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强化习题
一、选择题(共20题)
1.下列有关二氧化硫的性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生产中常用生石灰来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
B.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C.二氧化硫能使有色物质颜色消失,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
D.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
2.下列物质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CO2 D.CuSO4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月饼因富含油脂而易发生氧化,保存时常放入装有铁粉的透气袋
B.葡萄酒中常含有一定量的SO2用来防氧化和杀菌
C.小苏打和氢氧化铝都可治疗胃酸过多
D.酱油中含有三价铁可补充人体缺乏的铁元素
4.将投入稀硫酸中加热,没有明显变化,若边加热边缓缓加入一定量,金属逐渐溶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B.对和稀硫酸的反应起催化作用
C.若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D.反应中硫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强氧化性
5.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①闻气体气味 ②干燥氯气 ③稀释浓硫酸 ④证明Cl2可与NaOH反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苏打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混合:
B.向溶液中加入:
C.碳酸氢钙溶液加入到醋酸中:
D.向硫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溶液变浑浊: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和SO3都是酸性氧化物,两者的水溶液都是强酸
B.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是因为铜片发生了钝化
C.富含硫黄的矿物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硫酸
D.鉴别SO2与H2S不能用滴有淀粉溶液的碘水
8.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由硫或硫铁矿通过反应可得,催化氧化生成,再用浓硫酸吸收得发烟硫酸(),发烟硫酸与水反应可得硫酸。“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利用硫酸、碘等来获取氢能源方法。下列有关接触法制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硫铁矿和氧气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
B.升高接触室中气体的温度能提高的平衡转化率
C.将从吸收塔底部通入,浓硫酸从塔顶喷淋,提高了的吸收率
D.将全部转化为需消耗
9.对以下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I II III IV
铜与浓硫酸反应 铁与水蒸气反应 制Cl2 制取乙酸乙酯
A.Ⅰ中,反应后向左边试管中加水,观察生成的硫酸铜
B.Ⅱ中,点燃肥皂泡不需验纯
C.Ⅲ中,经浓硫酸干燥后可得纯净的Cl2
D.Ⅳ中,右侧试管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除去产品中的醋酸和乙醇
10.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正确检验出了草酸的分解产物CO和CO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装置前后的澄清石灰水都会变浑浊
B.盛浓硫酸的洗气瓶,瓶外壁或溶液温度上升
C.红色氧化铁变黑
D.倒扣的玻璃漏斗尖端燃烧时有蓝色火焰,同时火焰夹带黄色
11.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常温常压下,21g氧气和27g臭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
②含0.2mol硫酸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小于
③和的混合物中所含质子数为
④等物质的量的和中含S原子数均为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电离出的物质属于酸
B.盐类物质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C.过氧化氢与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相同
D.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不同
13.某无色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先将此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有SO2和NO B.可能有Cl2、O2和NO2
C.可能有Cl2和O2 D.肯定只有NO
14.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SO、CO
B.无色透明的溶液中:Na+、Cu2+、SO、NO
C.含有大量Ba(NO3)2的溶液中:Mg2+、NH、Cl—、SO
D.紫色石蕊试液呈蓝色的溶液中:Ca2+、K+、HCO、NO
15.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Ⅰ Ⅱ Ⅲ Ⅳ
实验
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 没有明显变化,溶液仍为无色 有无色气泡产生 没有明显变化,溶液仍为无色
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Ⅰ中的白色沉淀为BaSO4
B.Ⅱ中无明显变化,说明两溶液不反应
C.Ⅲ中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Zn=ZnCl2+H2↑
D.Ⅳ中无明显变化,说明两溶液不反应
16.粗盐中常含有杂质MgCl2、CaCl2和Na2SO4,为将杂质除尽设计如下步骤∶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除去Ca2+的主要反应:
B.检验是否除净的方法:取适量滤液,加稀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C.试剂①、②、③分别是Na2CO3、NaOH、BaCl2
D.加稀盐酸调节pH,可除去NaOH、Na2CO3等杂质
17.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插有鲜花的花瓶中加入一些啤酒,可使鲜花的保质期延长
B.二氧化硫有毒,严禁将其添加到任何食品和饮料中
C.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是烃类,是城市推广的清洁燃料
