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四大发明当中除了造纸术是在两汉时期完成的以外,其余的三项都是在宋元时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中
国
古
代
史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印
版
刷
术
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辽、宋、西夏、金时期技术进一步发展。
《金刚经》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后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雕版印刷术
雕
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刷一种书籍;如果出错了,不易修改等等。
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的《大藏经》,耗时十二年、雕版十三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
一个工人当时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同学们手中的历史教材共约12.8万字,同学们算一算,要制作一个历史书雕版,要多长时间呢?
一个版200个字,刻工已经成功的刻制了199个字模,即将大功告成,刻工很兴奋,结果最后了个字一激动刻坏了,导致前功尽弃。
阅读材料,分析雕版印刷有哪些弊端呢?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由北宋匠人毕昇发明。
毕昇(?-1051)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活字印刷术
泥活字
阅读课文,概括活字印刷的几道工序?
胶泥
刻字
烧制
字模
排字
固版
印刷
拆版
变死字为活字
变死版为活版
既经济又省时
毕昇的创新在哪里,有什么优点?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发明
字
活
木
木活字是用梨木、枣木或者杨柳木雕成的,因为取材比较方便,成本不高,制造起来又比较简单迅速,所以成为我国活字印刷史上常用的一种活字。缺点是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西夏文木活字印本《吉祥遍至口合本续》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发展
a.此后又发明了木活字。
排
轮
转
b.元代,著名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转轮排字盘
(示意模型)
转轮排字架的主要构造,有轻质木料作成的圆桌面似的大轮盘和轮轴。轮盘直径约7尺,轮轴高约3尺。轮盘是贮存木活字的,可旋转自如。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发展
法
字
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板木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板木为字……
——(元)王祯《农书》
排
轮
转
法
字
c.元代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铜活字印《会通馆印正宋诸臣奏议》
以铜铸成的用于排版印刷的反文单字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发展
(印刷)肇自唐世,精于宋人,扩于元代 。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印
色
套
技
刷
元代双色套印《金刚经注》
清代年画《女十忙》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发展
术
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传播
波斯
波斯
朝鲜
日本
东南亚
阿
拉
伯
地
区
欧洲
13世纪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影响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活字印刷,欧洲就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状态,书面文献就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罗伯特
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梦溪笔谈》
司
南
a.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 为司南。
司南模型 汉
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
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chí ]指南。
——汉王充《论衡·是应》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发明
b.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发明
北宋时制造的四种磁性指南工具:悬丝法﹑水浮法﹑指甲旋定法﹑碗唇旋定法。
针
南
指
盘
罗
c.人们把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罗盘。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发明
罗盘针
南宋张仙人俑,是古代风水先生造型
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应用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舟师(掌舵者)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北宋《萍洲可谈》
水手之眼
阅读材料,指南针应用于哪一领域?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应用
阿拉伯商人把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又传到欧洲。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应用
传播
波斯
波斯
阿
拉
伯
地
区
欧洲
指南针应用在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 发展。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应用
意义
没有中国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世界近代文明的突飞猛进。
——盛静《浅谈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 文艺复兴的影响》
火药的发明
唐朝时人们已经发明了火药。
火药,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燃烧的药剂。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
硝石
硫磺
木炭
你知道火药的原料么?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发明
药
火
药
火
a.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火箭
火药首先运用于制造烟火
宋朝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突火枪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应用
b.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1259年,宋军和蒙古军作战时,用竹筒制成,竹筒里装有火药,还放一种用石头或金属做的子弹,点着火药后,气压很强将子弹射出。射程远达150步(约230米)。是世界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
应
的
用
代
元
铳
火
元朝还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火铳,比以前的突火枪威力更大。
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是火铳,小口径火铳是枪的前身,大口径火铳是火炮的前身。早期大口径火铳用铜制造,所以,它又称铜火铳。
(元代)铳身上阴刻有“至顺三年二月十四日,绥边讨寇军,第三百号马山”。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应用
火铳
药
火
应
的
用
明代还发明了多种“多发火箭”,如同时发射10支箭的“火弩流星箭”;发射32支箭的“一窝蜂”;最多可发射100支箭的“百虎齐奔箭”等。
长108厘米。在箭支前端缚火药筒,利用火药向后喷发产生的反作用力把箭发射出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
火箭模型 明(公元1368-1644年)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应用
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传播
阿
拉
伯
地
区
欧洲
13世纪
14世纪
欧洲火药作坊
火药武器作战(传入阿拉伯)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加速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意义
在14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
——恩格斯
如果没有火药,世界也许会少受点痛苦,但另一方面,中世纪欧洲……,而我们的社会可能还处在封建统治之下。
——德克·海德
①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陆路交通发达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陆路交通发达
宋朝驿站比较发达,元朝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②驿站制度
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元建立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有什么作用?
驿站的普遍设置,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站
驿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陆路交通发达
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
急递铺令牌
类似于今天的特快专递
想一想,急递铺的方式,类似于今天邮政中的什么措施?
驿站与当今的邮政系统、高速公路的服务区、货物中转站、物流中心等等,是否有异曲同工之美?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陆路交通
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a.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b.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海路交通
影响
宋
影响
元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元
日本
高丽
东南亚
印度
阿拉伯
非洲东海岸
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苍官影里三洲路,
涨海声中万国商。
——北宋李邴《咏宋代
泉州海外交通贸易》
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原因
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可载二千斛粟,其制皆以全木巨枋挽叠而成。上平如衡下侧如刃,贵其可以破浪而行也。
——宋《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宋元时期… 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是夜,洋中不可住,惟视星斗前迈。
——宋《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造船技术高超
统治者重视
航海技术提高
①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意义
中国
西方
走出去
引进来
发达的中外交通,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发展。
双向交流
共同发展
②中国的创造发明输往西方,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立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③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可
马
罗
波
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17年。马可·波罗回国后讲述他在中国的经历,形成《马可·波罗行纪》。书中记载了大都、西安等许多城市的情况,描述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反映了中国的富庶和先进。《马可·波罗行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意义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近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2020年, “一带一路”发展蓝图起笔有力,中国将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一带一路”的发展暖流从太平洋涌向世界,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意义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意义
全球疫情蔓延下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模式
大国担当,携手抗疫,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活字印刷术
1.科技
(1)陆路交通发达
2.发达的中外交通
(2)海路交通发达
①背景
②发明
③发展
④传播
⑤影响
(2)指南针
①发明
②应用
③传播
④意义
(3)火药
①发明
②应用
③传播
④意义
(3)意义
①原因
②表现
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三大发明外传示意图
朝
鲜
日本
东南亚
欧洲
阿拉伯地区
领先的宋元科技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科学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英国哲学家培根《新工具论》
影响
昔
影响
日
影响
中
影响
国
影响
今
影响
日
影响
中
影响
国
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对“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的青年最爱的中国生活方式进行了调查。在国外青年“最想把中国的什么带回国”的采访中,评选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
高铁:让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
移动支付:轻轻一扫,交易完成
共享单车:第三大城市出行方式
网购:动动手指买遍全世界
传文明薪火
树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