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第一册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单选题
川航3U8633:“我现在有点故障,我申请下高度,我要返航,我现在风挡裂了……”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30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驾驶舱风挡碎裂的瞬间,机长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①风大②失重③低温④缺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紧急返航途中,遇到风雨天气,这是由于此时所处大气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9月1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珠海一号”卫星组。该卫星运运轨道高度距地面500千米,将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行业提供服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火箭升空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递减→递增→递减 B.递增→递减→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依次穿越了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火箭穿越的大气层密度持续升高
C.卫星信号的回传会受到磁暴的影响,不稳定 D.卫星始终运行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中
读“地球大气中臭氧浓度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5.臭氧主要分布于(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外层大气
6.近几十年来,局部地区的臭氧浓度逐年下降,该现象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大气反射作用增强 B.地面辐射减弱
C.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D.大气逆辐射增强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出现了全球变暖趋势和臭氧层空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全球变暖趋势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减弱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 D.全球沙尘暴多发
8.出现臭氧层空洞的原因与人类活动有关,下列关于大气中臭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能吸收红外线,使生命免受伤害 B.臭氧的浓度随高度上升而增加
C.人类大量使用含氟的制冷剂导致臭氧浓度降低 D.青藏高原的臭氧浓度下降会减少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天问一号计划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天问一号由一部轨道飞行器和一辆火星车构成。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要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完成下列小题。
9.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落在火星上。此时,天问一号属于哪一类天体( )
A.小行星 B.行星 C.卫星 D.以上都不是
10.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过程中依次穿过地球大气层的( )
A.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
C.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D.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2013年6月13日,中国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在据地面约370公里的轨道成功对接后高速运行,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 )
A.水星、金星 B.金星、火星 C.金星、木星 D.火星、木星
12.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 )
A.出现在太阳内部 B.温度较低
C.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讯 D.以18年为一个活动周期
13.“天神组合体”所处空间的大部分大气以离子态气体存在,该空间( )
A.是最佳航空飞行层 B.是极光多发区
C.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 D.天气变化显著
飞机颠簸指飞机在飞行中遇到乱流而突然出现的忽上忽下、左右摇晃及机身振颤现象。飞行颠簸层高度一般不超过海拔1000米,强颠簸层高度只有几百米,颠簸层水平范围多数在100km以内。图为2006年我国某航空公司西南高原航线飞行颠簸次数年内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由青藏高原飞往云贵高原的飞机发生颠簸的概率会(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15.若飞行员正在低空飞行时屏幕上显示前方有强颠簸区,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速前行 B.调头返回 C.迅速爬升 D.向下俯冲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右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千米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6.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递减→递增→递减
B.递减→递减→递增→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17.探空气球在某一高度时,其与基站的通讯设备发生异常现象,该层可能是( )
A.臭氧层 B.电离层 C.对流层 D.热层
电影《中国机长》讲述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感人事迹。飞机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经验和技术成功迫降,拯救了全机人员的生命。下图为“地球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利于飞机平稳飞行的是(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19.影片中航班返航过程中遇雷暴云时剧烈颠簸,这是由于此时所处大气层( )
