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氯气及氯的化合物——强化习题
一、选择题(共20题)
1.下列叙述正确是
A.氯气的性质很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B.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
C.新制氯水的漂白性强于久置氯水的漂白性
D.除去中混有气体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溶液
2.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铜制器具产生铜绿 B.铁制菜刀生锈
C.金属冶炼 D.醋酸除水垢
3.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4.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于谦的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刘禹锡的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D.王安石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5.下列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
6.下列转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7.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引发了镁失火,她立即拿起二氧化碳灭火器欲把火扑灭,却被实验老师及时制止。原因是CO2可以支持镁燃烧发生以下反应:2Mg+CO22MgO+C。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判断正确的是
A.镁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所以MgO是还原剂
B.由此反应可以判断氧化性CO2>MgO,还原性Mg>C
C.CO2作氧化剂,表现氧化性,发生氧化反应
D.镁原子失去的电子数目等于氧原子得到的电子数目
8.化学和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团队研发的吸入式新冠疫苗性质稳定,常温下能长期保存
B.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文物表面生成Cu2(OH)3Cl的过程是非氧化还原过程
C.聚合硫酸铁 [Fe2(OH)n(SO4)3-n/2]m(n<2)是新型絮凝剂,其中Fe显+3价
D.CPU制造中的光刻技术是利用光敏树脂在曝光条件下成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水是非电解质
②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
③固态氯化氢不导电,液态氯化氢可以导电
④硫酸氢钠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有氢离子,故硫酸氢钠是酸
⑤电解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一定不能导电
A.仅①④ B.仅①④⑤ C.仅②③ D.①②③④⑤
10.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
11.镁粉可用作照明弹,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
①化合反应 ②分解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⑤氧化还原反应 ⑥离子反应 ⑦非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③ B.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12.“84”消毒液( NaClO溶液)可用于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pH试纸测定该消毒液的pH
B.NaClO暴露在空气中变质形成HClO
C.NaClO溶液漂白原理与活性炭相同
D.“84”消毒液与“洁厕灵”(HCl)混用,效果更佳
13.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用NA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L(标准状况)氖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71g氯气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中含有的Cl-的个数为2NA
C.0.1mol/L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为0.2NA
D.1L浓度为2mol/L的NaCl溶液倒出一半后,剩余溶液浓度为1mol/L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Cl-和Cl2的性质相同
②ClO-具有氧化性
③Cl-比Cl多一个电子
④盐酸兼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
⑤Cl-具有酸性
⑥Cl2的氧化性比MnO2强
⑦Cl2只有氧化性而没有还原性
A.①②⑤⑥ B.②④⑥⑦ C.②③④ D.②③④⑥
15.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核电、光电、风电、水电,电能属于一次能源
B.打印机墨粉中常加有Fe3O4,这是利用了其有颜色和具有磁性的特点,可用替代Fe3O4
C.“天和”号核心舱上使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翼,砷化镓属于半导体材料
D.工业上通过将石灰石、石英、纯碱混合熔融主要通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制备普通玻璃。
16.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均正确且有逻辑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常温下,用pH计测定0.1mol L-1NaHRO3溶液的pH 溶液的pH=3.71 H2RO3为二元酸
B 将过量干燥的氯气通入盛有红色鲜花的集气瓶中 红色鲜花颜色无变化 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
C 分别将乙烯和SO2通入溴水中 溴水均褪色 两种气体使溴水褪色的原理完全相同
D 向湿润的KI—淀粉试纸上滴2滴某黄色溶液 KI—淀粉试纸变蓝 该黄色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A.A B.B C.C D.D
17.工业上制备高纯硅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之一为,该反应属于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8.利用下列装置(部分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原理正确,操作准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装置
目的 制取并收集乙酸乙酯 灼烧海带 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尾气 制取氯气
A.A B.B C.C D.D
19.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H2C2O4在反应中是还原剂
B.每转移1个e-,能得到2个气体分子
