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六单元
21.1 北冥有鱼
庄子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能够初步意识到要志存高远。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名言积累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其与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逍遥游》《齐物论》等。
作者简介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作品介绍
北冥( ) 鲲( ) 抟( ) 齐谐( ) 尘埃( ) 正色邪( )
kūn
tuán
mínɡ
xié
āi
yé
读清字音
文意梳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鲲:大鱼名
化:变化,改变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若:如同,像
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庞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用力鼓动翅膀奋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迁徙到南海去。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去:离开
息:气息,这里指风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吹:吹拂
译文:《齐谐》,是一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上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浪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积累文言词语
1.之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之徒于南冥也
2.其
其名为鲲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助词,的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代词,它的
连词,表示选择
一词多义
1.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
2.是鸟也(古义:指示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
3.野马也(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一种珍稀动物)
4.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古今异义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古今异义
南冥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
判断句
倒装句
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者去也” )
文言句式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为什么又写鸟?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精读课文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精读课文
3.作者细细描写鲲与鹏的形体之大,有怎样的用意?
它们虽然体形巨大,表面看起来自由自在,实则仍需借助风的力量才能腾空而游,他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
精读课文
4.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精读课文
5.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6.作者为什么要引用《齐谐》一书中的话?
对鲲鹏之事补充说明,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7.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精读课文
8.奔腾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需要借助什么才能飘扬?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精读课文
9.用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对比,这样写,在选材上有何特色?
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都是不自由的。意境广大。
1.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1)硕大无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翼若垂天之云”都突出表现了其体型之庞大。
(2)力大无穷。大鹏飞行时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能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可见其力大无穷。
(3)志存高远。大鹏迁徙,要从北海飞往南海,一北一南,行程遥远,可见其志向之高远。
(4)善借长风。大鹏之所以能够飞于天,万里南征,完成自己的南徙大志,是因为其善于把握时机,善于凭借劲风而扶摇直上,展翅南飞。
合作探究
2.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
合作探究
3.文章末尾的回答意蕴深远,请谈谈你的理解。
说明人仰望天空,不能确定所看到的天空的颜色是不是它真正的颜色,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人世时也是如此,并不能认清人世的本色。意在说明人和大鹏的视野都是有限的。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合作探究
本文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并借大鹏“去以六月息”,“野马”“尘埃”凭借气息吹拂来表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文章主旨
想象奇特,意境开阔
文章写鲲神奇变化、鹏遨游高空,想象十分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文章开篇便描绘出一个波澜壮阔的场面:一条奇大无比的鱼畅游于无边无际的大海中:海无边,鱼也无边。接着,笔锋一转,水中鱼便幻化为巨鸟,腾空而起。然后借用《齐谐》里的话描述大鹏“徙于南冥”的飞翔状态,“三千里”“九万里”极写其奋飞时的浩大声势。
在写鲲鹏的奇妙时,作者也营造了开阔的意境。“北冥"“南冥”南北相对,可见大鹏奋飞距离之远;“三千里”“九万里”极写大鹏奋飞时的声势的同时,也创设了极大的空间。结尾部分以人之观天来写大鹏在天上观地,突出了大鹏腾飞之高,营造了极其广阔的意境。
文本特色
善用寓言、比喻说理
本文运用寓言把“有所凭借”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文章以鲲化鹏和大鹏凭大风徙往南海的故事,寄托了作者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地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意境,深受感染。另外,鲲鹏之变这一寓言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比喻,而小的比喻有野马、尘埃等。这些寓言和比喻将抽象的道理讲得非常具体形象。
文本特色
1.《庄子 北冥有鱼》中以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大鹏振翅而飞的句子是:
2.文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乘风飞翔时,可以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表现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3.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语句填空
谢谢欣赏