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阿房宫赋 课件+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 阿房宫赋 课件+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2 19:18:44

文档简介

《阿房宫赋》1
班次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
1、文言特殊句式。
2、文章的论证结构。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释题
“阿房宫”的“阿房”旧读“ēpáng”。一说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一说因宫殿的“四阿”(屋盖四角弯曲处)造得宽阔得名,“房”同“旁”,宽广的意思。
但《史记·秦始皇本纪》对“阿房宫”的记载,大意是:秦始皇以咸阳城小人多,旧建宫廷不够大,决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大规模的宫殿。
二、作者及文体
1、知人论世: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 李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
2、“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 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二、预习检测:
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
缦回( ) 不霁何虹( ) 妃嫔媵嫱( ) 焚椒兰( )
辘辘( ) 杳不知其所之( ) 尽态极妍( ) 剽掠 ( )
鼎铛( ) 迤逦( ) 锱铢( ) 架梁之椽( )
在庾之粟粒 ( ) 横槛 ( ) 呕哑( ) 参差( )
囷囷( ) 鬟( )
2.指出下面句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①.六王毕,四海一( )
②.骊山北构而西折( )
③.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④.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
⑤辇来于秦( )
⑥朝歌夜弦( )
⑦谁得而族灭( )
⑧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
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⑩.廊腰缦回( )
.蜂房水涡( )
.族秦者秦也( )
.蜀山兀( )
.日益骄固( )
.秦人不暇自哀( )
.奈何取之尽锱铢( )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
.燕赵之收藏( )
3、指出下面特殊句式的句式特征,并翻译句子。
 ①函谷举 ( )
 ②秦人不暇自哀 ( )
 ③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④钉头磷磷
 ⑤瓦缝参差
 ⑥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4、指出下面句中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 ;今义: )
 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 ;今义: )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 ;今义: )
 ④可怜焦土( 古义: ;今义: )
5、一词多义
一:
①、 六王毕,四海一( ) ②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 ) ④而或长烟一空 ( )
  ⑤用心一也 ( ) 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 )
  ⑦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 ⑧一肌一容 ( )
爱:
①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③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④ 晋陶渊明独爱菊( )
取:
①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②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③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 ④ 留取丹心照汗青( )
族:①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②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
而: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 ) ②不敢言而敢怒( )
  ③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指出下面句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①.六王毕,四海一(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②.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骊山,从骊山 ,名作状)
③.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龙)
④.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了彩虹 )
⑤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
⑥朝歌夜弦(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⑦谁得而族灭(族,灭族,名作动)
⑧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把鼎,把玉,把金子,把珍珠当作。名词作动词。)
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⑩.廊腰缦回(腰名词作状语,像人腰一样)
.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族秦者秦也(族,名词作动词,灭族)
.蜀山兀(兀,形容词作动词,山高而秃,指山上的树木被砍伐光了)
.日益骄固(日,名词作状语,天天地)
.秦人不暇自哀(哀,为动用法,为……哀叹)
.奈何取之尽锱铢(尽,使动用法,使……尽)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炬。放火 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极,副词作动词,极尽)
.燕赵之收藏(收藏,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3、指出下面特殊句式的句式特征,并翻译句子。
  2、被动句
  1)输来其间
  2)函谷举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2)定语后置
  (1)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2)钉头磷磷
  (3)瓦缝参差
  (4)管弦呕哑
  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5)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6)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古今异义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的精巧 ;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 )
  ④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今义:怜悯 )
  ⑤几千万落(古义:座,所;今义:下降,衰败)
  ⑥直走咸阳(古义:跑,奔,此处解释为趋向;今义:行)
一词多义
  一:
  1、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2、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3、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4、而或长烟一空 (全都。)
  5、用心一也 (专一。)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座)
  8、一肌一容 (每一)
  9、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一样)
  爱:
  1、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2、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3、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4、 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取:
  1、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3、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4、 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族:
  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2、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3、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4、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左传 成公四年》(家族)
  焉:
  1、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盘旋着,屈曲着,像蜂房水涡。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然:……的样子。)
  2、 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助词。)
  3、 且焉置土石(何况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4、 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用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力量呢?怎么。疑问副词。)
  5、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堆积土成为山,风雨在那里兴起了。于之。兼词。)
  6、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
  而:
  1、 骊山北构而西折(它从骊山向北建造,折向西面。)
  2、 不敢言而敢怒(不敢讲话,却敢在心里愤怒。)..
  3、 谁得而族灭也(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
  4、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的。)
  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夫:
  1、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
  2、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语气助词。大国,难以测量啊,害怕有埋伏啊。)
  予观夫巴陵胜状(我看那巴陵的美景。)《阿房宫赋》2
班次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
1、文言特殊句式。
2、文章的论证结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阅读第一段,思考完成: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解释翻译文中加点、画线的词句。
2、根据提示用文中语句填空。
①阿房宫建造历史背景:( )
②阿房宫面积之大、地域之广:( )
③阿房宫楼阁之高:( )
④阿房宫楼台之多:( )
⑤人们进入阿房宫内部的感受:( )
3、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运用了:( )手法
4、概括第一段内容
①细写阿房宫的:( )
②用一两个词概括阿房宫建筑的特点:
③请给第一段分析层次,并概括层意。
④分析这一段的句式有哪些特点?
二、阅读第二段 ,思考完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水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1、解释翻译文中加点、画线的词句。
2、根据提示用文中语句填空。
①写六国诸侯的子女告别自己的国家来到秦国的语句是: , 。
②运用比喻写宫女梳头发的句子是: , 。
③写六国诸侯几代人从百姓那抢掠来的珍宝很多的语句是: , 。
④写秦国人将玉石珍宝当做石头、土块的句子是: , 。
3、这一节运用了( , )手法极显宫女之( ), 宫廷生活之( )。
4、“明星荧荧”等四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5、概括第一段内容 ,并划分层次。
三、知识补充
赋是一种铺陈辞藻、描绘事物、抒写情志的文体。
  赋的特点有:1)铺陈描写:做大量铺垫、伏笔,用以说明最终观点
  2)夸张渲染:大量排比、比喻、夸张的运用 3)骈散结合:使句式张齐、错落有致
  4)音律和谐:读之琅琅上口《阿房宫赋》3
班次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
1、文言特殊句式。
2、文章的论证结构。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阅读第三段,思考完成: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解释翻译文中加点、画线的词、句。
2、根据提示用文中语句填空。
①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 )
②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 ,

