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2 22:24:35

文档简介

昌宁县 2021~2022 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
语文参考答案
1.(3 分)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项,“虽知美好的政治理
想不可能实现”于文无据。另外,“屈原仍把它当作自己人生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正
确。这是本文作者的观点,并非屈原本人这么认为的,属张冠李戴。
2.(3 分)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 项,“目的在于突出屈
原品性的高洁及政治理想的远大”不正确。本文主要论证屈原人生悲剧的必然性,这里举
出政治现实的昏暗,目的就在于突出政治昏暗与他政治理想的矛盾,从而论证他悲剧的必
然性。
3.(3 分)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C
项,“尽管楚怀王昏庸……”不正确,错误理解了原文“尽管如此”中“如此”的指代
意义。根据语境,原文的“如此”应是指代屈原“招来疑忌、排斥、打击与迫害”这一
内容。
4.(3 分)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结合两个表格数据和材料一中
标注的文章出处,只是 2022 年旅游收入相当于 2019 年的。
5.(3 分)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C 项,“主办方的不同防
疫要求,使……”不正确,二者前后没这种必然关系,原文也无此意。
6.(6 分)①受本轮疫情影响较小的西部地区,出游热度增长较快;②中远程出游市场大幅收
缩,以近程出游、本地休闲为主要特征;③家国情怀、文化体验成为假日旅游市场刚需;
④安全、人流相对稀疏的乡村、公园、河道等成为假日旅游的新亮点。(每点 2 分,答出
三条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与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主要分布在后两则材料中,先根据题干要
求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然后抓住材料中的符合标准的信息进行认真分析,最后概括出答
案。注意每段材料的关键句;注意材料二末段和材料三末段的整合。
7.(3 分)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 项,“都被同
游的李主席拍了下来,为这次游览增加了情趣”不正确,文中只说了李主席拍摄村民幸福
淳朴生活的场景,没说去拍摄“热情的村民,好客的村妇,美丽的山景”等内容。
语文 CN 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7 页)
8.(6 分)①对柳永故土渴望拜谒的迫切性感慨;②对养育少年柳永的故土山水的赞美性感慨;
③对柳永仕途坎坷、死后长久不能入土安葬的激愤与痛悼性感慨。(每点 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句子含义、梳理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需先梳理文
章结构,理清各部分的内容,然后结合具体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概括作者对不同时期或生
前身后柳永的情感态度或感慨。
9.(6 分)①用词之美。本文多处使用叠词,如“郁郁葱葱”“远远望去”“阵阵香风”“猿声
处处,景景入画”等,不仅生动突出了景物特点,更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还可以从传
神的动词、生动的形容词等角度解答)②修辞之美。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如“小车沿着崇山峻岭中新修的公路行驶,宛如奔跑在天边绵延不断的彩带上”“含苞待
放的荷花,亭亭玉立,姱容羞答”等,增强了文章语言的可读性和感染力;③句式之美。
如“状若鹅头,奇峰异石,巍峨屹立”“村野上空,蜻蜓低飞,蝴蝶群舞”等四字句,句
式整齐,增强了语言的铿锵美、节奏美;(还可从修辞句式、整散结合等角度思考)④风
格之美。“心旷神怡”“重峦叠嶂”等成语的使用以及诸多古诗文的引用,使本文语言典雅,
富于诗情画意。(每点 2 分,答出三条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章语言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整体把握散文语言
的独特特点,或通俗朴实之美,或典雅庄重之美,或委婉含蓄之美,结合具体文本,确定
具体属于何种语言美之后,然后分析这种美是通过什么手法达到的。
10.(3 分)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今千有一篇、杂著六十篇者,
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次道既已类广白诗,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