A.太阳辐射过强 B.空气电离度高
C.气流水平运动显著 D.垂直对流运动强烈
飞机颠簸指飞机在飞行中遇到乱流而突然出现的忽上忽下、左右摇晃及机身振颤现象。飞行颠簸层高度一般不超过海拔1000米,强颠簸层高度只有几百米,颠簸层水平范围多数在100km以内。图为2006年我国某航空公司西南高原航线飞行颠簸次数年内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1—4月我国西南高原航线飞行颠簸次数明显偏多的原因主要是( )
A.风向变化频繁 B.降水日数较多 C.太阳辐射较强 D.冰雪反射较强
21.由青藏高原飞往云贵高原的飞机发生颠簸的概率会(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22.若飞行员正在低空飞行时屏幕上显示前方有强颠簸区,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速前行 B.调头返回 C.迅速爬升 D.向下俯冲
23.低层大气中除了干洁空气,还含有水汽和杂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多②水的相变不能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③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④水汽和杂质含量会因时空差异而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剧增,机动车尾气已成为重庆城区大气的重要污染物。为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年5月起,重庆市实施机动车新排放标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量。下图中的箭头表示近地面大气辐射的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机动车尾气排放到大气中,会改变大气的( )
A.组成成分 B.运动速度 C.垂直分层 D.地转偏向力
25.实行新标准以后,汽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减少,M方向的辐射将( )
A.增强 B.减弱 C.不变 D.消失
下图为大气中臭氧浓度垂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关于图中大气层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I层多云雨天气 B.Ⅱ层大气对流运动强
C.I层存在若干电离层 D.Ⅱ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7.大气中臭氧含量大幅度减少,可能造成( )
①皮肤病发病率增加 ②降水大幅度增加
③高层大气升温 ④农林牧业减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民航客机在飞行过程中,机身后面往往会留下一个长“尾巴”(即飞机尾迹,又叫飞行云),有时这个“尾巴”又细又长且在天空长时间停留,有时又会很短且很快消失。民航航线的位置和高度一般是固定的。下图示意民航客机飞行时留下的“尾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民航客机水平飞行时,其所在大气层的特点是( )
A.氧气含量高,空气对流作用强 B.空气强烈上升,节省飞行燃料
C.大气稳定,利于飞机安全飞行 D.臭氧含量高,利于燃料充分燃烧
29.民航客机在高空飞行时留下的飞机尾迹是( )
A.飞机尾气中的水汽在高空遇冷凝结而成的
B.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把天空的云划成了条痕状
C.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气体
D.飞机在飞行时为了美观有意排出的烟雾
30.影响民航客机尾迹在天空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大气的( )
A.温度、透明度和运动状态 B.温度、湿度和透明度
C.湿度、透明度和运动状态 D.温度、湿度和运动状态
无动力翼装飞行是指运动员穿戴着拥有双翼的飞行服装和降落伞设备,运动员从飞机、热气球、悬崖绝壁、高楼大厦等高处一跃而下,用肢体动作来掌控滑翔方向,用身体进行无动力空中飞行的运动,在到达安全极限的高度,运动员将打开降落伞平稳着落。无动力翼装飞行进入理想飞行状态后,飞行时速通常可达到200公里/小时左右,翼装飞行的滑降比约3:1,即在每下降一米的同时前进约三米。阅读材料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题。
31.当运动员在中纬度30千米高空下降时,下降到对流层,滑行的水平距离约( )
A.18千米 B.33千米
C.48千米 D.57千米
32.运动员在下滑过程中,感觉到水平滑行距离比理论值偏大,可能进入了( )
A.高层大气 B.平流层
C.电离层 D.对流层
33.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在和A、B层比C层最需要准备的是( )
A.防辐射衣 B.御寒服
C.氧气瓶 D.雨衣
二、综合题
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图”。
(1)某地近地面温度为30℃,对流层厚度为12km,此地对流层顶的气温约为____℃.
(2)大气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层(填名称),该层大气天气多变的原因是____
(3)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____,主要原因是____。
(4)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对流层下部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加的现象叫做逆温。对流层大气出现逆温时,试分析其对近地面空气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
35.下图为气温垂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能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说出其判断依据。
(2)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________层(填字母),简述其原因。
(3)B层大气温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其原因。
36.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层气温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臭氧层位于图中大气的_________层,为什么该层被誉为“地球的天然屏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对流显著的大气层是________(填文字),主要原因是该层大气________________。人类目前利用B层最主要的方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增多时,________(填字母)层中的电离层会被扰乱,影响___________通信。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1.
由材料可知,驾驶舱风挡碎裂时,飞机飞行在9800米高空,该处大气稀薄,氧气不足,风大,气温较低;驾驶舱风挡碎裂时,飞机没有处于自由落体状态,不存在失重问题,①③④正确,故选C。
2.