③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所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 )
④秦始皇的暴政引来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统治的语句是:( )
3、作者在这一段中运用了:( )等修辞手法 。
4、为什么强大的秦王朝和气度恢宏的阿房宫会如此摧枯拉朽般被毁灭呢?请从课文第3段中找一个四字短语来回答。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概括这一段内容,并请给这一段分析层次,并概括层意。
二、阅读第四段 ,思考完成: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解释翻译文中加点、画线的词句。
2、根据提示用文中语句填空。
①《阿房宫赋》最终要说明的道理是:“ , ; , 。”
②作者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 , 。
③《阿房宫赋》的文眼是: 。
3、本段的中心观点句是哪一句?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概括第四段内容 ,并划分层次。
三、概括全文主旨。(共29张PPT)
解题
“阿房宫”的“阿房”旧读“ēpáng”。一说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一说因宫殿的“四阿”(屋盖四角弯曲处)造得宽阔得名,“房”同“旁”,宽广的意思。
但《史记·秦始皇本纪》对“阿房宫”的记载,大意是:秦始皇以咸阳城小人多,旧建宫廷不够大,决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大规模的宫殿。
秦始皇在讨伐六国的过程中,掠来大量美女和珍宝古玩,咸阳城里的宫殿已显得拥挤,他便下令在咸阳附近修阿房宫。 把尽有的珍宝和宫女搬到阿旁宫。
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结束了它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愁的生命。 
赋是介于古韵、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文心雕龙·诠赋》:“赋者,铺者,铺采攡文,体物写志也。”(铺陈文采,摩写事物,抒发情志)唐古文运动之初,用古文笔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称“文赋”,以区别于六朝“骈赋”。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之作。作此赋时他仅23岁。
【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官终中书舍人。杜牧诗文兼擅,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在上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作“赋”时他仅23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事朝政,沉湎于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本文的生字词
缦回 不霁何虹
妃嫔媵嫱 焚椒兰
辘辘 杳不知
尽态极妍 剽掠
鼎铛 迤逦
锱铢 架梁之椽
在庾之粟粒 横槛
呕哑 参差
囷囷 鬟
màn

pínyìngqiáng
jiāo

yǎo
yán
piāo
chēng
yǐ lǐ
zī zhū
chuán
yǔ sù
jiàn
ōu yā
cēn cī
qūn
huán
2.指出下面句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骊山北构而西折(

③.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④.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
⑤辇来于秦( )
⑥朝歌夜弦(

⑦谁得而族灭( )
⑧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⑩.廊腰缦回( )
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骊山,从骊山 ,名作状
云,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龙
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了彩虹
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
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族,灭族,名作动
鼎、玉、金、珠,把鼎,把玉,把金子,把珍珠当作。名词作动词。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腰,名词作状语,像人腰一样
.蜂房水涡( )
.族秦者秦也( )
.蜀山兀( )
.日益骄固( )
.秦人不暇自哀( )
.奈何取之尽锱铢( )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
.燕赵之收藏( )
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族,名词作动词,灭族
兀,形容词作动词,指树木被砍伐光了
日,名词作状语,天天地
哀,为动用法,为……哀叹
尽,使动用法,使……尽
炬,放火; 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
极,副词作动词,极尽
收藏,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3、指出下面特殊句式的句式特征,并翻译句子。
 ①函谷举 ( )
 ②秦人不暇自哀 ( )
 ③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 )
 ④钉头磷磷 ( )
 ⑤瓦缝参差 ( )
 ⑥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
被动句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4、指出下面句中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 ;今义: )
 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 ;今义: )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 ;今义: )
 ④可怜焦土( 古义: ;今义: )
宫室建筑的精巧
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
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指金玉珠宝等物
筹划、计划或组织
可惜
怜悯
5、一词多义
一:
①、 六王毕,四海一( )
②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 )
④而或长烟一空 ( )
⑤用心一也 ( )
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 )
⑦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
⑧一肌一容 ( )
爱:
①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③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④ 晋陶渊明独爱菊( )
统一
数词
一旦
全都
专一
一体
一座
每一
喜爱
爱护
吝惜
喜欢
取:
①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②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③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
④ 留取丹心照汗青( )
族:
①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②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
而: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 )
②不敢言而敢怒( )
③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夺取
提取

