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教案《赛马》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二胡、口风琴
一、教材分析:
《赛马》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欣赏曲目。是我国作曲家黄海怀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
全曲描绘了蒙古族人民在欢庆自己的节日时,举行赛马的一个场面。乐曲通过模仿由远而近的马蹄声和此起彼伏、疏密结合优美而奔放的旋律以及把赛马激烈欢腾的场面渲染得淋淋尽致。
全曲分三个乐段。第一乐段,音乐热烈奔放,强有力的附点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显得轻快而有力,仿佛是矫健的骑手随着出发的号令,如离弦之箭,疾驰而出,骑手们你追我赶,呈现出了一派紧张、热烈的气氛。
第二乐段以蒙古民歌《红旗》为主,旋律刚健有力,八度音程的大跳进行和铿锵的节奏,表现了蒙古草原上骑手的勇敢、豪放的性格。第一主题旋律旋律第一次反复时运用”xxx xx”这样的节奏加以变化。第二次反复时则由伴奏乐器奏主旋律,而独奏乐器二胡用指拨弦为主旋律伴奏,形象的表现了马蹄疾驰,你追我赶的场景。
第三乐段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快速分工演奏旋律,情绪更为激烈,使赛马的欢腾场面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乐曲《赛马》的基本情绪。
2.通过初听、复听、分乐段听让学生感知主旋律出现了几次并熟唱这部分旋律。
3.指导学生用口风琴练习弹奏再现《赛马》主题音乐。
三、教学重难点:
1,主旋律音准不易掌握,其中3-6、6-1、6-6各音的走向。
2,让学生从小了解蒙古族音乐所特有的风格,感受民族乐器二胡的独特演奏技巧,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四、重难点解决:重难点部分用手势唱名进行铺垫解决主题旋律的音准与节奏。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师生问好!
3.手势唱名练习。
学生看老师的手势唱6-1-3-5-6 6-6各音。
(2)主旋律各音的练唱。
(3)板书出示主旋律并练唱。
a师说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唱得真棒,下面老师还有一条短小乐句请同学们练唱。
b听老师弹奏主题旋律。
c跟琴用lu哼唱主题旋律。
d轻声跟琴练唱主题旋律。
1=C
4.复习《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歌表演。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我是草原小牧民》。
5.师归纳:
(1)同学们唱得非常好听,动作也做得非常棒,你们都是骄傲的草原小牧民。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哪一个名族的吗
(2)生答:蒙古族
(3)师归纳: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因而被誉为“草原娇子”,还被称为“骑在马背上的民族”。每年八月的草原,金风秋爽,牧民都会举办不同规模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游戏、娱乐的意思。)
(4)出示多媒体展示那达慕大会场景。
(5)师问:从图片中可以看出那达慕大会上有哪些精彩的内容?
(6)生答:........
(7)师归纳:在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还引人入胜的歌舞。
六、新课学习
1,师说话引入:
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音乐。听完之后请同学们回答老师的问题。
2,初听乐曲
a播放音乐(教师播放音乐赛马)
b出示图片学生作选择回答。
c生答:赛马
3,看视频复听音乐。
师: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观看一下蒙古人民赛马的精彩表现吧!
4,师提问:
(1)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刚才你们听的乐曲《赛马》,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呢?
(2)生答:……二胡。情绪是豪放、激烈、热情
(3)师归纳:同学们的耳朵真灵敏!赛马是蒙古族人民欢庆自己节日时,举办的一项活动。作曲家黄海怀为了描绘赛马的壮观场面,谱写了一首二胡独奏曲《赛马》。(揭题)
5,二胡简介
师: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乐器中主要的拉弦乐器之一。音色柔美,有极强的表现力,还可以模似各种声音。二胡的基本构造:琴筒、琴皮、琴杆、琴轴、琴弦、琴弓、千金、琴码、琴托、制音垫构成。(教师拿出二胡为学生介绍)
6,师展示用二胡演奏《赛马》一乐段前一二乐句旋律。
(1)师说话引入:
了解了民族乐器二胡,大家是不是很想感受一下二胡的音色呢?老师也非常喜欢二胡,因此老师也学了一小段乐曲来给同学们表演一下。(教师演奏《赛马》的第一段的第一乐句)
师展示
7,分段聆听学习《赛马》
(1)聆听学习《赛马》第一乐段。
a 师说话引入:
同学们知道吗?在丰富多彩的蒙古那达慕大会上的项目中,其中赛马是最受重视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
b师提问:接下来请欣赏第一段音乐,听完之后告诉老师你觉得这段乐曲表现了赛马的什么阶段?场面怎样?音乐的情绪怎么样?(播放《赛马》第一段音乐)
c 生答:......开始阶段 。 场面:万马崩腾的场面。 情绪:热烈、紧张、激烈等….
d师二次提问:
①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假如是你是骑手,在开始赛马时,怎样才能让马儿飞快的跑起来呢?
生答:…….
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曲家是怎样做到的?请同学们看看第一乐段的曲谱。你觉得什么节奏表示的是挥便上阵?什么节奏表示的是马蹄疾驰?
