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九中2021—2022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新石器时代,人类不约而同地创造了巨大成就,如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巴比伦遗址;尼罗河流域的象形文字、法老宫殿遗址;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哈拉帕遗址等。从中看出,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是( )
A.文字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B.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C.私有制的产生和王宫建筑出现 D.阶级的出现和农业的产生
2.某古代文明具有如下表现:象形文字,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开始使用莎草纸,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该文明是( )
A.古埃及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两河流域文明
3.有学者认为,雅典的民主制是脸朝后被拖进来的,不是雅典公民有意为之。不论是梭伦,还是克利斯提尼,其立法初衷都是为解决现实问题,在传统基础上创新。雅典民主制登上政治舞台,完全是时事逼迫的“应景之作”。该学者认为雅典人具有( )
A.务实精神 B.公正精神 C.集体荣誉感 D.平等互利观念
4.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并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的是( )
A.赫梯 B.埃及新王国 C.亚述 D.波斯
5.古典时代,欧亚大陆上各个帝国的活动区域基本局限于其各自所在的大河流域。然而到公元1世纪时,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形成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此文明地带( )
A.得益于帝国的官方支持 B.将铁器由西方传入东方
C.加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D.促进了四大发明的西传
6.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是古代的重要帝国。三者均( )
A.有区域扩张的特征 B.以商品经济为主
C.因人民起义而灭亡 D.实行封建君主制
7.“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形成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使封建社会发展到‘顶点’”。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是( )
①生产力提高 ②商品经济的发达 ③封建领主的参与 ④庄园的衰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8.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城市原有的行会组织成为一部分工匠要千方百计突破的发展障碍。这样他们可以
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帮工和学徒的数量,并把破产的同行雇为己用。材料说明( )
A.分散的手工场出现 B.集中的手工场形成
C.雇佣劳动关系出现 D.机器大生产的出现
9.“这个独特的民族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它传播某种数字并使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这是“独特民族”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古代罗马 D.古代阿拉伯
10.某校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在激烈讨论,内容涉及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
A.上古亚非文明 B.古代美洲文明 C.欧洲封建国家 D.亚洲封建国家
11.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B.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C.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12.在南非的津巴布韦,发现大量的中国宋代、明代的瓷器,可能是阿拉伯人或者印度商人转销的。这说明 ( )
A.中非交往的历史悠久 B.中国商人曾经到过南非
C.津巴布韦商品经济发达 D.中非实现了人员的直接交流
13.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创立了灿烂的文明,位于今天南美洲的是( )
A.印加文明 B.阿兹特克文明 C.玛雅文明 D.爱斯基摩文明
14.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探险的激励 B.欧洲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C.天文地理知识与航海造船术的进步 D.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15.每年10月12日,就会有印第安人来到塑像前表示抗议,指责他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美洲的许多国家还把他发现美洲大陆的这一天定为“种族日”。他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6.菲律宾马克坦岛上立有一个双面碑,两面用不同的口吻叙述了同一件事:公元1521年4月27日,西拉普拉普在此击溃西班牙侵略者,击毙其统帅麦哲伦。另一面写着:公元1521年4月27日,斐迪南、麦哲伦与马克坦岛酋长西拉普拉普所部激战,重伤身亡于此。下列关于发哲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既是探险家又是殖民者 B.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C.率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D.最先进行了罪恶的黑奴贸易
17.在开辟北太平洋到北冰洋航线方面,贡献较大的是( )
A.俄罗斯人 B.英国人 C.荷兰人 D.法国人
18.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讲“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 )
A.西欧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B.葡萄牙商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
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来了玉米 D.西班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
19.有学者统计,中国1685年人口约为1亿,1767年约为2亿,1790年约为3亿,此间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来自新的作物从新大陆直接或间接传入中国。“新作物”最有可能是( )
A.玉米和马铃薯 B.小麦和水稻 C.马铃薯和小麦 D.水稻和玉米
20.16世纪,“中国的茶叶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上述现象反映了( )
A.奴隶贸易 B.宗教扩张 C.商业革命 D.价格革命
21.到16世纪末,欧洲人对世界陆地面积的了解,比14世纪时增加了5倍,这使得欧洲与外界经济联系的范围空前扩大,并使原本相对孤立的欧洲大陆发展起了跨洋贸易。当时欧洲跨洋贸易的两个主要方向是( )
A.澳洲与非洲 B.亚洲与美洲 C.亚洲与非洲 D.澳洲与美洲
22.高举着人文主义的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有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
A.人开始从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把人性从教会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
C.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D.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
23.莎士比亚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其作品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这说明莎士比亚戏剧( )