紧急返航途中,遇到风雨天气,是由于此时飞机处于大气层中的对流层,因为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A正确。平流层、电离层、高层大气不会出现风雨天气,BCD错误。故选A。
对流层: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对流运动。气流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云雾雨雪都发生在对流层。
平流层: 平流层上热下冷,不易对流,以平流为主,适合航空飞行。
高层大气:高层大气的空气密度很小,在2000-3000千米的高空,空气经常散逸到宇宙空间,被认为是大气的上界。存在若干电离层,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影响。
3.D
4.D
3.
火箭升空过程中依次穿越了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下降;平流层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上升;高层大气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先下降后上升。所以火箭升空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D正确,ABC错误。
4.
卫星绕地运动,始终运行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中,故D项正确;火箭依次穿越了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故A项错误;火箭穿越的大气层密度整体上降低,故B项错误;磁暴影响地球磁场,影响卫星运动的轨迹。故C项错误。
学生需要掌握大气垂直分层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各层大气的性质。
5.B
6.C
5.臭氧主要分布在高于对流层顶部50-55千米处的平流层,B正确。
6.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于收到强烈紫外线辐射的影响,臭氧浓度下降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会对地面生命的生存造成影响。C正确。
7.B
8.C
7.
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煤、石油等),释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使地球出现了全球变暖趋势,B正确;太阳辐射减弱、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不属于人为原因,故AC与题意不符;沙尘暴会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温室效应,减弱了全球气候变暖,故D错。所以本题排除ACD,选B。
8.
人类大量使用含氟的制冷剂是导致臭氧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C正确;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使生命免受伤害,A错;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顶部,臭氧浓度随高度上升先增后减,B错;青藏高原臭氧浓度较低,其浓度下降,会加大对人体健康的损害,D错。故本题ABD错,选C。
如何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1)改善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
(3)节约能源,倡导低碳消费。
(4)植树造林,增加碳汇。
9.D
10.D
9.
天问一号在太空中运行时属于人造卫星,但是落地之后和火星同属于一个天体,所以此时它已经不是天体了,只是火星上的一个物质,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10.
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的过程中依次穿过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因为地球大气层的垂直分层为,自下而上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大气的对流层(气温垂直方向上上冷下热,对流活动旺盛,加上几乎所有的水汽和大部分的杂质都在这一层,所以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气温垂直分布上上热下冷,所以气流运动非常平稳,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和高层大气(大气密度很小,受宇宙射线影响很大,部分大气处于电离状态,能够反射无线电波)。故选D。
大气的对流层(气温垂直方向上上冷下热,对流活动旺盛,加上几乎所有的水汽和大部分的杂质都在这一层,所以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气温垂直分布上上热下冷,所以气流运动非常平稳,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和高层大气(大气密度很小,受宇宙射线影响很大,部分大气处于电离状态,能够反射无线电波)
11.A
12.B
13.B
11.
凌日是指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只有水星、金星的绕日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以内,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
照片中的其他黑点是太阳黑子,其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显得暗一些。一般认为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当其爆发时,会影响地球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中断;太阳活动是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大规模运动,而不是太阳内部。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
大部分大气以离子态气体存在的应是高层大气。航空飞行的最佳层是平流层,A错误;极光是由于太阳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高层大气相互碰撞而产生的现象,B正确;高层大气气温随海拔增加先降低,然后再升高,C错误;天气变化显著的是对流层,D错误。故选B。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
②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
④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
14.A
15.C
14.
青藏高原纬度和海拔较高,对流较弱,飞机颠簸概率较小;云贵高原纬度和海拔较低,且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对流较强且逐渐增强,飞机颠簸概率较大。因此,由青藏高原飞往云贵高原的飞机发生颠簸的概率会逐渐增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
飞机平稳飞行在平流层,飞行员在低空飞行发现或发生颠簸时,说明该区域对流层厚度大,应向上迅速爬升进入平流层,C正确;加速前行可能会造成危险,A错误;掉头返回会影响旅客行程,通常不会采取这样的方式,B错误;俯冲向下,低空对流或湍流更强烈,更易发生飞机颠簸,D错误。故选C。
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从地球表面开始向高空伸展,直至对流层顶,即平流层的起点为止。平均厚度约为12公里,它的厚度不一,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16.D
17.B
16.
