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物理 第四章 光现象 本章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共11小题)
1. 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A. 太阳 B. 蜡烛 C. 萤火虫 D. 月亮
2. 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
A. 红外照相机 B. 可见光照相机 C. 紫外光成像仪 D. 超声波成像仪
3. 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
A. 镜子中的“自己” B. 湖水有青山的倒影
C. 阳光下绿树的影子 D. 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4. 关于光的传播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只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B. 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 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5. 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
灯光下的手影
B.
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
C.
人在船上看到水中的鱼
D.
海市蜃楼
6. 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A. 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
B. 干燥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镜面反射
C. 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 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 如图为某同学旅游时拍下的一张山水照片,根据这张照片可推断
A. 山峰有多高,湖水有多深
B. 照片中实景在上,倒影在下
C. 群山通过照相机镜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 倒影通过照相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8. 如图所示,一束激光 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A. 点 B. 点 C. 点 D. 点
9.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弯折了
B.
水中山的倒影
C.
屏幕上的手影
D.
瓶子在平面镜中的像
10.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
A. 一定会改变 B. 一定不会改变
C. 有可能不会改变 D. 无法确定
11. 【例题 】同学们在课下的实践中是否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孔,让太阳垂直照射到“”形孔上,去观察地面上的光斑 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A. “”形 B. “”形 C. 圆形 D. 无法判定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2.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若视力表全长为 ,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
13. 如图 所示,为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小华将一束激光射至空水槽底部的 点,形成一个光斑,然后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 (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小华自制了如图 所示的可折转光屏,利用它可以验证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 。
14. 如图所示, 是介质 和 的分界面,其中之一是空气,一束光从介质 入射到介质 ,折射角为 ,空气是介质 (选填“”或“”)。
15. 光在空气、玻璃、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在这三种介质中, 中光的传播速度最大,大约为 千米/秒。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6. 如图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
(1)实验时,纸板应与镜面 放置,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当入射光线面镜时,反射角 (填“增大”或“减小”)。
(3)如果让光沿 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 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4)保持入射光线位置不变,以法线 为轴,将纸板 的右半面向后折,则在纸板 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实验现象说明 。
17.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移动棋子 ,人眼从 (选填“”或“”)侧看过去,看到棋子 与 重合,要确定 位置是不是所需位置,还需要的操作是 。
(2)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 (选填“明亮”或“黑暗”)环境中进行。
(3)如果有 厚和 厚的两块玻璃板,选择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好。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 、 两个棋子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 棋子的位置,进行与上述相同的操作
(5)同桌的右座位的同学说看不到棋子的像,为了让同桌也能够看到棋子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棋子像的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四、作图题(共2小题)
18. 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 在平面镜 中的像 。
19. 如图所示,一束激光 斜射到玻璃砖上,结果在墙壁 上玻璃砖的左右两侧,各出现了一个光斑,请画出形成两个光斑的光路图。
答案
1. D
【解析】太阳、蜡烛、萤火虫自身能够发光,属于光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是反射了太阳光,不属于光源。
2. A
【解析】由红外线的特点可知,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明显。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则其辐射的红外线会越强,为了证实这一点,可利用红外照相机对其进行拍照,以达到对比的效果。
3. C
【解析】读思维导图可知,图中Ⅰ处要求填写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
A、镜子中的“自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
B、湖水有青山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
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
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是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形成的,不合题意.
4. C
5. B
【解析】A.灯光下的手影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倒影形成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
C.人在船上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出射光经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是一种折射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发生了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6. C
7. B
【解析】A.山峰的高度和湖水的深度没有关系,故A错误;
B.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的结果,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关于镜面对称,由图知照片中实景在上,倒影在水面下,故B正确;
C、D.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 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则群山和倒影都是通过照相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D错误。
8. B
【解析】光线从 点斜射入玻璃中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所以从玻璃砖再射出,射出点可能是图中的 点。
9. A
【解析】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弯折了是光的折射现象;水中山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瓶子在平面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10. C
11. C
【解析】当太阳光通过纸上的“”小孔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面上就会形成太阳的像,因此光斑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一样,是圆形的,与孔的形状无关,所以选项C正确。
故选:C。
12. ;
【解析】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该同学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则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 ,视力表全长为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可知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也为 。
13. 向左移动;同一平面
【解析】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将一束激光射至 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向左移动。
将光屏右半部分绕 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可以验证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14. ;
15. 不同;空气;
16. (1) 垂直;量角器
【解析】要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应与平面镜垂直;实验中还需要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2) 增大
【解析】当入射光线面镜时,入射角增大,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增大。
(3) 可逆
【解析】让光逆着 的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着 方向射出,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 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解析】当纸板 在一个平面内时,可以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将纸板 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后,看不到反射光线,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17. (1) ; 的像;从多角度观察到 与 的像重合
【解析】移动棋子 ,人眼从 侧看过去,从多角度观察到 与 的像重合,从而确定像的位置。
(2) 明亮
(3)
【解析】实验时应选择薄玻璃板,即选择 厚的玻璃板。
(4) B
【解析】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应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 棋子的位置进行实验。
(5) 不变
【解析】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镜面所在的平面不变,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的位置不变。
18. 略。
19.
【解析】激光斜射到玻璃砖上发生反射,在法线上侧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且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墙壁的交点为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作出第一次折射的折射光线;光线从玻璃砖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并且进入玻璃砖的光线和离开玻璃砖的光线平行,据此作出第二次折射的折射光线,该光线与墙壁的交点为 ; 、 即为两个光斑所在位置。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