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需求 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
C.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D.折射出英国富强稳定的社会现实
24.有学者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
A.君主制和议会制 B.君主制和共和制
C.立宪制和共和制 D.立宪制和议会制
25.易中天在《费城风云》中对美国1787宪法中这样说道:总体精神,就是防官如防贼,防权如防火,防权力的滥用如防洪。因此,宁可方案复杂一点,事情麻烦一点,办事效率低一点,也不让大权在握的人狼狈为奸,沆瀣一气,为非作歹。以下哪种关系没有体现这一精神( )
A.国会内部 B.南北方之间
C.行政与立法之间 D.立法和司法之间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20分)让我们走进中世纪的欧洲,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自由人(封臣)对另一个自由人(封君)服从和服役(主要是军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保护和维持的义务,而维持的主要办法就是对赐给他一块封土。”
——著名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
材料二 13 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
——部编教材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1)材料一是哪一地区封建社会的写照?结合所学知识,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什么时候在该地区普遍存在?封君封臣制有哪些特点?(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结合所学知识,主持庄园法庭的是什么人?谈谈你对庄园法庭的认识。(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欧城市兴起的时间和当时意大利的著名工商业城市。依据材料三,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地位,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线。(2分)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阿拉伯文化是东西文化的综合和创新。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希腊诸地的文化,都在阿拉伯帝国时代得到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在保留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带上了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上自哈里发,下至平民,所有的人仿佛忽然间变成学生或文学的奖励者。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给发奋的学生们,并且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其卷快之伟大与内容之丰富,不亚于现代的百科全书,而其对于现代科学的贡献,远非一般人的想象所及。
——[英]尼科尔森《阿拉伯文学史》
(1)依据上述材料,结合课文内容,谈谈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特点及其繁荣的原因。(6分)
材料三 种姓制度……以神的名义把人按照严格的等级加以区分:婆罗门——祭祀和学者,离神最近;刹帝利——王公与武士,俗世掌权者;吠舍——农商手艺人,辛勤劳动者;首陀罗——佣人与苦工,供人驱使者;达利特——孤立无种姓,不可接触者。
一一纪录片《金砖五国》解说词
(2)种姓制度是了解古代印度社会秩序的一把钥匙,依据材料三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4分)
材料四 大化二年(646年)元旦,发布改新诏书;诏书由四条组成: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和人民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国家给贵族以“食封”和“禄”。划分京师及地方行政区划,选任各级行政官员。整顿军事、交通制度。编制户籍、计账,行班田收授之法、统定租额。废除旧赋役,统定庸调额。
——武安隆《浅论大化改新》
(3)阅读材料四,从改革内容的角度,简述日本大化改新是如何学习中国唐朝的。(4分)
28.(16分)1787年宪法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81年经13州批准的《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生效,它规定:“各州均保留其主权、自由与独立”……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创造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模式,明确提出了新的中夹政府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行使的权力,这被认为是“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
——摘编自张定河《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历史演变》
材料二 2019年2月26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一项决议,废止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南部边境“国家紧急状态”行政令。这意味着,特朗普试图借“紧急状态令”绕过国会正常拨款程序、筹集美国与墨西哥边境隔离墙建造经费的打算再次受阻。但随后,特朗普动用行政否决权,否决了国会的决议。
——新华网《美国会众议院阻拦特朗普“紧急状态令”生效》
材料三 可以表明这种人权的特殊资产阶级性质的是美国宪法,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阶级特权被置于法律保护之外,种族特权被神圣化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建国之初国家结构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美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2)材料二突出了美国宪法的什么原则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总统的“行政权”是如何受到限制的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
期中试题 参考答案
1——25:BAADC ADCDD DAADC AADAC BBAAB
26.(1)西欧;11世纪;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2)处以罚金;领主(或他的管家);认识: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既维护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认识写出两点即可)
(3)10世纪;米兰(或威尼斯等);经济中心;意义:瓦解了封建制度,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
(4)封建制度建立、发展和瓦解。
27.(1)特点: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征,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与创新。原因:统治者提倡和重视;阿拉伯人热爱学习、热爱文学;吸取其他文明的成果并加以创造;兼容并蓄、开放性。
(2)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一套严格的阶层划分和细致的职业分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在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废除世袭的氏姓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并仿唐制设立中央地方行政机构和官制;在经济上仿隋唐均田制,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把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28.(1)变化:由邦联制到联邦制。影响:较好的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2)原则:分权与制衡。限制: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只掌握行政权,受国会、最高法院的制约。
(3)局限性: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