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部分学校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信息卷(一)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信息卷(一)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2 17:27:58

文档简介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信息卷(一)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
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作为文艺批评的重要术语,新时期以来的文艺评论、文学史及美学研究,对于“意象”的运用

更为泛化,很多论者甚至言必称“意象”。从以往用得最多的“形象”,到近些年来处处可见的“意
象”,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学术及文艺批评领域的时移世易。然而,在很多当代论著中,“意象”
取代“形象”成为处处可见的“主角”,有时并非必要。“意象”和“形象”这两个概念尽管多有交叉
重叠,却又有内在区别。不加甄别地混用、泛用,对文艺批评或学术研究来说,未必是好事。
“意象”的本义是什么?“意象”是“意”中之“象”,这个基本含义虽有些古老,但至今仍未“失
效”。真正将“意象”作为一个完整的、纯粹的文学理论范畴加以使用的,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著
名文论家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的命题是:“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无论如何
引中理解,刘勰此语都是对作家的内在艺术思维的描述和概括,这一点确定无疑。整篇《神思》
都是在讲作家的创作思维运行规律和过程。“神思”是一个动态的运思过程及思维方式,而非静
态的概念。“独照之匠”,意谓作家独到的观照能力。“窥意象而运斤”,指作家根据自己内心生成
的形象进行“郢人运斤”般的艺术表现。“意象”是在作家的内心生成和运化的。这对文学创作而
言是至关重要的。在《神思》篇的赞语中,刘勰又有高度的概括:“神用象通,情变所孕。”就是说,文
学创作的运思是以“意象”作为基本元素而进行连通和运行的,是由情感的变化所孕育的。
如果说“意象”是生成于创作的内在运思阶段,那么“形象”则主要存在于文本之中。传统的
文学理论教材大多将“形象”作为文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出发点,认为文学的基本特征就是“用形
象反映社会生活”,这是以往的文学理论最重要、最根本的命题。而“文学形象”是专指作品文本
所呈现出的形象,这怜恰恰是“形象”与“意象”的区别。“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人物、景物、场面、
环境和一切有形的物体。这就是说,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每个人物(包括抒情作品中的抒情主体)
是一个形象,每个自然景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环境也可以是一个形象;而把这三者综合地
进行描写,使人物、景物、场面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活画面,也是一个形象。还有,抒情
性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虽然主观因素更浓,但往往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因此,意境实质上也
是一种艺术形象。”(十四院校本《文学理论基础》)这已经把“形象”的性质说得很清楚了。“形
【2022年猜题信息卷(一)·语文第1页(共8页)】
新高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