D.使用含铁、钾、钙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均可使焰火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18.下列有关浓硫酸实验与性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浓硫酸在空气中久置质量变大,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硫酸与Na2SO3固体反应生成SO2,是因为浓硫酸具有酸性
C.浓硫酸能使纸张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浓硫酸能使铁钝化,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19.有些化学反应因反应物用量不同而造成现象不同,下列反应会发生“先有沉淀生成,后沉淀又消失”的是( )
A.向Ca(ClO)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
B.向Ba(ClO)2溶液中通入SO2至过量
C.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氨水
D.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20.下列对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浓硫酸与铁、铝不反应,所以铁质、铝质容器能盛放浓硫酸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具有还原性,故浓硫酸不能干燥、、
C.浓硫酸和铜片加热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
D.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取时,浓硫酸表现出酸性
二、综合题(共4题)
21.NOx、SO2是常用的化工原料,含NOx、SO2的烟气大量排放能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1)含NH3、NOx、SO2的烟气在大气中相互作用,产生的雾霾颗粒中有多种无机盐,其中无机铵盐主要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只写两种)。
(2)SO2催化氧化反应2SO2(g)+O2(g)2SO3(g)的能量与反应进程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热(填“放”或“吸”)反应。
②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能说明该 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标号)。
A.SO2的v(正)=v(逆)
B.混合气体中同时存在SO2、O2、SO3
C.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内混合气体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3)Wang c H等研究发现用Fe2O3/CeO2作催化剂,可用乙烯脱除烟气中SO2并回收单质硫。反应原理为:CH2=CH2+3SO23S+2CO2+2H2O。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实验验证该反应并检验产物中的CO2,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如图所示:
①实验中所需SO2可由Cu与浓硫酸反应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已知:酸性KMnO4可将CH2=CH2氧化为CO2;装置Ⅱ、Ⅲ中试剂均足量;装置(Ⅰ)的尾气中还含有未反应的SO2和CH2=CH2。检验CO2时,Ⅱ、Ⅲ、Ⅳ中盛放的试剂依次可以是_____(填标号)。
A.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
B.NaOH溶液、酸性KMnO4溶液、澄清石灰水
C.Br2的H2O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
D.Br2的CCl4溶液、酸性KMnO4溶液、澄清石灰水
(4)取用氨水脱除烟气中SO2得到的副产品[只含(NH4)2SO4和NH4HSO4] 3.875g,与足量NaOH混合后加热充分反应,共收集到氨气1.232L(已折合为标准状况),则该副产品中(NH4)2SO4和NH4HSO4的物质的量之比n[(NH4)2SO4]∶n(NH4HSO4)=______(写出计算结果即可)。
22.已知海水中溴元素主要以Br-形式存在,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如下:
资料:溴单质容易挥发。
(1)写出“氧化”时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写出第1步“吸收”时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体现了SO2的____性。
(3)得到的“含Br2溶液”通过以下不同操作,都可得到溴单质:
① 直接蒸馏得到溴单质,该操作利用的是溴的何种性质:___________;
② 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将得到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蒸馏得到溴单质。可以用四氯化碳对溴溶液进行萃取利用的是溴的何种性质:_______________。
(4)对虚线框中的流程进行整体分析,完整说明该流程中所有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工业可用Na2CO3溶液代替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吸收Br2,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Br2+___Na2CO3=___NaBrO3+____CO2+__ ______
若有480g溴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mol。
23.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中,A、B、C、D、E、F、G、H、I均为常见物质。
已知B、D都是淡黄色固体,且A与D可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I,B与I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F___________,H___________。
(2)写出C的电子式: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I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
(4)写出B→C、E→F的化学方程式:
B→C___________;
E→F___________。
24.已知A是一种常见非金属单质,B是氧化物,E是A的氢化物,D是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若E、D的水溶液均呈酸性,试写出E与B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若D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凝胶,试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若E的水溶液呈碱性,若D的水溶液显酸性,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1.C