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杂著”与“六十篇”构成定语后置句式,二者不能断
开,据此排除掉 B、D 两项;“考次”是查考编次的意思,后文中,“考”与“次”断在一
句话当中,让“考”作“其先后”的谓语,与“次第之”构成并列关系,这样才最符合
原文意思,据此再排除掉 C 项。
11.(3 分)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 项,“后世也泛指……春
风得意的文人”不正确,应该是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12.(3 分)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 项,“两次受
人向朝廷推荐,前次做了翰林供奉”不正确,文中只写了一次受人推荐,做翰林供奉,
是皇帝“闻其名”召见他,不是别人的推荐。
语文 CN 参考答案·第 2 页(共 7 页)
13.(10 分)翻译:
(1)(5 分)李白一生的经历大致就是这样,这是从李白的诗作、文章的自叙中可以考查
的。(得分点:译出大意给 2 分,“始终”“更涉”“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三处,
每译对处给 1 分。把“始终”译为“一生”或“生平”,给 1 分。把“更涉”译为“经历”
等,给 1 分。把“此……者也”理解为判断句,译为“这是……”,给 1 分。)
(2)(5 分)但《新唐书》没写明这几句话,所以把它摘录出来,使观览李白诗作的人能
得到更详细的了解。(得分点:译出大意给 2 分,“著”“录”“详”三处,每译对处给 1
分。把“著”译为“记录”“写明”等,给 1 分。把“录”译为“摘录”“抄录”等,给 1
分。把“详”译为“详细了解”等,给 1 分。)
14.(3 分)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B 项,“如此形胜之地能有自己这个词仙来题词庆贺,实乃荣幸”不正确,从原词“宜有”
看,并非真有,不免有些遗憾;而且“词仙”是词人由典故中的仙人化用而来,并不是
实指词人。
15.(6 分)①化用典故,巧喻“安远”之意:化用班超震慑西域之典含蓄点出“安远”之意,
用汉代赐酺的旧例以言今日和平欢聚之事;②正面突出安远楼的高大宏伟,言其“安远”
之用:写楼的整体形势和局部的壮丽,期望它能真正的“安远”;③侧面烘托,写楼的“安
远”:通过描写清冷的环境和楼上的歌声,从侧面来烘托眼前的“安远”现实。(每点 3
分,答出两条即可)
16.(6 分)
(1)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2)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3)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每空 1 分,错、漏、添字该空不得分)
17.(3 分)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词语的能力。风和日丽: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春
天)。风调雨顺:指风雨适合农时,形容年景好。根据语境,第一空选填“风调雨顺”恰
当。颗粒无收: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颗粒无存:形容粮食已全
部用尽或已拿完。根据语境,第二空选填“颗粒无收”恰当。不经之谈:荒唐而没有根
据的话。无稽之谈:指的是毫无根据的说法。“不经之谈”偏重于不合道理、荒唐;“无
稽之谈”偏重于无法查考、没有根据。根据语境,第三空选填“无稽之谈”恰当。勤勤
恳恳:原形容对人对事热心诚恳,现多形容不怕辛劳,勤劳踏实肯干。矜矜业业:小心
谨慎的样子。根据语境,第四空选填“矜矜业业”恰当。
语文 CN 参考答案·第 3 页(共 7 页)
18.(3 分)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本题可从前后句式和对
应一致性角度思考。括号后先说《山海经》后说《诗经》,为了前后对应一致,括号中也
应采取这种顺序,据此排除掉 A、C 两项;括号后的句子,都是表出处的介词结构开头,
括号内的句子也应该采取这种句式开头,据此再排除掉 B 项。
19.(3 分)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修改语病的能力。前后两个分句是同一个主语,所以
“虽然”应放在主语后;“但是”与“却”意思重复,不能并列使用;“旱情的严厉”搭
配不当。据此排除掉 A、B、D 三项。
20.(6 分)
①随着疫情的发展(或:随着病毒的升级)
②也会留存病毒
③扩大了传染的范围
(每处 2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在通读文段的基础上,
瞻前顾后,拟写前从形式(句式)上和内容上敲定。本文段主要介绍了新冠病毒的传播
方式及个人防护。第一个空,根据前面“原本就是……”的语境,再根据后文语境的“发
现还有……”,可知该处应填写“随着疫情的发展”或“随着病毒的升级”等。第二空,
根据该处前后的语境和句式,可知该处应填写被病人接触的物体上“也会留有病毒”这
样的内容。第三空,根据前面“随着空气四处飘散”的意思,再结合后面“给防治工作
也带来更多的麻烦”的内容,可知该处应填写“扩大了传染的范围”。
21.(5 分)①文中把新冠病毒变换“传播”比拟为具有人或动物的“聪明”“狡猾”,投入了
作者的情感;(3 分)②使表达更加活泼、诙谐。(2 分)
