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如果给你一次选择自己住所的机会,你会为自己选择哪一个呢?
新课导入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又简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流芳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新课导入
陋室铭
刘禹锡故居
1
文学常识
自学互研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唐代进步的思想家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白居易称刘禹锡为“刘二十八”,因为刘禹锡在家族的同辈人中以长幼排序是第二十八位。而刘禹锡称白居易为“白二十二”,因为白居易的排行是第二十二位。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
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刘禹锡简介
背景链接
《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为朗州司马,此后又贬为连州、和州刺史。按规定,刺史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和州知县见刘禹锡被贬而来,故意刁难,半年内逼刘禹锡搬了三次家,给他住的房子也越来越小,越来越简陋。于是,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气”出来的《陋室铭》
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千百年后那位势利眼的狗官已化为尘土,而这篇铭文则成为“天下第一铭”名垂千古。
文体知识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诫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押韵,又讲究句式工整,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常用排比和对偶句。
德馨 苔痕 案 牍 鸿 儒
西蜀 何陋 调素琴
xīn
tái
dú
tiáo
shǔ
hóng rú
lòu
字词积累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 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 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
朗读短文,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整体感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划出朗读节奏。
2.大声朗读课文,找出押韵韵脚。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名
灵
青
丁
经
形
亭
ing
馨
自学效果 抽查
请你找出文中押韵的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名作动,出名
神异
这
只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在于
就
疏通文意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名作动,长到
映入
大学问家,博学的人。鸿,大。儒,读书人
平民,文指庸俗没有学问的人
形作动,变绿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来这里与我)讲谈、说说笑笑的都是学识渊博的人,与我来往的没有学问浅薄的人。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
调弄,文指弹奏。
佛经
官府的公文
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加装饰的琴
身体
使动用法,使……劳累
使动用法,使……扰乱
指弦乐器。
指管乐器。
(在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素朴)的古琴,(还可以)翻阅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让(我的)耳朵受到干扰,也没有官府的公文让(我的)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查
生难字词
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西蜀( )
一词多义
3
无丝竹之乱耳( )
何陋之有( )
xīn
hén
rú
dú
shǔ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宾语前置的标志
之
4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3)无丝竹之乱耳( )
(4)无案牍之劳形( )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形容词作动词,灵验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全文的主旨是哪句?说说它的含义和作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主旨句:
含义:
作用: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惟”字加强语气。
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
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
4.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潇湘阁”等,那作者为什么要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呢?难道他的房子真的很简陋吗?请大家阅读课文,然后将与陋室有关的内容圈起来。
作者用“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不陋
作者是怎样引出陋室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山”“水”
“室”
“不在高”“不在深”
“陋”
“仙”“龙”
“德”
“名”“灵”
“馨”
比兴:
“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合作探究
1.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绿色、青色。
景色别致、幽雅。
特点:幽。
陋室真的陋吗?分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陋室真的陋吗?分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对偶、拟人
上:“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
入:“草”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
景——陋室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
2.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鸿儒,无白丁。
雅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
对偶、衬托
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陋室真的陋吗?分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真的陋吗?分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怎样的?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
陋室之景宜人
陋室之人高雅
陋室之事有趣
陋室不陋
“惟吾德馨”
呼应开头
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的用意是什么
类比,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意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又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
4.本文题目为《陋室铭》,又说“何陋之有”?这样写矛盾吗?
题目中的“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中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不矛盾
1.此文仅仅是在写陋室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陋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探讨分析反向立意的写法。
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课堂小结
总结课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作者是从三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最后引用孔子之言收束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拓展延伸
试仿写《陋室铭》。
示例一:写作“铭”
写不在多,有字则灵。词不在好,能用则行。斯是作文,惟吾真心。段落巧安排,构思有创新,叙写中外事,感慨古今情。可以用记叙,抒真情。无文体之规范,无语法之束缚。议论说明文,叙事抒情篇,学子云:好文妙文。
示例二:交友“铭”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惟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忌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
陋室铭
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山、水
仙、龙
设喻引题
比兴
陋室
德馨
陋室不陋
居室环境高雅(景)
人物交往高雅(友)
生活情趣高雅(趣)
引古贤以自况:
托物言志
反问点题
板书设计
诸葛庐
子云亭
喻
课外阅读积累刘禹锡的作品。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二首》(其一)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