C.KClO3失去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D.在反应中CO2是还原产物
20.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7gNH3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B.常温常压下,2.24LCl2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C.常温常压,5.6gFe在足量Cl2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D.分子总数为NA的S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4NA
二、综合题(共4题)
21.在一定量的石灰乳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发生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生成物中含有Cl-、C1O-、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刻之前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
(2)t2时,Ca(OH)2与Cl2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10Ca(OH)2+10Cl2=2Ca(ClO)2+Ca(ClO3)2+7CaCl2+10H2O,则该石灰乳中含有Ca(OH)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 mol。
(3)据分析,生成Ca(ClO3)2的反应是由温度升高引起的,通入Cl2的速度不同,ClO-和的比例也不同。若在原石灰乳中通入氯气的速度加快,则反应后____2(填“>”、“<”或“=”);氯酸钙(Ca(ClO3)2)为有毒化学品,其粉尘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吸入氯酸钙粉尘,会因积累在体内而引起中毒。为了防止使用漂白粉时出现意外,制备漂白粉时可以采取的措施_______ (写一条即可)。
22.氯气可直接用于自来水的消毒,也可以制取漂粉精、高铁酸钠等物质来对自来水消毒。
(1)氯气通入水中可用来杀菌消毒,其中杀菌消毒的原理是___,其有效成分的电子式是____。
(2)氯气可用来制取漂粉精,但干燥的氢氧化钙与氯气并不易发生反应,氯气只能被氢氧化钙所吸附。为此,在工业上采用加入少许水的消石灰来进行氯化。其原因是____;
(3)漂粉精的消毒能力受水的pH影响,pH较小时的消毒能力____(填“大于”或“小于”) ;pH大时的消毒能力,其原因是______。
(4)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副作用多,产生影响人体健康有机氯衍生物。可用氯气制取高铁酸钠净水:___Fe3++____ (__________) + ___Cl2→___FeO42-+____ +___H2O
补全缺项,并配平上述离子方程式;
(5)计算Na2FeO4的消毒效率(以单位质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约是氯气____倍。说明该净水剂与氯气相比较有何优越性 _______________。
23.现有X、Y、Z三种元素。
①X的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XZ,燃烧时火焰为苍白色。
②X的单质可与Y的单质化合,生成X2Y。X2Y在常温下为液体。
③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请填写下列空白。
(1)X、Y、Z的元素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XZ的水溶液滴入Na2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Z的单质溶于X2Y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4.A~L为中学常见物质,A为绿色矿石,C为无色常见液体,D为金属氧化物,E为光合作用原料之一,F为硫酸,K、H分别为黑色固体单质C、Fe,J为红色金属单质,I的水溶液呈绿色,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所含主要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D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明电子的转移:__________。
(4)反应⑤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明电子的转移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_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1.C
【详解】
A.氯气与氢气在光照条件下才会发生爆炸,A错误;
B.氢氧化钙溶解度小,氢氧化钙溶液中氢氧化钙少,吸收效果不好,不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B错误;
C.氯水中起漂白性的是HClO,久置氯水HClO分解产生氧气和HCl,因此新制氯水中HClO浓度比久置氯水中HClO浓度大,新制氯水的漂白性强于久置氯水的漂白性,C正确;
D.氯气能与溶液反应,除去中混有气体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NaCl溶液,D错误;
选C。
2.D
【详解】
A.铜是金属单质,产生铜绿,铜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铁是金属单质,铁生锈是铁被氧化的过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金属冶炼是金属由正价被还原为0价的过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醋酸和水垢的成分CaCO3、Mg(OH)2等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故选D。
3.C
【详解】
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不能生成三氧化二铁,故C错误。
4.D
【详解】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此诗句有两个反应:生石灰与水的反应,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但是均无化合价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爆竹爆炸的过程中氧气单质参与反应生成化合物,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答案选D。
5.B
【详解】
A.是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四种基本反应,故B符合题意;
C.是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6.A
【详解】
A.,S元素化合价升高,H2S作还原剂,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A项选;
B.,Cl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加入还原剂可以实现,也可加热后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B项不选;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C项不选;
D.,C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D项不选;