【详解】
A.CaO+SO2=CaSO3,故工业生产中常用生石灰来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A正确;
B.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SO2+H2OH2SO3,说明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B正确;
C.二氧化硫能使有色物质颜色消失,是由于SO2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为无色不稳定的化合物,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C错误;
D.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SO2将KMnO4还原为无色的Mn2+,自身被氧化为H2SO4,则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D正确;
故答案为:C。
2.C
【详解】
A.O2是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Na2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Na2O属于碱性氧化物,故B错误;
C.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正确;
D.CuSO4不属于氧化物,而是盐,故D错误;
答案选C。
3.D
【详解】
A.月饼因富含油脂而易发生氧化,保存时常放入装有铁粉的透气袋,铁粉与氧气生成氧化铁,起到吸氧作用,A正确;
B.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有抗氧化作用,葡萄汁中某些细菌的繁殖会影响发酵,添加适量二氧化硫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故葡萄酒中常含有一定量的SO2用来防氧化和杀菌,B正确;
C.小苏打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铝都可以与胃酸反应,且性质温和,故都可治疗胃酸过多,C正确;
D.三价铁不易被吸收,酱油中添加的为二价铁,D错误;
答案选D。
4.C
【分析】
双氧水具有氧化性,在酸性环境下能将金属铜氧化,反应方程式为:Cu+H2O2+H2SO4=CuSO4+2H2O,据此分析。
【详解】
A.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无气体生成,故A错误;
B. 参与了反应,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故B错误;
C. 3.2g铜的物质的量为,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的比例关系可知,恰好消耗0.05mol硫酸,则硫酸的浓度为,故C正确;
D.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硫酸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故只起酸性的作用,没有表现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
①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轻轻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所以图中操作正确,即①符合题意;
②用浓硫酸干燥氯气,氯气应该和浓硫酸接触,从长管进入溶液被干燥后,气体上升从短管出去,所以图中操作错误,即②不符合题意;
③稀释浓硫酸,是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上面,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的热量足可以使水沸腾,会溅出伤人,所以图中操作错误,即③不符合题意;
④如图,当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圆底烧瓶中的气体减少,气压降低,气球膨胀,证明Cl2可与NaOH反应,即④符合题意;
由上可知,①④符合题意,选项C正确;答案为C。
6.D
【详解】
A.苏打为碳酸钠,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Fe3+有氧化性,会氧化I-生成I2,故B错误;
C.碳酸氢钙为可溶性盐,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拆开,故C错误;
D.向硫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SO2,溶液变浑浊,说明有S单质生成,SO2表现氧化性,可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7.C
【详解】
A.SO2和SO3都是酸性氧化物,SO2溶于水反应产生H2SO3是弱酸;SO3溶于水反应产生H2SO4是强酸,A错误;
B.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是因为不具备反应所需的温度,B错误;
C.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种元素守恒可知:富含硫黄的矿物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硫酸,C正确;
D.SO2与碘水反应产生H2SO4、HI,使含有淀粉的溶液蓝色褪去,而H2S与I2反应产生S、HI,产生淡黄色沉淀,二者现象不同,可以用滴有淀粉溶液的碘水进行鉴别,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8.C
【详解】
A.硫铁矿和氧气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A错误;
B.催化氧化生成是放热反应,升高接触室中气体的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因此能降低的平衡转化率,选项B错误;
C.将从吸收塔底部通入,浓硫酸从塔顶喷淋,逆向对流有利于提高了的吸收率,选项C正确;
D.将全部转化为需消耗,生成2mol,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9.B
【详解】
A.硫酸溶液中含有水,可观察溶液颜色变蓝来观察生成硫酸铜,故A错误;
B.氢气不纯加热易发生爆炸,点燃肥皂泡不需验纯,可检验氢气,故B正确;
C.浓盐酸易挥发,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杂质气体HCl和水蒸气,不能得到纯净的Cl2,故C错误;
D.NaOH的碱性太强,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反应,右侧试管中盛放碳酸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10.A
【详解】
A.第一个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判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除尽CO2,保证结论正确,此石灰水没有变浑浊,故A错误;
B.浓硫酸吸收水蒸气放热,洗气瓶外壁或溶液温度上升,故B正确;
C.草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黑色铁,故C正确;
