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一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
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
1.假说一演绎法包括“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等六个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建立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B.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解释有性生殖生物所有相关性状的遗传现象
C.为了检验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自交实验
D.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
2.下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引起的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9号
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是
正常男女
患病男女
A.2/9
B.427
C.827
D.12
3.“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经过多年的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其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律应该发生于图中的
(
AB
9种基因型
AaBb
Ab
配子间16种
①
*4种表现型
aB
②结合方式
③
(9:3:3:1)
ab
A.①和②
B.①
C.②
D.③
高一生物试题
第1页共8页
4.某二倍体植物体内常染色体上具有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D和d),已知A、
B、D三个基因分别对a、b、d基因完全显性,但不知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
某同学为了探究这三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做了以下实验:用显性
纯合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再用所得F,同隐性纯合个体测交,结果及比
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l:l:l,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B.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C.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D.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5.某二倍体植物有高茎与矮茎、红花与白花两对相对性状,且均各只受一对等位基因
控制。现有一高茎红花亲本,其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
矮茎红花:矮茎白花=5:3:3: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出现5:3:3:1的原因可能是存在某种基因型植株(合子)致死现象
C.出现5:3:3:1的原因可能是存在某种基因型配子致死现象
D.自交后代中高茎红花均为杂合子
6.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体细胞才能进行有丝分裂,并且只能产生体细胞
B.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DNA数目相同
C.1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多只能形成2种类型的精细胞
D.同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7.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I~W)中遗传物
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盘。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量16
①
匣②
目③
IV细胞类型
A.②代表染色体
B.I~V中③的数量比是2:4:4:1
C.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D.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8.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在受精卵中
A.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卵细胞
B.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来自卵细胞
C.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平均来自精子和卵细胞
高一生物试题第2页共8页高一生物参考答案
1-5 DDBAC 6-10 DCBDD 11-15 DBADB
16、BC 17、BD 18、BD 19、C 20、BCD
21、(12分,每空2分)
(1)常 自由组合
(2)5 1/5
(3)AABb或AaBB
(4)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2∶1
22、(8分,每空2分)
(1)亲代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将复制后的核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2个含15N标记,2个不含(或含15N标记的细胞占1/2)
(4)AXBXB、aY、aY
23、(14分,每空2分)
(1) 9 15 6
(2) 雌性紫翅绿眼×雄性黄翅白眼
①子代雌雄蝴蝶均为紫翅绿眼;
②子代雄蝶均为紫翅绿眼,雌蝶均为紫翅白眼;
③子代雄蝶均为紫翅绿眼,雌蝶均为黄翅绿眼
24、(12分,每空2分)
(1)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DDXABXab或DdXABXab
(2)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XAb
(3)301/1 200
25、(9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
(1)a 14N
(2)半保留复制和弥散复制(2分) 弥散复制 c
(3)种类(数量和位置)(2分)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