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议论文中抓住“虚拟论敌”——教育惩戒权作文(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议论文中抓住“虚拟论敌”——教育惩戒权作文(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2 19:0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虚拟论敌,使论证严谨
——“教育惩戒权”作文
01
逻辑错误
02
审题设计
03
范文赏析
04
虚拟论敌
目录
CONTENTS
01
你是否有这些逻辑错误?
总结:
1. 说话不要过于绝对,留有余地。
2. 不可随意替换材料中的关键词。
3. 问问题要有价值。
02
审题立意
常规审题:“抠字眼,问问题”
区分“教育惩戒权”与“体罚”
找出虚拟论敌:使论证更严谨
原 文
(2020·河南郑州一中高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7月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的要求。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将明确实施教育惩戒权的原则,研究制定实施细则,保障教师有效行使教育惩戒权;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允许适度体罚的信号,更有家长怀疑教师有了惩戒权会不按规定的惩戒尺度处罚学生………
以高二学生代表的身份完成写作:2021年9月4日,给高一新生的倡议书。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常规审题:“抠字眼,问问题” 审题:“抠字眼,问问题
2019年7月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
问题: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明确“教育惩戒权”说明了什么?
存在即是合理。说明“教育惩戒权”经过教育专家们的深思熟虑,说明社会呼唤“教育惩戒权”
常规审题:“抠字眼,问问题” 审题:“抠字眼,问问题
“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的要求。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将明确实施教育惩戒权的原则,
问题:教育惩戒权目前不明确吗?实施教育惩戒权要遵循什么原则?
不明确。表现在近年来,面对越来越不好管理的学生,特别是屡屡违纪、行为极端的学生,由于无法可依,教育工作者常常处于两难境地:不对学生进行教育惩戒,说服教育便失去了效用;而对学生进行教育惩戒,又往往会面临家长的投诉。
常规审题:“抠字眼,问问题” 审题:“抠字眼,问问题
“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的要求。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将明确实施教育惩戒权的原则,
问题:教育惩戒权目前不明确吗?实施教育惩戒权要遵循什么原则?
一是不得以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的方式实施教育惩戒;二是不得侵害学生的受教育权。凡是让学生感受到肉体上疼痛的行为都属于体罚,如打手心、打耳光。而变相体罚则是指没有直接的暴力行为,但其效果与体罚相当。
常规审题:“抠字眼,问问题” 审题:“抠字眼,问问题
研究制定实施细则,保障教师有效行使教育惩戒权;
问题:教育部保障教师有效行使教育惩戒权,说明什么?
说明教育惩戒权已经上升到法治层面,也说明了教育部对教育惩戒权的重视。保障二字说明在此之前,部分老师没有能够有效使用教育惩戒权。
虚拟论敌,让论证严谨字眼,问问题
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允许适度体罚的信号
问题:教育惩戒与体罚是否一样?你是支持他的观点,还是部分支持?
1. 教育惩戒与体罚的目的不同:教育惩戒不是单纯的惩罚,并非以造成学生身体或心理的痛苦为目的。教育惩戒是通过适当的惩罚性措施,帮助学生戒除不良的行为和习惯,让学生更好地记住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虚拟论敌,让论证严谨字眼,问问题
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允许适度体罚的信号
问题:教育惩戒与体罚是否一样?你是支持他的观点,还是部分支持?
1. 合法性角度不同:体罚是违法行为,实施体罚的教师会受到法律制裁。《规则》第十二条规定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不得采取的方式,第一项就是不得有“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行为。
虚拟论敌,让论证严谨字眼,问问题
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允许适度体罚的信号
问题:教育惩戒与体罚是否一样?你是支持他的观点,还是部分支持?
1. 合法性角度不同:教育惩戒不得抵触上位法,主要是不得侵犯学生的基本权利,不得违反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规定。
虚拟论敌,让论证严谨字眼,问问题
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允许适度体罚的信号
问题:教育惩戒与体罚是否一样?你是支持他的观点,还是部分支持?
1. 合法性角度不同:教育惩戒不得抵触上位法,主要是不得侵犯学生的基本权利,不得违反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规定。
虚拟论敌,让论证严谨字眼,问问题
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允许适度体罚的信号
问题:教育惩戒与体罚是否一样?你是支持他的观点,还是部分支持?
从教育部的角度来说,规定教育惩戒权时已经明确了实施教育惩戒权的红线,逾越红线,教师也会受到一定的处罚。所以,教育部保障的是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如果是体罚,或者变相体罚,都是违法行为,教育部不会允许违法行为,教师一定会受到处罚。
虚拟论敌,让论证严谨字眼,问问题
更有家长怀疑教师有了惩戒权会不按规定的惩戒尺度处罚学生
问题:你是否同意这个家长的观点?