从地面到100千米上空,自下而上经过的大气层为对流层(0-12千米)、平流层(12-50千米)、高空大气层底部及热层(50千米以上)。对流层中随着高度的增强,受到地面辐射的影响减小气温降低;平流层中,上部为臭氧层,温度较高,随着高度增加,气温升高;高层大气底部,温度急剧降低,到达热层时气温又逐渐升高,所以记录的气温变化规律为递减、递增、递减、递增,故选D。
17.
大气层电离层中含有大量离子和自由电子,可以干扰电磁波无线通讯,因而探空气球与基站的通讯发生异常可能出现在电离层,故选B。
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地球大气三个圈层的气温变化的熟悉,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变化一般都熟悉,主要是高层大气的气温变化比较陌生,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高层大气并不是高度越高气温越高,而是存在一个高空对流层,先降后升。
18.B
19.D
18.
考查大气的分层与特点,飞机平稳飞行过程中所处的大气层是平流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飞行,是图中②层,B对。①层是对流层,多云雨天气,不利于飞行,A错。③为中间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减低,空气的垂直运动显著,不利于飞机飞行,④层是高层大气,空气稀薄,C、D错。故选B。
19.
雷暴云导致飞机剧烈颠簸,且雷暴云天气发生在对流层,表明此时大气层空气垂直运动显著,D正确,C错误(平流层空气才以水平运动为主);出现雷暴云天气,太阳辐射弱,A错;飞机在对流层,高层大气的空气电离程度才高,B错。故选D。
对流层主要有以下个特征: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面的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对流运动的强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而不同);
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对流层受地表的影响最大,而地表面有海陆分域、地形起伏等差异,因此在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等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
④对流层在不同纬度的厚度有所差别:低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17-18km;中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10-12km;高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8-9km。
20.A
21.A
22.C
【详解】
6.飞机颠簸指飞机在飞行中遇到乱流而突然出现的忽上忽下、左右摇晃及机身振颤现象。1—4月正值我国西南地区的冬春季节,大风天气多,加上高原山区地形复杂,风向多变,易使飞机在飞行中出现颠簸现象偏多。故选A。
7.青藏高原纬度和海拔较高,对流较弱,飞机颠簸概率较小;云贵高原纬度和海拔较低,且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对流较强且逐渐增强,飞机颠簸概率较大。因此,由青藏高原飞往云贵高原的飞机发生颠簸的概率会逐渐增大。故选A。
8.若飞行中前方出现颠簸区,飞行员可通过迅速爬升几百米高度或暂时偏离航线几十千米来脱离颠簸区。在低空飞行发现或发生颠簸时,应向上迅速爬升脱离,切不可俯冲向下脱离(因为低空对流或湍流更强烈,更易发生飞机颠簸)。故选C。
23.D
【详解】
低空大气的组成主要包括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①错;水的相变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②错;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③正确;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因时因地而异,④正确。③④正确,故选D。
24.A
25.B
24.
机动车尾气排放到大气中,会增加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的含量,会改变大气的组成成分,A正确;大气的运动速度主要受气压梯度力的影响,B错误;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机动车尾气排放到大气中并不会改变大气的垂直分层,C错;地转偏向力与地球自转相关,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对其无影响,D错。故选A。
25.
从图中可以看出,M 方向的辐射由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汽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下降,大气逆辐射减弱,故选B。
本题组难度一般,调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判断即可。图中信息显示汽车尾气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PM2.5、颗粒物、一氧化碳等,会直接影响大气的组成成分。
26.A
27.C
26.
I层为对流层,气流以对流上升运动为主,天气变化频繁,多云雨天气,A正确。Ⅱ层为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B错误。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C错误。Ⅱ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D错误。故选A。
27.
