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贴、宵、巷、祭、舟、艾、堂”9个生字,会写“街”和“舟”。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4句。
3.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这四种传统节日,人们有哪些活动。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传、统、贴、宵、巷、祭、舟、艾、堂”9个生字,会写“街”和“舟”2个生字。背诵课文前4句。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和端午节这四种传统节日,人们有哪些活动。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经历
1.师:孩子们,从小到大我们已经度过了许许多多的节日。在这些节日中,你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说说理由。
2.理解“传统”节日。学习“传统”。关注读音:“传”是翘舌音,“统”是后鼻音。用形声字的识字方法认识“传统”。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走进传统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2)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请用“ ”圈出。
2.分句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3.说话训练:
(1)传统节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传统节日。
三、了解习俗,分享经历
1.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不动唇、不发声、不指读。
(2)想一想在前四种节日里,人们有哪些活动?请你用“_____”划出。再想想你是怎样过这些传统节日的?
2.春节“欢笑”多
(1)交流春节的活动。出示:贴窗花,放鞭炮。
(2)学习“贴”。预设:借助“战、站、点、沾”等熟字,采用换偏旁的识字方法认识“贴”。
(3)个别交流怎样度过春节。在学生的交流中出示图片:贴春联、走亲戚、压岁钱、吃水饺、看春晚。
(3)感受春节作为中国人民最重要、最盛大的节日,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欢乐中。男女生合作朗读,读出“欢乐”之情。
3.元宵“花灯”美
(1)借助形声字的识字规律,学习“宵”。并在语境中,扩充“夜宵”和“通宵”。
(2)交流元宵节的活动。出示:看花灯
(3)借助图片学习“巷”,理解“人如潮”,感受看花灯的人像潮水一样涌出来,人之多。
(4)同桌交流怎样度过元宵节。在学生的交流中出示图片:吃元宵、猜灯谜、舞狮子。
(5)个别读,齐读,读出盛大的场面。
4.清明“雨季”长
(1)交流清明节的活动。出示:先人墓前去祭扫
(2)学习“祭”。出示“祭”的甲骨文字形:左边是牲肉,中间像祭桌,右边是“又”(手)。再出示祭扫的图片,理解“祭扫”的含义。
(3)学生交流是怎样度过清明。在学生的交流中出示图片:吃青团、踏青、扫墓、植树、插柳。
(4)出示古诗: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小组合作朗读。
5.端午“屈原”情
(1)交流端午节的活动。出示: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2)借助象形字的识字方法,认识“舟”。看视频“赛龙舟”,感受节日的氛围。
(3)出示图片:粽子、艾叶。借助形和义之间的关系认识“艾”。出示图片:认识“堂”。
(4)小组交流是怎样度过端午。在学生的交流中出示图片:饮雄黄酒、戴香包、纪念屈原。
(5)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读出感情。
6.书声朗朗,熟读成诵
过渡: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和端午节这四种传统节日。一起回顾了不同传统节日下的不同风俗习惯,让我们一起读好它。
(1)自由朗读,师生对读,生生对读(拍手,配乐)
(2)完成填空:
2.传统节日
____到,人____。
贴____,放____。
____节, 看____,
大街小巷______。
____节,雨____,
先人墓前______。
过____, 赛____,
________满堂飘。
四、学会观察,书写美观
1.出示:“街”和“舟”
2.掌握笔顺:跟着电脑老师写一遍。
3.认真观察:发现笔画容易写错?
预设:
(1)“街”的第九笔是“提”,不能写成“横”
(2)舟的第三笔是“横折钩”不是“横折”
4.仔细观察,怎样把这两个字写好看?
预设:
街:左中右三个部分要写紧凑。左、中高,右边低。右部的第一横和中部第一横起笔一样高。
舟:首笔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撇和第三笔横折钩均写长,横压横中线,两点上下对称。
1. 学生书写,争取写得准确,工整。(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注意坐姿)
2.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评价。教师在关键的笔画上给予点拨。
6.学生把写得不好看的字进行修改。
【板书设计】
2.传统节日
春节 窗花 鞭炮
元宵 花灯
清明 祭扫
端午 龙舟 粽子 艾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