22.(60 分)
【写作提示】
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写作能力。材料的第一段先从成语角度指出人必须敢于担
当,敢于承担责任;再从一首歌曲角度指出无论何种时代都需要担当;接着从古诗词角
度强调担当的意义;最后从名人名言的角度突出敢于担当的效果。第二段进一步界定审题、
写作的范围,要求考生必须结合新的伟大时代去写,写在新的时代如何扮演一个敢于担当
的青年形象。可有如下立意:敢于担当,不负伟大时代;扛起担当的大旗;扛起时代责任,
重塑时代形象;我担当,我自豪;伟大的时代,重大的担当;有了担当,才能更好地担起
应负的时代责任;学会担当,敢于担当;担当时代大任,做时代青年;等等。
语文 CN 参考答案·第 4 页(共 7 页)
【参考例文】
奔跑吧,敢于担当的新一代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希望你们心系祖国,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前不久,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回信,高度评价了他敢于担当的伟大情怀,
向他和中国冰雪健儿取得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
十年磨一剑。2012 年,8 岁的苏翊鸣经常随父母练习滑雪,仍处在“玩”的阶段;2022
年,还差 3 天年满 18 周岁的苏翊鸣力压一众顶尖选手,勇夺北京冬奥会男子单板滑雪大
跳台项目冠军。这背后,意味着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每天拼尽全力学习新动作,努力
克服心理上的紧张、恐惧。北京冬奥会上,苏翊鸣等 00 后运动员顽强拼搏、朝气蓬勃,
从一个侧面印证着:敢于担当的新一代成长起来了。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总书记指出:“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
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没有强大祖国,何谈个人梦想?”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
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为体育健儿搭建了追逐梦想的舞台,也为青年一代创造了
绽放青春的平台。苏翊鸣等优秀青年运动员不负时代,勇敢担起了体育强国的责任。
人生因担当而绚丽,青春因担当而闪耀。新时代的青年因有担当而勇敢打拼,不只
在奥运赛场,如今各行各业的青年都在展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
任务中,由 9 名 90 后组成的“北京明白”团队,让人看到了航天人青春的样貌、蓬勃的
活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喊
出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70 后、80 后、90 后、00 后,他们走出去看
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席话,打动无数国人的心。
“平视这个世界”的新一代,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不断增强做中国人
的志气、骨气、底气,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深知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
惊涛骇浪。方此之时,尤需广大青年担当起时代责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把自己的
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在大战大考中
语文 CN 参考答案·第 5 页(共 7 页)
勇挑重担、积极作为。广大青年要担当起国家和民族的大任,坚定风雨无阻向前进的信
念,激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展现青春激昂的风采,更好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今天,在新时代的旗帜下,中国青年
敢担大责、当重任,成为伟大时代的先锋力量。当前,我们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
年奋斗目标迈进。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时代,每一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担当。奔跑
吧,担负着时代大任的新一代青年!
【评分细则】
项目
内容 结构 语言 书写
类别
符合题意
一类卷(60~55 分) 感情真挚 结构完整 书写清晰 语言流畅
中心明确 符合文体要求 卷面整洁
内容充实
符合题意
结构基本完整
感情真实 语句通顺 书写较清楚
二类卷(54~45 分) 大体符合文体
中心基本明确 偶有语病 卷面较整洁
要求
内容较充实
基本符合题意
结构不够完整 语句不通顺
三类卷(44~35 分) 内容不够具体 书写不工整
