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文体:
短篇小说哽住踱步惩罚祈祷宛转懊悔钥匙郝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gàng:检查预习:( hǎo? sǒu)(chéng)14(qí dǎo)24(duó)8(wǎn)3(yào shi)20(gěng)26(ào) 142.都德,( )国小说家。《最后一课》的时代背景是( )
3.说出本篇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 )、( )
4.人物描写的方法有( )、( )、( )、( )、( )。法普法战争 小弗郎士韩麦尔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强迫(qiǎng)21杠子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著名小说家”的声誉。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3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1870年,普鲁士人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政府当时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导致战争失败。战后普法两国签订合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以便己方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达了一条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篇小说就是以这件事为题材写的。2.创作背景:3.小说基本知识:见《学法大视野》第18页。标记1.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2.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
3.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5.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学习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准确把握小说主题。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目标:1.文章标题“最后一课”是什么意思?文中两次提到“最后一课”有什么用意?(找出并体会)自主学习:2.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小弗朗士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画出相关语句) 1.文章标题“最后一课”是什么意思?文中两次提到“最后一课”有什么用意?☆是韩麦尔先生在自己的国土上,用本民族的语言来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融进了教师、学生和村民们对祖国、对法语的深沉热爱和对普鲁士侵略者无比痛恨的感情,表现作者深切的亡国之恨。(1-6)第一部分:上学路上(7-10)第二部分:上课之前(11-23)第三部分:最后一课(24-29)第四部分:散学时刻2.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小弗朗士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画出相关语句) 幼稚贪玩诧异难过懊悔悲愤懂事1. 阅读第7-10段,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完成下列图表 )3.作者刻画韩麦尔先生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画出并在旁边做好批注)2.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4.文章最后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1.阅读第7-10段,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完成下列图表 )喧闹
安安静静,严肃开关课桌,大声背书都在自己座位上拿着戒尺敲桌子“静一点”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戒尺迟到,挨骂迟到,老师温和叫我快坐好穿戴一般穿着漂亮礼服不常来坐着好些,肃静,忧愁对比异乎寻常2.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 “天气”“画眉”等烘托出小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自然环境描写)
② 普鲁士士兵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这就巧妙地暗示了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描写)
③ 许多人围观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却未直接写出;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急于读下去。3. 作者刻画韩麦尔先生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除外貌描写以外,作者善于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韩麦尔先生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热爱自己工作的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4.文章最后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大视野》P19第一题)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钟声、号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的作用。 文章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
在最后一堂 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的
和对祖国的 ,以及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 精神。 我来总结:在《大视野》提纲挈领中打记小弗郎士法热爱悲愤爱国主义奴化教育 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当然日本人的阴险用心并没有得逞,否则今天我们就不能够在这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最后一课》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请以例句为范,列举能表现中国人民在抗击外族侵略的高昂气节的句子。
民族气节是
韩麦尔先生“法兰西万岁”呐喊声中的坚定信念。
民族气节是
文天祥????????????? ?的浩然正气;
民族气节是陆游????????????????的高尚情操;
民族气节是孙中山??????????????的豪情壮志。
希望大家以更积极的热情投入到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汉语的学习中去。
1.下列画线字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郝叟(hǎo sǒu) 诧异(chà) 哽住(gěng)
B.祈祷(qí dǎo) 懊悔(ào) 夹道(jiá)
C.惩罚(chěng) 板凳(dèng) 捂住(wǔ)
D.紫藤(téng) 钥匙(yào shí) 赚钱(zhuàn)A
2.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
(1)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
(2)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达标检测:jiāchéngyào shi3.文学常识填空。
《最后一课》是 国作家 的代表作。它以 为背景,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普军侵占以后的情景。小说巧妙地选择视角,从一个淘气的男孩 的视角,通过他稚气的口吻以及心理的变化,间接地写出被侵占国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的 ,表现了他们对祖国的恋恋不舍的感情。 法都德普法战争小弗郎士憎恨1.完成《学法大视野》P18-19。 (必做)
2.以“新老师”为题,写一篇周记,想象德语老师来上课的情形及小弗朗士的表现。(选做)作业布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