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题
选择题
1.下面是二战进程示意图。①处应为( )
A.德国闪击波兰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美英诺曼底登陆 D.日本签署投降书
2.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法西斯处于战略优势地位的原因有( )
①对战争蓄谋已久,准备比较充分
②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战备松懈
③德国采取“闪电战”的战术
④英法等国的综合国力不如德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军在东线从黑海至波罗的海的整个正面发动了决定性的进攻。希特勒在一份很长的告德国人民书中力图向德国人民和全世界解释这一新冲突的必要性。“这一新冲突”是指( )
A.突破马奇诺防线 B.德国空袭不列颠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苏德战争的爆发
4.下图所示内容为某次战争前的情报。情报中的“此举”是为了( )
A.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B.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彻底消灭日本法西斯
5. 珍珠港事件第二天,美国和英国对日本宣战。罗斯福总统大声疾呼:“必须记住这个奇耻大辱的日子!”接着,澳大利亚、荷兰等二十多个国家对日宣战。中华民国政府于12月9日也跟着对日宣战。随后,德、意对美宣战。这表明(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盟军开辟对法西斯德国作战的第二战场
C.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转折
D.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6.“假使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的再起,本来永远不会降落到我们的头上。”在二战的危急关头,世界各反法西斯国家共同采取的措施是( )
A.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B.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C.召开巴黎和会 D.成立联合国
7.它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上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这一历史事件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 D.攻克柏林
8.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但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信中提到的军事行动是( )
A.敦刻尔克撤退 B.中途岛海战
C.诺曼底登陆 D.日德兰海战
9.二战中某次国际会议公报摘录:“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绝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这一会议是(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10.某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知识卡片,下列卡片内容错误的是( )
A.二战全面爆发时间:1939年
B.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日本偷袭珍珠港
C.转折性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二战结束标志: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11.下表直接反映出( )
国别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德国 日本
伤亡数字 3 500余万 3 000余万 100余万 120余万 990余万 500余万
A.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的贡献比美国大
B.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
C.德国法西斯比日本法西斯更具有残暴性
D.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军民的重大伤亡
1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守望相助、共同战斗,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以下不属于二战胜利原因的是( )
A.建立国际联盟
B.雅尔塔会议协调盟军行动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3.第一次将人权写入的国际文件是《联合国宪章》,它庄严宣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可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 )
A.根除了法西斯势力
B.使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
C.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
D.促进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14.“1942年夏天……纳粹军队跨过了顿河……朱可夫采用防波堤战术,在酒窖、地下室和破商店中进行磨人的战斗;与此同时,河对岸的苏联红军展开密集炮火攻击,精疲力竭的德军被包围了。”材料表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的原因是( )
A.苏联是正义的一方 B.苏军战略战术得当
C.苏联自然环境恶劣 D.德军厌战情绪
15.“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这番话的历史背景是( )
A.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B.苏军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C.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D.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
16.习近平曾在俄罗斯发表演说:“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能体现这一精神的历史事件有( )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③诺曼底登陆 ④召开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 对比两次世界大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②英、法均在战争中被削弱
③中国均为战胜国 ④战后都重建了世界秩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德国突袭波兰
D.日本偷袭珍珠港
19.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完全体现各个国家相互合作的选项是( )
①波茨坦会议 ②诺曼底登陆 ③雅尔塔会议 ④莫斯科保卫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各国应该共同推进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决定成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的会议是( )
A.华盛顿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摆脱大萧条,在国际联盟的主导下,1933年6月,66个国家的代表聚在英国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通过协商来建立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但由于英美等主要大国矛盾重重,会议没有取得任何结果,最后不欢而散。
材料二 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在资源战日益激化的情况下,资源自给率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日、意逐渐相互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垄断了国际市场、资源相对雄厚的英、法、美面临着法西斯国家的争夺,逐渐捐弃前嫌,于1936年秋分别签订了《三国货币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三国之间的经济矛盾。两种不同类型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分化对立和重新组合,为以后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铺垫了道路。
(1)伦敦世界经济会议的失败,表明一战后帝国主义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无法解决当时面临的经济问题。这一“国际关系体系”指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德日意三国、英法美三国在经济上重新组合的共同原因。德日意三国、英法美三国最终演变为哪两大政治军事集团?这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给世界带来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历史教科书上,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界定,通常都是从1939年开始的,但英国牛津大学历史教授拉纳·米特对此表示反对,他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应该从1937年正式开始,这实际上也从一个侧面,肯定了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发挥的巨大而独特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 拉纳·米特表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当时还是一个农业国家,金融体系很弱,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在战争开始的4年间,中国基本没有外部支持,一直独自作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没有投降,而是经受住了那么多日军的轮番进攻,殊为不易。”
材料三 “美国援助中国,固然对提升中国的军事装备水平很重要,但中国只得到了美国所有对外援助的1%到1.5%,也就是说,99%的美国战时对外援助都流向了其他国家。中国几乎全凭自己的力量肩负起了抗击日本法西斯的重任。”拉纳·米特说,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共同抗日。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从战略上解答中国必将战胜日本法西斯,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
——以上均摘自牛津大学历史教授拉纳·米特《中国抗战功绩巨大而独特》
材料四 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通常都是从1939年开始的依据是什么?拉纳·米特为什么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应该从1937年正式开始?
(2)根据材料一,指出拉纳·米特关于中国抗战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概括他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你得到怎样的信息?
答案
1-5AADBD 6-10ABCCD 11-15DABBC 16-20CDCCD
21、(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共同原因:经济基础,共同的利益。
德日意:轴心国集团(法西斯同盟)。影响:轴心国集团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
(1)依据:德国突袭波兰。原因:中国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2)观点:中国抗战功绩巨大而独特。理由:抗击法西斯时间最早;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成功拖住了日本侵略步伐;中国几乎全凭自己的力量肩负起了抗击日本法西斯的重任,国共两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美国对中国的援助较小。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为九一八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