条理不很清楚 语病较多
中心不够明确
文不对题
四类卷(35 分以下) 结构混乱 文理不顺 书写潦草
观点错误
说明:
(1)切入分:48 分;
(2)没有题目扣 2 分;
(3)每少 50 字扣 1 分,最多扣 3 分;
(4)错别字每处扣 1 分,重复出现不计,最多扣 3 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白诗集》二十卷,原为七百七十六篇,现在变成一千零一篇,还有杂著六十篇的,
是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所增补而成的。宋次道已经按照类别增补了李白的诗作,自己又
语文 CN 参考答案·第 6 页(共 7 页)
写了序,但还没有考辨排定李白诗作创作的先后年代。我得到宋氏这本书,于是考辨各篇创
作的先后年代,并予以编排。
李白大概是蜀郡人,最初隐居在岷山,出蜀后居住在襄阳、汉水一带,南下游历长江、
淮水一带,到楚地观览云梦泽。在云梦县定居的许氏一家,是唐高宗时的宰相许圉师的家,
许氏把孙女儿嫁给李白为妻,因此李白在云梦留住了三年。离开云梦,他又到了齐鲁地区,
居住在徂徕山的竹溪。后来又到了吴地、京城长安等地,唐明皇听说过他诗歌的盛名,于是
就召见他,任命他为翰林供奉。不久,因与唐明皇合不来就离开了朝廷。往北抵达赵、魏、
燕、晋故地,往西到达歧地、邠地,历经商於来到洛阳,在梁地盘桓的时间最长。后来又到
齐鲁地区,向南渡过淮水、泗水,又到达吴地,转而迁往金陵,又奔向秋浦、浔阳。天宝十
四年,安禄山举兵反叛,第二年唐明皇身在蜀地,永王李璘掌管东南兵权,当时李白隐逸在
庐山,永王李璘用强力把他拉到手下。李璘在丹阳打了败仗,李白就逃亡到宿松,获罪被关
押在浔阳的监牢中。宣抚大使崔涣与御史中丞宋若思审理李白一案,认为罪很轻,应当赦免,
恰好赶上宋若思统领军队赶赴河南,于是就放了李白,让他为军事行动出力,并向唐肃宗献
上奏章,推荐李白,认为他的才干可以任用,但没有得到答复。这时,李白已经五十七岁了。
乾元元年,最终因为曾在李璘手下供职而获罪,被长期流放夜郞。于是他渡过洞庭湖,穿过
峡江,来到巫山,因为遇到大赦而得到释放。他就在岳阳、江夏做了休养,过了很长时间又
到了浔阳,经过金陵,在历阳、宣城之间徘徊不定。李白的同族人李阳冰作当涂县令,李白
就去投奔他,后因病辞世,享年六十四岁,这时正是宝应元年。李白一生的经历大致就是这
样,这是从李白的诗作、文章的自叙中可以考查的。
范传正为李白写墓志铭,说李白“偶尔乘坐小船,一日疾驶上千里;有时遇到好的景致,
整年也不离去”。这在李白诗歌的自述中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差不多就是这种大致的情形。
李白的诗,联结同类的事物而引发出主题思想来,虽然符合诗歌规则的作品很少,但那
词句博大奔放,隽永奇伟,大概是写诗的人全都赶不上的,也是近代不曾出现过的。《旧唐书》
说“李白具有奔逸的才气,志向气概宏伟奔放,飘然有超脱世俗的心思”,这种记载,我认为
是真实的记录。但《新唐书》没写明这几句话,所以把它摘录出来,使观览李白诗作的人能
得到更详细的了解。
语文 CN 参考答案·第 7 页(共 7 页)秘密★启用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知美好的政治理想不可能实现,屈原仍把它当作自己人生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昌宁县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
B.屈原政治理想与客观现实的冲突,是他人生悲剧的本质体现,有客观历史必然性。
C.坚强的原则性让屈原执着地坚持政治理想,执着的后果是无法改变其悲剧的命运。
语文试卷
D.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或者去国远游,屈原都能避免悲剧,最终他二者都没选择。
注意事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A.文章举出楚国政治昏暗的现实,目的在于突出屈原品性的高洁及政治理想的远大。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
B.文章多次征引屈原诗文,佐证其政治理念,强有力地论证了其悲剧的必然性结局。
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C.文章对屈原悲剧原因的论述,既有他个人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全面而严谨。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D.文章借助破折号的使用,举出造成屈原人生悲剧的三个原因,论证层次变得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A,屈原时代的楚国,君主昏庸,臣子毫无政治远见,出现了“良臣斥疏”等局面。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B.屈原有诗人的情感和政治家的理智,使他强烈而执着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与忠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C.尽管楚怀王昏庸,但屈原仍不放弃,试图通过个人努力实现君臣间的再度合作。
屈原的人生无疑是悲剧性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的悲剧?
