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方 案
课题 捉迷藏 课型 欣赏课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听辨钢琴的音色,认识钢琴,知道乐曲的演奏形式是钢琴独奏。运用动作、纸张、图形谱感受乐曲节奏紧密与宽松。速度时快时慢、旋律走向及再现乐段的出现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肢体、纸张、线条、图形等感受方式,感知节奏、速度、旋律走向、乐段、音乐形象。学会用图形来表示相似乐段。
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聆听中体会乐曲情绪、音乐形象,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与快乐。积极参与聆听实践活动,能大胆自信地用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 运用肢体动作、纸张、线条感受乐曲节奏、速度、乐句的变化及再现乐段的出现
教学难点 运用肢体动作、教学辅助道具---纸张设计动作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感受乐曲的第一乐段(一)跟着音乐走路设计意图:教师让学习的主体—学生,亲身参与体验音乐的变化,通过教师两次不同的弹奏,启发学生感受音乐的变化,关注音乐中的停顿感。师:孩子到前面来,然后我们跟着音乐走起来。55315531222234 553155312222331感受节奏师:接下来,我们来走一段音乐,待会告诉老师你从这段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生:答(活泼欢快)感受停顿(二)感受乐句1.走乐句设计意图: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乐段的乐句(PPT第二张)师:现在请小朋友围成三个圈。刚刚聆听的这个乐曲呢,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乐段,现在请小朋友走走这一乐段有几个乐句?当一个乐句出现的时候向圆心走,当你觉得这个乐句结束。另一个乐句开始的时候你们就向外走。再一个乐句我们就转身生:答几个乐句?师:围成一个大圈,老师跟着孩子们一起走走,到底几个乐句?(三个)2.画乐句设计意图:通过画乐句直观地感知乐句的长短师:刚才通过走知道了这个乐段有三个乐句,现在我们来画一画这三个乐句,请看黑板,老师呢给孩子们设了两个起点,每个乐句开始的时候都从起点出发(请两个上来)其他孩子自己下面拿起手来画一画。(请还孩子讲讲自己画的想法)3.看乐句设计意图:观看微课视频了解乐句句首旋律相同、句尾旋律下行走向的特点。师:那来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线条的?(PPT第三张)你从这个画面能发现什么呢?生:答(每个乐句首一样,乐句句尾音高都是降下来,旋律的下行)4.动作感受设计意图:设计动作进一步感受乐句的特点。师:能感受这个乐段是用什么演奏的吗》生:钢琴(PPT第四张)师:那他的演奏形式是什么呢?生:钢琴独奏(PPT第五张)师:现在请孩子们用钢琴演奏的形式,来演奏这首曲子。每个句首的起点一样,音高手就高,低就低。(播放音乐,PPT第六张)师:今天我们听到这首乐曲呢,是由丁善德老师所写的儿童钢琴曲捉迷藏,描写的是孩子们在玩捉迷藏是躲躲藏藏,追逐玩耍时的情景。那老师也想来试试这个乐段究竟在表现什么呢?(音乐播放第一乐段,老师玩捉迷藏)(请孩子们答表现了什么,然后请孩子上来玩捉迷藏,播放音乐,那是表现捉的人还是藏的人呢?)那请几个小朋友来表现下这段音乐,好吗?(可以请两组)二:感受乐曲的第二乐段设计意图:运用肢体、纸张感受、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兴趣。对第二乐段的出现做出动作反应师:接下来,我们将来听乐曲的第二乐段,老师呢给大家设置一个障碍,不是直接听,我把第二乐段和第一乐段连接在一起,当你听到第二乐段出现的时候站起来,继续用你的手和身体来表现音乐。(老师弹奏)师生交流两乐段的不同师:你们觉得第二乐段和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生:答(情绪上有变化,比第一乐段慢、柔和、并且第二乐段有快有慢。)师:拿着水彩笔,来感受下第二乐段,慢然后立马加速找到藏的人。(PPT第七张)视唱第二乐段旋律片段师:现在我们来唱唱第二乐段的旋律,教唱旋律。(PPT第八张)纸张感受。(自己设计动作感受,请小老师带领大家感受)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起纸张,设计动作,自己感受这个乐段。(PPT第9张)小老师带领感受。师:现在请几个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感受下这个乐段。可以跟着做,也可以自己做动作。可以再请一组(PPT第9张)三:完整感受全曲教师介绍用图形表示相似乐段设计意图:启发引导学生探索如何用图形表现相似乐段师:我们今天呢要用图形来感受音乐,那前面我们聆听的两个乐段一样吗?所以呢,我用了两个不同的图形表现了两个不同的乐段。现在我们要聆听第三乐段,有可能他跟前面两个乐段不一样,可以用不同的图形。。。。。。。。。。(与学生一起探讨第三乐段不同)完整聆听设计图形表示相似乐段师:现在我们完整聆听,听一个乐段画一个图形(PPT第10张)师生交流(展示)运用动作进一步感受音乐(PPT第11张)师:用身体动作来完整感受四、揭示课题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受乐曲后,出示课题。五、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聆听了《捉迷藏》,我们用动作、笔、纸张来表现了这首乐曲,也许作曲家心目中的捉迷藏,可能在孩子们心目中会有另外的一种画面,那么以后有机会我们在一起来表现它,那老师希望以后孩子们感受能力越来越强,表现能力越来越棒。谢谢大家。
反思与重建 板书设计
5- 5- |5 2 3 5|6- 1 6|5- - - |
5- 5- |5 2 3 5|3- - 2|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