困苦
③统治者重用宦官高力士,致使朝政腐败 ④中央权力衰微,无力控制藩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B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黄巢领导农民发动了起义。唐玄宗时期高力士被重用,但不属于唐后期,排除③,故B项正确。
新课讲解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政权 五代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
十国 实质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影响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 发展趋势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概括五代十国的影响。
北方
南方
五代十国是一个大混乱大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频繁更迭
C.阶级矛盾的严重激化 D.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故D项正确。
小结
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以至走向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到了统治后期,政治腐败,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唐朝走向了衰落。唐后期由于各种矛盾,导致了以黄巢为首的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最终唐朝在907年,被后梁代替。之后的五十多年年,又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是人民渴望统一,南方经济有所发展,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当堂小练
1.易中天教授指出:“如此盛世,让日渐年迈的唐玄宗志得意满,他沉醉于《霓裳羽衣曲》,痴迷于和杨贵妃的二人世界,任用奸臣,而边地胡人……起兵范阳,升平日久的唐王朝不堪一击,平叛之路漫长而又艰辛。”该事件( )
A.导致了唐朝的直接灭亡 B.阻碍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C.使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D.推动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D
当堂小练
2.示意图可以直观反映事件的前因后果。题中示意图空白方框处的事件是(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唐朝灭亡
D.五代十国更迭
A
当堂小练
3.历史上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发生在统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横征暴敛中,农民阶级因得不到最低的生存保证而发起武装起义。下列历史人物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黄巢 D.姚崇
C
当堂小练
4.唐朝末年,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B.五代十国导致的混乱
C.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
D.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