D.倒扣玻璃漏斗尖端有剩余CO燃烧,显蓝色火焰,由于玻璃漏斗含有钠元素,燃烧时存在钠的焰色反应,带有黄色,故D正确;
故选A。
11.C
【详解】
①21g氧气和27g臭氧含有氧原子质量为48g,则氧原子个数为×NA=3NA,①正确;
②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反应停止,所以反应生成的SO2小于0.1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小于0.2mol,转移电子数小于0.2NA,②正确;
③CaCO3和Mg3N2的摩尔质量均为100g/mol,质子数均为50,0.6gCaCO3和Mg3N2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006mol,所含质子数为0.006mol×50×NA =0.3NA,③正确;
④1个SO2和1个SO3都含有1个硫原子,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中含S原子数相等,由于没有说明物质的量,因此无法计算数目,④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故选C。
12.D
【详解】
A.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能电离出的物质不一定属于酸,如是能电离出氢离子的酸式盐,故A错误;
B.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铵不含有金属离子,故B错误;
C.过氧化氢有强氧化性,能使有机色质因氧化而漂白褪色,二氧化硫是与有机色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而漂白褪色,两者漂白原理不相同,故C错误;
D.分散系是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的,直径为的为胶体,所以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13.A
【详解】
气体无色,则说明不含有Cl2和NO2气体,此无色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一定含有SO2,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说明含有气体NO,则一定没有O2,由上可得,混合物中肯定没有Cl2、O2和NO2,一定含有SO2、NO,选项A符合题意;答案为A。
14.A
【详解】
A.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为碱性溶液,碱性溶液中Na+、K+、SO、CO四种离子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铜离子在溶液中为淡蓝色,则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不可能含有铜离子,故B错误;
C.含有大量硝酸钡的溶液中,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紫色石蕊试液呈蓝色的溶液为碱性溶液,碱性溶液中钙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15.D
【详解】
A.Ⅰ中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A正确;
B.氯化钾和硫酸钠不发生反应,没有现象,B正确;
C.盐酸和锌粒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有气泡产生,C正确;
D.NaOH与H2SO4发生中和反应,D错误;
故选D。
16.C
【详解】
A.除去Ca2+的主要试剂是Na2CO3,则除去Ca2+的主要反应是,故A正确;
B.检验滤液中是否有的方法是取适量滤液,加稀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若有沉淀,则有,否则就没有,故B正确;
C.经分析除去粗盐中的MgCl2、CaCl2和Na2SO4所加试剂顺序是NaOH 、BaCl2、Na2CO3或BaCl2、NaOH、Na2CO3,故C错误;
D.经分析,除杂试剂要过量,过量的NaOH、Na2CO3可用稀盐酸调节pH除去,故D正确;
本题答案C。
17.BD
【详解】
A.啤酒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以及麦芽糖、无机盐和酶,可使鲜花的保质期延长,A正确;
B.二氧化硫虽然有毒,但极少量的二氧化硫可添加到红酒中作抗氧化剂,B错误;
C.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为只含C、H两种元素的有机物,属于烃类,燃烧产物为CO2和H2O,无污染,是城市推广的清洁燃料,C正确;
D.Fe元素的焰色试验发出的光无色,无法呈现颜色,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D。
18.BD
【详解】
A.浓硫酸在空气中久置,会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使其质量变大,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A不正确;
B.浓硫酸与Na2SO3固体反应生成SO2,体现的是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从而说明浓硫酸具有酸性,B正确;
C.浓硫酸能使纸张中的氢、氧元素以水的形式脱去,从而生成碳而使纸张变黑,从而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C不正确;
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将Fe氧化而使其表面生成钝化膜,从而阻止内部铁与浓硫酸的进一步反应,D正确;
故选BD。
19.AD
【详解】
A.向Ca(ClO)2溶液通入CO2,先产生CaCO3沉淀,当CO2过量时,继续反应生成Ca(HCO3)2,沉淀又溶解,符合条件,A正确;
B.向Ba(ClO)2溶液中通入SO2至过量,二氧化硫被次氯酸根离子氧化,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与二氧化硫气体不反应,沉淀不溶解,不符合条件,B错误;
C.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不溶解在过量的氨水中,不符合条件,C错误;
D.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胶体先和电解质溶液产生聚沉现象,有沉淀生成;后氢氧化铁又和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铁,所以沉淀又溶解,符合条件,D正确;
故答案选:AD。
20.CD
【详解】
A.常温下,、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钝化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浓与、、均不反应,可以干燥、、,故B错误;
C.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部分被还原生成,起氧化剂的作用,还有一部分生成,浓硫酸既表现了酸性,又表现了氧化性,故C正确;
D.实验室中用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其原理是用强酸制弱酸,因而在此反应中浓硫酸表现的是酸性,故D正确;
故选CD。
21.(NH4)2SO4、NH4NO3[NH4NO2或(NH4)2SO3] 放 AD Cu +2H2SO4(浓)CuSO4+SO2↑+2H2O CD 5∶6