生答:……附点节奏表示挥便上阵、十六分音符表示马蹄疾驰。
e师归纳:同学们回答得太棒了,这段音乐犹如千万骏马驰骋在大草原上,哒哒的马蹄声由远而近,骑手们你追我赶,作曲家运用宽紧相间的节奏,刻画了赛马场上群马飞奔的沸腾场景。让我们再一次聆听第一段音乐带给我们激烈欢腾的赛马场面。(教师再次播放第一段音乐)
(2),聆听学习《赛马》第二段音乐。
a师提问导入:
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同学们聆听下一段音乐,你觉得音乐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b播放音乐
c生答:舒展、平缓、悠扬……等。
师:同学们说得太棒了,第二段音乐刻画的是蒙古族骑手对比赛乐观自信的形象,以及人们在观看赛马时载歌载舞的欢乐情绪。作曲家黄海怀先生把蒙古民歌《红旗》运用二胡的独特的演奏技巧把赛马场上的欢乐气氛表现得淋淋尽至。
d引导学生模唱乐曲主旋律。
师:同学们你们能模唱乐曲的主旋律吗?
(1)教师出示主旋律并进行模唱。
1=C
(2)简单介绍“拨奏”
a师提问:同学们唱得非常棒,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乐曲主旋律在这段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b再次播放音乐。
c生答:三次
师:同学们你们的耳朵真灵敏!作曲家用了三次主旋律就分别运用了三种不同的演奏方式分别是:连弓、抛弓、拨奏。老师这里还有一段短小乐句演奏,你们猜一猜老师演奏的短小乐句是属于三种演奏方式中的那一种?
d教师示范拨奏技巧。
e生答:…..拨奏
3,聆听学习《赛马》第三乐段。
a师说话导入并提问:
同学们你们的分辨能力真不错!接下来我们再来聆听第三段音乐,你能说说第三段音乐和前面哪一段音乐相似?相比较哪一段情绪更激烈?这段音乐表现了赛马比赛已经进行到了什么关键时刻了呢?
b播放音乐
c生答:.....和.第一段相似、第三段音乐更激烈、表示赛马已到冲刺阶段。
d师归纳:同学们耳朵太灵敏了,第三段音乐和第一段音乐旋律非常相似。这段音乐表现出了骑手们热情更加激烈情绪,赛马已经到了冲刺阶段,仿佛看到了赛马手冲向了胜利的终点,紧张,激烈的赛马比赛结束了。让我们再来聆听感受一下第三乐段带给我们更加激烈,紧张的气氛。(再一次播放第三段音乐)
七、多媒体展示邓建栋维也纳二胡演奏视频。
a师说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太棒了!你们都是值得骄傲的草原小牧民。今天老师还要邀请同学们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去观看二胡演奏家邓建栋先生带来的精彩表演。
b师简单介绍维也纳金色大厅。
师:维也纳金色大厅有金碧辉煌的建筑风格和华丽璀璨的音响效果。在这里演出的都是一些非常有实力的音乐家,他们的表演都是能得到世界所认可的。
c师生观看视频。
d师提问:同学们看了这个视频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e生答:.......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f师小结:同学们二胡从一个民间伴奏乐器到今天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走向世界了。当我听到雷鸣般的掌声时,我为中国的民族乐器二胡喝彩,并感到了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老师相信同学们也一定会产生这样的共鸣。在今后的学习中老师希望同学更加努力去传承及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你们能做到吗?
八、口风琴练习并会弹奏欣赏曲“赛马”二乐段主题旋律。
a师说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旋律。作曲家能把一小段乐句,用三种不同的演奏方式演奏,把赛马场上的壮观场面渲染得丰富多彩。你们能用口风琴把主题旋律演奏出吗?”
1=C
b再次出示主旋律和指法表。
c 讲解指法。
d教师示范演奏。
e学生个别学习。
f个别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g学生集体展示和教师评价学习环节。
九、本课时学习小结:师:1,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了解二胡的结构并知道了二胡独奏曲《赛马》的基本情绪。2,通过初听、复听、分乐段听让学生熟知了主题旋律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3,学生通过学习唱熟了主旋律并用口风琴弹奏了主题旋律。4,通过观看邓建栋先生在维也纳大厅演奏的二胡曲《赛马》视频学生了解了名族音乐的发展趋势,激励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十、学习结束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欣赏的《赛马》是一首经典的二胡名曲,怎样才能拉近学生与民族音乐的距离呢?我选择了一个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导入。让学生了解赛马在蒙古族人民心中的地位加上一些图片和视频以及教师在现场吹奏二胡曲《赛马》个别乐句引入课题,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通过二胡实物展示更直观形象的了解二胡的构造音色及演奏方法。不仅如此我还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利用多媒体多方面向学生传递更多的学习资料,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拉近了学生与音乐的距离。另外,本节课我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为核心,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的美。重视学生个性张扬及相互间得而合作。通过分析模唱乐曲主题旋律、歌舞表演,以及口风琴演奏主体旋律开发了学生的音乐潜能,创造性的表现了音乐。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作为教师,除了要具有很高的音乐需要素养、专业能力以外,还应具备其他一些综合能力。如随机应变的能力,每个学生条件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反应也会有所不同,有的会超出教师的预想,而有的却达不到教师设定的目标,这些是教师预测不了的。因此,教师应时刻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事先设计的教学构思为基础,还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并能及时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选择学生适合的学方式进行教学,只有像这样,真正从学生出发,才算是成功的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