答案选A。
7.B
【详解】
A.镁元素化合价由 0 价升高到+2 价,因此Mg是还原剂,MgO是氧化产物,故A错误;
B.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还原性,由此反应可以判断氧化性:CO2>MgO,还原性:Mg>C,故B正确;
C.CO2作氧化剂,表现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
D.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镁原子失去的电子数目等于碳原子得到的电子数目,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8.C
【详解】
A.新冠疫苗必须在低温下保存,A错误;
B.铜单质生成Cu2(OH)3Cl的过程中,有化合价的改变,存在电子的转移,是氧化还原过程,B错误;
C.聚合硫酸铁 [Fe2(OH)n(SO4)3-n/2]m(n<2)中氢氧根化合价为-1、硫酸根化合价为-2,假设铁元素化合价为x,则2x+(-1)×n+(-2)× ,x=+3,其中Fe显+3价,C正确;
D.光刻技术是利用光敏树脂在曝光条件下成像,存在光化学反应,D错误。
故选C。
9.D
【详解】
①水能发生微弱电离,所以水是电解质,①错误;
②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多少无关,与失电子难易程度有关,②错误;
③固态氯化氢、液态氯化氢均不能电离,均不能导电,③错误;
④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酸,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硫酸氢钠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属于盐,④错误;
⑤非电解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可能导电,如氨气是非电解质,但其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⑤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⑤错误;
答案为D。
10.A
【详解】
A.Cl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该反应中没有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没有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中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1.B
【详解】
反应CO2+2Mg=C+2MgO中,Mg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2价,碳元素化合价由+4降低为0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反应为固体与气体之间的反应,没有自由离子参加反应,不是离子反应,故答案为B。
12.B
【详解】
A.“84”消毒液具有漂白性,能漂白酸碱指示剂,不能用pH试纸测定该消毒液的pH,A错误;
B.NaClO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次氯酸而变质,B正确;
C.NaClO溶液漂白原理与活性炭不相同,前者是氧化作用,后者是吸附作用,C错误;
D.“84”消毒液与“洁厕灵”(HCl)混用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而易造成中毒,D错误;
答案选B。
13.A
【详解】
A.氖气是单原子分子,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有原子数为NA,故A正确;
B.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而且氯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71g氯气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中含有的Cl-个数小于2NA,故B错误;
C.未给出溶液体积,无法计算硫酸中的氢原子个数,而且溶剂水中也含有氢原子,故C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将浓度为2mol/L的氯化钠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浓度仍为2mol/L,故D错误;
故选A。
14.C
【详解】
①Cl-核外电子排布是2、8、8,最外层8个电子,其结构稳定,而Cl2化学性质活泼,因此二者的性质不相同,①错误;
②ClO-容易获得电子变为Cl-,具有氧化性,②正确;
③Cl-核外电子排布是2、8、8,Cl核外电子排布是2、8、7,因此Cl-比Cl多一个电子,③正确;
④盐酸中的HCl,氢元素+1价具有氧化性和酸性;在Cl-离子Cl元素处于最低价,能够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因此盐酸兼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④正确;
⑤溶液中显酸性的是氢离子,不是Cl-,Cl-无酸性,⑤错误;
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气,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所以Cl2的氧化性比MnO2的弱,不同条件氧化性强弱不同,⑥错误;
⑦氯气与H2O反应产生HCl、HClO,其中氯元素化合价0价变化为-1价和+1价,可见Cl2即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⑦错误;
综上所述可知:说法正确的是②③④,故合理选项是C。
15.C
【详解】
A.核电、电能属于二次能源,故A错误;
B.打印机墨粉中常加有Fe3O4,这是利用了其有颜色和具有磁性的特点,CuO不具有磁性,不能替代Fe3O4,故B错误;
C.砷化镓最外层平均4个电子类似于硅,是优良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故C正确;
D.工业上通过将石灰石、石英、纯碱混合熔融制备普通玻璃,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6.A
【详解】
A.常温下,用pH计测定0.1mol L-1NaHRO3溶液的pH=3.71,说明的电离会大于水解,则H2RO3为二元酸,A项正确;
B.将过量干燥的氯气通入盛有红色鲜花的集气瓶中,因为鲜花中有水,则红色鲜花颜色褪去,B项错误;
C.乙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加成反应,SO2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氧化反应,两种气体使溴水褪色的原理不相同,C项错误;
D.向湿润的KI-淀粉试纸上滴2滴某黄色溶液,试纸变蓝,说明生成了碘单质,则黄色溶液具有氧化性,可能是,D项错误;
答案选A。
17.AC
【详解】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且反应前后,Si、C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选AC。
18.AC
【详解】
A.实验室用乙醇、乙酸与浓硫酸共热制取乙酸乙酯,加入碎瓷片防止暴沸,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溶解挥发出的乙醇,中和挥发出的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析出,同时为了防止倒吸,导管口不能没入液面下,A装置正确;
B.灼烧海带应该在坩埚中进行,B错误;
C.氨气是碱性气体,要用碱石灰干燥,密度比空气小,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及易溶于水,吸收尾气要注意防止倒吸,C正确;