【详解】
(1)含NH3、NOx、SO2的烟气在大气中相互作用,产生的雾霾颗粒中有多种无机盐,根据质量守恒,由所含元素判断可知,其中无机铵盐主要是(NH4)2SO4、NH4NO3[NH4NO2或(NH4)2SO3];
(2)①根据图中能量与反应进程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A.SO2的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选项A正确;
B.反应是可逆反应,混合气体中一定同时存在SO2、O2、SO3,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选项B错误;
C.反应物均为气体,恒容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故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选项C错误;
D.反应2SO2(g)+O2(g)2SO3(g)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容器内混合气体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气体的体积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选项D正确;
答案选AD;
(3)①实验中所需SO2可由Cu与浓硫酸反应制取,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已知:酸性KMnO4可将CH2=CH2氧化为CO2;装置Ⅱ、Ⅲ中试剂均足量;装置(Ⅰ)的尾气中还含有未反应的SO2和CH2=CH2。检验CO2时,必须先排除SO2和CH2=CH2的干扰,再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故Ⅱ、Ⅲ、Ⅳ中盛放的试剂依次可以是Br2的H2O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或Br2的CCl4溶液、酸性KMnO4溶液、澄清石灰水;
答案选CD;
(4)标准状况下生成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055mol,设(NH4)2SO4和NH4H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则:,解得,则该副产品中(NH4)2SO4和NH4HSO4的物质的量之比n[(NH4)2SO4]∶n(NH4HSO4)=5∶6。
22.2Br-+Cl2===2Cl-+Br2 SO2+Br2+2H2O=4H++SO42-+2Br- 还原 沸点低,易挥发 溴更易溶于有机溶剂 空气吹出是为了将溴单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同时增大了溴单质的浓度,用二氧化硫吸收是为了将溴元素进一步富集,用氯气吸收是为了将溴元素转化为最终目标物——溴单质 3 3 1 3 5 NaBr 5
【详解】
(1)用Cl2将海水中溴离子氧化,“氧化”时的离子方程式2Br-+Cl2=2Cl-+Br2。
(2)第1步“吸收”时,用SO2来吸收挥发出来的Br2,离子方程式SO2+Br2+2H2O=4H++SO42-+2Br- ,SO2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该反应体现了SO2的还原性。
(3)得到的“含Br2溶液”通过以下不同操作,都可得到溴单质:
① 直接蒸馏得到溴单质,该操作利用的是溴的何种性质:沸点低,易挥发 ;
② 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将得到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蒸馏得到溴单质。可以用四氯化碳对溴溶液进行萃取利用的是溴的何种性质:溴更易溶于有机溶剂。
(4)对虚线框中的流程进行整体分析,完整说明该流程中所有操作的目的是空气吹出是为了将溴单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同时增大了溴单质的浓度,用二氧化硫吸收是为了将溴元素进一步富集,用氯气吸收是为了将溴元素转化为最终目标物——溴单质 。
(5)工业可用Na2CO3溶液代替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吸收Br2,溴部分化合价升高,部分化合价降低:3Br2 +3Na2CO3 =1NaBrO3 +3CO2 +5NaBr,由方程式每3molBr2反应转移5mol电子,若有480g/160g·mol-1=3mol溴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
23.
(1) Na SO3 Na2SO4(或NaHSO4)
(2)
(3)
(4) 2Na2O2+2H2O=4NaOH+O2↑ 2SO2+O22SO3
【分析】
根据B是淡黄色固体,且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则B为过氧化钠,A为金属钠,C为氢氧化钠;D是淡黄色固体,且可与氧气发生连续的氧化反应,则D为硫单质,E、F、G、H分别为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和硫酸钠(或硫酸氢钠);B与I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则I为Na2S。
(1)
根据前面分析得到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Na,F:SO3,H:Na2SO4(或NaHSO4);故答案为:Na;SO3;Na2SO4(或NaHSO4)。
(2)
C是氢氧化钠,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3)
硫化钠是一个硫原子和两个钠原子反应,其电子式表示硫化钠的形成过程;故答案为:。
(4)
B→C是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其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E→F是二氧化硫和氧气在高温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其反应方程式为:2SO2+O22SO3。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OH+O2↑;2SO2+O22SO3。
24.2H2S+SO2=3S↓+2H2O SiO2+2OH﹣=+H2O 4NH3+5O24NO+6H2O
【详解】
(1)从图中可知单质A可被O2氧化,若E、D的水溶液均呈酸性,说明A应是S,E是H2S,B是SO2,顺次推知C是SO3,D是H2SO4,H2S和SO2反应的方程式为2H2S+SO2=3S↓+2H2O,故答案为:2H2S+SO2=3S↓+2H2O;
(2)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难溶于水的只有H2SiO3,则A是Si,E是SiH4,B是SiO2,C应是硅酸盐,D是H2SiO3,SiO2与NaOH等溶液反应生成硅酸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H2O,故答案为:SiO2+2OH﹣=+H2O;
(3)若E的水溶液呈碱性,应为NH3,若由转化关系可知A为N2,B为NO,C为NO2,D的水溶液显酸性,应为HNO3,E为氨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NO,反应的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故答案为:4NH3+5O24NO+6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