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若大气气中臭氧含量大幅度减少,到达地表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可能造成皮肤 病发病率增加,①正确;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农林牧业减产,④正确;对地球 的降水和高层大气温度不会产生影响,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C。
本题考查垂直大气的分层及其特点。解题时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的信息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8.C
29.A
30.D
28.根据大气的垂直分层,大型客机飞行一般在平流层,海拔高,氧气含量低,空气平流作用强,A错误。平流层下冷上热,平流为主,节省飞行燃料,B错误,C正确。客机选择平流层飞行的主要原因透明度高,结构稳定,利于飞机安全飞行,不是为了利用臭氧层臭氧,臭氧层在平流层中上部,客机飞行高度一般达不到臭氧层高度,D错误。故选C。
29.飞机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水蒸气,尾气中的水汽在高空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呈现云状,A正确,故选A。
30.民航客机尾迹云为水蒸气凝结而成的雾状痕迹,在天空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大气的温度、湿度和运动状态,温度适宜,水蒸气易凝结,湿度较小,天空晴朗,尾迹较明显,大气稳定,形成的云雾不易被吹散,停留时间长。D正确。故选D。
不同天气条件下,飞行云有时会出现,有时不会出现,主要受飞行环境的温度、湿度及风力影响。
31.D
32.B
33.A
31.
中纬度对流层高度约为10~12km(取11km),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每下降1m的同时前进约3m,运动员从中纬度30km高空下降至对流层,下降了19km,因此滑行的水平距离约57km,故选D。
32.
运动员在下滑的过程中,感觉到水平滑行的距离比理论值偏大,表明空气水平阻力相对较小,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最可能进入平流层,B正确,ACD错,故选B。
33.
与A、B两层相比,C层高度更高,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更强,需要准备防辐射衣,A正确; 注意关键词“和A、B两层相比”,A层中上部以及B层气温均较低,氧气含量低,也需要准备御寒服和氧气瓶,BC错;降雨属于对流层的天气现象,C层无需准备雨衣,D错。故选A。
平流层的特点:(1) 气温的垂直分布除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外,在 30 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气温升高;(2)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平流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3)水汽、杂质含量极少,云、雨现象近于绝迹,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
34.(1)-42℃
(2) 对流 充足的水汽和杂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上升)运动显著;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3) 升高(上升或变高); 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4)抑制了空气对流的发生,导致近地面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大气污染,降低大气能见度。
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
根据所学可知,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递减,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对流层顶的温度为30℃-12×6=-42℃。
(2)
大气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对流层离地面最近,受地球引力最大,吸引住的大气最多,地球大气的3/4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都在对流层,与地理环境相关的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也存在于对流层。因此与人类关系最密切。该层大气中拥有充足的水汽和杂质,由于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形成上冷下热的气温分布状况,因此对流(上升)运动显著,水汽上升易冷却凝结成云致雨。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3)
B层为平流层,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上升或变高);主要原因是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4)
对流层出现逆现象时,对流层下部会出现上热下冷的逆温状况,抑制了空气对流的发生,导致近地面污染物不易扩散;近地面形成污染物的浓聚,从而加重大气污染,降低大气能见度。
35.(1)b;近地面气温在20℃左右。
(2)A;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水汽和杂质较多。
(3)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使得大气增温。
本大题以气温垂直变化图为材料,涉及大气的垂直分层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素养。
【详解】
(1)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面平均气温在20℃左右,可判断出b曲线能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
(2)对流层不仅集中了大气圈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而且上冷下热,对流旺盛,所以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图中A层为对流层。
(3)读图可知,B层为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主要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够吸收大量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36.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B层 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人类使用大量制冷设备,使大气中的氟氯烃含量增加,氟氯烃能破坏大气中的臭氧,使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 对流层 上部冷下部热 航空飞行 该层大气水汽、杂质含量极少,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好 C 无线电短波
试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
【详解】
(1)图中A层为对流层,从图中看,A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海拔越高距地面越远,气温越低。
(2)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为图中B层。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誉为地球的天然屏障。
(3)空气对流显著的是A对流层。主要原因是该层大气的气温下部热,上部冷,热空气上升易形成对流运动。图中B层为平流层,该层大气平稳,水汽、杂质含量极少,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
(4)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C高层大气层中的电离层会被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