D.1 mol·L-1的盐酸为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则不能制备氯气,故D错误;
故选AC。
19.AB
【详解】
A.反应中H2C2O4中碳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4价,作还原剂,A说法正确;
B.根据方程式,转移2个电子,生成4个气体,则每转移1个e-,能得到2个气体分子,B说法正确;
C.KClO3中氯的化合价由+5价变为+4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说法错误;
D.在反应中CO2为化合价升高的产物,为氧化产物,D说法错误;
答案为AB。
20.AC
【详解】
A.17gNH3的物质的量是1mol,1分子氨气含有10个电子,则其中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A正确;
B.常温常压下,2.24LCl2的物质的量不是0.1mol,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不是0.1NA,B错误;
C.常温常压,5.6gFe的物质的量是0.1mol,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氯化铁,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C正确;
D.分子总数为NA的SO2和C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mol,根据分子式可知其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D错误;答案选AC。
21.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5 < 控制通入氯气的速度;控制反应的温度等
【分析】
(1)由图可知,t1前没有生成,生成Cl-、ClO-,故t1时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水。
(2)由图可知,t2时n(ClO-)=2 mol,n()=1 mol,所以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CaCl2、Ca(ClO)2、Ca(ClO3)2、H2O,根据ClO-、的物质的量关系确定Ca(ClO)2、Ca(ClO3)2的关系,并根据方程式确定消耗Ca(OH)2的物质的量;
(3)通入氯气的速率加快,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无法很快散失,体系温度升高,生成的n()增多;根据粉尘产生与温度、反应速率关系分析判断。
【详解】
(1)由图可知,t1前没有生成,生成Cl-、ClO-,故t1前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CaCl2、Ca(ClO)2、H2O,发生的反应是: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2)由图可知,t2时n(ClO-)=2 mol,n()=1 mol,所以n[Ca(ClO)2]=1 mol,故n[Ca(ClO3)2]=0.5 mol,根据方程式10Ca(OH)2+10Cl2=2Ca(ClO)2+Ca(ClO3)2+7CaCl2+10H2O可知,n[Ca(OH)2]=5n[Ca(ClO)2]=1mol×5=5 mol;
(3)通入氯气的速率加快,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无法很快散失,体系温度升高,生成的n()增多,则<2;
氯酸钙(Ca(ClO3)2)是有毒化学品,其粉尘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吸入氯酸钙粉尘,会因积累在体内而引起中毒。为了防止使用漂白粉时出现意外,制备漂白粉时应该:控制通入氯气的速度;控制反应的温度等。
22.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 氯利用这些原料中的游离水分,Cl2+H2OHCl+HClO使生成的酸为消石灰所中和 大于 pH较小时HClO浓度较大 2 16 OH- 3 2 6Cl- 8 0.64 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有机氯衍生物,还原产物Fe3+可以水解生成Fe(OH)3胶体,吸附杂质净水
【分析】
(1)氯水中含有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2)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可与消石灰发生中和反应;
(3)pH较小时,HClO浓度较大;
(4)从守恒的角度配平方程式;
(5)根据单质质量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计算。
【详解】
(1)氯水中含有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HClO的电子式为;
(2)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发生Cl2+H2OHCl+HClO,可与消石灰发生中和反应;
(3)pH较小时,HClO浓度较大,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能力;
(4)反应Fe元素化合价升高,由+3价变化为+6价,被氧化,Cl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反应的方程式为2 Fe3++16OH-+3Cl2=2 FeO42-+6Cl-+8H2O;
(5)FeO42-+3e-+4H2O Fe(OH)3+5OH-,单位质量得到电子=0.018;
Cl2+2e-=2Cl-,单位质量得到电子=0.028,=0.64,
Na2FeO4的消毒效率比氯气低,高铁酸钠代替氯气作净水消毒剂,利用氧化性起到杀菌消毒作用,利用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起到净水作用。
23.H O Cl CO+2H+=CO2↑+H2O Cl2+H2OHCl+HClO
【分析】
现有X、Y、Z三种元素,①X的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XZ,燃烧时火焰为苍白色,可知X为H、Z为Cl;②X的单质可与Y的单质化合,生成常温下为液体的X2Y,Y为O;③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则Z为Cl,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 根据上述分析,X、Y、Z分别为H、O、Cl,故答案为:H;O;Cl;
(2) 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CO2↑+H2O,故答案为:CO+2H+=CO2↑+H2O ;
(3)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答案为:Cl2+H2OHCl+HClO。
24. CuO 黑色固体变红色 ;CuO;CO
【分析】
中学常见物质中,A为绿色矿石 ,C为无色常见液体 ,D为金属氧化物CuO,,E为光合作用原料之一 ,F为 ,K、H分别为黑色固体单质C,Fe,J为红色金属单质Cu,I的水溶液呈绿色含 。
【详解】
(1)A所含主要物质的化学式为,D的化学式为CuO;
(2)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反应③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明电子的转移;
(4)反应⑤的现象为黑色固体变红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明电子的转移:,氧化剂是CuO,还原剂是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