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我 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体会作者浓浓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以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春,是一帧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于是,开始在春天散步.;
春,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于是,开始在春天漫游.;
春,是一拱彰显着生命神奇的画廊.“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于是,开始在春天感悟.。
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引发了那些感悟?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悟
1、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著名诗人和翻译家。主要译著有《普希金抒情诗集》《欧根奥涅金》《雪莱抒情诗选》《拜伦诗选》等。他的译诗韵律和谐,忠实传达了原著风格。主要著作有: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等。
2、背景简介
本诗选自《穆旦诗文集》本诗写于1938年, 由于战事危急,20岁的穆旦与几百位师友不远千里,奔赴西南联大。一路上他目睹山河破碎的惨状,经历了现实的苦难,更加坚定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我们走在热爱的祖先走过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抗拒,那无数代祖先胸中燃烧的希望”。
3、字词积累
(1)字音字形
红晕(yùn) 凝望(níng) 忧戚(qī)
枉然(wǎng) 飘逸(yì) 摇曳(yè)
(2)词语释义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4、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怎样情感?
【点拨】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美好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由衷的咏赞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思索。
三、合作交流,重点研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读诗歌,要求学生把握节奏、重音、情感,感受旋律美。
【点拨】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ao韵;
第二节押i韵;
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又换韵为a韵;
第四节又换韵为i;
第五节又换韵为iu和i。
(二)朗读诗歌,感悟诗境。
1、前两节诗以“我看”领起,有什么作用?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大自然的怎样的图景
【点拨】作用:从内容看 以“我看”领起,描绘春风、青草、水、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意象,描绘一幅春日夕照图。从形式“我看”反复使用,照应诗题,丰富了春日夕照图的内容,形成不断反复韵律,富有有节奏感,增强了诗歌音乐美。
作者写风,写鸟,写云,写大地,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勃勃生机。
2、第三、四节诗情出现了怎样的转折?有什么作用?
【点拨】眼前美好的景象引发了作者的忧思,不由心生感叹:大自然的美好枉然在眼前掠过,鲜活、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只能在“寂静”里“勃发”,如何不叫人悲哀?
作用:即景生情,是作者诗情的缓冲,也为下文浪漫、潇洒的抒情蓄势。
3、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点拨】作者融入自然,在自然中感悟、寻找生命的真谛:生命既有“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那样自由、潇洒、快乐,又有“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忧戚。
(三)再读诗歌,赏析语言
1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点拨】揉”字得妙,造成了陌生化效果,增强了表意的丰富性,写出了风的力度和温柔,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2.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点拨】“吸入”生动形象写出平展翅翼的静鸟与天空融为一体的景象。
3、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点拨】生命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
4、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点拨】“燃起”又“吹熄”,虽然看似不合事理,但却让读者形象感受到花朵的自然荣枯,感受生命的不断变化,语言的陌生化增强了表意的丰富性。
(四)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这是一首优美、流畅又略带伤感的生命之歌。充沛的激情、博大的胸怀在这首诗中体现无遗。那么这首诗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点拨】
1.意象大气而深远。
诗人的目光是充满激情的,第一节写风、草地,从面前的草地想到了更远方的广阔大地。第二节与天空、晚霞、飞鸟,由天空到大地,用词典雅高明。
2.抒情明快而酣畅。
在美好自然面前,诗人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抒情明快,不见一丝悲伤。激情与理性的融合,不仅增加了诗的韵律和美感,而且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更真切的体验。
四、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学习本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选择传统的意象,如荷花、春风、白云等,写一首小诗,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板书设计(共18张PPT)
部编版 九年级上
6 我 看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春,是一帧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于是,开始在春天散步; 春,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于是,开始在春天漫游; 春,是一拱彰显着生命神奇的画廊.“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于是,开始在春天感悟。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作
者
简
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著名诗人和翻译家。主要译著有《普希金抒情诗集》《欧根奥涅金》《雪莱抒情诗选》《拜伦诗选》等。他的译诗韵律和谐,忠实传达了原著风格。主要著作有: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等。
新知讲解
背
景
简
介
本诗选自《穆旦诗文集》本诗写于1938年, 由于战事危急,20岁的穆旦与几百位师友不远千里,奔赴西南联大。一路上他目睹山河破碎的惨状,经历了现实的苦难,更加坚定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我们走在热爱的祖先走过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抗拒,那无数代祖先胸中燃烧的希望”。
字
词
学
习
新知讲解
红晕(yùn) 凝望(níng)
忧戚(qī) 枉然(wǎng)
飘逸(yì) 摇曳(yè)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结
构
层
次
第一节:“我看”大地春风拂过青草,遥想远水的绿潮。
第二节:“我看”飞鸟滑翔在蓝天,大地凝望流云。
第三节:思索人的欢乐忧伤在自然面前微不足道。
第四节:向远古哲人致敬。
第五节:表达对自然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渴望。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内
容
主
旨
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美好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由衷的咏赞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思索。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诵
读
诗
歌
全诗一共五节,
第一节押ao韵;
第二节押i韵;
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又换韵为a韵;
第四节又换韵为i;
第五节又换韵为iu和i。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感
悟
诗
境
1、前两节诗以“我看”领起,有什么作用?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大自然的怎样的图景
作用:从内容看 以“我看”领起,描绘春风、青草、水、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意象,描绘一幅春日夕照图。从形式“我看”反复使用,照应诗题,丰富了春日夕照图的内容,形成不断反复韵律,富有有节奏感,增强了诗歌音乐美。
作者写风,写鸟,写云,写大地,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勃勃生机。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第三、四节诗情出现了怎样的转折?有什么作用?
眼前美好的景象引发了作者的忧思,不由心生感叹:大自然的美好枉然在眼前掠过,鲜活、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只能在“寂静”里“勃发”,如何不叫人悲哀?
作用:即景生情,是作者诗情的缓冲,也为下文浪漫、潇洒的抒情蓄势。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3、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融入自然,在自然中感悟、寻找生命的真谛:生命既有“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那样自由、潇洒、快乐,又有“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忧戚。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赏
析
语
言
1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2.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揉”字得妙,造成了陌生化效果,增强了表意的丰富性,写出了风的力度和温柔,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吸入”生动形象写出平展翅翼的静鸟与天空融为一体的景象。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3、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4、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生命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
“燃起”又“吹熄”,虽然看似不合事理,但却让读者形象感受到花朵的自然荣枯,感受生命的不断变化,语言的陌生化增强了表意的丰富性。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写
作
特
色
1.意象大气而深远。
诗人的目光是充满激情的,第一节写风、草地,从面前的草地想到了更远方的广阔大地。第二节与天空、晚霞、飞鸟,由天空到大地,用词典雅高明。
2.抒情明快而酣畅。
在美好自然面前,诗人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抒情明快,不见一丝悲伤。激情与理性的融合,不仅增加了诗的韵律和美感,而且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更真切的体验。
我 看
所看:
春天之景
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抚平人的心灵。
所感:
结
构
梳
理
春风、青草、
水、绿潮、
飞鸟、 晴空、
流云、大地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学习本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选择传统的意象,如荷花、春风、白云等,写一首小诗,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