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文档属性

名称 藤野先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2-21 13: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0张PPT。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必求良师益友。
疾学在于尊师。尊师的名言: 谈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课前小活动说说你最尊敬的或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
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出他(她)的性格,并能说出至少一件有关于他(她)的事。  在我所认为我
师的之中,最使我
感激、给我鼓励的
一个,便是藤野先生。   
    ——鲁迅藤野先生鲁迅藤野先生,
名叫藤野 严九郎,
是鲁迅在
仙台学医
时的先生。我所了解的鲁迅先生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
《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
《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
《朝花夕拾》。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bù)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09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阅读课文提示及注释,观看录像,了解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背景。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背景: 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理解字词 绯红( fēi ):鲜红 杀戮( lù ) 华裔 (yì)
标致(zhì):漂亮 落第(luò dì) 溺爱(nì)
诘责(jié ) 深谙(ān) 匿名( nì )
杳无音讯(yǎo) 解剖 (pōu) 畸形(jī)
出言不逊( xùn ) 油光可鉴(jiàn)
抑扬顿挫(yì yáng dùn cuò)
深恶痛疾(wù):厌恶而痛恨到极点。
物以稀为贵: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速读课文,思考: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
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
的事情都发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
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又是什么?
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在东京在仙台相识相处离别在北京,怀念(1---3)(4---35)(36---38) 本文是依据 的推移, 的转换,“我”与藤野先生 、 、 、 的顺序来记叙的。时间  地点相识相处离别怀念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东京仙台北京相识相处离别 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选材: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
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C.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E.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去 仙 台去仙台日暮里:水户:触发忧国之情反清志士客死之地爱国在 东 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所 感—— 厌恶之极,
不屑与之为伍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爱 国 虽然得到一些优待和关照,但面对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作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一种辛酸,一种弱国国民难于承受的内心的辛酸,这里反映出他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在 仙 台爱 国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在仙台弃医从文的原因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看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爱国在东京 所见所闻-----
憎恶至极
日暮里、水户-----敬仰忧国匿名信事件-----愤慨心酸看电影事件-----悲愤震动弃医从文-----忧国忧民暗线 感情线索爱国双线结构: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我们应有什么样的爱国主义? 既热爱本民族,又对其他国家和民族抱着一种友善的态度。 采用跳读的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用“从 (相关语句)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是个 的人”的句式,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表述自己的发现。 分析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他,既有高仓健一样的体魄,又有木村拓哉一样的相貌。脸色白而透红,眼睛大而发亮,头发整齐又略带波浪。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洁白的衬衣上打着一条漂亮的领带,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讲台,就用洪钟一样的声音说:“我,就是藤野严九郎!”  课文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目睹印象——耳闻亲见——治学严谨生活俭朴学者形象藤野严九郎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白描(1)人物身份
(2)特点鲜明的肖像
(3)治学角度
(4)对待学生的角度仙台医学院的医学教授“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认真负责 治学严谨热情诚恳 循循善诱 在与藤野先生相处的过程中,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哪些优秀品质?
添改讲义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关心解剖实习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了解裹脚认真求实的精神
严谨的治学态度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首先是感激、怀念、尊敬,体现在: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的照片
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自我小结两条线索四个典型事例一次思想的转变两种真挚的感情学会整理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有感彩的语言。1.精读1—2段,思考:(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而改动后语意直露,缺乏了讽刺意味。2.精读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物以希为贵”,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大概”表示猜测,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自谦、 自喜、感激之情。但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包含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因为”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
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
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作者对生活环
境的恶劣不以为意。 “居然”一词加强了
句子的幽默感。3.精读第24---31段,思考: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这是在考试风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极大伤害后写下的一句极为愤慨的话。 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的:在他们看来,贫弱中国的国民是低能儿,分数六十分以上,是老师漏题,而不是个人能力所能达到的。这种出于他们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话中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2)“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 这句话说明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看作局外人、旁观者。影片的内容始终牵动着作者的心,此时他内心的痛楚是可想而知的。这句话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看到自己同胞不觉醒时的痛苦心情。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
的“何尝”是什么意思?“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
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彩”原指日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采烈的表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3)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匿名信事件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力辛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
难以抑制的激愤。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4.精读第38段,思考:
“良心发现”指
“增加勇气”指
“正人君子”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 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 这句话有什么意思?这样一来的结尾有何作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
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精神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本文的语言耐人咀嚼,很富有感彩,试举例说明。“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
学、血管学、神经学。”——对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的精神表示钦佩。“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
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
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
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深切地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问题分析 文中还有一种情况,借助于副词,增强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试举例。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
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只不过”的意思问题分析②“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以诙谐的口
气猜测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带有弱国
国民的辛酸。似有此事,
但不完全肯定问题分析③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与“不”连用,以反
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
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
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问题分析④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表明事实并未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
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强烈
的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从以上例子能看出,调动一些语
言因素,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是大有益处的。小结问题分析 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正确答案应选(1)同样是写老师的回忆录,试比较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作者对三味书屋中施行封建教育的先生只是“很恭敬”;而《藤野先生》则表现了作者对毫无民族偏见,热心诚恳地关心,帮助“我”的藤野先生真诚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1、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要求: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作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 2、多年后,鲁迅写信给恩师藤野先生,请你代他写一封信以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作业:(二选一)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