首先,这个家长的担心情有可原。因为个别老师体罚学生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伤害。所以,家长会对老师实施教育惩戒权有怀疑。其次,这也可以警戒老师合理合规使用惩戒权,因为,拥有雪亮眼睛的家长在监督老师的使用,法律也在约束老师的行为。
如何写结构字眼,问问题
实施教育惩戒权
1. 教育惩戒权是教师为了规范学生不良习惯的准则。(利)
2. 教育惩戒权还是教师有胆量和放开手去管理学生的重要条件。(利)
3. 对于实施教育惩戒权,有人认为是允许适度体罚的信号,更有家长怀疑,教师有了惩戒会不按规定的惩戒尺度处罚学生。(辩证)有虚拟论敌,有亮点的一段
4. 为了更好实施教育惩戒权,我勇敢发出以下倡议
03
范文评析
全网范文
班级范文
全网范文问问题
关于“把教育惩戒权还给教师”倡议书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 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教育惩戒权实有必要,也本应如此。中国古代教育中,惩戒权从来不是问题。《尚书》就记载了“朴作教刑”的教育理念,“朴”就是鞭打的意思。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记载,老师有一条戒尺,也有罚跪的规则。虽不常用,但教育是有惩戒的,老师是有惩戒权的。教师管教学生本是天经地义之事,“严师出高徒”这句名言国人都不陌生,一直以来,国人也大体认同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
亲爱的同学们:
全网范文问问题
然而时移世易,教育惩戒一度缺失。就连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也只规定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近年来学生群体与教师群体之间屡屡爆发矛盾,各种“校闹”事件常见诸报端。前不久,因为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山东五莲县杨守梅老师的遭遇就令人触目惊心,虽然教体局后来撤销了对杨老师追加处理的决定,但对所有老师来讲,这也仅仅是一个差可告慰的消息。
全网范文问问题
从目前国内的教育现状看,赋予教育者适当的惩戒权,实有必要。缺乏惩戒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适当惩戒是教育者的义务。儿童心理学开创者皮亚杰认为,适当的惩戒可以让学生树立规范意识。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赏识教育,也离不开适当的批评和惩戒。教育要靠两条腿走路,既教给孩子们知识,也教给他们规则。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做错了事,说服、劝导无效,就要加以惩戒,这是所有社会的基本规则。学校教育没了惩戒,孩子就会对人、对事缺乏敬畏感,这是不健全的教育。没有惩戒权的教育是瘸腿的教育,只会培养出畸形的孩子。
全网范文问问题
从我们学生个体成长看,教育惩戒不仅是教育者的需要,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为了培养优秀的人才,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惩戒权也得到广泛应用。新加坡小学教室后面的墙上,通常也会悬着一把戒尺来适当惩罚表现不好的学生。英国议院通过了一条法规:“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英国伊顿公学甚至拥有关学生禁闭的权利。从国外在教育上赋予教师惩戒权的成功实践来看,赋予教师适当的惩戒权是很有必要的。
全网范文问问题
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令人欣喜的是,已经有地方政府和学校对惩戒权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前不久,江苏常州一所小学决定,把“戒尺”还给老师,出台制度惩戒“熊孩子”。
从意见到立法,从立法到实施,路还很漫长,但意见的出台毕竟是社会的进步,我们期待教育的良性回归。同时,我呼吁让我们多一些理解,多一点信任,打造我们更美好的校园!
高二学生:XXX
2021年9月4日
04
虚拟论敌
从文中找
无中生有(站在对立面思考)
练习1:酒香不怕巷子深
请站在虚拟论敌的角度,质疑此观点,让自己的论证更严谨、有深度,先驳后立。
也许有人会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如果不主动的表现自己,等着别人来发现我们,可能很难成功。所以,我认为酒香也怕巷子深。
确实如此,酒香,是自己富有才华,巷子深有可能埋没才华。所以,他人推荐或者宣传可以让自己的才华更好地被发现。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酒变“香”,练就自己的本领或能力,才去考虑怎么成功的问题。
练习:无中生有虚拟论敌,站在对立面去思考
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面对“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的问题,很多小学生的回答——“网红”,让家长瞠目结舌。如何面对孩子们的这一“理想”,有些家长很踌躇,但也有一些家长已为孩子报了“网红”学习班。从公众角度来说,“网红”就是那些通过网络走红的人,既包括能将自身的专长发挥到极致的草根达人,也有凭借出格行为 装萌邀宠而走红的各种人。“网红”中不乏 励志型人物,比如“布鞋院士”“最美教师”等,然而,也有一些“网红”炫富、炫身材、爆粗口,其表现着实令人失望。
对于这类现象,你怎么看 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尔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主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练习:无中生有虚拟论敌,站在对立面去思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五一期间,几个即将大学毕业的同乡在微信群里闲聊。这些话语引人关注:
1. 我喜欢上海,它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大都市气息。
2. 家乡很舒适,熟人朋友多,我想回来创业,还能陪伴家人。
3. 我哥在国外,好几年都没有回家了,父母一直念叨。
4. 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我有点跟不上。
5. 我想接爸妈和孩子到城里生活,可爸妈不愿意离开家乡。
6. 我父母希望我留在北京,认为回家没出路。
身处大发展的时代的你,读了上面的聊天记录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请以其中的两三条话语为基础确定立意,表达你的人生愿景。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