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短文两篇 》第2课时《爱莲说》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短文两篇 》第2课时《爱莲说》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4 10:59:5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短文两篇》教学方案
第2课时《爱莲说》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短文,了解说这种文体知识。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句。
3.理解全篇内容,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句。
【教学难点】
理解全篇内容,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陋室铭》,感受到刘禹锡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设计意图:旧知导入,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
二、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周敦颐,字茂叔,北宋(朝代)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本文选自《周敦颐集》。
2说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周敦颐的基本信息,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了解说这一文体。
3.诗文朗读
欣赏情境课文诵读版,注意读音和断句。
(1)检测一:正音
①可爱者甚蕃(fán)
②出淤泥而不染 (yū)
③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⑤噫(yī)
⑥陶后鲜有闻(xiǎn)
(2)检测二:断句
先展示断句,再根据情境课文进行跟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设计意图:进行常规字词教学及古诗文朗读教学,培养文言语感,扫清学习障碍。
三、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过渡:《爱莲说》文字较为浅显,韵感很强,读来朗朗上口。
1.探究任务
你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这篇文章变成白话文吗?
2.探究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2)查看注释或工具书,在圈画的字词旁写上其意思。
(3)结合课下注释和前后文,逐句梳理文意。
3.成果展示
预设: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艳丽;(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啊。
预设: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提示:讲解后老师可让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尝试读出情感。
4.活动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的重点字词的翻译,也大体掌握了全文的翻译,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疏通文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合作探究一
1.探究任务
作者笔下的莲有什么特点,象征君子什么样的品格?完成下列表格。
描写莲的语句 莲的特点 君子的品格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过程安排
(1)自主思考:圈画关键语句,批注莲的特点,思考象征意。
(2)小组讨论,发表自己见解,统一小组观点,完成表格。
(3)选派一位代表在班级中说出你们观点,在班级内分享交流。
3.成果展示
描写莲的语句 莲的特点 君子的品格
出淤泥而不染 不会被污浊的环境污染 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
濯清涟而不妖 不因环境的美好而放纵 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 花柄通达笔直 刚正不阿,豁达大度
不蔓不枝 不旁逸斜出 独立,行为正直
香远益清 给周围以有益的影响 美德广布,有感召力
亭亭净植 洁净且笔直有力 洁净挺拔,卓尔不群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凛然不可侵犯 独立高贵,令人敬仰
教师点拨: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君子的高贵品质,从而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永远保持正直清白的生活态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加深对文章重点、难点的理解,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莲植物形态和象征意。
合作探究二
1.探究任务
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莲的丰富内涵及自己的情感的呢?
2.过程安排
(1)自主思考:根据文本内容,思考本文写作手法。
(2)小组讨论,发表自己见解,统一小组观点。
(3)选派一位代表在班级中说出你们观点,在班级内分享交流。
3.成果展示
(1)菊、莲、牡丹这三种花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作者好像是在写花,而实际上弦外有音,是在托物言志,即赋予“莲”以某种人格化特征,以寄寓自己的志向、思想、情感。如用莲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情感。
作者由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这样写是为了凸显自己对胸怀坦荡、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爱等美好品格的崇尚。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这里作者用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来衬托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爱莲的心意——在浊世要保持清白的情怀。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里运用衬托的手法,旨在突出莲的品格,抒发感慨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
由此可见,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有烘云托月的作用。  
3.活动小结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客观物品的描写和叙述,间接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情趣、意愿等。
“衬托”是用某一种事物来衬托另一种事物,以突出形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为了使所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就用另外的形象来映衬它,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
设计意图: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中心,体会作者高尚的品质,学习托物言志、衬托、象征的写作手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爱莲说》,反复朗读了课文,疏通了文意,明确了本文的中心主旨,体会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五、拓展延伸
1.一词多义

陶后鲜有闻(少)
芳草鲜美(鲜艳)
  2.古今异义
①亭亭净植(古义:竖立;今义:种植)
②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合适)
3.词类活用
①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
②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旁生枝茎。
4.重点虚词

①水陆草木之花:结构组词,的。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课文重点字词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1)本课的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何异同?
预设:两文都是骈散结合。《陋室铭》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2)本课的两篇文章都是有关人的品格的。谈谈学完两篇文章后的感悟或启示。
预设:①学习这些美好的品质,在淡泊宁静、洁身自好。
②要注意辩证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不要将“洁身自好”变成“孤芳自赏”。
2.课后作业
(1)基础作业:背诵并默写《爱莲说》。
(2)提升作业:完成课后习题三,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文字。
设计意图:借助多样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牡丹——富贵者——反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