D.炽烈的爱国热情迫使屈原不愿像同时代的其他人一样去国远游实现个人的成功。
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一这是屈原人生悲剧的本质体现。屈原所追求的政治理想是改革楚国的现实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治,实行“美政”而“及前王之踵武”(《离骚》)。“美政”既是屈原的政治理想,又是他人生理想的重要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成部分,也是他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础。令人遗憾的是,处在当时的楚国,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材料一
虽然楚国有过辉煌的历史,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不少开明君主,但到了屈原的时代,由于楚怀王的昏喷和
懦弱,楚国则被毫无政治远见、只知苟安享乐的腐朽贵族集团所把持,把一个好端端的楚国弄得一片混浊,暗
2020一2022年疫情防控常态条件下清明假期旅游数据对比
无天日,致使“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战国策·中山策》)。因此,在楚国这种腐朽黑暗的政
恢复至
恢复至
出游人数
年份
同比
2019
旅游收入
同比
2019
治环境中,屈原执着地追求他的理想的实现,只能是悲剧性的结局。这说明他悲剧的本质在于客观现实中的矛
〔万人次)
年同期
(亿元)
年同期
盾冲突,这种冲突有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屈原的人生悲剧正是悲剧本质的深刻体现。
2019
11200
10.90%
478.9
13.70%
“致君尧舜”的努力与“哲王不寤”的激烈冲突一一这是导致屈原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屈原作为诗人是
20204325.4-61.40%
82.6
-80.70%
情感型的,但作为思想家和政治家始终是理智型的。他当然清楚,楚王对于自己政治理想的实践和人生理想的
202110000.02144.60%94.50%271.68228.90%56.70%
20227541.9-26.20%68.00%187.8-30.90%39.20%
实现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因此,他十分希望“致君尧舜”。他曾这样表达他的愿望:“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
图1
芳之所在”“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离骚》)这清楚地表明了屈原对楚王的希望。他希望楚王
能像从前的“三后”那样德行纯美;像尧舜那样光明正直,遵循正确的治国之道。同时,屈原更希望得到楚
2019年部分省份清明假期旅游数据一览表
王的信任和支持并与楚王真诚合作,因此,他忠心耿耿,殚精竭力,在楚王身边“忽奔走以先后”(《离
地区
旅游人次
增幅
旅游收入
(亿元)
增幅
〔万人)
骚》)。但是,楚怀王毕竟是昏庸之君,因而屈原的一片赤诚不仅没有获得君臣之间真诚与共的合作,相反却
全国
11200
10.90%
478.9
13.70%
招来疑忌、排斥、打击与迫害。尽管如此,屈原仍然没有放弃“冀君心之一寤”的努力,力图打开通向“哲
四J川2674.9518.89%
172.91
24.52%
王”的道路而实现君臣之间的再度合作。
江西
1673.3218.71%
109.1
19.03%
失志而决不随俗,恋国而决不去国一一屈原可以避免悲剧却选择了悲剧。诚然,屈原如果能够放弃他的政
安徽
1832.67
9.4(0%
102.16
10.37%
治理想,他不仅可以免受打击和迫害,或许还有可能重新登上楚国的政治舞台。但屈原毕竞是有坚强的原则性
重庆
1361.71
12.80%
100.89
35.20%
的,他“宁溘死以流亡”(《离骚》),也决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忍为此态”。正因为屈原对理想的追求如
湖南
1368.4217.55%
97.8
28.36%
陕西
1825.7912.39%
93.99
23.01%
此执着,所以他的悲剧命运也就不能有丝毫的改变。
贵州
1673.7122.50%
93.74
30.60%
实际上,屈原要避免悲剧也还有另一条途径,这就是去国远游,像苏秦、张仪、范雎、蔡泽等同时代的风
湖北
1967.6921.12%
91.57
22.76%
云人物一样求成功于异国。屈原是有才能的,凭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的智慧和才干、凭着他的声望和
数据来源:根据2019年清明假期各地公布的旅游数招整理。
影响,不难另谋出路而获得人生的成功。然而,当他在幻想中“驾飞龙”、乘瑶车、去国神游的时候,他又
图2
“忽临睨夫旧乡”(《离骚》),想起了他那灾难深重的祖国,于是炽烈的爱国热情使他立即打消了这一念头」
背景:3月以来,受新一波奥密克戎疫情影响,我国多地发生本土感染病例,局部地区疫情防控形势严
他宁肯葬身于祖国的清流,也决不肯离开自己的国土半步,从而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伟大而崇高的悲剧灵魂。
峻,已波及29个省份。
(选自徐柏青《论屈原的人生悲剧及〈离骚〉的悲剧审美价值》,有删减)
(摘编自小军哥《深度复盘清明假期旅游数据,全国仅相当于疫前一个省的收入》)
语文CN·第1页(共8页)
语文CN·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