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爱莲说[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5-12-08 09: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请 你 欣 赏爱 莲 说宋· 周敦颐浙江省东阳市横店一中 周宇翔1、理解文章将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以及“衬托”“托物言志”的手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诵读能力。 3、学习作者淡泊名利、追求高洁德行的志向。 ?教学目标好诗配好画:你能给下面的画配上一句好诗吗?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李白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留得残荷听雨声
——李商隐作者和文体 “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叙来论述道理。
如:《爱莲说》
—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哲学家,字茂叔。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黄庭坚称其为“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朗读欣赏、感知课文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蕃fán淤yū颐yí濯zhuó涟lián亵xiè鲜xiǎn逸yì噫yì字音落实文言词语掌握[可爱者甚蕃]: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多之:取消句子独立性而:却濯:洗涤妖:美艳而不庄重名词作动词。蔓:生藤蔓。枝:生枝节第一段译文
水上、地上的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澈的水波的洗涤却不显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既不牵牵连连,又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远越清新芬芳;笔直洁净地站立在水中,人们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它啊。[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言词语掌握益:更加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亵:亲近而态度不庄重、轻佻谓:认为鲜:少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宜:应该第二段译文 我认为,菊花是百花中的隐士,牡丹花是百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百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花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小组合作探究1.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描写了莲的形象?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你认为莲花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2.在文中作者对菊花、牡丹、莲的评价如何?文中为何要写菊花、牡丹?
3、作者借莲花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君子仪态庄重气节行为品质君子志洁行廉德声远播仪态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晋陶渊明独爱菊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予独爱……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菊花——隐逸者莲花——君子牡丹——富贵者1、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反问句。作者慨叹当时知音难寻,无人仰慕君子的德行。感叹句,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托物——言志(象征)莲虽在尘世,但不同流合污,
洁身自好,守身如玉不愿和统治者同
流合污而隐居菊贪图富贵,
追名逐利牡丹反衬正衬板书设计正衬:陶渊明爱菊(鲜)
——隐逸者
反衬:世人爱牡丹(众)
——富贵者
突出:予独爱莲(无)
——君子托物言志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守身如玉以花喻人 梅秋瑾冰姿不怕雪霜侵,
羞傍琼楼傍古岑。
标格原因独立好,
肯教富贵负初心。托物言志拓展训练: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
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污泥而不染,恰如
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爱 梅花,因为它 傲霜雪而不凋,
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 。作业:
1、背诵、默写全文: 课堂作文
试用以物喻人或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你所喜爱某一物 或模仿《草木篇》写多物,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