着,助词
灭族,动词

表承接
表转折
表并列
表并列
思考
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句子画下来,读出来,结合赋的特点,说说哪句话最精彩,为什么?
第一段
写阿房宫的来历,阿房宫的外在形势,阿房宫的本体建筑,突出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交代背景,点出地理环境
规模宏伟,宫殿走向:依山傍水
楼阁多而壮观
人的感受
“毕”、“一”、“兀”、“出”四个字揭示了秦灭六国和阿房宫的建成,笔法简练,突兀有力。
“覆压”言其广,“隔离”言其高,“构”、“折”、“走”、“流”,又写阿房宫依山傍水的走势。
以龙喻桥,以虹喻道,再配上“卧波、行宫”,将静物写活。又故作疑问,构成对句,意境迷离。
“歌台、舞殿”互文,又突出反映了受尽欺凌和侮辱的宫女们的痛苦心情。
  这些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下文揭露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作了铺垫。
第一段段语言极富表现力:
比喻,形容头发的黑密
深远
通“曼”,久
比喻精彩,想象奇特,具体描绘,夸张渲染,写尽了始皇的骄奢淫逸和宫女的不幸命运。既充满了对宫女的同情,更表达了对暴君的揭露和控诉。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水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第二段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
秦始皇的奢侈生活。
“明星荧荧”等四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①“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荧荧”是比喻句的喻体,“开妆镜也”是本体。
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读者印象更为强烈。
②“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与上一句的表达方式相仿。
③第三句说丢弃脂水竟使渭流涨腻,用的是夸张手法,极言梳洗美女之多。
④第四句写焚烧椒兰竟至烟斜雾横也是夸张,效用同第三句一样。
四句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加之新鲜的比喻,巧妙的夸张,读来使人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借助于开镜、梳发、弃脂水、焚椒兰这些生活细节形象地写出了宫中美女之多,宫室之广。
第2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层(前6句)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二层(“明星荧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层(余下各句)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抢掠行径。
概括第二段内容 ,并划分层次。
2、3段分别写宫殿建筑、宫廷生活,属于“体物”部分。
写宫殿建筑,铺陈夸饰极写宫殿规模宏伟雄壮,楼阁构成的密集精妙,长桥复道的美丽冥迷,歌台舞榭的冷暖不齐……不外雄奇二字。
写宫廷生活,由宫人而至珍宝,最为精彩。用“明星”喻妆镜、“绿云”喻美发,设喻奇特新颖,也给人以充分的美感。宫女来源之广众,宫内生活之空虚,王孙命运之悲惨,与珍宝之弃掷相映衬,突显秦皇奢糜的罪恶程度。
这些描写,运笔行文美妙,又为下文议论预作了铺垫。。
第三段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修辞:比喻、夸张、
排比、对比
写秦朝灭亡,揭露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一个人的想法和千万人的想法是一样的
为什么夺取财物极尽一分一厘,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
思考
为什么强大的秦王朝和气度恢宏的阿房宫会如此摧枯拉朽般被毁灭呢?请从课文第3段中找一个四字短语来回答。
《阿房宫赋》五探
一探:“秦爱纷奢”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探: “秦爱纷奢”,作者是通过何种手段来突出表现的?
三探: “秦爱纷奢”达到了何种程度?请找出原句。
四探: “秦爱纷奢”导致了什么后果?为什么不浓墨重彩写这一后果?
五探:描写突出“秦爱纷奢”是本文的写作目的吗
第三段




农民起义
势不可当
迅速猛烈
对比
灭亡迅速,怵人心目
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运。
一层(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统治者只图私利不顾民槽,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二层(“使负栋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纵欲纷奢,以致众叛亲离。
三层(余下各句)简练概括地写出了秦皇无道,导致了农民起义、宫殿被焚的后果,进而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
概括第三段内容 ,并划分层次。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第四段
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辙。
一层(开头到“谁得而族灭也”)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二层(余下各句)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主旨:本文是一篇借古讽今的散文,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报,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1、想象、比喻与夸张
2、描写、铺排与议论
3、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